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存在著梗阻,近十年來從蘇聯出版的著作中還是獲得不少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資料。當然對其真實性仍有疑問,而且隻要蘇聯不將檔案公諸於世,這種狀況永遠也得不到扭轉。


    蘇聯的書隻有三部(崔可夫和戈爾巴托夫所著)譯成了英文,並且作為資科引用了。從蘇聯其他所有出版物引用的資料,都是摘自俄文版,但在個別情況下也有例外,如得不到俄文原版,隻好使用德譯本。讀者見到注釋和參考資料目錄中資料名稱的文字,便可知道資料的版本了。


    凱利希、米勒·希勒布蘭德和特辛寫的有關德國陸軍的書,幾乎完全是根據德國國家檔案館的文件編輯而成的,因此,作為資料引用非常方便。蘇聯武裝部隊或紅軍就沒有類似的資料。其他國家出版的有關蘇聯武裝部隊的著作也是根據蘇聯出版物的資料寫成的,在編寫本書時沒有引用那些資料,因為還不如直接引用俄文原始資料為好。


    總的來說,這裏幾乎沒有引用過其他蘇德戰爭史書的資料。菲利皮·翁德和海姆所著的《對蘇俄作戰的戰局》和蒂佩爾斯基希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都拜讀過,除作者本人擔當過主要角色的那些事件曾做為主要資料引用之外,沒有摘用別的材料。也參考過美國陸軍出版的《1939年德國在波蘭的戰投》、《1940-1942年德國在俄國的戰役:計劃與實施》和《從史達林格勒到柏林》等書,但幾乎從未摘用過這些書的材料,唯一的理由是,這些書不是未加注釋,就是隻加了部分注釋。但貝洛夫、巴特勒、達林、多伊徹、菲斯、格威爾、希爾格魯伯、揚森、克林克、梅德利科特、米爾沃德、羅斯基爾、伍德沃德和其他人的著作引用了。


    在全書中,凡姓氏均未加起首字母(但為區別同姓者例外),也未加頭銜和軍階,但這些在索引中都可以查到。德軍軍以上、蘇軍集團軍以上的指揮官都寫出了姓名,直到戰爭末期都是如此。蘇軍集團軍的政治委員和參謀長,論地位並不亞於司令員,他們都是軍事委員會的成員,都有分工,但是沒有列出他們的姓名。


    任何一點戲劇性的效果都在竭力避免之列,因為事實本身就很有戲劇性了。蘇軍第25步兵軍副軍長追趕第162步兵師的一個第一梯隊團(這個團遭遇敵人而四散奔逃)的場麵,是用副軍長本人的話描述的。“第98佛朗克·蘇德頓人步兵師從烏克蘭向莫斯科進軍時,這股長長的人流在暴雨中向前蠕動著,日復一日,天天如是。人們順從地、默默地走著,除了軍馬的噴鼻聲、大車的嘎嘎聲,什麽也聽不見。風吹過道路兩側的樅樹,不斷發出呼嘯聲。”這些字句都出自這個師的日記的作者和行軍隊伍中的歷史學家的手筆。


    引言


    艾伯特·西頓 [英國]


    [出自《蘇德戰爭 1941-1945》]


    1940年,當阿道夫·希特勒決心要把蘇聯作為政治和軍事因素從歐洲清除掉的時候,他曾設想在一次為期十周的夏季決戰中將它一舉滅亡。這場決戰,從歐洲迅即蔓延為世界大戰,成為近代戰爭史上最兇殘、最野蠻的一次。很難設想在文明民族之間所進行的戰爭,竟然達到了這樣兇猛殘酷、慘無人道的地步。


    本書想要描述的不僅僅是幾次戰役,而是戰爭的全局,但寫得最多的還是人。


    蘇德戰爭持續四年之久,戰場北起北冰洋、南至高加索、東自裏海、西達易北河,縱橫數千英裏,幾千萬人喪生。


    蘇德戰爭這個課題,涉及麵非常之廣,情況十分複雜,要想在一本書裏把戰爭的各個側麵都包羅在內,那怕隻是提綱掣領也不可能辦到。因此,有必要把本書略而未談或一筆帶過的問題作一番交待。德國在蘇聯的占領政策對這場搏鬥的結局有巨大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但本書並未詳加論述。心理戰和遊擊戰是現代戰爭極其重要的內容,但是每一項都是一個專題,這裏隻能作為全劇的一幕提上一筆。波羅的海和黑海的海戰,隻寫了短短的一章,因為蘇聯算不上海軍大國,它並非不能而是沒有那種意誌,在這些水域與德國的優勢較量。


    戰爭是一種政治性行動,本書占用一些篇幅,介紹和評論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和戰爭過程中各主要大國的意圖和對外政策,也是必要的。經濟潛力和工業生產是戰爭的後盾。這類問題隻作為對主題的烘托,並未多著筆墨。由於篇幅所限,不可能把東線那麽多戰場的作戰行動一一提到。芬蘭戰場隻寫了短短兩章;列寧格勒戰場的戰鬥雖然時常打得很艱苦,也隻能間或觸及。這樣取合,是想把戰爭中決定性的戰役,如白俄羅斯、俄羅斯西部、烏克蘭、頓河以及羅馬尼亞和波蘭的戰役,寫得充實些,因為正是這些戰役決定了戰爭的勝負。


    第一章 欺騙和詭詐


    艾伯特·西頓 [英國]


    [出自《蘇德戰爭 1941-1945》]


    蘇聯,盡管它的領導人想方設法使它與外部世界隔絕,但它絕不是個高深莫測的國家。


    蘇聯1939年的政治特徵和政治野心就是俄國歷史的產物。羅斯人,其祖先本來是被瑞典海盜征服,並由他們取名為羅斯的那部分斯拉夫人,後來他們就從斯拉夫人中徹底分化了出來。不過命運並沒有使他們作為單一的民族長期存在下去,東部的韃靼人和西部的波蘭人、立陶宛人把他們瓜分了,使他們彼此之間在好幾個世紀之內斷絕了往來。大俄羅斯和小俄羅斯(現稱烏克蘭)就在這個四分五裂的時期誕生了。大俄羅斯最初受韃靼人統治,後來又臣服於日益強盛的莫斯科公國。小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別洛露西亞)曾是龐大的波蘭-立陶宛公國的組成部分。大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就是這樣分成了三個截然不同的民族,他們語言不同,文化各異。俄羅斯帝國的歷史就是一部大俄羅斯人為了尋找出海口,為了掠奪土地和人民,不僅向亞洲,而且向波羅的海和東南歐擴張的歷史。民族問題和少數民族問題,特別是大俄羅斯人兼併和同化烏克蘭、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芬蘭、波蘭和許多亞洲民族所造成的民族問題,乃是俄羅斯帝國內部大部分苦難與流血的根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德戰爭 1941-194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艾伯特·西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艾伯特·西頓並收藏蘇德戰爭 1941-194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