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八路軍一一五師征戰實錄 作者:李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事情果然不出羅榮桓所料。正麵山下的敵人近在咫尺,卻沒有發現八路軍。兩翼的敵人雖然距他們的直線距離很近,但“看山跑死馬”,山路崎嶇,一時還過不來。羅榮桓舉起望遠鏡,沉著地觀察著,敵人越來越近了:500米、400米、300米……當羅榮桓預計政治部已轉移到安全地帶,敵人相距已不到200米時,他才轉移。羅榮桓麵臨強敵如此鎮定沉著,泰然自若,給部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政治部的幹事們都說:跟著羅政委最安全,用不著擔心。在反“掃蕩”中,機關幾乎天天轉移,隨時都有與敵人遭遇的可能,但大家按照羅榮桓的要求,“該開會的開會,該出報的出報”,機關日常工作一直沒有停頓過。
115師機關在內線與敵人周旋的同時,第686團、蘇魯支隊、教導大隊以機動靈活的戰術,在外線狠狠打擊日軍,有力地牽製了在中心區進行“掃蕩”的敵人。日軍遭到的損失越來越大,最後不得不把正在進行“掃蕩”的一部分部隊撤了回去。
在這次反“掃蕩”結束時,羅榮桓總結了經驗。5月14日,他在葫蘆套召開的幹部會上說,要普遍組織遊擊小組,“凡屬我們的部隊及機關都要這樣做……我們自己先做出一個榜樣來,我們要大力宣傳,大力鼓吹。”他認為,機關人員“除了固定職務工作外,還要接受軍事鍛鍊……將來可以出現大批的有作為的指導員幹部。”
羅榮桓還指出,敵人“利用青黃不接、部隊與群眾糧食困難之際來掃蕩山區,我們是有辦法克服的。如果把主力運動到敵人的後方去活動,很容易解決糧食問題。再過一個月青紗帳又起,我們還可以到平原上去活動。”他的這一思想,是後來提出的“翻邊戰術”的萌芽。
無聲的戰鬥
1941年3、4月間,日軍推行第一次“治安強化運動”,首先在敵占區內強化偽組織,然後再對各根據地進行“掃蕩”。7月至9月,搞第二次“治安強化運動”,又對魯南、魯中、清河等地進行大“掃蕩”。秋天,敵人將“掃蕩”的重點放在沂蒙山區。
在這種嚴酷的鬥爭環境中,為了解決統一山東軍政領導和作戰指揮問題,中共中央書記處和中央軍委於1941年8月,決定合併山東縱隊和115師軍政委員會,山東縱隊也由115師指揮。10月2日,羅榮桓和陳光率師部到達臨沂青駝寺,主持召開了山東軍政委員會的首次會議,研究了115師與山東縱隊建立統一指揮的問題,對秋季反“掃蕩”也進行了部署。會後,中共山東分局、山東軍政委員會和115師分別發出粉碎日軍“掃蕩”的指示。
115師指示的大意是:在敵人大“掃蕩”時,要廣泛開展群眾性的遊擊戰,小部隊要樹立獨立自主的作戰意識,不要在遭受敵人的第一次合擊後陷於被動,應當適時跳出合擊圈。在情況未查明前,先以敵為軸心轉動,不宜跳得過遠,免遭新的合擊。要切實掩護群眾,不使敵人殺害群眾和抓走壯丁。連排幹部要熟悉地形,做到60裏以內行動不請嚮導。指示下達後,羅榮桓又親自組織參謀人員到各地察看地形、道路,布置情報通信網,組織精幹的遊擊小組,為徹底粉碎日軍的大“掃蕩”作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11月初,侵華日軍推行以“經濟戰”為主的第三次“治安強化運動”。在這期間,日軍第12軍司令官土橋一次調動3個師團、4個旅團的主力和一部分偽軍共5萬餘人,向沂蒙山區突然發動多路、多梯隊的“鐵壁合圍”。爾後採取分區“清剿”和“輾轉抉剔”的戰法,企圖消滅共產黨山東黨政軍領導機關,徹底摧毀沂蒙山區抗日根據地。
這次行動是整個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山東敵後發動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掃蕩”,也是羅榮桓分工主持山東軍事工作後,麵臨的一次嚴峻考驗。
11月5日清晨,敵人分為11路,在坦克的配合下,從四麵八方向留田合圍。此時,115師師部、山東分局和山東省戰時工作推動委員會機關(簡稱“戰工會”,相當於省政府)共2000餘人,就住在青駝寺東北的留田一帶。而戰鬥部隊隻有115師一個特務營和山東分局的一個特務連。
上午,日偽軍已將留田團團圍住。敵人離留田最近的隻有七八裏路,遠的也不過十餘裏。115師的指揮機關、山東分局和山東省戰時工作推動委員會機關的處境十分危險。
下午,在留田東南麵的一個叫牛家溝的小村莊裏,有一間草房,裏麵擠滿了人。其中羅榮桓、朱瑞、陳光、蕭華和陳士榘,還有司令部、政治部各部門的負責人以及特務營的營長、教導員,在羅榮桓主持下討論行動方案(陳光此時從濱海區養病剛剛回來,尚未進入情況)。炕上攤放著軍用地圖,羅榮桓、陳光等人都圍著地圖在沉思,研究突圍的方向。討論已經有個把鍾頭了,需要趕快作出決定,因為敵人正在逼近。然而,又不能匆忙做出決定,怕萬一撞到敵人的手裏,後果將不堪設想。有的人主張向東,想想又不合適,轉而又主張向西,但仍然是沒有把握。作為軍事主官的羅榮桓一直沒有說話。
115師機關在內線與敵人周旋的同時,第686團、蘇魯支隊、教導大隊以機動靈活的戰術,在外線狠狠打擊日軍,有力地牽製了在中心區進行“掃蕩”的敵人。日軍遭到的損失越來越大,最後不得不把正在進行“掃蕩”的一部分部隊撤了回去。
在這次反“掃蕩”結束時,羅榮桓總結了經驗。5月14日,他在葫蘆套召開的幹部會上說,要普遍組織遊擊小組,“凡屬我們的部隊及機關都要這樣做……我們自己先做出一個榜樣來,我們要大力宣傳,大力鼓吹。”他認為,機關人員“除了固定職務工作外,還要接受軍事鍛鍊……將來可以出現大批的有作為的指導員幹部。”
羅榮桓還指出,敵人“利用青黃不接、部隊與群眾糧食困難之際來掃蕩山區,我們是有辦法克服的。如果把主力運動到敵人的後方去活動,很容易解決糧食問題。再過一個月青紗帳又起,我們還可以到平原上去活動。”他的這一思想,是後來提出的“翻邊戰術”的萌芽。
無聲的戰鬥
1941年3、4月間,日軍推行第一次“治安強化運動”,首先在敵占區內強化偽組織,然後再對各根據地進行“掃蕩”。7月至9月,搞第二次“治安強化運動”,又對魯南、魯中、清河等地進行大“掃蕩”。秋天,敵人將“掃蕩”的重點放在沂蒙山區。
在這種嚴酷的鬥爭環境中,為了解決統一山東軍政領導和作戰指揮問題,中共中央書記處和中央軍委於1941年8月,決定合併山東縱隊和115師軍政委員會,山東縱隊也由115師指揮。10月2日,羅榮桓和陳光率師部到達臨沂青駝寺,主持召開了山東軍政委員會的首次會議,研究了115師與山東縱隊建立統一指揮的問題,對秋季反“掃蕩”也進行了部署。會後,中共山東分局、山東軍政委員會和115師分別發出粉碎日軍“掃蕩”的指示。
115師指示的大意是:在敵人大“掃蕩”時,要廣泛開展群眾性的遊擊戰,小部隊要樹立獨立自主的作戰意識,不要在遭受敵人的第一次合擊後陷於被動,應當適時跳出合擊圈。在情況未查明前,先以敵為軸心轉動,不宜跳得過遠,免遭新的合擊。要切實掩護群眾,不使敵人殺害群眾和抓走壯丁。連排幹部要熟悉地形,做到60裏以內行動不請嚮導。指示下達後,羅榮桓又親自組織參謀人員到各地察看地形、道路,布置情報通信網,組織精幹的遊擊小組,為徹底粉碎日軍的大“掃蕩”作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11月初,侵華日軍推行以“經濟戰”為主的第三次“治安強化運動”。在這期間,日軍第12軍司令官土橋一次調動3個師團、4個旅團的主力和一部分偽軍共5萬餘人,向沂蒙山區突然發動多路、多梯隊的“鐵壁合圍”。爾後採取分區“清剿”和“輾轉抉剔”的戰法,企圖消滅共產黨山東黨政軍領導機關,徹底摧毀沂蒙山區抗日根據地。
這次行動是整個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山東敵後發動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掃蕩”,也是羅榮桓分工主持山東軍事工作後,麵臨的一次嚴峻考驗。
11月5日清晨,敵人分為11路,在坦克的配合下,從四麵八方向留田合圍。此時,115師師部、山東分局和山東省戰時工作推動委員會機關(簡稱“戰工會”,相當於省政府)共2000餘人,就住在青駝寺東北的留田一帶。而戰鬥部隊隻有115師一個特務營和山東分局的一個特務連。
上午,日偽軍已將留田團團圍住。敵人離留田最近的隻有七八裏路,遠的也不過十餘裏。115師的指揮機關、山東分局和山東省戰時工作推動委員會機關的處境十分危險。
下午,在留田東南麵的一個叫牛家溝的小村莊裏,有一間草房,裏麵擠滿了人。其中羅榮桓、朱瑞、陳光、蕭華和陳士榘,還有司令部、政治部各部門的負責人以及特務營的營長、教導員,在羅榮桓主持下討論行動方案(陳光此時從濱海區養病剛剛回來,尚未進入情況)。炕上攤放著軍用地圖,羅榮桓、陳光等人都圍著地圖在沉思,研究突圍的方向。討論已經有個把鍾頭了,需要趕快作出決定,因為敵人正在逼近。然而,又不能匆忙做出決定,怕萬一撞到敵人的手裏,後果將不堪設想。有的人主張向東,想想又不合適,轉而又主張向西,但仍然是沒有把握。作為軍事主官的羅榮桓一直沒有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