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笑問:“何以見得我是胡亂道來,子瞻倒是說說看?”
蘇軾本就是疏狂的性子。一屁股坐在書桌上:“王兄當知年四季,風各有名:春為和風,夏為薰風,秋為金風,冬為朔風。和、薰、金、朔四樣風頭配著四時。這詩首句說西風,西方屬金,金風乃秋令也,那金風一起。諸葉飄黃,群芳零落,意境真是大讚。次句吹落黃花滿地金,卻是有些不妥的。王兄所言黃花即是菊花吧?此花開於深時,其性屬火。有道是火克金,這敢與秋霜鏖戰之花最能耐久。隨你老來焦幹枯爛,並不落瓣,又怎會為西風吹落?”
以李二地觀點看來,詩詞不過是抒發胸懷寄託思想的載體,大可不必如此吹毛求疵的挑剔。然司馬光聽罷卻是大讚:“子瞻說的好,那菊花死便死了,卻不會凋落的,想來獾郎這吹落黃花滿地金是興之所發,不能自已,順手寫了出來地,真真的是不仔細了。”古人對於詩詞極其嚴謹,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王安石素以嚴謹著稱,卻被蘇軾在這方麵挑出了毛病,應該是很沒有麵子地。
王安石卻是哈哈一笑:“誠如司馬二郎所言,我是疏忽了,信手作來,聊以自娛而已,哈哈。”
王安石既沒有倉皇的掩飾自己詩詞的缺陷,也沒有矯情的說什麽“多謝指正”的廢話,直接承認自己的錯誤,果然是大家風範。
李二也是笑言:“王大人端的是好風骨,想來王大人便是如那菊花一般的人物,與秋霜鏖戰和西風交兵,我是佩服地緊了。
司馬光嗔怪李二:“李大才子這不是指了和尚罵禿賊麽!還好駙馬你是當麵說我,要是背後這般的編排於我可就算不得君子了。”
李二一愣,自己怎麽就罵過司馬光了?旋即明白過來,不由的啞然而笑:“司馬大人說的好,不說的話我便真地要做一回小人的。”
原來世人皆知司馬光和王安石二人地爭鬥,一個力主變法,一個傾力反對。若是把王安石比成了笑霜傲風的菊花,那司馬光不就成了令人厭惡的“秋霜”“西風”了麽。
王安石看氣氛逐漸的活躍,老朋友一般的拍了司馬光一掌:“你個不知輕重的司馬二郎,和我說笑也就罷了,竟然打起李公子的哈哈來了。”
司馬光亦是一掌拍還:“不是我不知輕重,是你王獾郎不曉緩急,李公子又是熟人,說笑幾句算的甚麽大事了?”
二人看似老友一般的打鬧,實則是在互相指責對方政治觀點上的缺陷。李二和蘇軾都是聰明心巧之人,自然從他們的話語裏聽出了弦外之音。為了防止二人把朝堂上的爭鬥就地展開,蘇軾急忙扯住司馬光,李二亦是拉了王安石。
從中可以看出蘇軾是偏向於司馬光,而李二是贊成王安石的。
其實三人也算是知交,因為王安石力行新法之後,和蘇軾司馬光才開始交惡。王安石被朝廷罷黜相位之後,曾有一段時間萎靡不振意興闌珊,於是寄情於山水之間。
蘇軾司馬光二人都是感覺王安石的新法也就隨著他相位的失去而遠去了,不可能還有崛起的機會,也想著重修舊好,剛巧王安石遊覽到了京東西路,而蘇軾又在密州為官,這才邀了司馬光前往。於是就有了陽穀鬆鶴樓的聚會。
偏偏李二出現在了鬆鶴樓,有意無意的挑動了王安石心底的拚搏精神,這才有了今日的王安石,才有了蒸蒸日上地新氣象。
眼看著新法不僅沒有廢除,反而越來越旺,而王安石亦有再次登上相位的苗頭,守舊派當然著急。
李二看那床下有個泥封的罈子。為了岔開話題隨口說道:“原來王大人是藏了絕世佳釀的,想來是要到四下無人之時獨飲,後院繁華似錦不若把這美酒取了出來我等共享之,飲酒賞花豈不快哉。”
王安石聽罷哈哈大笑:“我豈是那將佳釀藏起獨樂之人,家中也有些粗酒。便於你們取將出來吃了吧。”
司馬光看王安石轉了話題,順著李二的目光見到那泥封的罈子,彎腰抱將起來:“好你個王獾郎,還說不曾藏私,這不是佳釀是甚麽?難道是水不成?”
蘇軾卻正色道:“司馬大人說的不差。這便真真地是水的。”
“子瞻也和獾郎一發的蒙我,哪有把水泥封的,我才是不會相信哩。”
要說那精緻的泥封罈子裝地是水。李二也不會相信,不過素知王安石這人不喜好說笑,將信將疑的說道:“這裝的是水?應該是絕世的美酒才對吧?”
“是水是酒一品便知,剛好子瞻帶來了蜀中特產的風臘鹿肉,便取來佐酒,咱們到後院地聚菜亭飲酒賞花。”
王家的前院不大,後院卻很是寬敞,院門是兩扇新釘的竹扉。蒼翠碧綠,極為惹眼。啟扉數步,有一小亭,那小亭在王安石地菜地中央,想來便是王安石所說的聚菜亭了。
菜地裏還有幾畦不曾收穫。周遭便是些木香、紫棉、薔薇、金菊等花卉,更有幾株將敗的牡丹。紅白金黃相雜,馥鬱之氣襲人衣帽。
司馬光笑道:“獾郎說是甚麽聚菜亭,我看這菜蔬已沒有多少,卻是個百花朝會之所,叫“聚香亭”還更貼切一些,獾郎卻不想擔那附庸風雅的名聲,故意取個聚菜亭的惡俗之名,真真的是糟踐了這絕好的地界
蘇軾本就是疏狂的性子。一屁股坐在書桌上:“王兄當知年四季,風各有名:春為和風,夏為薰風,秋為金風,冬為朔風。和、薰、金、朔四樣風頭配著四時。這詩首句說西風,西方屬金,金風乃秋令也,那金風一起。諸葉飄黃,群芳零落,意境真是大讚。次句吹落黃花滿地金,卻是有些不妥的。王兄所言黃花即是菊花吧?此花開於深時,其性屬火。有道是火克金,這敢與秋霜鏖戰之花最能耐久。隨你老來焦幹枯爛,並不落瓣,又怎會為西風吹落?”
以李二地觀點看來,詩詞不過是抒發胸懷寄託思想的載體,大可不必如此吹毛求疵的挑剔。然司馬光聽罷卻是大讚:“子瞻說的好,那菊花死便死了,卻不會凋落的,想來獾郎這吹落黃花滿地金是興之所發,不能自已,順手寫了出來地,真真的是不仔細了。”古人對於詩詞極其嚴謹,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王安石素以嚴謹著稱,卻被蘇軾在這方麵挑出了毛病,應該是很沒有麵子地。
王安石卻是哈哈一笑:“誠如司馬二郎所言,我是疏忽了,信手作來,聊以自娛而已,哈哈。”
王安石既沒有倉皇的掩飾自己詩詞的缺陷,也沒有矯情的說什麽“多謝指正”的廢話,直接承認自己的錯誤,果然是大家風範。
李二也是笑言:“王大人端的是好風骨,想來王大人便是如那菊花一般的人物,與秋霜鏖戰和西風交兵,我是佩服地緊了。
司馬光嗔怪李二:“李大才子這不是指了和尚罵禿賊麽!還好駙馬你是當麵說我,要是背後這般的編排於我可就算不得君子了。”
李二一愣,自己怎麽就罵過司馬光了?旋即明白過來,不由的啞然而笑:“司馬大人說的好,不說的話我便真地要做一回小人的。”
原來世人皆知司馬光和王安石二人地爭鬥,一個力主變法,一個傾力反對。若是把王安石比成了笑霜傲風的菊花,那司馬光不就成了令人厭惡的“秋霜”“西風”了麽。
王安石看氣氛逐漸的活躍,老朋友一般的拍了司馬光一掌:“你個不知輕重的司馬二郎,和我說笑也就罷了,竟然打起李公子的哈哈來了。”
司馬光亦是一掌拍還:“不是我不知輕重,是你王獾郎不曉緩急,李公子又是熟人,說笑幾句算的甚麽大事了?”
二人看似老友一般的打鬧,實則是在互相指責對方政治觀點上的缺陷。李二和蘇軾都是聰明心巧之人,自然從他們的話語裏聽出了弦外之音。為了防止二人把朝堂上的爭鬥就地展開,蘇軾急忙扯住司馬光,李二亦是拉了王安石。
從中可以看出蘇軾是偏向於司馬光,而李二是贊成王安石的。
其實三人也算是知交,因為王安石力行新法之後,和蘇軾司馬光才開始交惡。王安石被朝廷罷黜相位之後,曾有一段時間萎靡不振意興闌珊,於是寄情於山水之間。
蘇軾司馬光二人都是感覺王安石的新法也就隨著他相位的失去而遠去了,不可能還有崛起的機會,也想著重修舊好,剛巧王安石遊覽到了京東西路,而蘇軾又在密州為官,這才邀了司馬光前往。於是就有了陽穀鬆鶴樓的聚會。
偏偏李二出現在了鬆鶴樓,有意無意的挑動了王安石心底的拚搏精神,這才有了今日的王安石,才有了蒸蒸日上地新氣象。
眼看著新法不僅沒有廢除,反而越來越旺,而王安石亦有再次登上相位的苗頭,守舊派當然著急。
李二看那床下有個泥封的罈子。為了岔開話題隨口說道:“原來王大人是藏了絕世佳釀的,想來是要到四下無人之時獨飲,後院繁華似錦不若把這美酒取了出來我等共享之,飲酒賞花豈不快哉。”
王安石聽罷哈哈大笑:“我豈是那將佳釀藏起獨樂之人,家中也有些粗酒。便於你們取將出來吃了吧。”
司馬光看王安石轉了話題,順著李二的目光見到那泥封的罈子,彎腰抱將起來:“好你個王獾郎,還說不曾藏私,這不是佳釀是甚麽?難道是水不成?”
蘇軾卻正色道:“司馬大人說的不差。這便真真地是水的。”
“子瞻也和獾郎一發的蒙我,哪有把水泥封的,我才是不會相信哩。”
要說那精緻的泥封罈子裝地是水。李二也不會相信,不過素知王安石這人不喜好說笑,將信將疑的說道:“這裝的是水?應該是絕世的美酒才對吧?”
“是水是酒一品便知,剛好子瞻帶來了蜀中特產的風臘鹿肉,便取來佐酒,咱們到後院地聚菜亭飲酒賞花。”
王家的前院不大,後院卻很是寬敞,院門是兩扇新釘的竹扉。蒼翠碧綠,極為惹眼。啟扉數步,有一小亭,那小亭在王安石地菜地中央,想來便是王安石所說的聚菜亭了。
菜地裏還有幾畦不曾收穫。周遭便是些木香、紫棉、薔薇、金菊等花卉,更有幾株將敗的牡丹。紅白金黃相雜,馥鬱之氣襲人衣帽。
司馬光笑道:“獾郎說是甚麽聚菜亭,我看這菜蔬已沒有多少,卻是個百花朝會之所,叫“聚香亭”還更貼切一些,獾郎卻不想擔那附庸風雅的名聲,故意取個聚菜亭的惡俗之名,真真的是糟踐了這絕好的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