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者各為九,九九八十一首,殊端異文密用之,則共為一大根,以神為使……三國誌12的張角其上三九二十七者,可以度世;其中央三九二十七可使真神吏;其下三九二十七其道多耶。就是說,九節杖就是類似於權杖,既能招神又能劾鬼,持杖即職可理九人九氣之事,可以統攝天地萬物;可以度人得道。


    張角事奉黃老道,在傳道的過程中,他以黃老善道教化天下。黃老道成了張角宣傳民眾、組織道徒的工具。其時,東漢朝野多有信黃老道者,許多統治者也都相信他是以善道教民,以至青、符、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或棄賣財產,流移奔赴1。經過十餘年的傳教,張角的教徒發展到幾十萬人。


    張角所創立的太平道,其奉祀的神為黃老,也尊奉中黃太乙.太乙又作太一.《史記·天官書》說太一居紫微宮北辰: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張守節《正義》說:泰一,天帝之別名也。秦漢時期,太一被認為是紫微宮北極天帝或天帝大皇,是天中央主宰四方的最高神。《史記·封禪書》說: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兩漢時期,太一又被視為比北鬥神黃帝更高明的神仙。《漢書·王莽傳》引《紫閣圖》文:太一、黃帝皆仙上天。緯書《春秋合誠圖》又有黃帝問太乙長生之道之說。在《太平經》中也出現太一信仰,並有太一位於中央的觀念。《太平經》說:然天地之道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守氣而不絕也。……乃上從天太一也,朝於中極,受符而行,周流洞達六方八遠,無窮時也。1太平道在太一之前冠以中黃二字,當與五德終始說有關。東漢光武帝得赤符稱帝,以火德自居。五行相生說是以木-火-土-金-水的次序,火可生土,五行中土居中,色尚黃,黃為大吉之色。太平道以土為吉,信仰中黃太一,崇尚黃色,隱含著主運土德的張角太平道即將取代主運火德的東漢王朝,建立黃天太平社會的願望。張角自稱黃天,頭裹黃巾,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口號,奉中黃太一為尊神,原因就在這裏。


    張角除了在家鄉冀州傳道以外,還派出八名弟子分赴到各地傳道。短短的十餘年間,全國十二個州當中就有八個州的百姓參加太平道,道徒達幾十萬人之多。為了便於組織和管理,張角把遍布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的道徒編為以方為單位的教區組織,全國共設三十六方,大方有萬餘人,小方有六七千人,各方均設渠帥總領其事。


    這樣,張角經過十餘年的創教活動,終於建立了一個擁有幾十萬教徒,遍及全國三分之二以上州府的龐大的道教組織——太平道。


    黃巾起義 [本章字數:3181 最新更新時間:2013-06-12 13:46:56.0]


    黃巾軍就是一隻將黃布裹在頭上的軍隊,百姓稱他們為神兵天將。到處流傳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和標語。


    領袖為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將領共有三十六方渠帥,張牛角,常山褚飛燕(張燕)以及黃龍、左校、於氐根、張白騎、劉石、左髭、丈八、平漢、大洪、司隸、緣城、羅市、雷公、浮雲、白雀、楊鳳、於毒、五鹿、李大目、白繞、眭固、苦蝤、張曼成、波才等部,率領著各個山頭的黃巾軍數十萬...因為黃巾軍中多為流民、山賊出身,衣食無靠,生死不知,加上對大賢良師張角的個人崇拜,使得黃巾軍作戰異常兇猛,初時聲勢浩大,攻城奪邑,焚燒官府,掃蕩豪強地主塢堡,取得了很大勝利,後因首領張角病死軍中,黃巾逐漸勢弱,各部黃巾互相各自為戰,未能協調配合;人數雖多,卻缺乏戰鬥經驗,逐漸被朝廷逐個剿滅,直到張燕率最後的黃巾軍——黑山軍投靠曹*,黃巾軍才被完全剿滅。


    東漢末年,土地兼併十分嚴重,豪強地主勢力迅速膨脹。他們“館舍布於州郡,田畝連於方國”,擁有成千上萬的奴婢和徒附。廣大農民喪失土地之後,多數淪為豪強地主的依附農民。他們除了交納高額地租和服徭役外,人身也受地主支配,如充當家兵等,甚至跟隨主人遷徙。農民與地主階級處於尖銳的對立地位。


    東漢自和帝以後,皇帝都是幼年即位,由外戚、宦官輪番把持朝政。政治日趨腐朽。靈帝劉宏公然在西園賣官鬻爵。州郡官職有時一月輪換幾次,官吏到任後,就聚斂搜括。自安帝以後,朝廷長期對羌族用兵,耗費軍餉四百多億,這一沉重負擔又全部落到農民頭上。加上各種自然災害,以致出現了“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的嚴重局麵。大批農民四處流亡,餓殍遍野,連京師洛陽也是死者相枕於路。


    由於社會危機日益深重,廣大農民被迫奮起反抗。從安帝到靈帝的八十餘年,見於記載的大小農民起義近百次。其中,如安帝時青州張伯路領導的流民起義,波及沿海九郡;順帝時廣陵張嬰領導的起義軍一萬多人,活動於徐、揚一帶達十幾年之久;桓帝時太山公孫舉領導起義軍,在青、兗、徐三州作戰,給官軍以沉重打擊。在南方和西北,還出現了漢族和少數族的聯合起義。不少農民起義的領袖自稱“皇帝”、“黑帝”、“無上將軍”、“真人”等,或建年號,或置百官,或則利用宗教為組織形式。此伏彼起,日益頻繁。當時民間曾流行一首歌謠:“小民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輕!”黃巾起義正是在農民鬥爭蓬勃開展的基礎上爆發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大賢良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霸王賤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霸王賤少並收藏三國之大賢良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