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雖是文人出身,但既然當了禁衛軍將領這份差,怎麽也得比劃比劃,總不能讓人家說咱是外行領導內行吧!跑馬射箭什麽的,每天也跟著一塊操練操練,好在年輕,才剛三十不到,身體素質也還算湊和,反正不過是意思意思,將領將領,“將”就著“領”著大夥子唄!
這一陣子,邊疆上倒挺寧靜,“西線無戰事”。內地雖然零零星星有過幾回老百姓造反舉事,但規模都不算太大,當地駐軍就應付了,沒動用朝廷的警衛部隊。王莽除了履行“宿衛宮禁”的任務之外,剩餘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觀察朝中百官如何施行吏治方麵,這也是他的心計過人之處,王莽不是那種吃飽了混天黑的人,大丈夫在世不到百年,總得有點子雄心大誌,區區一個射聲校尉是控不住王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趁著皇上沒往自己身上壓更重的擔子,抓緊時間學習別人的經驗,汲取他們的教訓,省得萬一皇上委以重任再去臨時抱佛腳,這才是真格兒的呢!
除此之外,王莽還有一件正經事,那就是盡孝道。在家裏,他要侍奉年老多病的寡母;在宮裏,抽空還要問候問候姑媽王太後。對王太後的問候,是融匯了孝與忠兩項“封建美德”的事情,於家於私則為孝,姑母嘛,於國於公則見忠,太後嘛!何樂而不為呢!
可是這次來的不是時候,老太太正鬧別扭,一頭是姑媽、太後,另一頭是表兄、皇上,叫王莽怎麽表態?
可他又不甘心放棄這樣一個展露自己才幹的機會,特別是身邊還有個表兄淳於長,更得利用這個機會讓太後瞧瞧,您的侄兒是有水平的:
“太後,侄臣以為,皇後之位的確不可久缺,萬歲急於冊立新後也是有道理的。周禮上說,王者立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禦,以備內職焉,這都是有講兒的!皇後在後宮的地位,就如同皇上在朝廷一樣,那都是重要得不得了的,她得率領皇上的一百二十位嬪妃做好工作,那擔子也是不輕的哩!我研究過,周禮設置的後宮女官,也和朝廷官製相仿佛,可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呢!朝廷有三公,後宮就有三夫人,不過職責不同,是專門設來‘論婦禮’的;朝廷有九卿,後宮就有九嬪,負責進行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等婦女四德的教化,朝廷有二十七大夫,後宮就有二十七世婦,掌管喪葬祭禮接待賓客等等事宜;朝廷有八十一元士,後宮就有八十一女禦,伺候天子的飲食寢席。您看,這後宮是不是就如同一個小朝廷?按照周禮的宗旨,設置後宮女官的目的,就是為了頒明職守,分派任務,加強對後宮的管理,使大家各司其職。這麽一來,皇帝生活在後宮,並不全然被肉慾困惑,在欣賞嬪妃們環佩叮噹悅耳聲音的同時,可以像在朝中一樣,隨時接受如同大傅太保訓護人主導以德義那樣的勸戒。後宮的人選也像朝廷選士一樣,注重品德、才、幹,要選拔賢才,這才能輔佐君主。老百姓尚有‘賢內助’之稱,何況帝王之家?相貌、身條兒固然重要,可太強調那些,就會走向反麵,誘導皇帝去沉溺色慾!那麽要實現閨房肅雍、險謁不行的目的,靠誰呢?當然要靠皇後啦!您說是不是?”
王太後挺欣賞王莽對周禮的造詣,可是又覺得他這番話略嫌空泛:
“道理不錯,可是到底該不該立趙飛燕為皇後呢?”
王莽不願把話說得太死,隻得模稜兩可:
“立誰不立誰,當然由您拍板兒,皇上那邊的意思也得考慮,不過,臣侄以為,人選的最終確定,還是要把握住人品兩個字,出身什麽的,倒並不太重要。至於趙飛燕趙婕妤,臣侄了解的不是大多,好像皇上倒是挺寵愛她的……”
作為一個小小的射聲校尉,在立後這種國家頭等大事上,能發表的意見也就到此為止了,王太後也明白侄子的難處,她擺擺手,止住了王莽:
“巨君,我聽懂了,我會仔細考察趙飛燕那個丫頭的。坐那兒歇會兒吧!”
太後賜坐,明顯地是一種讚許,淳於長在一邊有點兒紅眼。
淳於長一直比王莽的職務高,王莽當黃門郎的時候,淳於長同樣因王鳳的臨終託付而得益,當上了水衡都尉,後來更加官侍中,這會兒已經是位列九卿的衛尉了。在王氏家族眾子弟中,淳於長和王莽一直並享讚譽,被稱為“雙俊”,嚴格說起來,這時候淳於長的聲望似乎比王莽還略高一籌。他當然不願意看到競爭對手在立後這個問題上比自己多撈一票,特別是見太後的態度並不像開始時那樣堅決,他敏感地覺察到,自己的機會到了。
兩代人又坐了一會兒,說了點子閑話,太後畢竟上了點歲數,有些倦意上來,王莽見狀,便起身告退。
淳於長也跟著站起來,走到殿門邊上,王莽一隻腳已邁出了門檻,另一隻腳也正在往外邁,淳於長一拍腦袋:
“該死,陛下剛才還囑咐我,有件事要稟報太後,巨君,煩你稍留寸步,陪我一起再去麵見大後。”
王莽那隻腳也邁出了太後的殿門,他停住腳:
“子孺還有何事要稟太後?”
淳於長輕描淡寫:
“咳!還不是為了萬歲陵寢那檔子事!”
王莽一聽,這事兒一直由淳於長在辦,不屬於自己的職權範圍,去了也插不上嘴。再說那會兒還不興雙休,官吏們工作五天之後,隻有一天的“休沐”,也就是休息休息,洗洗澡什麽的。王莽今天本是利用休沐來問候大後,不想多呆,誰知倒有半天泡在了這兒,耽誤了不少事,趁著現在天色尚早,還是去辦別的事吧。於是,他搖搖頭:
這一陣子,邊疆上倒挺寧靜,“西線無戰事”。內地雖然零零星星有過幾回老百姓造反舉事,但規模都不算太大,當地駐軍就應付了,沒動用朝廷的警衛部隊。王莽除了履行“宿衛宮禁”的任務之外,剩餘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觀察朝中百官如何施行吏治方麵,這也是他的心計過人之處,王莽不是那種吃飽了混天黑的人,大丈夫在世不到百年,總得有點子雄心大誌,區區一個射聲校尉是控不住王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趁著皇上沒往自己身上壓更重的擔子,抓緊時間學習別人的經驗,汲取他們的教訓,省得萬一皇上委以重任再去臨時抱佛腳,這才是真格兒的呢!
除此之外,王莽還有一件正經事,那就是盡孝道。在家裏,他要侍奉年老多病的寡母;在宮裏,抽空還要問候問候姑媽王太後。對王太後的問候,是融匯了孝與忠兩項“封建美德”的事情,於家於私則為孝,姑母嘛,於國於公則見忠,太後嘛!何樂而不為呢!
可是這次來的不是時候,老太太正鬧別扭,一頭是姑媽、太後,另一頭是表兄、皇上,叫王莽怎麽表態?
可他又不甘心放棄這樣一個展露自己才幹的機會,特別是身邊還有個表兄淳於長,更得利用這個機會讓太後瞧瞧,您的侄兒是有水平的:
“太後,侄臣以為,皇後之位的確不可久缺,萬歲急於冊立新後也是有道理的。周禮上說,王者立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禦,以備內職焉,這都是有講兒的!皇後在後宮的地位,就如同皇上在朝廷一樣,那都是重要得不得了的,她得率領皇上的一百二十位嬪妃做好工作,那擔子也是不輕的哩!我研究過,周禮設置的後宮女官,也和朝廷官製相仿佛,可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呢!朝廷有三公,後宮就有三夫人,不過職責不同,是專門設來‘論婦禮’的;朝廷有九卿,後宮就有九嬪,負責進行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等婦女四德的教化,朝廷有二十七大夫,後宮就有二十七世婦,掌管喪葬祭禮接待賓客等等事宜;朝廷有八十一元士,後宮就有八十一女禦,伺候天子的飲食寢席。您看,這後宮是不是就如同一個小朝廷?按照周禮的宗旨,設置後宮女官的目的,就是為了頒明職守,分派任務,加強對後宮的管理,使大家各司其職。這麽一來,皇帝生活在後宮,並不全然被肉慾困惑,在欣賞嬪妃們環佩叮噹悅耳聲音的同時,可以像在朝中一樣,隨時接受如同大傅太保訓護人主導以德義那樣的勸戒。後宮的人選也像朝廷選士一樣,注重品德、才、幹,要選拔賢才,這才能輔佐君主。老百姓尚有‘賢內助’之稱,何況帝王之家?相貌、身條兒固然重要,可太強調那些,就會走向反麵,誘導皇帝去沉溺色慾!那麽要實現閨房肅雍、險謁不行的目的,靠誰呢?當然要靠皇後啦!您說是不是?”
王太後挺欣賞王莽對周禮的造詣,可是又覺得他這番話略嫌空泛:
“道理不錯,可是到底該不該立趙飛燕為皇後呢?”
王莽不願把話說得太死,隻得模稜兩可:
“立誰不立誰,當然由您拍板兒,皇上那邊的意思也得考慮,不過,臣侄以為,人選的最終確定,還是要把握住人品兩個字,出身什麽的,倒並不太重要。至於趙飛燕趙婕妤,臣侄了解的不是大多,好像皇上倒是挺寵愛她的……”
作為一個小小的射聲校尉,在立後這種國家頭等大事上,能發表的意見也就到此為止了,王太後也明白侄子的難處,她擺擺手,止住了王莽:
“巨君,我聽懂了,我會仔細考察趙飛燕那個丫頭的。坐那兒歇會兒吧!”
太後賜坐,明顯地是一種讚許,淳於長在一邊有點兒紅眼。
淳於長一直比王莽的職務高,王莽當黃門郎的時候,淳於長同樣因王鳳的臨終託付而得益,當上了水衡都尉,後來更加官侍中,這會兒已經是位列九卿的衛尉了。在王氏家族眾子弟中,淳於長和王莽一直並享讚譽,被稱為“雙俊”,嚴格說起來,這時候淳於長的聲望似乎比王莽還略高一籌。他當然不願意看到競爭對手在立後這個問題上比自己多撈一票,特別是見太後的態度並不像開始時那樣堅決,他敏感地覺察到,自己的機會到了。
兩代人又坐了一會兒,說了點子閑話,太後畢竟上了點歲數,有些倦意上來,王莽見狀,便起身告退。
淳於長也跟著站起來,走到殿門邊上,王莽一隻腳已邁出了門檻,另一隻腳也正在往外邁,淳於長一拍腦袋:
“該死,陛下剛才還囑咐我,有件事要稟報太後,巨君,煩你稍留寸步,陪我一起再去麵見大後。”
王莽那隻腳也邁出了太後的殿門,他停住腳:
“子孺還有何事要稟太後?”
淳於長輕描淡寫:
“咳!還不是為了萬歲陵寢那檔子事!”
王莽一聽,這事兒一直由淳於長在辦,不屬於自己的職權範圍,去了也插不上嘴。再說那會兒還不興雙休,官吏們工作五天之後,隻有一天的“休沐”,也就是休息休息,洗洗澡什麽的。王莽今天本是利用休沐來問候大後,不想多呆,誰知倒有半天泡在了這兒,耽誤了不少事,趁著現在天色尚早,還是去辦別的事吧。於是,他搖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