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燾雖然掛起了分裂黨的偽中央招牌,但一直不敢對外公開宣布,也沒有中斷同黨中央的電台聯繫。張國燾的“中央”,完全是自封的,並不合法。既未按黨規黨法,經民主選舉產生,又未向共產國際報告,得到批準。那時,中國共產黨是隸屬共產國際的支部之一,一切重大問題的決定,必須經共產國際認可,方能生效。張國燾是老資格的政治局委員,當然更明白這一點。他深怕公開打出另立“中央”的旗號後,一旦被史達林和共產國際否決,局麵將不堪收拾。特別是王明、博古等人,都是共產國際的“寵兒”,史達林決不會輕易否定他們。張國燾對此頗有顧慮,要給自己留條退路,便不敢把事情做得太絕。
再說朱德同誌堅決反對另立“中央”,對張國燾起了有力的製約作用。朱德總司令在黨和紅軍中的巨大聲望,人人共知。也隻有他,才能同張國燾平起平坐,使之不敢為所欲為。自從張國燾另立“中央”起,朱老總就和他唱反調。他同張國燾的鬥爭,絕對不像“左”傾教條主義者那樣,牙齒露得越長越好,而是心平氣和,以理服人,一手抓鬥爭,一手講團結。倆人的意見針鋒相對,誰也說不服誰,但又不妨礙商量其他軍事行動問題。張國燾理不直,氣不壯,矮一截子,拿朱老總沒辦法。張國燾是個老機會主義者,沒有一定的原則,沒有一定的方向,辦起事來,忽“左”忽右。前腳邁出一步,後腳說不定就打哆嗦。朱老總看透了他,一直在警告他,開導他,製約他。
中央紅軍北上的勝利與張國燾南下的碰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張國燾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心裏著慌。特別是張浩來電,傳達共產國際的指示,肯定中央北進路線是正確的,高度評價中央紅軍的英勇長征,這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無疑是當頭一棒。陳昌浩這個時候也轉變了態度,表示服從共產國際的決定。孤家寡人的張國燾,被迫“急謀黨內統一”。朱老總和大家趁熱打鐵,積極做他的工作,取消這邊的“中央”,其他分歧意見,待日後坐下來慢慢解決。為了給張國燾一個台階下,有的同誌提出,這邊可組成西南局,直屬共產國際中共代表團領導,暫與陝北黨中央發生橫的關係。這個過渡性的辦法,大家認為比較合適,張國燾能夠接受。經與中央協商,中央亦表示同意。
這當兒不久,轉變了態度的陳昌浩,在岷江會議上也與張國燾幹了起來。會上陳昌浩和張國燾的意見不統一,陳昌浩得到與會多數人的支持,張國燾的意見被否決。這是張與陳共事以來,第一次發生尖銳的爭論,加上他有個另立“中央”的包袱壓在身上,所以情緒異常激動,還掉了眼淚,道:“我是不行了,到陝北準備坐監獄,開除黨籍,四方麵軍的事情,中央會交給你陳昌浩幹的!”說完又是一陣大哭。許世友也到了會,看到了張國燾這副狼狽相,心裏好笑又不敢笑。出了會議室的門,許世友一拍大腿道:“哎,男兒有淚不輕彈。他張國燾的眼淚值個屁錢!讓他哭吧,哭夠了也反省好了,這樣就不耽誤大軍第三次過草地了!”
第三十四章:騎兵風采
◎工農紅軍第一任騎兵師師長許世友
8月中旬的一天。清晨,旭日東升,霞光萬道,三千多騎兵浩浩蕩蕩地踏上了北上的征程。嘹亮的軍號聲,戰馬的嘶嗚聲和鐵蹄聲,交織成一支動人的樂曲。馳騁的戰馬,威武的騎兵,耀眼的馬刀,構成了一幅萬馬奔騰的畫圖。
萬馬奔騰一馬領先。為首那馬既高且大,四蹄如駝,毛白如雪,名叫“雪裏滾”。嘶叫起來撼山震嶽,奔騰起來風馳電閃。此時“雪裏滾”背上馱著一位攜槍佩刀的英雄。
那人三十多歲光景,濃眉毛,豹眼睛,紫臉膛,黑鬍鬚。頭帶八角帽,一身淡灰色戎裝,腰係三角皮帶。目光灼人,威風八麵。那慓悍勁兒不亞於他的坐騎“雪裏滾”。細瞧他身上佩的刀名是少林偃月刀,那槍名是皇家駁殼槍。明眼人一看便知,此人不是別人,正是紅軍騎兵師師長許世友。可能有人要問,這許世友原不是紅四軍軍長嗎?為啥變成了騎兵師師長了呢?問得有理,這裏不得不多交代幾句。且說張國燾分裂紅軍失敗後,二、四方麵軍在甘孜地區勝利會合。為了北征迎接新的任務,黨中央對所屬部隊進行了整編。整編後,共五個軍四萬餘人。四軍軍長由陳再道接任,許世友改任新組建的騎兵師師長。要說這是為什麽?籠統他說這是革命需要。作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立誌為窮苦人打天下,許世友沒有多想,服從命令聽指揮。部下有人吹風、抱打不平道:“軍長啊,論戰鬥,我們四軍淨打惡仗;論殺敵,你軍長並不比其他軍長少。當軍長的誰還參加敢死隊,在方麵軍你是第一人。他張國燾另立中央,與你軍長有屁關係!軍長,你應該去找找!”許世友“哈哈”笑道:“你跟隨我多年,我的脾氣秉性你還不知道嗎?握手一笑泯恩仇,溫故永誌前車銘。我許世友寒素之家出身,黨對我恩重如山,必當湧泉相報,職務升降,何足掛齒,隻有那投機者才把它看作泰山一般。”將軍一笑了之。因此,騎兵師在甘孜成立那天,從來以舊衣纏身不修邊幅的許世友,破例穿了一身新軍服,多日未刮的鬍鬚剃了個光。他滿麵紅光,英姿煥發。他和他的騎兵們接受了朱德總司令、劉伯承總參謀長的檢閱。朱老總還作了一番熱情洋溢的講話,給了他很大鼓勵,同時又對他提出了要求,為保障方麵軍順利北上與黨中央會合作出貢獻。
再說朱德同誌堅決反對另立“中央”,對張國燾起了有力的製約作用。朱德總司令在黨和紅軍中的巨大聲望,人人共知。也隻有他,才能同張國燾平起平坐,使之不敢為所欲為。自從張國燾另立“中央”起,朱老總就和他唱反調。他同張國燾的鬥爭,絕對不像“左”傾教條主義者那樣,牙齒露得越長越好,而是心平氣和,以理服人,一手抓鬥爭,一手講團結。倆人的意見針鋒相對,誰也說不服誰,但又不妨礙商量其他軍事行動問題。張國燾理不直,氣不壯,矮一截子,拿朱老總沒辦法。張國燾是個老機會主義者,沒有一定的原則,沒有一定的方向,辦起事來,忽“左”忽右。前腳邁出一步,後腳說不定就打哆嗦。朱老總看透了他,一直在警告他,開導他,製約他。
中央紅軍北上的勝利與張國燾南下的碰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張國燾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心裏著慌。特別是張浩來電,傳達共產國際的指示,肯定中央北進路線是正確的,高度評價中央紅軍的英勇長征,這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無疑是當頭一棒。陳昌浩這個時候也轉變了態度,表示服從共產國際的決定。孤家寡人的張國燾,被迫“急謀黨內統一”。朱老總和大家趁熱打鐵,積極做他的工作,取消這邊的“中央”,其他分歧意見,待日後坐下來慢慢解決。為了給張國燾一個台階下,有的同誌提出,這邊可組成西南局,直屬共產國際中共代表團領導,暫與陝北黨中央發生橫的關係。這個過渡性的辦法,大家認為比較合適,張國燾能夠接受。經與中央協商,中央亦表示同意。
這當兒不久,轉變了態度的陳昌浩,在岷江會議上也與張國燾幹了起來。會上陳昌浩和張國燾的意見不統一,陳昌浩得到與會多數人的支持,張國燾的意見被否決。這是張與陳共事以來,第一次發生尖銳的爭論,加上他有個另立“中央”的包袱壓在身上,所以情緒異常激動,還掉了眼淚,道:“我是不行了,到陝北準備坐監獄,開除黨籍,四方麵軍的事情,中央會交給你陳昌浩幹的!”說完又是一陣大哭。許世友也到了會,看到了張國燾這副狼狽相,心裏好笑又不敢笑。出了會議室的門,許世友一拍大腿道:“哎,男兒有淚不輕彈。他張國燾的眼淚值個屁錢!讓他哭吧,哭夠了也反省好了,這樣就不耽誤大軍第三次過草地了!”
第三十四章:騎兵風采
◎工農紅軍第一任騎兵師師長許世友
8月中旬的一天。清晨,旭日東升,霞光萬道,三千多騎兵浩浩蕩蕩地踏上了北上的征程。嘹亮的軍號聲,戰馬的嘶嗚聲和鐵蹄聲,交織成一支動人的樂曲。馳騁的戰馬,威武的騎兵,耀眼的馬刀,構成了一幅萬馬奔騰的畫圖。
萬馬奔騰一馬領先。為首那馬既高且大,四蹄如駝,毛白如雪,名叫“雪裏滾”。嘶叫起來撼山震嶽,奔騰起來風馳電閃。此時“雪裏滾”背上馱著一位攜槍佩刀的英雄。
那人三十多歲光景,濃眉毛,豹眼睛,紫臉膛,黑鬍鬚。頭帶八角帽,一身淡灰色戎裝,腰係三角皮帶。目光灼人,威風八麵。那慓悍勁兒不亞於他的坐騎“雪裏滾”。細瞧他身上佩的刀名是少林偃月刀,那槍名是皇家駁殼槍。明眼人一看便知,此人不是別人,正是紅軍騎兵師師長許世友。可能有人要問,這許世友原不是紅四軍軍長嗎?為啥變成了騎兵師師長了呢?問得有理,這裏不得不多交代幾句。且說張國燾分裂紅軍失敗後,二、四方麵軍在甘孜地區勝利會合。為了北征迎接新的任務,黨中央對所屬部隊進行了整編。整編後,共五個軍四萬餘人。四軍軍長由陳再道接任,許世友改任新組建的騎兵師師長。要說這是為什麽?籠統他說這是革命需要。作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立誌為窮苦人打天下,許世友沒有多想,服從命令聽指揮。部下有人吹風、抱打不平道:“軍長啊,論戰鬥,我們四軍淨打惡仗;論殺敵,你軍長並不比其他軍長少。當軍長的誰還參加敢死隊,在方麵軍你是第一人。他張國燾另立中央,與你軍長有屁關係!軍長,你應該去找找!”許世友“哈哈”笑道:“你跟隨我多年,我的脾氣秉性你還不知道嗎?握手一笑泯恩仇,溫故永誌前車銘。我許世友寒素之家出身,黨對我恩重如山,必當湧泉相報,職務升降,何足掛齒,隻有那投機者才把它看作泰山一般。”將軍一笑了之。因此,騎兵師在甘孜成立那天,從來以舊衣纏身不修邊幅的許世友,破例穿了一身新軍服,多日未刮的鬍鬚剃了個光。他滿麵紅光,英姿煥發。他和他的騎兵們接受了朱德總司令、劉伯承總參謀長的檢閱。朱老總還作了一番熱情洋溢的講話,給了他很大鼓勵,同時又對他提出了要求,為保障方麵軍順利北上與黨中央會合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