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陸軍強行廢黜希特勒,推翻納粹政府,並把德國人民爭取到自己一邊,這樣的軍政府在國外所能贏得的信任也不會超過希特勒政府;而且在1943年的卡薩布蘭卡會議就德國無條件投降問題發表宣言之後,德國的對手們也不會拋開全麵占領德國這個前提而言和。德國軍隊與平民百姓一想到蘇聯部隊進入德國領土,就毛骨悚然,因為他們深知蘇聯的遊擊隊、蘇軍與內務人民委員部對俘虜和其他族的人民所施的慘無人道的暴行。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人民除了繼續打到底外是沒有別的出路的。


    要是希特勒接受曼施泰因與克魯格的忠告,放棄對德國武裝部隊與陸軍的領導權,那麽他的行動就符合德國利益了。不過,要是他真的這樣做的話,在戰爭結束時他就有可能被廢黜,就有可能被交給他的敵人。他本應從統帥陸軍與空軍的那些將領中選任國防部長與總司令。可是德國又缺乏既具有現代化知識又具有獨立見解的高級將領來任這些要職。但是,倫斯德特、包克或曼施泰因都要比古德裏安與隆美爾這些新派的將領們稱職得多,因為古德裏安與隆美爾都是戰術家,學歷不深,見識不廣,不宜於擔任最高統帥部的要職。為了縮短戰線、加強預備隊,德軍本應立即撤出波羅的海國家、白俄羅斯、烏克蘭與克裏木半島,同時還應撤出義大利、法國、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與巴爾幹半島。假定德國不在兩線作戰,即使到這步田地再採取這些措施仍有可能使東線的戰爭打成平局。正如希特勒本人所講過的,英、美在歐洲大陸的介入很可能將是決定德國命運的重要因素。在當時情況下,即使德國的將領與參謀長們重新正確地指揮所有的作戰,充其量也隻能使戰爭拖延下去而不能改變德國的命運。


    第二十五章 在烏克蘭和列寧格勒的失敗


    艾伯特·西頓 [英國]


    [出自《蘇德戰爭 1941-1945》]


    蘇軍最高統帥部戰略的基點是立即開始發動全麵冬季攻勢以達到出敵不意的目的。他們想在列寧格勒和烏克蘭兩個地區實施進攻,將遠至蘇聯與波羅的海國家和羅馬尼亞老邊界線以內領土上的敵人掃除幹淨。在東線中部地區繼續保持對德軍的壓力,使德軍不能對其翼側進行增援。


    在北部,這次攻勢,經過二個半月的準備將由戈沃羅夫的列寧格勒方麵軍從奧臘尼恩巴烏姆橋頭堡和列寧格勒以南地區向暴露的德軍第18集團軍的左翼發起。與此同時,梅列茨科夫的沃耳霍夫方麵軍負責突破第18集團軍的右翼,從諾夫哥羅德附近的伊耳緬湖地區實施主攻。列寧格勒和沃耳霍夫兩個方麵軍的當前目標是圍殲林德曼的第18集團軍。往南,波波夫的第2波羅的海方麵軍負責攻打並牽製德軍第16集團軍。這三個方麵軍的總兵力相當於一百零五個步兵師和十二個坦克旅,其中僅列寧格勒和沃耳霍夫這兩個方麵軍就在坦克和飛機數量方麵至少以六比一的優勢超過德軍第18集團軍。德軍方麵,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屈希勒爾過去幾個月撥給曼施泰因好幾個師,這時還擁有四十個步兵師、一個獨一無二的裝甲護衛師和兩個山地師在森林、沼澤地上扼守一條長達五百英裏的防線。第18集團軍擁有二十一個步兵師,其中五個是空軍野戰師。沒有預備隊也沒有什麽裝甲部隊。師的正麵寬達二萬五千碼。


    秋季,屈希勒爾一直在進行向1940年波羅的海國家與蘇聯邊界線附近的“美洲豹”防線撤退的準備工作,因為他打算在部隊真正撤退前就有組織地全部撤出該地區。本來打算將所有居民都撤走,結果錯打了算盤,後來改成將所有成年男子強行掠走,並將所有設備、住房和食物洗劫、破壞一空。蘇聯可能發動進攻,這是盡人皆知的,隻是希特勒對進攻是否會象屈希勒爾所認為的那樣快還有點懷疑。12月30日中午在元首召開的會議上,屈希勒爾介紹了戰況,言談之中還對從他那裏給其他集團軍群抽調部隊表示不滿。屈希勒爾主張在蘇聯發動進攻之前就開始向“美洲豹”防線撤退,然而這個請求卻遭到決不自動放棄土地的希特勒的反對,因為這會促使芬蘭下決心退出戰爭。同樣顯而易見的是,林德曼的看法與屈希勒爾相反,他的態度比較樂觀,認為屈希勒爾可以守住現在的陣地頂住蘇聯進攻。元首總是採納與他自己想法一致的意見,因此屈希勒爾失敗了。


    1月14日,費久寧斯基的第2突擊集團軍從奧臘尼恩巴烏姆橋頭堡發起進攻。該橋頭堡當麵的德國部隊是兩個空軍野戰師、黨衛軍諾蘭裝甲護衛師以及其他部隊,所有這些部隊都歸施泰納的第3黨衛軍裝甲軍指揮。經過激烈交戰之後,德軍的防禦部隊開始退卻。過了一天,馬斯連尼科夫的第42集團軍在列寧格勒以南的地區越過涅瓦河實施進攻,與此同時,斯維裏多夫的第67集團軍在姆加地區進行牽製性的進攻。到1月19日,馬斯連尼科夫同費久寧斯基的部隊會合,切斷了彼得霍夫的德軍與外界的聯繫。往東,梅列茨科夫的沃耳霍夫方麵軍應牽製林德曼第18集團軍的中部,即第54和第26兩個軍,同時要突破該集團軍的南翼。斯塔利科夫的第8集團軍和羅津斯基的第54集團軍所進行的牽製性進攻非常成功,使羅津斯基的部隊逐漸包圍了德軍第26軍。沃耳霍夫方麵軍利羅夫尼科夫第59集團軍從南麵諾夫哥羅德附近發動的鉗形進攻,指向德軍第16與第18這兩個集團軍分界線附近的一個空軍野戰師。但是,在取得初步的勝利之後,進攻發展得很緩慢,因為惡劣的氣候和不良的能見度使空軍和炮兵很難進行支援。坦克一輛又一輛地陷入了沼澤地。諾夫哥羅德以南的蘇軍卻比較順利地迎著暴風雪越過封凍的伊耳緬湖,從而切斷了城區內的德軍與外界的聯繫。屈希勒爾十分清楚蘇軍的意圖是從兩翼包圍第18集團軍,苦苦懇求元首同意他將已暴露的第26軍和第28軍撤到從列寧格勒到楚多沃鐵路線上的中間陣地,結果未能獲準。1月22日,他直接向希特勒說明了自己的困境,因為當時在姆加和托斯諾地區第54軍象第26軍一樣也有被圍的危險。他懇求再三,而希特勒隻是許諾從中央集團軍群給他抽調一個裝甲師。元首不同意在諾夫哥羅德地區被圍的部隊突圍。當他改變決心,再下達撤退命令,已為時過晚。中間防線的撤退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當同意撤退的批示下達時,德軍守軍早已被逼得走投無路,這條中間防線也無法守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德戰爭 1941-194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艾伯特·西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艾伯特·西頓並收藏蘇德戰爭 1941-194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