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笑道:“非是我故取惡俗之名,實在是為了收拾菜蔬之便,這亭子平日裏就是放些青菜木鋤之物,時下沒有菜蔬罷了。你們來到自然是要賞花的,或要飲酒或要賦詩,俱在這亭中作樂,便依了你司馬二郎,叫做聚香亭吧。”
“兩位大人莫管是聚香還是聚菜,先開了那罈子,看看壇中到底是水亦或是酒,若是美酒,咱們就當即飲了。”李二說道。
說話間,王夫人吳氏引了個丫鬟將菜餚整治妥當,大盤地白切風臘鹿肉擺在當中,果然是肉質紅亮,散發出煙香之味,不愧是蜀中特產。
王夫人小聲的對王安石說道:“老爺,孩兒回來了,說要支取幾個錢去使使……”
“他取錢做甚?”
“孩兒說要與幾個文友詩會,想做一回東……”
“莫於他取錢,幾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後生還不知道什麽叫做詩詞,偏偏故作風雅的學人家去弄詩會,還不是叫了粉頭去吃花酒的麽,不必理會他。”
王夫人低低地應承了便下去。
司馬光正色道:“人說獾郎嚴謹治家,果然名不虛傳吶,我不及你!然你的詩詞還是不夠嚴謹,生生地叫子瞻指摘,哈哈。”
王安石剛要說話,蘇軾卻霍的起身,對王安石深施一禮:“王兄大才,果然是嚴謹的很,我才是真正的差了的!”*本章骨架為史實而已,經過不小的改動戲說罷了。
第110章-武將呢rr;
看蘇軾如此鄭重的行禮,李二與司馬光俱是不解,王安石卻是微微一笑:“子瞻端的是好細緻,竟然也看出來了。”
“獾郎與蘇鬍子打的甚麽啞謎?到底在說甚?”司馬光箸夾了臘肉,卻不入口,詢問二人。
蘇軾手指亭東:“老二郎見不到的麽?看那菊花……”
東側半畦的金菊開的已敗,枝頭全無一朵,花瓣掉落滿地,直如地麵鋪金一般。
司馬光驚道:“原來這菊花真的便是落瓣的,前番獾郎的《詠菊》也不曾差過。我府上的菊花開的正艷,你這菊花已敗,卻是為何?”
王安石微微一笑:“這菊花與別個不同,是子瞻當年為黃州團練之時送與我的,此種菊花為黃州特有之物,確實是落瓣之菊,子瞻在黃州時日不少,怎就不知?”
蘇軾臉色微微一紅:“王師兄教訓的是,軾在黃州也曾吟風賞花,實實的不曾留意,真箇是孟浪了,詩詞之嚴,造句之謹,軾不及兄吶!”
王安石道:“詩詞歌賦風花雪月,終究是把玩之物,不必太過上心。縱是尋章摘句白首窮經,作得錦繡文章又有何用?於社稷何益?於黎民何益?當年詩仙之文哪一句不是氣勢磅礴?對於江山社稷卻無大用,對於黎民百姓更無益處。若天下才子能盡將胸中才氣用於國計民生,豈不比吟風弄花的無病呻吟要強上百千倍?”
一般情況下,凡是王安石贊成的司馬光都是反對,凡是王安石反對的,其必然是力挺。唯獨對於王“為國出力”的觀點司馬光是大加讚賞:“獾郎每多謬論,也就這話說到老夫的心坎裏了,當浮一大白。”
李二自然知道王安石這話裏話外的是在說自己,希望自己能夠為朝廷出力。
王安石不顧萬千人反對力行變法之事。是為國家是為黎民;司馬光千般阻撓,不惜變好友為仇敵,亦是為國家為黎民。和這些胸懷山川的大人物比起來,李二地心境實在是不如,經王安石這麽一說,李二亦是慚愧的緊。
“兩位大人教訓的是,李二願為朝廷貢獻綿薄。”李二對二人施禮。雖然這次來汴梁的最終目的是私人原因,終究也是為朝廷出力,尤其是二人的氣度胸懷實在叫人佩服。
李二更加的傾向於王安石,司馬光也是知道地,卻不以為意。因為司馬光心裏清楚李二此次來汴梁絕對不可能參與到變法之中。
“李公子有此等心思便是好的,年青一輩想的多是功名利祿,難得公子還是掛懷社稷黎民,來,來。來,我等暢飲。”
司馬光拍開那泥封的罈子,不由得瞪大了眼珠:“王獾郎。你搞的這是甚名堂?這罈子裏竟然真地是水,壇底還有沙子哩,速速把美酒取將出來……”
“我說是水,你個司馬二郎隻是不肯信,如今相信了吧。”王安石取笑著命人取來酒漿於眾人。
李二奇怪的問道:“大人為何將水封存在之罈子裏?有甚麽講究不成?”
“獾郎聰明絕頂,自有他的講究。”司馬光逕自斟一盞酒滿飲而下。
王安石將那壇中水倒出,置於紅泥小爐上煮了:“二郎說的不錯,這水便是治我那絕頂之症的。老夫幼年燈窗苦讀。不僅視力模糊,且染成一症,頂梁頭髮不住地脫落,這幾年尤甚……”
李二早就看出王安石脫髮,腦袋已經呈現“地方包圍中央”的趨勢。想來是用腦過度所至,聰明的腦袋從來都是不長草地。
“太醫院說是痰火之症。藥石難以除根,需用陽羨茶方可根治。剛好春裏荊溪進貢陽羨新茶,老夫就從聖上那裏討要了些來,飲用幾月卻不見效果。太醫院說這茶要用瞿塘中峽水烹服才有藥效。那瞿塘遠在川蜀,往來不便,隻得作罷。前番子瞻回蜀省親(歷史上是奔喪),便托他捎帶些瞿塘中峽之水來作藥引。”
“兩位大人莫管是聚香還是聚菜,先開了那罈子,看看壇中到底是水亦或是酒,若是美酒,咱們就當即飲了。”李二說道。
說話間,王夫人吳氏引了個丫鬟將菜餚整治妥當,大盤地白切風臘鹿肉擺在當中,果然是肉質紅亮,散發出煙香之味,不愧是蜀中特產。
王夫人小聲的對王安石說道:“老爺,孩兒回來了,說要支取幾個錢去使使……”
“他取錢做甚?”
“孩兒說要與幾個文友詩會,想做一回東……”
“莫於他取錢,幾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後生還不知道什麽叫做詩詞,偏偏故作風雅的學人家去弄詩會,還不是叫了粉頭去吃花酒的麽,不必理會他。”
王夫人低低地應承了便下去。
司馬光正色道:“人說獾郎嚴謹治家,果然名不虛傳吶,我不及你!然你的詩詞還是不夠嚴謹,生生地叫子瞻指摘,哈哈。”
王安石剛要說話,蘇軾卻霍的起身,對王安石深施一禮:“王兄大才,果然是嚴謹的很,我才是真正的差了的!”*本章骨架為史實而已,經過不小的改動戲說罷了。
第110章-武將呢rr;
看蘇軾如此鄭重的行禮,李二與司馬光俱是不解,王安石卻是微微一笑:“子瞻端的是好細緻,竟然也看出來了。”
“獾郎與蘇鬍子打的甚麽啞謎?到底在說甚?”司馬光箸夾了臘肉,卻不入口,詢問二人。
蘇軾手指亭東:“老二郎見不到的麽?看那菊花……”
東側半畦的金菊開的已敗,枝頭全無一朵,花瓣掉落滿地,直如地麵鋪金一般。
司馬光驚道:“原來這菊花真的便是落瓣的,前番獾郎的《詠菊》也不曾差過。我府上的菊花開的正艷,你這菊花已敗,卻是為何?”
王安石微微一笑:“這菊花與別個不同,是子瞻當年為黃州團練之時送與我的,此種菊花為黃州特有之物,確實是落瓣之菊,子瞻在黃州時日不少,怎就不知?”
蘇軾臉色微微一紅:“王師兄教訓的是,軾在黃州也曾吟風賞花,實實的不曾留意,真箇是孟浪了,詩詞之嚴,造句之謹,軾不及兄吶!”
王安石道:“詩詞歌賦風花雪月,終究是把玩之物,不必太過上心。縱是尋章摘句白首窮經,作得錦繡文章又有何用?於社稷何益?於黎民何益?當年詩仙之文哪一句不是氣勢磅礴?對於江山社稷卻無大用,對於黎民百姓更無益處。若天下才子能盡將胸中才氣用於國計民生,豈不比吟風弄花的無病呻吟要強上百千倍?”
一般情況下,凡是王安石贊成的司馬光都是反對,凡是王安石反對的,其必然是力挺。唯獨對於王“為國出力”的觀點司馬光是大加讚賞:“獾郎每多謬論,也就這話說到老夫的心坎裏了,當浮一大白。”
李二自然知道王安石這話裏話外的是在說自己,希望自己能夠為朝廷出力。
王安石不顧萬千人反對力行變法之事。是為國家是為黎民;司馬光千般阻撓,不惜變好友為仇敵,亦是為國家為黎民。和這些胸懷山川的大人物比起來,李二地心境實在是不如,經王安石這麽一說,李二亦是慚愧的緊。
“兩位大人教訓的是,李二願為朝廷貢獻綿薄。”李二對二人施禮。雖然這次來汴梁的最終目的是私人原因,終究也是為朝廷出力,尤其是二人的氣度胸懷實在叫人佩服。
李二更加的傾向於王安石,司馬光也是知道地,卻不以為意。因為司馬光心裏清楚李二此次來汴梁絕對不可能參與到變法之中。
“李公子有此等心思便是好的,年青一輩想的多是功名利祿,難得公子還是掛懷社稷黎民,來,來。來,我等暢飲。”
司馬光拍開那泥封的罈子,不由得瞪大了眼珠:“王獾郎。你搞的這是甚名堂?這罈子裏竟然真地是水,壇底還有沙子哩,速速把美酒取將出來……”
“我說是水,你個司馬二郎隻是不肯信,如今相信了吧。”王安石取笑著命人取來酒漿於眾人。
李二奇怪的問道:“大人為何將水封存在之罈子裏?有甚麽講究不成?”
“獾郎聰明絕頂,自有他的講究。”司馬光逕自斟一盞酒滿飲而下。
王安石將那壇中水倒出,置於紅泥小爐上煮了:“二郎說的不錯,這水便是治我那絕頂之症的。老夫幼年燈窗苦讀。不僅視力模糊,且染成一症,頂梁頭髮不住地脫落,這幾年尤甚……”
李二早就看出王安石脫髮,腦袋已經呈現“地方包圍中央”的趨勢。想來是用腦過度所至,聰明的腦袋從來都是不長草地。
“太醫院說是痰火之症。藥石難以除根,需用陽羨茶方可根治。剛好春裏荊溪進貢陽羨新茶,老夫就從聖上那裏討要了些來,飲用幾月卻不見效果。太醫院說這茶要用瞿塘中峽水烹服才有藥效。那瞿塘遠在川蜀,往來不便,隻得作罷。前番子瞻回蜀省親(歷史上是奔喪),便托他捎帶些瞿塘中峽之水來作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