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義說到這裏,停了一下,微閉雙目。
”牢記恩師教誨!“雖然眾弟子聲音低沉隻答一句話,卻表達了他們的決心,同時也包含著對病中師父的幾多安慰。一生為人師表的高義聽了,禁不住淚水盈眶。
”咳!隻是我病魔纏身,不能與你們武場操練,一一指點,實實遺憾!“
許世友深情地注視著恩師的病體,感情的潮水在奔騰,他想張口說些什麽,但嗓子裏像是塞上了一團棉花球兒。
這時,人稱”小機靈“的弟子走過來搶先說道:”師父,您就安心養病吧!往日武場上您最不放心的是我,我向您保證,今後再也不偷懶了,您不在場,還有師兄們向您作證哩!“
這個麵色紅潤的小僧,就是師父的第十個徒弟,名叫”寶貴“。綽號叫”小機靈“。
”人憑誌氣虎憑威。那好,你有了誌氣,下了決心,我就放心了。“師父被紅麵小僧的一席話逗樂了。枯老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隨後又說,”你們都快去練武吧!“
眾師兄離開師父,逐個地跳出門檻。師父高義用深情的目光送出弟子。當他發現許世友用袖擦淚時,擺了一下手,說道:”世友,留步。“顯然,他要單獨和許世友談點兒什麽。許世友止足返回恩師榻前,叫了一聲師父,等待他的發話。
”你的‘偃月刀’練得如何了?“師父咳嗽一聲。
”師父,你昨日的點撥,俺領悟一二,練起來得心應手啦。“
”那形意風火棍呢?“
”也算有些進步!“
師父把十八般武藝一一點來,許世友對答如流。許世友說話從來是虛心竹子低頭葉,從不有一說十。在這一點上,他不同於”小機靈“,師父也是深知他的秉性脾氣的。他說的”可以“,那便是有了絕對把握;他說的”有進步“,說明了他在這方麵有了新的探索和發展。他是位自覺性較強的弟子。他的創造性超過了所有師兄。他把師父的認真和嚴格,看成是動力也當成是壓力。他對於師父的批評,不像別人臉一紅就過去了,而是努力悟出自己的新目標。他希望師父多批評自己,然而師父的批評常常輪不到他的頭上。對於恩師的嚴教嚴管,有的人則感到不舒服,不自在,總想在師父麵前做個樣子,而背後卻自行其是。許世友最恨這種人。恩師對許世友抱有更大的希望,這一點,許世友心領神會。他不辜負師父的培養,隻能以心還心,以技藝慰藉師父。
師父高義望著世友,頷首微笑,繼而又道:”那形意九龍鞭呢?“
”這裏需有一點向師父請教,就是那‘攪空鉤月’一鞭,怎麽也達不到‘點葉穿孔’的程度。為這,俺昨夜幾乎沒合眼,也沒有想出個所以然來。“
”依我看,這裏有兩個關鍵動作:一是跳澗,二是起鞭。跳澗講究手腳協調,起鞭講究眼力。此乃二要領,也是我多年來的經驗和體會,不妨你也試試。“
高義說完從床上披袈裟坐起,似那窗前的臘梅舒枝展容。人雖到了風燭殘年,但是雄心尚存。一提起教授弟子,竟忘了重病在身,頓時精神起來。
”徒兒,速把鞭取來,讓我作一示範。“
”師父,你,你重病纏身,不能再勞累你了。你的話俺記得清楚,由俺自己練吧,俺會練好的。“許世友眼含熱淚,慌忙勸止。
”不,快把鞭拿來!“師父說一不二,他的話向來是吐地上一口唾沫就是一個釘,不容辯駁的。這並非是他的主觀,而是強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作為他言行的基礎。對於一個弱者來說,生活的道路是艱難的,沒有毅力戰勝困難,就隻好聽其自然,最後連一個閃光的腳印也留不下。對於一個強者來說,他想的隻有向上、進取,去做人們難以相信他能做到的事情。許世友隻好按照師父的吩咐,轉身跑到西和尚院,取來了床下的九龍鞭(也稱三節鞭),遞給師父那枯瘦而青筋畢露的手裏,關切地說:”師父,你慢慢地來啊!“
”好,咱們到外麵去。“
許世友攙扶起師父,二人出屋,來到院落裏。一股寒風掠來,師父禁不住打了個寒噤。
冬天的寺院,到處都是光禿禿的,大楊樹上烏鴉不叫,白雪壓得樹枝向下垂著。隻有師父房角那棵婷婷玉立的穿天楊的枝丫上,還掛著幾片殘葉兒,托著一團團雪,有氣無力地在寒風中搖曳著。
二人來到樹下,晨光給師父臉上添了一絲精神,卻給小世友臉上抹上了一縷淡淡的哀愁。師父舉目凝視,手指那樹上正中的一片殘葉兒,問道:”徒兒,你說那殘葉有多高?“
”俺看足有兩丈高。“許世友的目光隨著師父的手指望去,看罷脫口答道。但他心裏明白,按照九龍鞭的技術要求,最高極限一丈八。不過師父素日教練,總是要超出基本要求的。隻聽師父喊了聲:”看鞭!“接著是”叭“的一聲,話落鞭響,那鞭繩宛如騰龍入雲,直向殘葉飛去,那殘葉被紅梢穗兒觸動如同觸電,頓時像受驚的蝴蝶,在空中打了個旋兒,翩翩落下,正巧落在了許世友的手中。許世友手托殘葉,細細觀瞧,見那鬆花蛋大小的樹葉中心,有一個豆粒般大小的孔兒。他欽佩師父的點葉穿孔的技藝,欣然地說:”師父,俺懂了。“
”牢記恩師教誨!“雖然眾弟子聲音低沉隻答一句話,卻表達了他們的決心,同時也包含著對病中師父的幾多安慰。一生為人師表的高義聽了,禁不住淚水盈眶。
”咳!隻是我病魔纏身,不能與你們武場操練,一一指點,實實遺憾!“
許世友深情地注視著恩師的病體,感情的潮水在奔騰,他想張口說些什麽,但嗓子裏像是塞上了一團棉花球兒。
這時,人稱”小機靈“的弟子走過來搶先說道:”師父,您就安心養病吧!往日武場上您最不放心的是我,我向您保證,今後再也不偷懶了,您不在場,還有師兄們向您作證哩!“
這個麵色紅潤的小僧,就是師父的第十個徒弟,名叫”寶貴“。綽號叫”小機靈“。
”人憑誌氣虎憑威。那好,你有了誌氣,下了決心,我就放心了。“師父被紅麵小僧的一席話逗樂了。枯老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隨後又說,”你們都快去練武吧!“
眾師兄離開師父,逐個地跳出門檻。師父高義用深情的目光送出弟子。當他發現許世友用袖擦淚時,擺了一下手,說道:”世友,留步。“顯然,他要單獨和許世友談點兒什麽。許世友止足返回恩師榻前,叫了一聲師父,等待他的發話。
”你的‘偃月刀’練得如何了?“師父咳嗽一聲。
”師父,你昨日的點撥,俺領悟一二,練起來得心應手啦。“
”那形意風火棍呢?“
”也算有些進步!“
師父把十八般武藝一一點來,許世友對答如流。許世友說話從來是虛心竹子低頭葉,從不有一說十。在這一點上,他不同於”小機靈“,師父也是深知他的秉性脾氣的。他說的”可以“,那便是有了絕對把握;他說的”有進步“,說明了他在這方麵有了新的探索和發展。他是位自覺性較強的弟子。他的創造性超過了所有師兄。他把師父的認真和嚴格,看成是動力也當成是壓力。他對於師父的批評,不像別人臉一紅就過去了,而是努力悟出自己的新目標。他希望師父多批評自己,然而師父的批評常常輪不到他的頭上。對於恩師的嚴教嚴管,有的人則感到不舒服,不自在,總想在師父麵前做個樣子,而背後卻自行其是。許世友最恨這種人。恩師對許世友抱有更大的希望,這一點,許世友心領神會。他不辜負師父的培養,隻能以心還心,以技藝慰藉師父。
師父高義望著世友,頷首微笑,繼而又道:”那形意九龍鞭呢?“
”這裏需有一點向師父請教,就是那‘攪空鉤月’一鞭,怎麽也達不到‘點葉穿孔’的程度。為這,俺昨夜幾乎沒合眼,也沒有想出個所以然來。“
”依我看,這裏有兩個關鍵動作:一是跳澗,二是起鞭。跳澗講究手腳協調,起鞭講究眼力。此乃二要領,也是我多年來的經驗和體會,不妨你也試試。“
高義說完從床上披袈裟坐起,似那窗前的臘梅舒枝展容。人雖到了風燭殘年,但是雄心尚存。一提起教授弟子,竟忘了重病在身,頓時精神起來。
”徒兒,速把鞭取來,讓我作一示範。“
”師父,你,你重病纏身,不能再勞累你了。你的話俺記得清楚,由俺自己練吧,俺會練好的。“許世友眼含熱淚,慌忙勸止。
”不,快把鞭拿來!“師父說一不二,他的話向來是吐地上一口唾沫就是一個釘,不容辯駁的。這並非是他的主觀,而是強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作為他言行的基礎。對於一個弱者來說,生活的道路是艱難的,沒有毅力戰勝困難,就隻好聽其自然,最後連一個閃光的腳印也留不下。對於一個強者來說,他想的隻有向上、進取,去做人們難以相信他能做到的事情。許世友隻好按照師父的吩咐,轉身跑到西和尚院,取來了床下的九龍鞭(也稱三節鞭),遞給師父那枯瘦而青筋畢露的手裏,關切地說:”師父,你慢慢地來啊!“
”好,咱們到外麵去。“
許世友攙扶起師父,二人出屋,來到院落裏。一股寒風掠來,師父禁不住打了個寒噤。
冬天的寺院,到處都是光禿禿的,大楊樹上烏鴉不叫,白雪壓得樹枝向下垂著。隻有師父房角那棵婷婷玉立的穿天楊的枝丫上,還掛著幾片殘葉兒,托著一團團雪,有氣無力地在寒風中搖曳著。
二人來到樹下,晨光給師父臉上添了一絲精神,卻給小世友臉上抹上了一縷淡淡的哀愁。師父舉目凝視,手指那樹上正中的一片殘葉兒,問道:”徒兒,你說那殘葉有多高?“
”俺看足有兩丈高。“許世友的目光隨著師父的手指望去,看罷脫口答道。但他心裏明白,按照九龍鞭的技術要求,最高極限一丈八。不過師父素日教練,總是要超出基本要求的。隻聽師父喊了聲:”看鞭!“接著是”叭“的一聲,話落鞭響,那鞭繩宛如騰龍入雲,直向殘葉飛去,那殘葉被紅梢穗兒觸動如同觸電,頓時像受驚的蝴蝶,在空中打了個旋兒,翩翩落下,正巧落在了許世友的手中。許世友手托殘葉,細細觀瞧,見那鬆花蛋大小的樹葉中心,有一個豆粒般大小的孔兒。他欽佩師父的點葉穿孔的技藝,欣然地說:”師父,俺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