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朝鮮又出大事了!朝鮮的三大勢力之一的東學黨起義了。
東學黨實際上是一種激進的民間組織,它的立意是對抗西方,所以自號東學,其情形極似後來在中國發生的義和團運動。
這一時期的朝鮮,國王昏聵,閔妃弄權,官吏貪汙,盜匪猖獗,民窮財盡,路無行人,滅亡的命運已至不可避免的境地。在這種情形下,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應屬正常。
不過東學黨這種手無寸鐵的烏合之眾,很快就被中日兩國聯手出兵給平定了。
第19節
東學黨起義雖然勉強可以稱作一個大事件,但是與它引起的後續事件相比,那就有些小巫見大巫了。這主要是因為東學黨起義給日本提供了一個奪取朝鮮的絕佳機會。平亂之後,日軍仍駐紮重兵在戰略要地,而且不斷增兵,而清軍卻已經依據協議撤兵了。
袁世凱是個明白人,他一眼就看出來了,經過長達數年的積累,日本已經準備好打仗了。袁世凱立刻把日本拒絕退兵的消息還有自己的判斷告訴了李鴻章,李鴻章又匯報給了朝廷。朝廷就“是打還是和”展開了激烈地討論。
95、
這個時候的大清帝國集團公司,法人代表是光緒,可是集團董事長卻是慈禧。
光緒作為一名熱血青年,見不得小日本如此猖獗,他是非常想教訓教訓對方的,畢竟光緒覺得大清中法之戰都沒有輸,何況與法國比起來貌似差很遠的小日本呢。
可是慈禧老人家今年就要過六十大壽,她可不想讓戰爭耽誤她大辦生日慶典。
嚴格說起來,慈禧近幾十年的“大壽”都過得不太爽。
1874年,她四十大壽那年,剛好趕上親兒子同治病得奄奄一息,做娘的當然難過,哪裏有心情過壽。
1884年,她五十大壽那年,中國和法國開戰,又把好心情給攪了。
現在是1894年,六十大壽了,總該好好過過了吧,可惜中日很快就要爆發一場決定國運的戰爭!
其實,慈禧想過一個超級生日party的迫切心情也是可以想像的。自從她垂簾聽政以來,平定了太平天國、撚軍,收回了新疆,中法戰爭也算不上輸,這一切成績不都表明她就是大清王朝的“中興之主”嗎!於是乎,隨著1894年的臨近,慈禧老佛爺就開始琢磨著要給自己辦一個體麵的六十大壽了。
因此,慈禧隻想和議,不想打仗。她以為退一步海闊天空,日本人就不會生事了,她也就可以好好籌辦生日party了,可她不知道,日本已經鐵了心要開打。
13、
戰國時期的軍事天才吳起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他改革了這冷血的兵役製度,他的新改革有兩個特色:
其一,走精兵路線。
用嚴格的標準來招募士兵,隻有身體和心理素質合格的人才能入選他的部隊。招募對象多為災荒饑民或囚犯裏的精壯男子,這個倒是一舉兩得,既增加了兵員,又降低了這些潛在危險分子揭竿而起的風險。
其二,發工資,有福利。
士兵一旦入伍就有軍餉(工資),成為職業軍人,而不是臨時征入伍,打完仗就回家。不過這對財力要求比較高。所以那個時候一般都是以戰養戰,靠搶到的戰利品來養活自己的軍隊。
吳起的改革讓這些人不僅找到一張長期飯票,還能享受“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的福利──全家免去徭役賦稅,還賜給土地房屋。
用這種模式招徠的士兵,戰鬥力強悍,基本上戰無不勝。這就是募兵製的雛形。
96、
(2)袁世凱班師回朝
令人奇怪的是,這一次北洋水師之父李鴻章竟然也站在慈禧這邊。他說:日本此時戰爭實力已超過我國。咱們應該主動從朝鮮撤軍。通過國際調停,爭取時間,如果咱們躲過此戰,我國便可獲得一個戰略機遇期,在實力充足後再與日本交鋒不遲。
李鴻章居然支持通過國際調停解決朝鮮危機,他是對自己創建的部隊沒有信心,還是愚忠到唯慈禧之命是從?
後來知道了,他不支持開戰的理由居然是他沒有信心贏取勝利,與以光緒為首的主戰派認為大清帝國會輕易地秒殺小日本的想法完全南轅北轍。
李鴻章認為,大清這間破屋,已經風雨飄搖,難以繼續維持了。他說:在清朝前三十年的軍事變革中,老佛爺給他出的題目都是命題作文,給予他自由發揮的空間極其有限,他從來沒有實實在在地、放開手腳地辦過事,總是受到各種各樣的掣肘,所以事情也辦得不大靠譜,像海軍就是紙老虎,根本不足以戰勝日本。(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嚐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吳永《庚子西狩叢談》)
所以,李鴻章不願意在這種沒有把握的決戰中消耗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實力,他覺得應該再等一等,盡力爭取和平的發展空間把經濟搞起來再說。
97、
其實光緒和李鴻章怎麽想,那都不重要,隻要大清的董事長慈禧不想打仗,那就不能打仗,大清自然也不會派兵前來。
一心等待朝廷援兵的袁世凱終於失望了。
而且袁世凱這時的處境很艱難。一方麵,東學黨人想暗殺奴役他們的袁世凱;另一方麵,朝鮮的親日派當然也想殺袁世凱;再一方麵,日本人也想趁機搬掉袁世凱這塊攔路石。
東學黨實際上是一種激進的民間組織,它的立意是對抗西方,所以自號東學,其情形極似後來在中國發生的義和團運動。
這一時期的朝鮮,國王昏聵,閔妃弄權,官吏貪汙,盜匪猖獗,民窮財盡,路無行人,滅亡的命運已至不可避免的境地。在這種情形下,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應屬正常。
不過東學黨這種手無寸鐵的烏合之眾,很快就被中日兩國聯手出兵給平定了。
第19節
東學黨起義雖然勉強可以稱作一個大事件,但是與它引起的後續事件相比,那就有些小巫見大巫了。這主要是因為東學黨起義給日本提供了一個奪取朝鮮的絕佳機會。平亂之後,日軍仍駐紮重兵在戰略要地,而且不斷增兵,而清軍卻已經依據協議撤兵了。
袁世凱是個明白人,他一眼就看出來了,經過長達數年的積累,日本已經準備好打仗了。袁世凱立刻把日本拒絕退兵的消息還有自己的判斷告訴了李鴻章,李鴻章又匯報給了朝廷。朝廷就“是打還是和”展開了激烈地討論。
95、
這個時候的大清帝國集團公司,法人代表是光緒,可是集團董事長卻是慈禧。
光緒作為一名熱血青年,見不得小日本如此猖獗,他是非常想教訓教訓對方的,畢竟光緒覺得大清中法之戰都沒有輸,何況與法國比起來貌似差很遠的小日本呢。
可是慈禧老人家今年就要過六十大壽,她可不想讓戰爭耽誤她大辦生日慶典。
嚴格說起來,慈禧近幾十年的“大壽”都過得不太爽。
1874年,她四十大壽那年,剛好趕上親兒子同治病得奄奄一息,做娘的當然難過,哪裏有心情過壽。
1884年,她五十大壽那年,中國和法國開戰,又把好心情給攪了。
現在是1894年,六十大壽了,總該好好過過了吧,可惜中日很快就要爆發一場決定國運的戰爭!
其實,慈禧想過一個超級生日party的迫切心情也是可以想像的。自從她垂簾聽政以來,平定了太平天國、撚軍,收回了新疆,中法戰爭也算不上輸,這一切成績不都表明她就是大清王朝的“中興之主”嗎!於是乎,隨著1894年的臨近,慈禧老佛爺就開始琢磨著要給自己辦一個體麵的六十大壽了。
因此,慈禧隻想和議,不想打仗。她以為退一步海闊天空,日本人就不會生事了,她也就可以好好籌辦生日party了,可她不知道,日本已經鐵了心要開打。
13、
戰國時期的軍事天才吳起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他改革了這冷血的兵役製度,他的新改革有兩個特色:
其一,走精兵路線。
用嚴格的標準來招募士兵,隻有身體和心理素質合格的人才能入選他的部隊。招募對象多為災荒饑民或囚犯裏的精壯男子,這個倒是一舉兩得,既增加了兵員,又降低了這些潛在危險分子揭竿而起的風險。
其二,發工資,有福利。
士兵一旦入伍就有軍餉(工資),成為職業軍人,而不是臨時征入伍,打完仗就回家。不過這對財力要求比較高。所以那個時候一般都是以戰養戰,靠搶到的戰利品來養活自己的軍隊。
吳起的改革讓這些人不僅找到一張長期飯票,還能享受“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的福利──全家免去徭役賦稅,還賜給土地房屋。
用這種模式招徠的士兵,戰鬥力強悍,基本上戰無不勝。這就是募兵製的雛形。
96、
(2)袁世凱班師回朝
令人奇怪的是,這一次北洋水師之父李鴻章竟然也站在慈禧這邊。他說:日本此時戰爭實力已超過我國。咱們應該主動從朝鮮撤軍。通過國際調停,爭取時間,如果咱們躲過此戰,我國便可獲得一個戰略機遇期,在實力充足後再與日本交鋒不遲。
李鴻章居然支持通過國際調停解決朝鮮危機,他是對自己創建的部隊沒有信心,還是愚忠到唯慈禧之命是從?
後來知道了,他不支持開戰的理由居然是他沒有信心贏取勝利,與以光緒為首的主戰派認為大清帝國會輕易地秒殺小日本的想法完全南轅北轍。
李鴻章認為,大清這間破屋,已經風雨飄搖,難以繼續維持了。他說:在清朝前三十年的軍事變革中,老佛爺給他出的題目都是命題作文,給予他自由發揮的空間極其有限,他從來沒有實實在在地、放開手腳地辦過事,總是受到各種各樣的掣肘,所以事情也辦得不大靠譜,像海軍就是紙老虎,根本不足以戰勝日本。(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嚐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吳永《庚子西狩叢談》)
所以,李鴻章不願意在這種沒有把握的決戰中消耗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實力,他覺得應該再等一等,盡力爭取和平的發展空間把經濟搞起來再說。
97、
其實光緒和李鴻章怎麽想,那都不重要,隻要大清的董事長慈禧不想打仗,那就不能打仗,大清自然也不會派兵前來。
一心等待朝廷援兵的袁世凱終於失望了。
而且袁世凱這時的處境很艱難。一方麵,東學黨人想暗殺奴役他們的袁世凱;另一方麵,朝鮮的親日派當然也想殺袁世凱;再一方麵,日本人也想趁機搬掉袁世凱這塊攔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