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姑娘很膽怯,對張支雲的問話一句都不敢回答。


    張支雲看那個姑娘不說話,就和氣地說道:“姑娘,解放軍是好人,他們不會難為你的,你隻要不是土匪,隻要說了老實話,解放軍就會放你回去的。”


    姑娘看到眼前這個小夥子很和氣,又聽說能放她回家,就大著膽子問了一句:“真的嗎?”


    張支雲說:“當然是真的了!你現在把飯吃了,一邊吃一邊把你的情況告訴我,我把你的情況給首長說一下,首長肯定會讓你回去的。”說著便把飯碗遞到了姑娘的手上。


    那姑娘的害怕心理明顯減輕了,接過了張支雲遞過來的飯碗。


    那姑娘也的確是餓了,端起飯碗狼吞虎咽般地吃起了飯。張支雲看那個姑娘吃得差不多了,便開口問道:“你把你的情況給我說說,我好向首長匯報。”


    姑娘打了一個噎嗝便開口說道:“我爹被沈振康拉去當了土匪,家裏就剩下我和我娘,後來我娘死了,家裏沒有人了,我便找到了我爹,所以就來到土匪的隊伍裏。他們讓我也當土匪,可是我很害怕,不敢拿槍,因為有我爹,他們也沒有再逼我。”


    “你爹呢?”


    “剛才被打死了。”姑娘說完之後又哭了。


    張支雲將情況了解清楚之後,走過去向侯連長匯報了情況。


    侯連長聽了張支雲的匯報高興地說道:“行啊!你不簡單,勝利完成了任務。你去把那個姑娘叫來。”


    張支雲走到那個姑娘跟前說道:“你起來跟我走,侯連長叫你呢。”


    那個姑娘怯懦地跟在張支雲身後,走到了侯連長跟前。


    侯連長讓張支雲當著他的麵再問了那個姑娘一遍。因為姑娘看到侯連長的態度也很溫和,懼怕的念頭打消了,大著膽子再將自己的身世陳述了一遍。


    侯連長看著這個死掉了父母的姑娘,心裏很不是滋味,便拿出兩塊銀元放在了姑娘的手中說道:“你回家吧,現在解放了,也不要怕,人民政府會把你安置好的。”那個姑娘給侯連長磕了一個頭,看了張支雲一眼,用方言對他說道:“謝謝大哥!”然後轉過身,消失在茫茫大山之中。


    ☆、良 緣


    良 緣


    1950下半年,貴州全境解放後,中共中央來電,要求貴州省委省政府、仁懷縣委縣政府要正確執行黨的工商業政策,保護好茅台酒廠的生產設備,繼續進行茅台酒的生產。並對私營燒房採取扶持的政策,貸款2400元,供應小麥3000公斤幫助恢復生產,但由於各種條件太差,生產仍無明顯好轉。在這種情況下,人民解放軍首先接管了華家的成義燒房。


    帶隊接管成義燒房的是解放軍某部副營長張興忠(1921—2003.山東省東阿縣大劉張人,1947年,在山東聊城地區參軍入伍,先後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參加了徐州會戰和百萬雄師過長江等重大戰役。1950年7月,他隨部隊到達貴州省遵義地區仁懷縣,參加了當地剿匪戰鬥。1950年下半年,奉上級命令帶領12人去接管茅台酒廠三家廠家,成為茅台酒廠的第一任廠長。1974年5月,在遵義市委和仁懷縣委的安排下,從貴州省仁懷縣回到了老家山東省東阿縣安度晚年。回到老家後,依然關心茅台酒的發展和生產。並和茅台酒廠的師傅一起對國營東阿酒廠進行技術指導,釀造出了山東的茅台---“阿矛酒”,後改為“東阿王”品牌。)。張興忠在部隊有兩個大名聲:一是槍法特別好,是全團的神槍手;二是酒量特別大,年輕時曾在聊城民王屯一個小店裏兩個人喝了11斤白酒。也許是張興忠的一生與酒有緣,剛打完仗便接管了成義燒房,開始組建茅台酒廠。


    當時的私人釀酒燒房,設備十分簡陋、規模極小。解放前的1947年,整個茅台所有酒坊的年總產量最高為60噸,1949年,由於時局驟變,茅酒年產量下降到20噸。1950年,人民政府對私營燒房採取扶持的政策,貸款2400元,供應小麥3000公斤幫助恢復生產,但由於各種條件太差,生產仍無明顯好轉。


    張興忠接管了華茅的燒房之後,為了盡快恢復生產,他首先拜訪了老酒師,向老酒師討教。然後和酒坊的工人們促膝談心,帶著解放軍戰士參加勞動,和工人們打成一片。


    恢復生產的任務很艱巨,張興忠親自率領十二名戰士和酒坊僅有的幾十名工人一起清理場地,一起修復設備。這個時候,為了幫助茅台酒廠很快恢復生產,國家又劃撥給茅台酒廠43000元資金,用於購置必需的生產設備和原料,使茅台酒廠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了生產。


    為了使酒坊能盡快提高產量,張興忠從老酒師和工人中了解到了那些跑回家的工人的住處,親自走訪打聽,找到了那些酒坊工人的下落,然後一個一個登門拜訪,把他們請回了酒廠。在張興忠的努力下,成義燒房的其他15名員工全部被請回了廠裏。全廠職工人數達到了49人,酒窖41個,甑子5個,石磨11盤。


    1951年的端午節,成義燒房開始了正常生產。


    由於調動了職工的生產積極性,發揮了僅有設備的能力,1952年即生產出茅台酒75噸,產值6萬元,盈利0.8萬元。建廠恢復生產的第一年,就超過了過去三家燒房總產的歷史最高水平。


    為了解除工人們的後顧之憂,張興忠組織戰士們很快安頓好了工人們的食宿,讓他們安心生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醬香宗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雷首山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雷首山人並收藏醬香宗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