此時宋遼開戰已有些時日,然雙方戰是戰了,卻互不宣戰,兩國邊貿往來依舊,使節依舊,好似邊境上根本就沒有戰鬥一般。


    宋遼雙方都沒有能力也沒有心思大戰一場,隻不過是以武促談,戰爭不過了為己方爭取更多的談判籌碼而已。


    戰爭是手段,談判才是目的,宋遼或戰或和已有百年之久,無不如此。


    眾人心思卻是活動開來,遼過四公主在壽禮上獻刀為賀究竟是何用意?


    西夏梁太後上前道:“聽聞老太後壽誕,早就準備了壽禮的……”


    老太後十分親熱的拉了梁太後坐在身旁:“這麽大老遠地能來便是足見心誠,比甚麽樣的賀禮也是金貴,二十年前便聞得西夏梁氏的名頭。今日才得相見吶,真箇有緣的緊了……”


    西夏梁後來宋可算是近日地大事,至少表麵上現出了大宋“萬邦來朝”地“鼎盛局麵”,而西夏梁後身份可不隻是皇太後這麽簡單,此次前來完全能夠代表西夏廟堂,比大宋皇帝的身份也不低,能夠前來“朝”宋。宋廷上下自然是要大肆地鼓吹。何況梁後此來聲勢浩大,光是隨從人等便有兩千之眾,自然是在汴梁掀起熱潮,不僅是神宗皇帝親迎,萬千汴梁百姓更是走上街頭。一睹大宋“盛世”光景。


    更有無數風騷之士署文,亦頌此大宋盛世。


    “老太後所言大善的吶,此來汴梁本是專為賀壽,以結兩國永世之好。聽聞我過國姓將軍亦是大宋駙馬的李二有些許的瑣碎之事纏身,順便也看看地。”梁後得體一笑:“特為太後獻上一舞。因舞者眾多,恐有人說了閑話,不曾帶了宮中。還在宮外候著……”


    “哎呦喲,說甚的閑話,這延福宮便是幾萬人也容得下哩,”老太後笑道:“快把原來之朋請了進來,大夥兒都一飽眼福,看看西北之舞。”


    時辰不大,宮中侍衛“護送”西夏舞者進來,這些個西夏舞者卻是於別個不同。俱是身著鐵甲,腰佩長刀,個個是魁梧剽悍之士。


    “來吶,來見過大宋官家太後。”


    那些個舞者共三十三人,行動間整齊一致。甲冑叮噹作響的過來跪拜。


    梁後笑道:“為防有些個愛嚼舌頭的說了閑話,舞蹈所用刀槍一併換成了木製。還請太後驗看……”


    “哎呦喲,還驗看個什麽勁頭,便是帶了真刀真槍的進來也是無妨。”老太後十分“大度”地笑道:“看這架勢,想來梁後是要舞那“青天卅三騎”的吧?”


    “老太後還眼光,正是那青天卅三騎,舞來博太後於大宋官家一笑罷了。”


    “青天卅三騎”的名頭便是李二也曾幾番聽聞,據說是雄渾剛勁天下無匹,此舞成名於三十年前。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自稱青天子,創立西夏文字,在遼宋兩大國之間生生的開闢個國家,也算是雄才大略一代英豪。這李元昊不僅能文能武,更是精通音律,這“青天卅三騎”便是李元昊親創,描述當年武烈景皇帝率三十二名騎兵征戰沙場的故事,又名“開疆十萬舞”。


    “青天卅三騎”名頭雖是極大,見過之人卻是屈指可數。該因此舞所描述地背景十分特殊:當年李元昊率黨項一族開闢西夏國土,與大宋征戰七年,連斬大宋三名主帥。大宋寶元七年正要迫的大宋和談之時,北地遼國契丹突然揮師十萬對筋疲力盡的李元昊動武。李元昊損兵折將之下為遼人所困,終於親率三十二騎出其不意地俘虜了遼國主帥----大遼駙馬都尉蕭胡靚,同時和宋遼和談,奠定西夏今日局麵,開闢了夏、宋、遼三足鼎立之勢。(史實)


    坐在下首的耶律玉容所知者廣所熟者博,自然知道這段歷史,有意無意的說道:“梁後真箇是好心思,便看看今日如何舞這青天卅三騎的吧。”


    眾人雖不曾見過這青天卅三騎之舞,卻大多知道此舞的由來,又是擊宋又是抗遼,還夾雜了“駙馬”這個噱頭,眾人心底都是明白這是影射今日的局麵。梁後將青天卅三騎搬了出來,實在是含有深意的。


    大宋神宗皇帝如何能夠不明?不過如今的西夏已經對大宋稱臣,也算是揚眉吐氣地,努力做出微笑的模樣:“舞來也好,今日觀昔日之景也是別有個滋味的。”


    青天卅三騎果然是非比尋常,還不見舞者已是好一通密集短促鼓點,夾胡琴和板胡之深邃,猶如密匝匝烏雲壓城,又似潑喇喇無情火發,鼓點聲中,三十三名黑甲舞者摹得齊齊出現。


    這先聲奪人的氣勢果然極甚,眾人俱是摒氣凝神的看這名動天下地青天卅三騎之舞。看看究竟是何等的氣勢。


    青天卅三騎之曲以鼓和板胡為主要樂器,最是沉重震撼,那鼓點如風雷一般地急促緊迫,板胡卻是悠長深遠,似波瀾怒吼狂風悲鳴一般,那三十三名黑甲舞者或擎刀槍或持弓矢的擠在一處,卻雜而不亂。腳步沉重的緩慢移動,便如真地是麵對萬馬千軍孤身奮戰一般。


    鼓聲漸漸放緩,深邃的板胡帶了淒涼的長聲,三十三名舞者且戰且退,弓腰縮肩仿佛背負了萬千之重。胡聲愈發的綿長蒼邃。舞者已擠坐一團退到了法台的最後角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駙馬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短頭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短頭髮並收藏駙馬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