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袁甲三的家族本來也就是河南項城縣一個普通的耕讀世家,不過經過幾十年的奮鬥,已經成了河南一帶的高門大閥。要知道,項城絕對是一個窮地方。窮山惡水,民風剽悍,也沒有什麽特別的資源……那袁氏究竟怎麽發家的呢?
考科舉發家。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的話,那就是“父子進士,弟兄舉人,一門兩代四貴人”,此話何解?“父子進士”,指的是袁甲三與其長子袁保恆;“弟兄舉人”,指的是袁甲三的次子袁保齡和袁甲三的侄子袁保慶分別考中了舉人;“四貴人”則是說這幾個人後來官位都很高。
科舉考試是何等的難考,這舉人和進士哪個不是過五關斬六將、萬裏挑一的大牛人?考不中是正常,考中了是稀罕。而袁家不過區區兩代人,一下子就出了兩個進士、兩個舉人,真是相當剽悍。
29、
第7節
尤其難得的是,袁甲三是曾國藩的師兄,袁保恆是李鴻章的師弟,彼此之間還頗有交情。曾國藩、李鴻章哪個不是指點江山幾十年的超級大臣?都說朋友多了路好走,何況是這麽出色的朋友!
袁甲三在當年考科舉的時候結識了曾國藩。當時他31歲,曾國藩28歲。兄弟倆一起刻苦學習八股文,一起勤工儉學,最後雙雙考取進士,友誼非常牢靠。
兩個人在京城工作的時候,都爬到了較高的官位。袁甲三憑著出色的業務能力,當時已經做到了兵科給事中一職,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廳級幹部。而曾國藩就更厲害了,當時已經官至侍郎,屬於副部級高官。
1853年,兩人又先後接到鹹豐命令,曾國藩督辦湖南團練對付太平軍,袁甲三督辦安徽團練對付撚軍。
對於袁甲三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差事,因為安徽地處太平軍和撚軍活動中間,腹背受敵。但這個文弱書生一直咬牙堅持在北方跟撚軍周旋、在皖北擔負著切斷太平軍和撚軍聯合作戰的重任。他的堅韌與果敢使得曾國藩得以全力應付太平軍,而無北顧之憂。
在和撚軍的對抗中,袁甲三的手下傷亡慘重,但所幸的是,他終於消滅了淮北的撚軍,取得最後的勝利。
袁甲三因為自己的突出表現迅速得到了鹹豐皇帝的賞識與信任,兩人關係一度如膠似漆。據皇帝起居註記載,鹹豐與袁甲三兩人獨自對話就有十四次,這是多大的榮幸啊。
30、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袁氏一門紛紛加入了袁甲三的隊伍。其中表現最出色的是袁甲三的兒子袁保恆、侄兒袁保慶。
袁保恆原本是一個翰林院編修(翰林院相當於皇帝的秘書機構),屬於很有希望的預備幹部。但他眼見老爹袁甲三的“剿匪”事業風生水起,於是也投筆從戎,追隨乃父縱橫沙場。
此人頗有帶兵打仗的天賦,與撚軍作戰屢屢得手,後來因功升至刑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副部長,是老袁家僅次於袁甲三的第二高官。
不過袁保恆最大的特長並不是打仗的本事,而是他頭腦清晰,極富有戰略眼光,他曾向朝廷提過兩個建議:
第一,應該加強東北三省的防務,沙皇俄國是我們最大最兇殘的敵人。
第二,在台灣設置巡撫,宣示主權。
31、
後來的形勢發展,完全證明了他的遠見。
沙皇俄國包括後來的蘇俄確實是中國最大最兇殘的敵人。如果說日本對中國,是一邊罵中國,一邊拔刀要捅死中國的話;那麽俄國、蘇俄對中國,就是左手握著中國人的手,嘴上說中國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右手卻拿刀刺向中國心髒。
袁保恆還在台灣問題上提出了獨到的治理方針,朝廷也接受了他的建議,在台灣正式建省,第一任巡撫就是李鴻章手下的淮軍名將“劉麻子”劉銘傳。
至於袁保慶,則是一名張飛、常遇春似的猛將,選擇進攻位置準確,長於突破,是天生的先鋒材料。袁保慶征戰半生,後任江南鹽法道,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市長,主管鹽務和司法,是個很有實權的職位。
32、
(2)秘數58
1859年,袁甲三同誌憑著自己的功勞和皇帝的寵幸,最終做到了官居一品的朝廷大員,官職就是前麵介紹過的,漕運總督兼江南河道總督兼任提督八省軍門。
就在袁甲三升官之時、春風得意之際,侄孫袁小四就降生了。
後來慈禧垂簾聽政,賦予袁甲三欽差大臣的權力,袁甲三圍剿撚軍的事業更加紅火了,他與兄弟部隊配合,圍追堵截撚軍,搞得撚軍首領張洛行掛掉了,殘部疲於奔命。
隻可惜袁甲三革命的本錢不夠,身體頂不住了,在河南淮陽前線病逝。後來,他的好朋友曾國藩帶著弟子李鴻章接過了剿撚的大旗,成功鎮壓撚軍。
袁甲三死的時候是1863年,也就是說他隻活了58歲便見了閻王,還真是有些“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的遺憾。
33、
現在,請記住58這個數字!
事實會證明58歲是袁家人無法擺脫的噩夢,因為那些袁家的牛人死活就是邁不過58歲這個坎。
雖然袁甲三“升仙”了,但有句話說得好:有的人死了就是死了,有的人死了卻還活著。袁甲三就是此中高人。他的身體雖然羽化了,但他的精神卻還照耀著袁家後人。特別是他給子孫後輩留下了一大筆難得的人脈財富。曾國藩、李鴻章、劉銘傳、吳長慶這些人都是袁甲三的好哥們。在未來的日子裏,這些人都毫不猶豫地照顧了老袁家的後代們。
考科舉發家。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的話,那就是“父子進士,弟兄舉人,一門兩代四貴人”,此話何解?“父子進士”,指的是袁甲三與其長子袁保恆;“弟兄舉人”,指的是袁甲三的次子袁保齡和袁甲三的侄子袁保慶分別考中了舉人;“四貴人”則是說這幾個人後來官位都很高。
科舉考試是何等的難考,這舉人和進士哪個不是過五關斬六將、萬裏挑一的大牛人?考不中是正常,考中了是稀罕。而袁家不過區區兩代人,一下子就出了兩個進士、兩個舉人,真是相當剽悍。
29、
第7節
尤其難得的是,袁甲三是曾國藩的師兄,袁保恆是李鴻章的師弟,彼此之間還頗有交情。曾國藩、李鴻章哪個不是指點江山幾十年的超級大臣?都說朋友多了路好走,何況是這麽出色的朋友!
袁甲三在當年考科舉的時候結識了曾國藩。當時他31歲,曾國藩28歲。兄弟倆一起刻苦學習八股文,一起勤工儉學,最後雙雙考取進士,友誼非常牢靠。
兩個人在京城工作的時候,都爬到了較高的官位。袁甲三憑著出色的業務能力,當時已經做到了兵科給事中一職,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廳級幹部。而曾國藩就更厲害了,當時已經官至侍郎,屬於副部級高官。
1853年,兩人又先後接到鹹豐命令,曾國藩督辦湖南團練對付太平軍,袁甲三督辦安徽團練對付撚軍。
對於袁甲三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差事,因為安徽地處太平軍和撚軍活動中間,腹背受敵。但這個文弱書生一直咬牙堅持在北方跟撚軍周旋、在皖北擔負著切斷太平軍和撚軍聯合作戰的重任。他的堅韌與果敢使得曾國藩得以全力應付太平軍,而無北顧之憂。
在和撚軍的對抗中,袁甲三的手下傷亡慘重,但所幸的是,他終於消滅了淮北的撚軍,取得最後的勝利。
袁甲三因為自己的突出表現迅速得到了鹹豐皇帝的賞識與信任,兩人關係一度如膠似漆。據皇帝起居註記載,鹹豐與袁甲三兩人獨自對話就有十四次,這是多大的榮幸啊。
30、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袁氏一門紛紛加入了袁甲三的隊伍。其中表現最出色的是袁甲三的兒子袁保恆、侄兒袁保慶。
袁保恆原本是一個翰林院編修(翰林院相當於皇帝的秘書機構),屬於很有希望的預備幹部。但他眼見老爹袁甲三的“剿匪”事業風生水起,於是也投筆從戎,追隨乃父縱橫沙場。
此人頗有帶兵打仗的天賦,與撚軍作戰屢屢得手,後來因功升至刑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副部長,是老袁家僅次於袁甲三的第二高官。
不過袁保恆最大的特長並不是打仗的本事,而是他頭腦清晰,極富有戰略眼光,他曾向朝廷提過兩個建議:
第一,應該加強東北三省的防務,沙皇俄國是我們最大最兇殘的敵人。
第二,在台灣設置巡撫,宣示主權。
31、
後來的形勢發展,完全證明了他的遠見。
沙皇俄國包括後來的蘇俄確實是中國最大最兇殘的敵人。如果說日本對中國,是一邊罵中國,一邊拔刀要捅死中國的話;那麽俄國、蘇俄對中國,就是左手握著中國人的手,嘴上說中國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右手卻拿刀刺向中國心髒。
袁保恆還在台灣問題上提出了獨到的治理方針,朝廷也接受了他的建議,在台灣正式建省,第一任巡撫就是李鴻章手下的淮軍名將“劉麻子”劉銘傳。
至於袁保慶,則是一名張飛、常遇春似的猛將,選擇進攻位置準確,長於突破,是天生的先鋒材料。袁保慶征戰半生,後任江南鹽法道,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市長,主管鹽務和司法,是個很有實權的職位。
32、
(2)秘數58
1859年,袁甲三同誌憑著自己的功勞和皇帝的寵幸,最終做到了官居一品的朝廷大員,官職就是前麵介紹過的,漕運總督兼江南河道總督兼任提督八省軍門。
就在袁甲三升官之時、春風得意之際,侄孫袁小四就降生了。
後來慈禧垂簾聽政,賦予袁甲三欽差大臣的權力,袁甲三圍剿撚軍的事業更加紅火了,他與兄弟部隊配合,圍追堵截撚軍,搞得撚軍首領張洛行掛掉了,殘部疲於奔命。
隻可惜袁甲三革命的本錢不夠,身體頂不住了,在河南淮陽前線病逝。後來,他的好朋友曾國藩帶著弟子李鴻章接過了剿撚的大旗,成功鎮壓撚軍。
袁甲三死的時候是1863年,也就是說他隻活了58歲便見了閻王,還真是有些“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的遺憾。
33、
現在,請記住58這個數字!
事實會證明58歲是袁家人無法擺脫的噩夢,因為那些袁家的牛人死活就是邁不過58歲這個坎。
雖然袁甲三“升仙”了,但有句話說得好:有的人死了就是死了,有的人死了卻還活著。袁甲三就是此中高人。他的身體雖然羽化了,但他的精神卻還照耀著袁家後人。特別是他給子孫後輩留下了一大筆難得的人脈財富。曾國藩、李鴻章、劉銘傳、吳長慶這些人都是袁甲三的好哥們。在未來的日子裏,這些人都毫不猶豫地照顧了老袁家的後代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