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做豆腐
出府小丫鬟的農家日子 作者:青山未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寅時二刻一家人都起來了,因著是第一回在家裏做豆腐,心裏放著事兒也睡不好,索性就早些起來忙活了。
一家人有條不紊幹著各自的活計。
忙活完包子的活計鍾氏和桃花趕緊幫著做豆腐了,畢竟這豆腐想做得好吃還得桃花上手!鍾氏和楊老二做的豆腐都和村裏老少做的一個味兒,尋常的豆腥味,自家吃吃還行要想賣銀子就差了些。
豆子磨好了就準備過濾了,棉布是好久洗好的,在灶房的房梁上懸一粗麻繩,將十字搖架掛上,這十字搖架是用兩根木頭做成的,長兩尺寬一寸厚半寸,要想這十字搖架用起來搖搖晃晃能過濾豆渣,這其中的竅門就在這十字交叉處做一個鐵鉤子,將棉布四角係到搖架端,這樣雙手分別握著相鄰的搖架端,就能有規律的搖動起來,能過濾豆渣了。
一直搖晃著十字搖架肩膀酸痛的不行,鍾氏和楊老二兩人心疼孩子自然不要兩個孩子搖,兩口子就換著搖,最後一瓢總算濾完了,取下棉布使勁擠、扭榨出最後一滴漿。
濾好的原漿煮到兩沸滾了再舀出浮沫再十字搖架上濾下就成豆漿了,這樣再濾一次的豆漿口感細膩,喝著沒有豆渣,舀出來裝了一個木桶,剩下的漿一大盆做豆腐,一小盆豆腐腦,剩下的豆渣還可以用來炒青菜,吃不了就用來喂豬。
接下來就是點豆腐了,這尋常人家都是用的自己燒的草木灰點豆腐,做出的豆腐顏色灰撲撲的不好看,因此又叫灰豆腐;這石膏點的豆腐顏色潔白,口感細膩、清淡細嫩味道好,但是吃起來還是有些許石膏味兒,這白醋豆腐做出的豆腐顏色雪白比石膏點的豆腐還白些,一點兒石膏味兒都沒有。
在錢府時小少爺嘴挑,從不吃石膏點的豆腐,說有一股兒味兒,這房媽媽試了許多法子才找到這用白醋點豆腐,可這白醋得掌握好分量不然有股子酸味,一斤豆子約莫放一個海碗的量,當然這白醋不能直接倒到原漿裏,得加同樣量的水兌好了,在緩慢加還得不停的攪拌拿瓜瓢舀起再倒下,等到原漿從白色變成淡黃色清澈的時候就不能再加白醋了,這得根據情況放,這樣就能減少酸味,還更容易成型。
這加白醋的量就是這豆腐成型的關鍵,這事兒隻有桃花能掌握好比例,不過今天這樣一教爹娘、大哥都學會了,以後一家人都能上手。
靜置一會兒,扔一根筷子進去不倒能立就成了,把這凝固似豆腐腦點好的豆腐舀到豆腐模具裏,這模具底部得放一大塊兒紗布,倒好了再把多餘掉在四個角的紗布蓋在豆腐上,蓋嚴實了,再把模具的蓋壓上把多餘的水擠出來,這模具有兩個想必是鍾小河私心做得好事成雙兩個,討個好意頭。
再壓上一塊兒大石頭!約莫半炷香時辰,壓好了把模具翻一麵,底麵就有豆腐邊,跟著邊切成塊放在木桶裏用水浸泡著就成了。
點豆腐的同時接著點豆腐腦了,先前舀在木盆裏放著的原漿,再加入兌水的白醋,這量就要比點豆腐要少些,在把木盆放在鍋裏用餘溫蓋上蓋子燜一會兒,這豆腐腦就成了!
剛剛壓到第三板豆腐時,兩個舅舅挑著木桶就來了,說好了三文錢兩塊兒,賣了銀子兩家平分也不除豆子的本錢了,這是全家人昨天晚上又商議好的
先做好的兩板豆腐二舅先裝著往北邊的 幾個村子賣了,小舅等著剩下的兩板豆腐往南邊賣,趁壓豆腐的時候桃花一家人就慢慢收拾東西裝在板車和擔子上,這火爐子和桌子、柴火、蒸籠、盆裏發好的麵和餡兒、都放在板車上,擔子上放著裝好豆花兒。
楊老二拉板車桃花在後麵扶著,大哥挑擔子,鍾氏挑著兌好的兩桶豆漿,這豆漿濃鬱,一桶豆漿能衝一桶水衝出來的豆漿也不影響口感。
這邊剛裝好剩下的兩板豆腐也壓好了,切好了小舅也挑著桶出門賣了。
剛到鎮上桃花就去鋪子裏買了半斤糖,半斤糖也夠放在一桶豆花兒裏了,這次一家人沒去大集那條巷子賣,而是在旁邊的清水巷子頭找了個空角落賣,這一來離井近,蒸包子加水方便,二來這清水巷子附近住了不少人,人多了自然東西便好賣,三來這離碼頭腳程快也就是一會兒的事,碼頭的包子賣完了三兩步也就到清水巷子拿了。
先把攤子支起來後楊老二忙著生火、添水、大哥就把麵分成小劑子,桃花和鍾氏就忙著捏包子,這樣一來速度就快了不少,沒一會兒鍋裏就上氣了,包子就上蒸籠開蒸了,這時天也麻麻亮了,有不少嬸子出門買菜了、男的出門上工、小孩出門上書塾了。
這下小攤子麵前擠了不少人,瞧見還有豆漿賣才一文錢一大碗這下包子攤更是擠滿了人,鍾氏和桃花更是忙得捏包子都停不下來,看來隻有這邊賣歇空了才能抽手去碼頭了,這下鍾氏心裏想得咋沒多生幾個,這不就忙得過來了,又轉念一想明年小蝶和小弟媳婦都嫁過來了,到時攤子上多些人手就不抓瞎了,這清水巷最好賣的還是數肉包子,少數嬸子舍不得才買素菜包子,當然最好賣的還數豆漿,客人們都說沒豆腥兒和石膏味就純純的豆香味兒,這搭著包子沒一會兒一桶就賣完了。
還有不少孩子看著嫩豆花放白糖眼睛都直了,也不管這放了白糖的豆花兒和肉包子一個價也要求著大人買,不過這白嫩嫩的豆花卻是招人喜歡,老人和孩子都愛這口,這豆花兒和豆漿賣的快,六十個海碗都快不夠了,楊老二忙著把碗放到空木盆裏搬到井邊洗,一來一回的熱的不行!
上工和書塾的這一趟打擠完了,攤子上一下就冷清下來了,一桶豆漿和豆花兒都賣完了,不過這會兒才包子才賣了一大半,剩著一大半鍾氏和大哥挑著擔子到碼頭上賣了,這邊攤子就剩楊老二和桃花守著。
一家人有條不紊幹著各自的活計。
忙活完包子的活計鍾氏和桃花趕緊幫著做豆腐了,畢竟這豆腐想做得好吃還得桃花上手!鍾氏和楊老二做的豆腐都和村裏老少做的一個味兒,尋常的豆腥味,自家吃吃還行要想賣銀子就差了些。
豆子磨好了就準備過濾了,棉布是好久洗好的,在灶房的房梁上懸一粗麻繩,將十字搖架掛上,這十字搖架是用兩根木頭做成的,長兩尺寬一寸厚半寸,要想這十字搖架用起來搖搖晃晃能過濾豆渣,這其中的竅門就在這十字交叉處做一個鐵鉤子,將棉布四角係到搖架端,這樣雙手分別握著相鄰的搖架端,就能有規律的搖動起來,能過濾豆渣了。
一直搖晃著十字搖架肩膀酸痛的不行,鍾氏和楊老二兩人心疼孩子自然不要兩個孩子搖,兩口子就換著搖,最後一瓢總算濾完了,取下棉布使勁擠、扭榨出最後一滴漿。
濾好的原漿煮到兩沸滾了再舀出浮沫再十字搖架上濾下就成豆漿了,這樣再濾一次的豆漿口感細膩,喝著沒有豆渣,舀出來裝了一個木桶,剩下的漿一大盆做豆腐,一小盆豆腐腦,剩下的豆渣還可以用來炒青菜,吃不了就用來喂豬。
接下來就是點豆腐了,這尋常人家都是用的自己燒的草木灰點豆腐,做出的豆腐顏色灰撲撲的不好看,因此又叫灰豆腐;這石膏點的豆腐顏色潔白,口感細膩、清淡細嫩味道好,但是吃起來還是有些許石膏味兒,這白醋豆腐做出的豆腐顏色雪白比石膏點的豆腐還白些,一點兒石膏味兒都沒有。
在錢府時小少爺嘴挑,從不吃石膏點的豆腐,說有一股兒味兒,這房媽媽試了許多法子才找到這用白醋點豆腐,可這白醋得掌握好分量不然有股子酸味,一斤豆子約莫放一個海碗的量,當然這白醋不能直接倒到原漿裏,得加同樣量的水兌好了,在緩慢加還得不停的攪拌拿瓜瓢舀起再倒下,等到原漿從白色變成淡黃色清澈的時候就不能再加白醋了,這得根據情況放,這樣就能減少酸味,還更容易成型。
這加白醋的量就是這豆腐成型的關鍵,這事兒隻有桃花能掌握好比例,不過今天這樣一教爹娘、大哥都學會了,以後一家人都能上手。
靜置一會兒,扔一根筷子進去不倒能立就成了,把這凝固似豆腐腦點好的豆腐舀到豆腐模具裏,這模具底部得放一大塊兒紗布,倒好了再把多餘掉在四個角的紗布蓋在豆腐上,蓋嚴實了,再把模具的蓋壓上把多餘的水擠出來,這模具有兩個想必是鍾小河私心做得好事成雙兩個,討個好意頭。
再壓上一塊兒大石頭!約莫半炷香時辰,壓好了把模具翻一麵,底麵就有豆腐邊,跟著邊切成塊放在木桶裏用水浸泡著就成了。
點豆腐的同時接著點豆腐腦了,先前舀在木盆裏放著的原漿,再加入兌水的白醋,這量就要比點豆腐要少些,在把木盆放在鍋裏用餘溫蓋上蓋子燜一會兒,這豆腐腦就成了!
剛剛壓到第三板豆腐時,兩個舅舅挑著木桶就來了,說好了三文錢兩塊兒,賣了銀子兩家平分也不除豆子的本錢了,這是全家人昨天晚上又商議好的
先做好的兩板豆腐二舅先裝著往北邊的 幾個村子賣了,小舅等著剩下的兩板豆腐往南邊賣,趁壓豆腐的時候桃花一家人就慢慢收拾東西裝在板車和擔子上,這火爐子和桌子、柴火、蒸籠、盆裏發好的麵和餡兒、都放在板車上,擔子上放著裝好豆花兒。
楊老二拉板車桃花在後麵扶著,大哥挑擔子,鍾氏挑著兌好的兩桶豆漿,這豆漿濃鬱,一桶豆漿能衝一桶水衝出來的豆漿也不影響口感。
這邊剛裝好剩下的兩板豆腐也壓好了,切好了小舅也挑著桶出門賣了。
剛到鎮上桃花就去鋪子裏買了半斤糖,半斤糖也夠放在一桶豆花兒裏了,這次一家人沒去大集那條巷子賣,而是在旁邊的清水巷子頭找了個空角落賣,這一來離井近,蒸包子加水方便,二來這清水巷子附近住了不少人,人多了自然東西便好賣,三來這離碼頭腳程快也就是一會兒的事,碼頭的包子賣完了三兩步也就到清水巷子拿了。
先把攤子支起來後楊老二忙著生火、添水、大哥就把麵分成小劑子,桃花和鍾氏就忙著捏包子,這樣一來速度就快了不少,沒一會兒鍋裏就上氣了,包子就上蒸籠開蒸了,這時天也麻麻亮了,有不少嬸子出門買菜了、男的出門上工、小孩出門上書塾了。
這下小攤子麵前擠了不少人,瞧見還有豆漿賣才一文錢一大碗這下包子攤更是擠滿了人,鍾氏和桃花更是忙得捏包子都停不下來,看來隻有這邊賣歇空了才能抽手去碼頭了,這下鍾氏心裏想得咋沒多生幾個,這不就忙得過來了,又轉念一想明年小蝶和小弟媳婦都嫁過來了,到時攤子上多些人手就不抓瞎了,這清水巷最好賣的還是數肉包子,少數嬸子舍不得才買素菜包子,當然最好賣的還數豆漿,客人們都說沒豆腥兒和石膏味就純純的豆香味兒,這搭著包子沒一會兒一桶就賣完了。
還有不少孩子看著嫩豆花放白糖眼睛都直了,也不管這放了白糖的豆花兒和肉包子一個價也要求著大人買,不過這白嫩嫩的豆花卻是招人喜歡,老人和孩子都愛這口,這豆花兒和豆漿賣的快,六十個海碗都快不夠了,楊老二忙著把碗放到空木盆裏搬到井邊洗,一來一回的熱的不行!
上工和書塾的這一趟打擠完了,攤子上一下就冷清下來了,一桶豆漿和豆花兒都賣完了,不過這會兒才包子才賣了一大半,剩著一大半鍾氏和大哥挑著擔子到碼頭上賣了,這邊攤子就剩楊老二和桃花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