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蘇德戰爭 1941-1945 作者:[英]艾伯特·西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軍最高統帥部不僅想奪取通向波羅的海國家的維切布斯克,而且還想奪取整個奧爾沙橋頭堡。葉廖緬科的加裏寧方麵軍與波波夫的波羅的海方麵軍,奉命重新向德軍集團軍群分界線附近涅韋耳處的第3裝甲集團軍實施進攻,以包圍維切布斯克並在北方集團軍群與中央集團軍群之間深深地打進一個楔子。對奧爾沙與莫吉廖夫的助攻由索科羅夫斯基的西方方麵軍負責實施,對哥美耳與博勃魯伊斯克的助攻由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後改稱為白俄羅斯)方麵軍負責實施。10月6日上午十時,加裏寧方麵軍的第3與第4兩個突擊集團軍在坦克與轟炸機的支援下首先並肩發起進攻。德軍施勒姆空軍野戰軍的第2野戰師,本來就缺乏訓練又毫無作戰經驗,霎時間已潰不成軍,有些士兵慌做一團。蘇軍幾個小時便突破了一個寬十英裏的缺口,奪取了涅韋耳,第二天摧毀了連接兩個集團軍群的橫向鐵路。第3裝甲集團軍的態勢,由於克勒斯納的第9軍(其中包括第20裝甲師與一個虎式坦克營)加入戰鬥,暫時得到了控製。那位因空軍野戰師戰敗而在聲譽上受到影響的戈林馬上向該地區派出了增援的空軍高炮連與六百架飛機。第3裝甲集團軍顯然看出蘇軍對他們自己能如此輕而易舉地奪取涅韋耳感到意外,他們一定在調整部署。賴因哈特擔心葉廖緬科捲土重來,他請求克魯格批準他協同鄰近的北方集團軍群中的第16集團軍一起實施反突擊奪回涅韋耳地區,但未能如願。
克魯格的手腳這時已被奧爾沙與莫吉廖夫地區的第4集團軍前沿的戰鬥束縛住了。顯然他會將賴因哈特要求實施反突擊的請求上報給陸軍總部去審批的。他本人已不象過去那樣很信任陸軍總部了,因為他在10月18日告訴他的參謀部說,蔡茨勒已經疲憊不堪,不能繼續發揮作用,而且依他(克魯格)看來,參謀總部的日子已屈指可數。四天前,克魯格個人直接給元首寫了一封長信。他在信中指出,盡管他部下的士氣仍然很高,但是他們卻因麵臨密集的蘇軍步兵而有一種孤單與被人遺棄的感覺。中央集團軍群缺額達二十萬人,近來的傷亡很大,部隊作戰人員的數量下降得令人吃驚。克魯格還指出,補充進來的人員的質量很不理想,其中許多人既缺乏訓練又缺乏軍人素質。沒有部隊、武器與預備隊,指揮官無論有多大的本領也是無能為力的。克魯格向元首保證他自己將忠於職守,但他強調指出,德軍無疑會麵臨危險。他在信的結尾還指出,雖然通常認為蘇軍也遭到了同樣的損失、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但是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因為蘇軍總是能在進攻方向上集中兵力取得數量上的優勢。這封信沒有得到任何回音。10月27日,克魯格因汽車出事受傷而離職,第16集團軍司令布施元帥接替了他的職務。
10月20日,葉廖緬科的加裏寧方麵軍改稱為第1波羅的海方麵軍,波波夫的波羅的海方麵軍改稱為第2波羅的海方麵軍,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麵軍改稱為白俄羅斯方麵軍。11月8日,葉廖緬科以第3與第4兩個突擊集團軍重新對第3裝甲集團軍實施進攻,迅速突破了德軍防禦,直搗德軍的後方。賴因哈特的兩個軍有覆滅的危險。他多次請求布施批準將這兩個軍撤出。布施隻是將他的請求匯報給了元首。元首的答覆是,要求這些部隊原地堅守。第1波羅的海方麵軍繼續在擴大突破口,直到突破口的寬度達到五十英裏左右時才罷休。然而,盡管該方麵軍在聖誕節前夕成功地切斷了維切布斯克以西的鐵路線,但是德軍卻設法穩住了局勢,守住了該城。戰爭期間第一次在這個地區發現德軍士氣明顯在下降,還出現了一些幾乎至今仍無人知曉的逃亡事件與慌亂中誤傷已方人員的情況。11月25與26兩日,羅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羅斯方麵軍掃清了哥美耳的德軍,於11月底派遣小分隊渡過了別烈津納河。
1943年後六個月,德軍屈希勒爾北方集團軍群當麵的形勢沒有多大變化。列寧格勒通過拉多加湖南麵一個狹長地帶與蘇聯相通。但是,就其他方麵而言,作戰地域始終沒有離開過沃耳霍夫-伊爾緬湖-洛瓦特一線。蘇軍用以進攻屈希勒爾的方麵軍仍是過去那幾個,即:戈沃羅夫的列寧格勒方麵軍、梅列茨科夫的沃耳霍夫方麵軍與鐵木辛哥的西北方麵軍。屈希勒爾明白,蘇軍就要發起大規模的進攻了。盡管元首也認為北方集團軍群的處境危險,但是卻連屈希勒爾要求的那六個步兵師也拿不出來。北方集團軍群於11月20日提出讓第16集團軍撤到“美洲豹”防線的要求,同樣也遭到了拒絕。
繼“城堡”攻勢之後的數個月內,德軍在整個東線喪失了主動權。各集團軍群的司令爭著要求蔡茨勒提供增援部隊,但凡涉及到以削弱西歐來加強蘇聯戰場的問題,約德爾都會站出來保護他自己的責任區。集團軍群司令們為縮短戰線而要求撤退的任何建議都遭到了拒絕,而且他們還被各種諾言所搪塞。神經日趨衰弱的元首時常顯得思想上有很大壓力。他的戰略的基本思想是堅定與沉著。他可能就要在司令官身上出氣,因為他懷疑他們撤退得太輕率了。
第二十四章 德國陷入困境
艾伯特·西頓 [英國]
[出自《蘇德戰爭 1941-1945》]
1943年期間,軸心國的命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到12月,決心不惜一切代價繼續戰鬥下去的幾乎隻有德國一家了。精疲力竭的芬蘭認為戰爭早已打輸,對北方集團軍群後撤到“美洲豹”防線方麵的意見感到恐懼不安。義大利王國已為兩個占領國所瓜分,它的部隊撤離了蘇聯與巴爾幹半島。匈牙利以羨慕的眼光望著義大利脫離軸心國。德國軍事上最強大的盟友日本已失去它剛爭得的海上霸權,並被美國海軍打得一敗塗地。到1944年,柏林發現,東京越來越對德國在歐洲的失敗感到擔憂,但對它自己在遠東受挫的程度卻加以遮掩。
克魯格的手腳這時已被奧爾沙與莫吉廖夫地區的第4集團軍前沿的戰鬥束縛住了。顯然他會將賴因哈特要求實施反突擊的請求上報給陸軍總部去審批的。他本人已不象過去那樣很信任陸軍總部了,因為他在10月18日告訴他的參謀部說,蔡茨勒已經疲憊不堪,不能繼續發揮作用,而且依他(克魯格)看來,參謀總部的日子已屈指可數。四天前,克魯格個人直接給元首寫了一封長信。他在信中指出,盡管他部下的士氣仍然很高,但是他們卻因麵臨密集的蘇軍步兵而有一種孤單與被人遺棄的感覺。中央集團軍群缺額達二十萬人,近來的傷亡很大,部隊作戰人員的數量下降得令人吃驚。克魯格還指出,補充進來的人員的質量很不理想,其中許多人既缺乏訓練又缺乏軍人素質。沒有部隊、武器與預備隊,指揮官無論有多大的本領也是無能為力的。克魯格向元首保證他自己將忠於職守,但他強調指出,德軍無疑會麵臨危險。他在信的結尾還指出,雖然通常認為蘇軍也遭到了同樣的損失、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但是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因為蘇軍總是能在進攻方向上集中兵力取得數量上的優勢。這封信沒有得到任何回音。10月27日,克魯格因汽車出事受傷而離職,第16集團軍司令布施元帥接替了他的職務。
10月20日,葉廖緬科的加裏寧方麵軍改稱為第1波羅的海方麵軍,波波夫的波羅的海方麵軍改稱為第2波羅的海方麵軍,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麵軍改稱為白俄羅斯方麵軍。11月8日,葉廖緬科以第3與第4兩個突擊集團軍重新對第3裝甲集團軍實施進攻,迅速突破了德軍防禦,直搗德軍的後方。賴因哈特的兩個軍有覆滅的危險。他多次請求布施批準將這兩個軍撤出。布施隻是將他的請求匯報給了元首。元首的答覆是,要求這些部隊原地堅守。第1波羅的海方麵軍繼續在擴大突破口,直到突破口的寬度達到五十英裏左右時才罷休。然而,盡管該方麵軍在聖誕節前夕成功地切斷了維切布斯克以西的鐵路線,但是德軍卻設法穩住了局勢,守住了該城。戰爭期間第一次在這個地區發現德軍士氣明顯在下降,還出現了一些幾乎至今仍無人知曉的逃亡事件與慌亂中誤傷已方人員的情況。11月25與26兩日,羅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羅斯方麵軍掃清了哥美耳的德軍,於11月底派遣小分隊渡過了別烈津納河。
1943年後六個月,德軍屈希勒爾北方集團軍群當麵的形勢沒有多大變化。列寧格勒通過拉多加湖南麵一個狹長地帶與蘇聯相通。但是,就其他方麵而言,作戰地域始終沒有離開過沃耳霍夫-伊爾緬湖-洛瓦特一線。蘇軍用以進攻屈希勒爾的方麵軍仍是過去那幾個,即:戈沃羅夫的列寧格勒方麵軍、梅列茨科夫的沃耳霍夫方麵軍與鐵木辛哥的西北方麵軍。屈希勒爾明白,蘇軍就要發起大規模的進攻了。盡管元首也認為北方集團軍群的處境危險,但是卻連屈希勒爾要求的那六個步兵師也拿不出來。北方集團軍群於11月20日提出讓第16集團軍撤到“美洲豹”防線的要求,同樣也遭到了拒絕。
繼“城堡”攻勢之後的數個月內,德軍在整個東線喪失了主動權。各集團軍群的司令爭著要求蔡茨勒提供增援部隊,但凡涉及到以削弱西歐來加強蘇聯戰場的問題,約德爾都會站出來保護他自己的責任區。集團軍群司令們為縮短戰線而要求撤退的任何建議都遭到了拒絕,而且他們還被各種諾言所搪塞。神經日趨衰弱的元首時常顯得思想上有很大壓力。他的戰略的基本思想是堅定與沉著。他可能就要在司令官身上出氣,因為他懷疑他們撤退得太輕率了。
第二十四章 德國陷入困境
艾伯特·西頓 [英國]
[出自《蘇德戰爭 1941-1945》]
1943年期間,軸心國的命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到12月,決心不惜一切代價繼續戰鬥下去的幾乎隻有德國一家了。精疲力竭的芬蘭認為戰爭早已打輸,對北方集團軍群後撤到“美洲豹”防線方麵的意見感到恐懼不安。義大利王國已為兩個占領國所瓜分,它的部隊撤離了蘇聯與巴爾幹半島。匈牙利以羨慕的眼光望著義大利脫離軸心國。德國軍事上最強大的盟友日本已失去它剛爭得的海上霸權,並被美國海軍打得一敗塗地。到1944年,柏林發現,東京越來越對德國在歐洲的失敗感到擔憂,但對它自己在遠東受挫的程度卻加以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