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蘇德戰爭 1941-1945 作者:[英]艾伯特·西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月28日,科茲洛夫指揮的高加索方麵軍改稱克裏木方麵軍,這時方麵軍司令部已進入刻赤半島。史達林認為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和收復克裏木關係重大。他把此舉視為蘇軍從列寧格勒到黑海全線大反攻的組成部分。於是,他把蘇軍總政治部主任集團軍級人民委員麥赫利斯作為最高統帥部的代表派往克裏木方麵軍,他是繼師級人民委員沙馬寧之後為克裏木方麵軍的軍事委員會增加的又一名委員。
2月27日,蘇軍繼續向刻赤半島的北部與塞瓦斯托波爾發動進攻,激戰六天,終告結束。3月13日,蘇軍的八個步兵師、兩個坦克旅從刻赤發起又一次大規模的進攻,在頭三天中,就損失坦克一百三十輛。3月20日,曼施泰因的坦克已損毀殆盡,隻得啟用新到達的、毫無經驗的第22裝甲師實施反擊。結果,反擊失利。3月26日與4月9日,蘇軍的克裏木方麵軍又發動兩次進攻。最後一次進攻動用了六個步兵師和一百五十多輛坦克。然而,到那時為止,蘇軍已耗盡了全部進攻能力。
這樣,蘇軍在1941年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發動的冬季攻勢也終於結束。所有這些攻勢所取得的戰果與朱可夫在莫斯科以西發動的攻勢相比都黯然失色。但是,它們還是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使德國元首非但不能隨意將一個集團軍群的部隊調往另一個集團軍群;而且使他渡過了第一個緊張而又愁苦的冬天,既缺物資,又無後備部隊,還要千方百計地守住陣地,堵塞突破口。
第十七章 德軍對1942年夏季戰局的準備
艾伯特·西頓 [英國]
[出自《蘇德戰爭 1941-1945》]
1941年冬,陸軍總部金策爾負責的東線外軍處對蘇軍的兵力及其戰鬥力有了新的估價。11月4日,金策爾呈送了一份情況分析報告,針對托馬斯負責的經濟與軍備局普遍所持的觀點提出不同看法。經濟與軍備局認為,在1942年的夏季到來之前,蘇聯的經濟無力再裝備新的部隊。而金策爾認為,到5月為止,蘇軍能再裝備三十個騎兵師和一百五十個步兵師,並“可組建一些新的、使用美式裝備或英式裝備的坦克部隊”。按照12月1日的估計,蘇軍抗禦德軍的兵力有二百個步兵師,三十五個騎兵師,四十個坦克旅。總兵力約二百六十五個步兵師。實際上,這個估計仍遠低於蘇軍的實有兵力。1942年初,金策爾發表了德國陸軍介紹蘇聯武裝部隊的《手冊》修訂本,內容與整整一年以前發表的大相逕庭。這本手冊指出,蘇軍已成為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它戰鬥作風頑強,這是在戰前不曾發現的。最令人震驚的並非兵力眾多,而是它儲備有大批可用的武器、裝備、被服、坦克和火炮,其儲備數量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總之,德國情報部門對蘇軍最高統帥部能如此迅速地認識並克服了自己的弱點感到驚訝。手冊承認,德軍大大低估了蘇聯的組織能力和蘇聯政府、最高統帥部與參戰部隊隨機應變克服困難的能力。
要想準確無誤地說出哈爾德在這段時間的立場是困難的。他與蔡茲勒、古德裏安一樣,在戰後譴責希特勒的軍事指揮,指責希特勒不肯承認事實,未能正確估計敵人的兵力。德國元首還因不相信情報判斷,未能製訂與德軍能力相適應的計劃而遭到嚴厲的抨擊。可是,1942年1月17日,哈爾德簽署了一份下達至軍的函令,其中部分內容是出於他自己的手筆。他在函令中提請人們注意,大批新參戰的蘇軍部隊已使德軍指揮官產生沮喪情緒。哈爾德還說,領導被數字牽著走的現象是令人不能容忍的。他提醒情報軍官在這方麵應切實負起責任。他最後說,“勇敢頑強的德國士兵使那些隻知累計數字的參謀自慚形穢”。
3月31日,哈爾德斷定金策爾已不再符合他的要求。4月初,由格倫接替金策爾任東線外軍處處長。格倫是參謀總部的參謀,早先是哈爾德的私人副官。他是個能幹的軍官,戰爭初期曾任第213步兵師的作戰科長。但他同金策爾一樣,是個參謀人員,而不是情報專家。4月10日的情報判斷提出的看法是,蘇軍已動員了所有的人力資源,再不能組建新的坦克部隊了。哈爾德將這個文件轉呈給希特勒。
此時,元首的自信心又驟然增強。他認為,是他,即他自己阻擋了蘇軍的反攻,使德軍安全地渡過冬天。以前,德軍習慣以對抗軍事演習的形式對大規模進攻計劃進行預先演練。自從勃勞希契被撤職以後,這種製定作戰計劃的方法被廢棄了。各種計劃,從大政方針到細枝末節,都出自元首聰明的頭腦。
1942年4月5日,希特勒簽署了第41號指令。這是又一篇冗長而雜亂無章的說教。它規定了今後東線作戰的方針。指令規定的總任務不再是一舉打敗蘇聯,而是消滅蘇聯武裝部隊,使敵人離開他們最重要的軍事工業中心,而且“越遠越好”。至於何時達成這項目標,也沒有作出規定。希特勒對攻占莫斯科已不感興趣。他又揀起了一年前的想法:為了消滅頓河以西的敵人,並奪取高加索的油田與通道,主戰場應轉到南方。列寧格勒已成為次要方向,如果能從其它戰場抽調足夠的兵力,就繼續圍困。然而,清除刻赤半島的守敵,奪取塞瓦斯托波爾,消滅哈爾科夫以南伊久姆突出部上威脅德軍之敵,則是當務之急。
夏季來到了,元首與哈爾德之間又在原來的問題上爭論起來。哈爾德對德軍能否實施深入敵戰略縱深的大規模作戰表示懷疑。他希望德軍在恢復全麵攻勢之前最好保存實力。據他看來,在此期間可以採取進攻行動,但目標應該是有限的。他再次表示贊成在中央集團軍群地段上發動有限的進攻。與此相反,希特勒把去年的所有論據又都翻了出來,說人們過高地估計了敵人,不管怎樣,蘇軍畢竟在冬季大反攻中消耗了力量;高加索石油在蘇聯的戰爭努力中是一項不可缺少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因素,因此敵人會不惜代價地保護這些石油資源;德國若無所作為,可能影響法西斯盟國的態度,土耳其也不例外等等。除了這些陳詞濫調,元首還提出了新的其它論據。盎格魯撤克遜人將於1943年入侵歐洲大陸,這大概是在所難免了,為此,在東線,一定要在1942年決定勝負。希特勒對要求把北方集團軍群與中央集團軍群撤離迭米揚斯克與爾熱夫-維亞茲馬兩大突出部的建議置若罔聞,仍然堅持他的看法,說拉平這些地區的戰線便會放跑更多的敵人。
2月27日,蘇軍繼續向刻赤半島的北部與塞瓦斯托波爾發動進攻,激戰六天,終告結束。3月13日,蘇軍的八個步兵師、兩個坦克旅從刻赤發起又一次大規模的進攻,在頭三天中,就損失坦克一百三十輛。3月20日,曼施泰因的坦克已損毀殆盡,隻得啟用新到達的、毫無經驗的第22裝甲師實施反擊。結果,反擊失利。3月26日與4月9日,蘇軍的克裏木方麵軍又發動兩次進攻。最後一次進攻動用了六個步兵師和一百五十多輛坦克。然而,到那時為止,蘇軍已耗盡了全部進攻能力。
這樣,蘇軍在1941年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發動的冬季攻勢也終於結束。所有這些攻勢所取得的戰果與朱可夫在莫斯科以西發動的攻勢相比都黯然失色。但是,它們還是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使德國元首非但不能隨意將一個集團軍群的部隊調往另一個集團軍群;而且使他渡過了第一個緊張而又愁苦的冬天,既缺物資,又無後備部隊,還要千方百計地守住陣地,堵塞突破口。
第十七章 德軍對1942年夏季戰局的準備
艾伯特·西頓 [英國]
[出自《蘇德戰爭 1941-1945》]
1941年冬,陸軍總部金策爾負責的東線外軍處對蘇軍的兵力及其戰鬥力有了新的估價。11月4日,金策爾呈送了一份情況分析報告,針對托馬斯負責的經濟與軍備局普遍所持的觀點提出不同看法。經濟與軍備局認為,在1942年的夏季到來之前,蘇聯的經濟無力再裝備新的部隊。而金策爾認為,到5月為止,蘇軍能再裝備三十個騎兵師和一百五十個步兵師,並“可組建一些新的、使用美式裝備或英式裝備的坦克部隊”。按照12月1日的估計,蘇軍抗禦德軍的兵力有二百個步兵師,三十五個騎兵師,四十個坦克旅。總兵力約二百六十五個步兵師。實際上,這個估計仍遠低於蘇軍的實有兵力。1942年初,金策爾發表了德國陸軍介紹蘇聯武裝部隊的《手冊》修訂本,內容與整整一年以前發表的大相逕庭。這本手冊指出,蘇軍已成為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它戰鬥作風頑強,這是在戰前不曾發現的。最令人震驚的並非兵力眾多,而是它儲備有大批可用的武器、裝備、被服、坦克和火炮,其儲備數量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總之,德國情報部門對蘇軍最高統帥部能如此迅速地認識並克服了自己的弱點感到驚訝。手冊承認,德軍大大低估了蘇聯的組織能力和蘇聯政府、最高統帥部與參戰部隊隨機應變克服困難的能力。
要想準確無誤地說出哈爾德在這段時間的立場是困難的。他與蔡茲勒、古德裏安一樣,在戰後譴責希特勒的軍事指揮,指責希特勒不肯承認事實,未能正確估計敵人的兵力。德國元首還因不相信情報判斷,未能製訂與德軍能力相適應的計劃而遭到嚴厲的抨擊。可是,1942年1月17日,哈爾德簽署了一份下達至軍的函令,其中部分內容是出於他自己的手筆。他在函令中提請人們注意,大批新參戰的蘇軍部隊已使德軍指揮官產生沮喪情緒。哈爾德還說,領導被數字牽著走的現象是令人不能容忍的。他提醒情報軍官在這方麵應切實負起責任。他最後說,“勇敢頑強的德國士兵使那些隻知累計數字的參謀自慚形穢”。
3月31日,哈爾德斷定金策爾已不再符合他的要求。4月初,由格倫接替金策爾任東線外軍處處長。格倫是參謀總部的參謀,早先是哈爾德的私人副官。他是個能幹的軍官,戰爭初期曾任第213步兵師的作戰科長。但他同金策爾一樣,是個參謀人員,而不是情報專家。4月10日的情報判斷提出的看法是,蘇軍已動員了所有的人力資源,再不能組建新的坦克部隊了。哈爾德將這個文件轉呈給希特勒。
此時,元首的自信心又驟然增強。他認為,是他,即他自己阻擋了蘇軍的反攻,使德軍安全地渡過冬天。以前,德軍習慣以對抗軍事演習的形式對大規模進攻計劃進行預先演練。自從勃勞希契被撤職以後,這種製定作戰計劃的方法被廢棄了。各種計劃,從大政方針到細枝末節,都出自元首聰明的頭腦。
1942年4月5日,希特勒簽署了第41號指令。這是又一篇冗長而雜亂無章的說教。它規定了今後東線作戰的方針。指令規定的總任務不再是一舉打敗蘇聯,而是消滅蘇聯武裝部隊,使敵人離開他們最重要的軍事工業中心,而且“越遠越好”。至於何時達成這項目標,也沒有作出規定。希特勒對攻占莫斯科已不感興趣。他又揀起了一年前的想法:為了消滅頓河以西的敵人,並奪取高加索的油田與通道,主戰場應轉到南方。列寧格勒已成為次要方向,如果能從其它戰場抽調足夠的兵力,就繼續圍困。然而,清除刻赤半島的守敵,奪取塞瓦斯托波爾,消滅哈爾科夫以南伊久姆突出部上威脅德軍之敵,則是當務之急。
夏季來到了,元首與哈爾德之間又在原來的問題上爭論起來。哈爾德對德軍能否實施深入敵戰略縱深的大規模作戰表示懷疑。他希望德軍在恢復全麵攻勢之前最好保存實力。據他看來,在此期間可以採取進攻行動,但目標應該是有限的。他再次表示贊成在中央集團軍群地段上發動有限的進攻。與此相反,希特勒把去年的所有論據又都翻了出來,說人們過高地估計了敵人,不管怎樣,蘇軍畢竟在冬季大反攻中消耗了力量;高加索石油在蘇聯的戰爭努力中是一項不可缺少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因素,因此敵人會不惜代價地保護這些石油資源;德國若無所作為,可能影響法西斯盟國的態度,土耳其也不例外等等。除了這些陳詞濫調,元首還提出了新的其它論據。盎格魯撤克遜人將於1943年入侵歐洲大陸,這大概是在所難免了,為此,在東線,一定要在1942年決定勝負。希特勒對要求把北方集團軍群與中央集團軍群撤離迭米揚斯克與爾熱夫-維亞茲馬兩大突出部的建議置若罔聞,仍然堅持他的看法,說拉平這些地區的戰線便會放跑更多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