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蘇德戰爭 1941-1945 作者:[英]艾伯特·西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製訂“銀狐”計劃的立足點,本來是從挪威北部向芬蘭東南部調動強大的德國部隊,後來根據各方麵的考慮,發現這是不現實的。從巴倫支海到拉多加湖隻有一條鐵路,它的起點在摩爾曼斯克,而摩爾曼斯克又掌握在蘇聯人手裏。鑑於蘇聯北方艦隊的基地就在摩爾曼斯克附近,英國海軍在這一海域實力強大又很活躍,駐挪威的集團軍又缺乏空中支援,因而談不上從海上奪取摩爾曼斯克的問題。可供挪威那個集團軍使用的公路車輛很少,通過陸路將部隊從芬蘭北部運到南部是不可能的。另外,瑞典人不願意讓大批部隊過境。
希特勒在“巴巴羅薩”的最初指令中規定,駐挪威集團軍要保護佩薩莫鎳礦不受攻擊,切斷蘇聯摩爾曼斯克與外界的鐵路聯繫。摩爾曼斯克是蘇聯唯一的終年不凍港。芬蘭人對在北部地區作戰不感興趣,他們歡迎德國人在那裏採取主動,所以決定,對摩爾曼斯克鐵路的攻擊將主要由德國軍隊進行;但是,不知出於何種原因,希特勒指示分三路在三個相距很遠的方向上進行攻擊。這樣一來,哪一路的兵力都不夠強,都難以達到目的。在北部沿海地帶,迪特爾的由兩個師組成的山地軍將從挪威進入芬蘭的佩薩莫地區,沿巴倫支海岸向摩爾曼斯克挺進。向南約二百英裏,菲格的第36軍(約有兩個德國步兵師、一個芬蘭步兵師),將從羅瓦涅米向東運動,切斷白海坎達拉克沙港附近的鐵路。再向南一百英裏,西拉斯沃指揮的芬蘭第3軍(一個多師)將與第36軍平行地向烏克塔和克姆發動輔助攻勢。整個軍事行動由駐挪威的德軍司令福肯霍斯特指揮,他計劃在他的挪威指揮部以外,再在芬蘭開設一個前進指揮所。福肯霍斯特是向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負責,而不是向勃勞希契和陸軍總部負責。
餘下的問題是把芬蘭部隊納入計劃。初訂計劃時,隻是說這個計劃隻是為了預防不測。6月3日,同芬軍總參謀部舉行了進一步會談,德軍的代表是最高統帥部駐挪威集團軍的布申哈根和陸軍總部東線外軍處的金策爾。芬蘭人同意,他們將負責芬蘭東南部的軍事行動,並準備在接到通知後五天,向拉多加湖以東、以西發起進攻(先用六個師,另有七個師的後續部隊),但是芬蘭人顯然不願意渡過斯維爾河。東南部的所有部隊都由芬軍總司令曼納海姆指揮。他是個瑞典血統的芬蘭人,曾在沙皇帝國軍隊和反對布爾什維克的獨立戰爭中任過負有盛名的將軍。芬蘭戰場指揮上的細節安排以及曼納海姆與福肯霍斯特之間的協調問題,還含糊不清,未經確定。芬蘭人在得到柏林關於德國將保證芬蘭的獨立、恢復其過去的邊界的許諾之後,於6月17日開始進行秘密動員。芬蘭人知道戰爭迫在眉睫(盡管不知道具體日期),也有事實說明,赫爾辛基曾要求柏林,它要在“巴巴羅薩”開始幾天之後再參與軍事行動,以便造成這樣一種印象,好像芬蘭是無可奈何地被拖進了戰爭。為此,芬蘭於1941年6月22日宣布中立。它以為戰爭短期內就會結束,共動員了五十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十六。
部隊能否克服在補給和運動方麵的困難(尤其是芬蘭北部和中部)是北部戰爭成敗的關鍵。將補給品和部隊運到芬蘭的最穩妥途徑是波羅的海的水上航線,但是這條航線在冬天結冰不能使用,就是拋開這一點不論,也要受到德國運輸船隻缺乏的限製。北部通過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線又有英國水麵艦隻和潛艇沿途夾擊,從挪威到芬蘭邊界上的基爾克內斯也隻有一條公路,這條公路在壞天氣還不能使用。僅有的另外一個通道是通過瑞典的一條公路和一條鐵路。在芬蘭國內,公路寥寥無幾,鐵路隻有一條單線,隻供中部的德軍使用,北部的德軍還用不上。這條鐵路隻有極少量機車,用的又是俄國寬軌,德國鐵道部門無法彌補這個缺陷,火車也不能駛過瑞典邊界。
第六章 武器和人
艾伯特·西頓 [英國]
[出自《蘇德戰爭 1941-1945》]
1870年以前,法國人被公認出了許多世界上第一流的軍事思想家和最善戰的軍人。拿破崙·波拿巴的參謀機構和軍隊編製成為包括普魯士、俄國、日本和美國在內其他軍事強國的楷模。普法戰爭之後,世界上軍界的興趣集中在普魯士和新生的德意誌帝國軍隊上。從那以後,他們都效仿德國。因此,所有強國的軍隊的體係、編製以及戰術都大體相似,帶有歐洲大陸的特徵。法國人先搞的、一百五十多年來仍在採用的野戰部隊基本單位是師,它是一支主要由步兵、炮兵和工程兵諸兵種合成的部隊。說它是最基本的,是因為它可以用來單獨作戰,不依賴支援。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力量大小是看這個國家掌握的師的數量。一個師的兵力少則一萬人,多則一萬七千人不等。然而,戰鬥力不單靠人數,而是取決於它的火力、機動性以及戰術的運用。師以上單位的組成則不是固定的或一成不變的。通常,若幹個師編成一個軍,若幹個軍編成一個集團軍,若幹個集團軍編成一個集團軍群(俄國叫方麵軍)。大戰初期,蘇軍有時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方麵軍置於隸屬最高統帥部的戰區司令部的指揮之下。盡管如此,集團軍群通常由最高統帥部直接控製。
德國人在波蘭、法國和巴爾幹國家的勝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精良的武器,有高水平的戰術訓練和戰地指揮,能革命性的使用飛機和坦克。原先,坦克的作用介乎炮兵和工程兵之間,因為人們指望坦克提供火力和掃除障礙物來支援步兵作戰和運動。但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軍事理論家開始設想在步兵和其他兵種的支援下,使用大量坦克來迂迴包圍行動緩慢的敵軍步兵。這時,坦克與步兵一樣,不是支援部隊,而是主力部隊。但是,除在德國外,這種理論家大多數是沒有地位和影響的人。
希特勒在“巴巴羅薩”的最初指令中規定,駐挪威集團軍要保護佩薩莫鎳礦不受攻擊,切斷蘇聯摩爾曼斯克與外界的鐵路聯繫。摩爾曼斯克是蘇聯唯一的終年不凍港。芬蘭人對在北部地區作戰不感興趣,他們歡迎德國人在那裏採取主動,所以決定,對摩爾曼斯克鐵路的攻擊將主要由德國軍隊進行;但是,不知出於何種原因,希特勒指示分三路在三個相距很遠的方向上進行攻擊。這樣一來,哪一路的兵力都不夠強,都難以達到目的。在北部沿海地帶,迪特爾的由兩個師組成的山地軍將從挪威進入芬蘭的佩薩莫地區,沿巴倫支海岸向摩爾曼斯克挺進。向南約二百英裏,菲格的第36軍(約有兩個德國步兵師、一個芬蘭步兵師),將從羅瓦涅米向東運動,切斷白海坎達拉克沙港附近的鐵路。再向南一百英裏,西拉斯沃指揮的芬蘭第3軍(一個多師)將與第36軍平行地向烏克塔和克姆發動輔助攻勢。整個軍事行動由駐挪威的德軍司令福肯霍斯特指揮,他計劃在他的挪威指揮部以外,再在芬蘭開設一個前進指揮所。福肯霍斯特是向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負責,而不是向勃勞希契和陸軍總部負責。
餘下的問題是把芬蘭部隊納入計劃。初訂計劃時,隻是說這個計劃隻是為了預防不測。6月3日,同芬軍總參謀部舉行了進一步會談,德軍的代表是最高統帥部駐挪威集團軍的布申哈根和陸軍總部東線外軍處的金策爾。芬蘭人同意,他們將負責芬蘭東南部的軍事行動,並準備在接到通知後五天,向拉多加湖以東、以西發起進攻(先用六個師,另有七個師的後續部隊),但是芬蘭人顯然不願意渡過斯維爾河。東南部的所有部隊都由芬軍總司令曼納海姆指揮。他是個瑞典血統的芬蘭人,曾在沙皇帝國軍隊和反對布爾什維克的獨立戰爭中任過負有盛名的將軍。芬蘭戰場指揮上的細節安排以及曼納海姆與福肯霍斯特之間的協調問題,還含糊不清,未經確定。芬蘭人在得到柏林關於德國將保證芬蘭的獨立、恢復其過去的邊界的許諾之後,於6月17日開始進行秘密動員。芬蘭人知道戰爭迫在眉睫(盡管不知道具體日期),也有事實說明,赫爾辛基曾要求柏林,它要在“巴巴羅薩”開始幾天之後再參與軍事行動,以便造成這樣一種印象,好像芬蘭是無可奈何地被拖進了戰爭。為此,芬蘭於1941年6月22日宣布中立。它以為戰爭短期內就會結束,共動員了五十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十六。
部隊能否克服在補給和運動方麵的困難(尤其是芬蘭北部和中部)是北部戰爭成敗的關鍵。將補給品和部隊運到芬蘭的最穩妥途徑是波羅的海的水上航線,但是這條航線在冬天結冰不能使用,就是拋開這一點不論,也要受到德國運輸船隻缺乏的限製。北部通過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線又有英國水麵艦隻和潛艇沿途夾擊,從挪威到芬蘭邊界上的基爾克內斯也隻有一條公路,這條公路在壞天氣還不能使用。僅有的另外一個通道是通過瑞典的一條公路和一條鐵路。在芬蘭國內,公路寥寥無幾,鐵路隻有一條單線,隻供中部的德軍使用,北部的德軍還用不上。這條鐵路隻有極少量機車,用的又是俄國寬軌,德國鐵道部門無法彌補這個缺陷,火車也不能駛過瑞典邊界。
第六章 武器和人
艾伯特·西頓 [英國]
[出自《蘇德戰爭 1941-1945》]
1870年以前,法國人被公認出了許多世界上第一流的軍事思想家和最善戰的軍人。拿破崙·波拿巴的參謀機構和軍隊編製成為包括普魯士、俄國、日本和美國在內其他軍事強國的楷模。普法戰爭之後,世界上軍界的興趣集中在普魯士和新生的德意誌帝國軍隊上。從那以後,他們都效仿德國。因此,所有強國的軍隊的體係、編製以及戰術都大體相似,帶有歐洲大陸的特徵。法國人先搞的、一百五十多年來仍在採用的野戰部隊基本單位是師,它是一支主要由步兵、炮兵和工程兵諸兵種合成的部隊。說它是最基本的,是因為它可以用來單獨作戰,不依賴支援。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力量大小是看這個國家掌握的師的數量。一個師的兵力少則一萬人,多則一萬七千人不等。然而,戰鬥力不單靠人數,而是取決於它的火力、機動性以及戰術的運用。師以上單位的組成則不是固定的或一成不變的。通常,若幹個師編成一個軍,若幹個軍編成一個集團軍,若幹個集團軍編成一個集團軍群(俄國叫方麵軍)。大戰初期,蘇軍有時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方麵軍置於隸屬最高統帥部的戰區司令部的指揮之下。盡管如此,集團軍群通常由最高統帥部直接控製。
德國人在波蘭、法國和巴爾幹國家的勝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精良的武器,有高水平的戰術訓練和戰地指揮,能革命性的使用飛機和坦克。原先,坦克的作用介乎炮兵和工程兵之間,因為人們指望坦克提供火力和掃除障礙物來支援步兵作戰和運動。但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軍事理論家開始設想在步兵和其他兵種的支援下,使用大量坦克來迂迴包圍行動緩慢的敵軍步兵。這時,坦克與步兵一樣,不是支援部隊,而是主力部隊。但是,除在德國外,這種理論家大多數是沒有地位和影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