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哥,我還有一個請求。”臨出門時,張支培才覺得正事還沒有說呢,吞吞吐吐地說道。
“有什麽話盡管說,自家弟兄還吞吞吐吐幹嘛?”張支雲說道。
“老哥哥,自古以來咱茅台拜師都要有個儀式,拜師儀式是茅酒傳承的規矩。我想定個時間給您和富傑搞一個拜師儀式。您看合適嗎?”張支培請求道。
“解放後這個規矩都沒有了,我看算了吧。我已經收下了富傑這個徒弟,就是要培養他,搞不搞儀式無所謂。”張支雲說道。
“老哥哥,還是破個例吧。傳子不傳媳,傳男不傳女,拜師要儀式,這是老規矩。咱們就搞一個簡單的儀式吧,權當了卻你兄弟的心事。”
“好吧,就按你說的。我一輩子還沒有這樣收過徒弟呢,權當過個癮!哈哈哈!”張支雲半開玩笑似地說道。
後來,在張支培的安排下,張富傑的拜師儀式就在觀音寺張富傑家隆重舉行了。
☆、得意門生
得意門生
1989年6月,為了提高工人和技術人員的素質,加快生產進度,在張支雲的安排下,珍酒廠舉行了一次上甄比賽。
比賽前夕,張支雲親自到各車間巡查了一遍,當他看到正在演練的張富傑時就問道: “富傑呀,你有多大的把握取勝?”
張富傑猶豫了一下說道:“拿回前三名沒有問題!”
“混帳!我要你拿回第一名!”張支雲怒道。
看著張富傑沒有說話,他又補充了一句:“如果排名二、三,就等於我白教你了。要是你給我拿不回第一名,我就不教你了!”
富傑趕緊回答道:“一定奪回第一名!”
張支雲看著一臉認真的張富傑滿意地笑了。
珍酒廠的這一次上甄比賽全廠一共選拔了12名選手。參加上甄比賽的人都是各車間各班組的精英。比賽的方法是:兩個人為一組,每人各上一甄。上好甄之後自己蒸酒,自己取酒,看誰的數量多、品質好。然後相互交換甄子,再進行一次。六個甄子,十二個人輪流交換,進行淘汰賽。總酒師和車間酒師為裁判。
比賽中相互換甄的原因主要是考慮公道因素。因為甄子容量的大小,出酒量的多少肯定會有點差異。如果不換甄,比賽結果就不能公平。
這場比賽,不僅是一場體力、速度的比賽,更是一場技術上的較量。比賽開始之後,張富傑迅速投入工作,他以最快的速度上滿了甄子,然後開始蒸燒。
經過一番緊張的速度和技術的較量,第一輪比賽結果出來了。張富傑蒸出來的酒是 68公斤,酒的度數為53.5°。對手的數量是 65公斤,酒的度數是53.2°,比對方多了3公斤酒。
參賽雙方換甄以後,各自便開始重新上甄、蒸燒。第二輪比賽的結果是:張富傑出酒是67公斤,酒濃度是53.5°,對方出酒是64公斤,酒濃度是53.3°。
比賽結束以後,張富傑兌現了對師傅的承諾,在全廠的上甄比賽中一舉奪得了冠軍。
是人都會犯錯誤,張支雲的這個愛徒雖然各方麵都很優秀,但卻有一個很大的缺點:貪玩。這也或許是年輕人的一個通病吧。
1989年的一天,車間的幾個要好的年輕工友一塊到飯店吃飯,吃完飯後又喝了一會兒酒。喝完酒後,有人提議打一會兒麻將。好久沒有摸過麻將的張富傑心血來潮,便和幾個好友一起玩了起來。
活該張富傑倒黴,麻將的“呼啦!”聲竟然把廠長招來了。
張支雲看到了正在打麻將的張富傑,怒從心頭起,大聲吼道:“給我滾出來!混帳東西!”
張富傑一看不好,趕緊跑出去,規規矩矩站在了師父的麵前。
“你還要不要我教你!?”
“要得!”張富傑心裏很害怕,怯懦地回答道。
“我再發現你打麻將,就不再教你了!聽明白了嗎?”
“知道了,我錯了,以後再也不打了。”
張支雲怒氣沖沖地走了,丟下了愣在那兒的張富傑。
教訓歸教訓,技術還是要教的。現在的年輕人都貪玩,張支雲教訓徒弟之後也就沒有再往心裏去。可張富傑怕了,晚上,他嗲拉著腦袋去了大伯的家,想通過檢討、賠不是取得師父的諒解。
因為心裏的不快,張支雲沒有搭理進了門的徒弟。
陳崇楠看到好久沒有來家的侄子,滿臉笑容地招呼孩子坐下。
張富傑哪裏敢坐?他向大伯再三認錯,再三保證。最後算是取得了張支雲的原諒。
張支雲在張富傑身上的確是下了功夫的。他將釀酒的全部技術如數傳授給了張富傑,所以,張富傑的進步非常快,很快成了全廠的標兵。
1990年,為了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益和質量,張支雲組織全廠中層以上幹部到茅台酒廠參觀學習。回到珍酒廠之後,廠裏便成立了一個評酒小組,建立了評比製度,開始對各車間、各班的入庫酒、窖底酒、窖麵、醇甜酒的品質進行質量評比。
因為有車間品酒的鍛鍊,加之張支雲的經常指導,張富傑的品酒功力已為上乘,自然而然擔任了評酒小組組長。
評酒當然是由總酒師、生產廠長張支雲親自主持。張支雲本來就古板,他的要求很嚴厲:評酒時不準任何人說話,隻能寫出評語。每個小組成員寫好評語後交給他。經過多輪評酒以後,張富傑品酒的功力讓張支雲非常滿意,他的心裏很高興,在以後的成品酒勾兌時,總要帶上張富傑幫助工作。
“有什麽話盡管說,自家弟兄還吞吞吐吐幹嘛?”張支雲說道。
“老哥哥,自古以來咱茅台拜師都要有個儀式,拜師儀式是茅酒傳承的規矩。我想定個時間給您和富傑搞一個拜師儀式。您看合適嗎?”張支培請求道。
“解放後這個規矩都沒有了,我看算了吧。我已經收下了富傑這個徒弟,就是要培養他,搞不搞儀式無所謂。”張支雲說道。
“老哥哥,還是破個例吧。傳子不傳媳,傳男不傳女,拜師要儀式,這是老規矩。咱們就搞一個簡單的儀式吧,權當了卻你兄弟的心事。”
“好吧,就按你說的。我一輩子還沒有這樣收過徒弟呢,權當過個癮!哈哈哈!”張支雲半開玩笑似地說道。
後來,在張支培的安排下,張富傑的拜師儀式就在觀音寺張富傑家隆重舉行了。
☆、得意門生
得意門生
1989年6月,為了提高工人和技術人員的素質,加快生產進度,在張支雲的安排下,珍酒廠舉行了一次上甄比賽。
比賽前夕,張支雲親自到各車間巡查了一遍,當他看到正在演練的張富傑時就問道: “富傑呀,你有多大的把握取勝?”
張富傑猶豫了一下說道:“拿回前三名沒有問題!”
“混帳!我要你拿回第一名!”張支雲怒道。
看著張富傑沒有說話,他又補充了一句:“如果排名二、三,就等於我白教你了。要是你給我拿不回第一名,我就不教你了!”
富傑趕緊回答道:“一定奪回第一名!”
張支雲看著一臉認真的張富傑滿意地笑了。
珍酒廠的這一次上甄比賽全廠一共選拔了12名選手。參加上甄比賽的人都是各車間各班組的精英。比賽的方法是:兩個人為一組,每人各上一甄。上好甄之後自己蒸酒,自己取酒,看誰的數量多、品質好。然後相互交換甄子,再進行一次。六個甄子,十二個人輪流交換,進行淘汰賽。總酒師和車間酒師為裁判。
比賽中相互換甄的原因主要是考慮公道因素。因為甄子容量的大小,出酒量的多少肯定會有點差異。如果不換甄,比賽結果就不能公平。
這場比賽,不僅是一場體力、速度的比賽,更是一場技術上的較量。比賽開始之後,張富傑迅速投入工作,他以最快的速度上滿了甄子,然後開始蒸燒。
經過一番緊張的速度和技術的較量,第一輪比賽結果出來了。張富傑蒸出來的酒是 68公斤,酒的度數為53.5°。對手的數量是 65公斤,酒的度數是53.2°,比對方多了3公斤酒。
參賽雙方換甄以後,各自便開始重新上甄、蒸燒。第二輪比賽的結果是:張富傑出酒是67公斤,酒濃度是53.5°,對方出酒是64公斤,酒濃度是53.3°。
比賽結束以後,張富傑兌現了對師傅的承諾,在全廠的上甄比賽中一舉奪得了冠軍。
是人都會犯錯誤,張支雲的這個愛徒雖然各方麵都很優秀,但卻有一個很大的缺點:貪玩。這也或許是年輕人的一個通病吧。
1989年的一天,車間的幾個要好的年輕工友一塊到飯店吃飯,吃完飯後又喝了一會兒酒。喝完酒後,有人提議打一會兒麻將。好久沒有摸過麻將的張富傑心血來潮,便和幾個好友一起玩了起來。
活該張富傑倒黴,麻將的“呼啦!”聲竟然把廠長招來了。
張支雲看到了正在打麻將的張富傑,怒從心頭起,大聲吼道:“給我滾出來!混帳東西!”
張富傑一看不好,趕緊跑出去,規規矩矩站在了師父的麵前。
“你還要不要我教你!?”
“要得!”張富傑心裏很害怕,怯懦地回答道。
“我再發現你打麻將,就不再教你了!聽明白了嗎?”
“知道了,我錯了,以後再也不打了。”
張支雲怒氣沖沖地走了,丟下了愣在那兒的張富傑。
教訓歸教訓,技術還是要教的。現在的年輕人都貪玩,張支雲教訓徒弟之後也就沒有再往心裏去。可張富傑怕了,晚上,他嗲拉著腦袋去了大伯的家,想通過檢討、賠不是取得師父的諒解。
因為心裏的不快,張支雲沒有搭理進了門的徒弟。
陳崇楠看到好久沒有來家的侄子,滿臉笑容地招呼孩子坐下。
張富傑哪裏敢坐?他向大伯再三認錯,再三保證。最後算是取得了張支雲的原諒。
張支雲在張富傑身上的確是下了功夫的。他將釀酒的全部技術如數傳授給了張富傑,所以,張富傑的進步非常快,很快成了全廠的標兵。
1990年,為了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益和質量,張支雲組織全廠中層以上幹部到茅台酒廠參觀學習。回到珍酒廠之後,廠裏便成立了一個評酒小組,建立了評比製度,開始對各車間、各班的入庫酒、窖底酒、窖麵、醇甜酒的品質進行質量評比。
因為有車間品酒的鍛鍊,加之張支雲的經常指導,張富傑的品酒功力已為上乘,自然而然擔任了評酒小組組長。
評酒當然是由總酒師、生產廠長張支雲親自主持。張支雲本來就古板,他的要求很嚴厲:評酒時不準任何人說話,隻能寫出評語。每個小組成員寫好評語後交給他。經過多輪評酒以後,張富傑品酒的功力讓張支雲非常滿意,他的心裏很高興,在以後的成品酒勾兌時,總要帶上張富傑幫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