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蘇德戰爭 1941-1945 作者:[英]艾伯特·西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戰爭初期,蘇聯和英美在戰爭目的上分歧很大。當時這已是很明顯的了。以反對布爾什維克而自豪的邱吉爾,卻對史達林和他在克裏姆林宮裏的同僚們的戰爭目的持樂觀態度。盡管邱吉爾否認為了和蘇聯結成聯盟而喪失原則,他還有這樣一句名言:唯一的目的就是消滅希特勒。然而這一值得稱讚的意願,竟然簡單化地成為戰爭目標。史達林和他的政府也同樣決心消滅希特勒和法西斯主義。但是,甚至在戰爭最初幾個月裏,他們已經在設想戰後歐洲的前景,目的不僅在於贏得戰爭,而且在於贏得隨之而來的和平事業。對邱吉爾來說,唯一的敵人是近在法國的加來,而俄國人則離得很遠很遠。邱吉爾是否認真考慮過,戰後歐洲將是由一個強大而又有威脅性的國家的獨裁者、一個罪惡多端的狂人被另一個獨裁者和狂人所取代,這是令人懷疑的。羅斯福的態度和政策有點自相矛盾。戰爭初期,他決心不把別國領土讓給史達林,這使他贏得了聲望。但是,他和國務卿對中歐和東歐沒有明確的政策。他還錯誤地估計了史達林和蘇聯的目的及手段,對戰後歐洲的設想是基於相信蘇聯會根據和會的決議和希望而撤離所占領的土地。看來,羅斯福對外交政策與軍事戰略之間的密切聯繫和相互依賴缺乏了解。他傾向把進行戰爭的政治責任下放給戰地司令官和參謀長。羅斯福在決定對抗納粹德國的措施時大膽而有遠見。他堅定地維護基本的自由權力。他並不認為蘇聯成為聯合國前身那個組織的成員有什麽不合適。王權思想不合他的口味,他對不稱為共和國的國家持有偏見。他不喜歡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至少是西歐類型的)。他對別人指責他用美國資源扶持英帝國非常敏感。同其他偉人一樣,羅斯福是一個自負的人。他非常相信靠他的人格和規勸的力量能把敵對的史達林爭取過來。這種信念最終還是錯了。
後來史達林施加高壓,想迫使英國向芬蘭、羅馬尼亞和匈牙利宣戰。英國與這些國家並沒有爭端,與這些國家宣戰對戰爭的進程並沒有什麽影響,最多是進一步孤立芬蘭。另一方麵,這年年底日本在太平洋向英國發起進攻後,蘇聯並沒有向日本宣戰。英國外交大臣艾登那時要去莫斯科,主要目的是談這件事。會談象通常演戲一樣。第一天,即12月16日,史達林企圖逼迫艾登討論戰後歐洲問題,包括蘇聯的國界的具體劃分以及分割德國的問題。會談幾乎毫無進展,但氣氛還是友好的。第二天,艾登就象以往別人一樣感到震驚。史達林怒不可遏,根本不講道理。莫洛托夫盡其最大努力也無濟於事。整個氣氛緊張、冷淡。在12月19日第三天會談中,通常的第三幕開演了。在艾登前麵的是一位溫和得多的獨裁者。在最後一天晚上的會談中,艾登提出第二年春天蘇聯參與對日戰爭的問題。史達林隻是懇求目前不幹預,理由是蘇聯人民在思想感情上會反對這種戰爭。和以往的會談一樣,最後艾登在一片熱情款待中結束這次會談。
在臘斯登堡,德國元首並非沒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英美和蘇聯不可能合作,因為他認為他們的社會製度截然不同,他相信克裏姆林宮的長遠目的是在各地推翻資本主義。他滿懷信心地等待著合作的破裂,並從中撈到好處。而英國和美國決心使他們與蘇聯的聯盟不因為德國的宣傳或蘇聯的不信任和挑釁而遭到破壞。
德國進攻蘇聯,日本事先毫無所知。當日本海軍轟炸機襲擊珍珠港的美軍基地時,希特勒和美國人一樣感到震驚。那年早些時候,裏賓特洛甫和希特勒與鬆岡洋右會談時,他們想要日本集中力量、集中目標對付太平洋和遠東的英國人。他們保證一旦美國或蘇聯幹涉就會支援日本,可以肯定地說,這是為了打消東京的擔心或憂慮。德國並不希望日本也進攻蘇聯或美國。蘇德戰爭爆發後不久,裏賓特洛甫和陸軍總部似乎對勸誘日本攻擊蘇聯遠東的沿海地區又逐漸發生了興趣。7月10日,裏賓特洛甫指示德國駐東京大使奧特著手辦理此事。日本似乎作了一番考慮。在此前一天,即7月9日,哈爾德同陸軍情報局局長馬茨屈還交談過,他們認為德國對日本的要求仍不明確,“我們既然要求日本去進攻新加坡,現在為什麽又唆使它去對付俄國”。
8月4日,日本駐柏林武官本澤中將拜會了馬茨屈。金策爾的記錄是這樣記述的,本澤提到日本有可能不顧困難和其它曾作過的許諾,“格守三國條約對俄國發動進攻”,關東軍若從滿洲發動這場進攻,最低限度要用十六個師,編成四個軍。此後,這件事便不了了之。據瓦爾利蒙特說,德國人實在太自負了,以至日本人提到可以幫助時,竟然遭到拒絕。8月19日,日本人告訴奧特將軍說,日本目前無意介入戰爭。
誠然,克裏姆林宮不知此事。當蘇聯遭受德國進攻時,完全有理由擔心日本人也插一手。6月23日,蘇聯駐東京大使詢問日本外相,日本是否想恪守中立協定,他得到的答覆是含糊其詞的。在1941年12月美國參戰前,蘇聯一直擔心自己受到關東軍的威脅,不敢減少那裏的部隊,盡管在莫斯科戰役期間確實抽走了一些。1941年8月,他們有些擔憂,怕日本會對美國經海路向符拉迪沃斯托克給蘇聯運送物資製造困難。按計劃主要靠美國船隻每月向那裏運送二十二萬噸食品。日本對美國發起戰爭後,這條補給線並沒有被切斷,因為一百二十艘美國太平洋貨船換上了蘇聯國旗。
後來史達林施加高壓,想迫使英國向芬蘭、羅馬尼亞和匈牙利宣戰。英國與這些國家並沒有爭端,與這些國家宣戰對戰爭的進程並沒有什麽影響,最多是進一步孤立芬蘭。另一方麵,這年年底日本在太平洋向英國發起進攻後,蘇聯並沒有向日本宣戰。英國外交大臣艾登那時要去莫斯科,主要目的是談這件事。會談象通常演戲一樣。第一天,即12月16日,史達林企圖逼迫艾登討論戰後歐洲問題,包括蘇聯的國界的具體劃分以及分割德國的問題。會談幾乎毫無進展,但氣氛還是友好的。第二天,艾登就象以往別人一樣感到震驚。史達林怒不可遏,根本不講道理。莫洛托夫盡其最大努力也無濟於事。整個氣氛緊張、冷淡。在12月19日第三天會談中,通常的第三幕開演了。在艾登前麵的是一位溫和得多的獨裁者。在最後一天晚上的會談中,艾登提出第二年春天蘇聯參與對日戰爭的問題。史達林隻是懇求目前不幹預,理由是蘇聯人民在思想感情上會反對這種戰爭。和以往的會談一樣,最後艾登在一片熱情款待中結束這次會談。
在臘斯登堡,德國元首並非沒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英美和蘇聯不可能合作,因為他認為他們的社會製度截然不同,他相信克裏姆林宮的長遠目的是在各地推翻資本主義。他滿懷信心地等待著合作的破裂,並從中撈到好處。而英國和美國決心使他們與蘇聯的聯盟不因為德國的宣傳或蘇聯的不信任和挑釁而遭到破壞。
德國進攻蘇聯,日本事先毫無所知。當日本海軍轟炸機襲擊珍珠港的美軍基地時,希特勒和美國人一樣感到震驚。那年早些時候,裏賓特洛甫和希特勒與鬆岡洋右會談時,他們想要日本集中力量、集中目標對付太平洋和遠東的英國人。他們保證一旦美國或蘇聯幹涉就會支援日本,可以肯定地說,這是為了打消東京的擔心或憂慮。德國並不希望日本也進攻蘇聯或美國。蘇德戰爭爆發後不久,裏賓特洛甫和陸軍總部似乎對勸誘日本攻擊蘇聯遠東的沿海地區又逐漸發生了興趣。7月10日,裏賓特洛甫指示德國駐東京大使奧特著手辦理此事。日本似乎作了一番考慮。在此前一天,即7月9日,哈爾德同陸軍情報局局長馬茨屈還交談過,他們認為德國對日本的要求仍不明確,“我們既然要求日本去進攻新加坡,現在為什麽又唆使它去對付俄國”。
8月4日,日本駐柏林武官本澤中將拜會了馬茨屈。金策爾的記錄是這樣記述的,本澤提到日本有可能不顧困難和其它曾作過的許諾,“格守三國條約對俄國發動進攻”,關東軍若從滿洲發動這場進攻,最低限度要用十六個師,編成四個軍。此後,這件事便不了了之。據瓦爾利蒙特說,德國人實在太自負了,以至日本人提到可以幫助時,竟然遭到拒絕。8月19日,日本人告訴奧特將軍說,日本目前無意介入戰爭。
誠然,克裏姆林宮不知此事。當蘇聯遭受德國進攻時,完全有理由擔心日本人也插一手。6月23日,蘇聯駐東京大使詢問日本外相,日本是否想恪守中立協定,他得到的答覆是含糊其詞的。在1941年12月美國參戰前,蘇聯一直擔心自己受到關東軍的威脅,不敢減少那裏的部隊,盡管在莫斯科戰役期間確實抽走了一些。1941年8月,他們有些擔憂,怕日本會對美國經海路向符拉迪沃斯托克給蘇聯運送物資製造困難。按計劃主要靠美國船隻每月向那裏運送二十二萬噸食品。日本對美國發起戰爭後,這條補給線並沒有被切斷,因為一百二十艘美國太平洋貨船換上了蘇聯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