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指揮,會打仗,這裏叮,那裏桌球,這裏喊爹,那裏叫娘,打得敵軍亂放槍。’  於是膠東的根據地很快壯大起來了。在這種情形下,俺也參了軍,和他相愛並結了婚,他要求俺和子女都是很嚴格的,要求繼承光榮傳統,艱苦樸素,軍事化作風。他不讓我偏愛子女,提倡子女自食其力,不靠父母,獨立生活。鼓勵子女自己創業,不強調子女都調到自己身邊來。我們的子女基本上分布全國各地,南京有,上海有,珠海有,北京有,改革開放後,國外也有。許的個性突出,其嗜好也很突出。平時愛喝酒,業餘時間愛打獵。因工資不多,下酒菜基本上是野味,什麽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野鴨兔子,叫不上名字的東西,隻要撞到他的槍口上就跑不了啦。吃不完的還送給朋友嚐嚐鮮。許將軍艱苦樸素,衣著不講究,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俺要給他做件新衣是很難說動他的。在這一點上,對子女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他到部隊檢查工作,一是嚴格訓練,二是生產自救,提高部隊生活水平,不光講而要落實做。因此南京、廣州軍區的生產自救都搞得比較好的,深受部隊官兵的歡迎。


    他對家屬和子女要求嚴,還表現在政治上的關心。三八作風歌,黨章第三章中的十條,黨員必須做到的五條,要求子女會背照做。吃飯時,就讓子女背,比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還要子女們唱。子女唱不出,讓我領著唱。有些條條記不準,就讓我寫到紙上,貼在牆上。現在子女都大了,分布在全國各地,各有貢獻,確實應該感謝父親教育的好哇。”


    聽到我們談話,將軍的正在中學讀書的外孫許小岑、乳名“虎子”,也闖了進來,提示我說:“陳叔叔,你要寫佬爺,多寫戰爭年代,佬爺的輝煌是打仗。佬爺對全家人要求都是很嚴的,有時嚴起來叫人害怕。細想他晚年嚴格,多是道理先行的。這一點點變化,你也要寫上。”


    在北京採訪的日日夜夜,我的心情難以平靜。我認為,將軍是人不是神,瑕不掩瑜。他是一匹勇猛的有特殊性格的“戰馬”,但不是白馬王子騎的純白馬,也不是關雲長的座騎赤兔馬。隻有客觀的多視角,才會使我們的認識步步接近真實。


    將軍一生的基調就是忠誠,尤其是對毛主席。將軍對毛澤東同誌的忠誠不像雕塑而成的圓形寶塔,而像高山一般單純、坦誠、自然,不是為忠誠而故作姿態,或者為忠誠以外的其他目的。當他崇拜的對象正確、成功時,他是這種目光;當他所崇拜的人物錯誤或是失敗時,他依然保持這種目光--一種始終不渝的目光。


    忠誠是他一生的最大優點,相反又成了他的某種過失。


    盡管如此,我謳歌許世友的忠誠。


    翻過幾位將軍為《許世友傳奇》三部曲的題詞,我想人們也會得到某種啟示。


    1990年10月張震同誌的題詞是:“與江河同光,與日月同輝”


    1992年2月李德生同誌的題詞是:“大別山的兒子--許世友”


    1990年9月鄭維山同誌的題詞是:“忠骨赤心”


    1990年7月羅應懷同誌的題詞是:“一代名將許世友”


    中共中央委員會、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的評價是:“許世友同誌長期從事革命武裝鬥爭,在近六十年的戎馬生涯中,英勇善戰,出生入死,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中國人民革命事業的勝利,為社會主義祖國的安寧和繁榮富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將軍,有這些公正的評價,你應該安息啦!


    後記:春華秋實


    十月金秋,秋風拂金。這部書稿算是在秋風送爽、共和國在深入改革中取得豐碩之果的“秋天”,劃上了句號。看萬山紅遍,紅紅的楓葉,多像將軍軍帽上的紅五星,盡染著祖國的高山大河。共和國的歷史是承前啟後、代代相傳的。沒有昨天,也就沒有今天,今天是昨天的繼承和開拓。倘若許將軍九泉有靈,那麽今天的改革開放的新格局,以新格局展現的新成果,人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共和國日展新姿,國富民強,定會使將軍欣慰的。


    又是幾個不眠的夜晚,筆者從頭至尾認真審讀一遍書稿時,心情是激動不已的,惶恐中又感到不安。此書隻能是拋磚引玉。老實說,我寫將軍,隻能是沾了將軍英名的光,殊不知故事全是聽來的,有些史料經過鑑別又是錄自別人的,盡管自己作了加工整理,仍不敢稱是自己專有的著作,藉此出版之際,向我採訪過共和國的歷史見證人,向引用其史料的作者們,向給我提供圖片資料的攝影者,表示衷心的致謝。在寫作和採訪的全過程中,許將軍夫人田普同誌及其全家,包括將軍的外孫,年僅16歲的“虎子”,也參與了寫作提綱的修改,並發表了真知灼見。對此,我也深表謝意。這部書是集體創作的成果,應該獻給共和國熱愛將軍事業、關心“四化”建設的人們。也懇切希望讀者和熟稔將軍的同誌提出寶貴意見,以便再版時修改得更趨完善。


    作者:陳廷一


    1996年11月於北京黃寺寓所


    附錄:許世友同誌生平


    我黨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我軍卓越的軍事指揮員,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許世友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1985年10月22日16時57分在南京逝世,終年八十歲。他的逝世,是我黨我軍的一個重大損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許世友外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廷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廷一並收藏許世友外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