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兵站體係中擔任向作戰部隊投送糧秣的部門,稱作“陸軍糧秣本廠”。糧秣本廠由“兵站基地”、“積集基地”、“積集主地”、“兵站主地”、“兵站地”、“海運地”等機構負責向戰地輸送軍需,形成一個特有的物流係統。“兵站基地”是出征師團在本土轄區的機關,為本師團出征部隊組織、收集、管理必要的軍需物資,同時擔任從前線回歸的兵馬物品管理。“積集基地”是在內地主要口岸設置的送往戰地的軍需品集散地,接收前方回歸人員、物品,並向各地疏散的機構,相當於“兵站基地”和“積集主地”之間的配送中心。“積集主地”是在戰地設置的人員輸送、物資積集的機構。“兵站主地”設置在作戰地域內,是為司令部、補給廠、衛生機構提供臨時駐地的場所。“兵站地”是兵站司令部、出張所(派出所)的人馬宿營、給養、診療、警備、交通、通信保障的營地。“海運地”是負責連接戰地和內地之間,可影響全局作戰的重要機構,下設“海運基地”、“海運主地”、“海運補助地”,歸大本營直轄,由陸軍運輸部統一管理。


    日清戰爭,日軍海外後勤補給線的開設,第一次嚐試了兵站運用近代船舶、鐵道、通訊網絡、設備器材的統合指揮係統。兵站除了部隊物資補給、輜重調運外,還承擔部隊的營地建設、戰鬥人員的維持增補,傷病員和各種物類的收容、診療、運送、宿營、交通、戰場清理、遺棄軍需品收集、戰地諸資材調查、戰地民生等繁雜事項。


    鐵路運輸


    日清戰爭開戰前,日本國內鐵道線全長3,200公裏,鐵道網延伸到全國各主要城市。擁有火車頭417輛,客車1,550輛、貨車5,583輛。本島的日本鐵道、東海鐵道、山陽鐵道線貫通東北青森至廣島的大半個日本,國鐵、私鐵的支線與各道縣連接。日清宣戰後,國鐵東海道線、橫須賀線、北陸線;私鐵日本鐵道、九州鐵道、北海道炭礦鐵道、總武鐵道都投入了軍隊的運輸業務。隻有新發田和金澤的鐵道尚未竣工,出徵兵聯隊隻能徒步行軍至最近的敦賀車站乘車。


    1894年7月下旬,大本營製定了戰時鐵道運行時刻表,命令鐵道局晝夜通行軍用列車,從最初的3列增加到10列。7月23日,運輸通信長官根據各師團的出征計劃,向鐵道局和私鐵道會社發出“運兵注意書”。7月30日,政府作戰方針決定,各地鐵道全線開動,輸送各地駐屯部隊和軍需物資,前往廣島諸沿岸的港口集結。戰時出徵兵員的調運,每日軍列滿10列負荷。停戰凱旋歸國時,因船舶時刻變動及檢疫延遲等原因所致,以每日軍列6列向各地疏散。1894年6月—1896年3月,鐵路共發送出征人員24萬人,馬3.6萬匹;送還回歸人員15.1萬人,馬2.1萬匹。戰時繁忙的鐵路運輸,軍需輸送幾乎沒有間斷過,即使天氣不佳或出現機械故障,都能按時完成原定的運送計劃,保障了戰時兵員和軍需品的調達。戰爭末期,日本國內鐵路運輸發生過一起重大事故,1895年7月25日夜,絲崎和尾道間的鐵道因海浪衝垮路基,造成一列運送傷病員的軍列脫軌,墜入海中。全車323名傷患者和26名醫護者,當場死亡8人,重輕傷93人;列車機組人員當場死亡3人,負傷1人。


    ※.hqread?</a>??虹橋讀吧


    第23節:兵站體係(6)


    海上運輸


    日清戰爭是日本近代大規模越海作戰的第一次嚐試,海上運輸成為渡海戰爭的最大課題。參謀本部和陸軍省決定徵用民間船隻運兵,從日本郵船會社徵得汽船12艘,從大阪商船會社徵得汽船2艘,其中軍需物資及通信物資用船4艘,計24,487噸。當時日本擁有日籍汽船378艘191,491噸;外國造汽船64艘109,817噸。國產內航船106艘52,817噸;近海航船208艘28,786噸。船隊航線,北路到海參崴;南路到夏威夷、南洋諸島;西路到朝鮮、上海、香港、孟買等地。由於船隻徵用難以適應作戰需要,陸軍大臣決定增購1,500—3,000噸位的汽船10艘,計18,099噸。7月12日至9月17日,汽船陸續交貨,全部貸與日本郵船會社,投入軍需運輸。


    8月下旬,日軍赴朝兵力輸送量激增,陸軍徵用船隻數達到40艘73,726噸,海軍擁有的6艘汽船全部配與巡洋艦補給使用。10月,海軍另外追購6艘汽船29,036噸,其中5艘歸屬海軍,1艘歸屬陸軍,全部貸與民間會社運行。隨著戰爭的全麵展開,民間航運業者紛紛求購汽船,業界出現相互競爭的局麵。10月,第二軍花園口登陸作戰,民間提供徵用船63艘113,372噸;1895年7月,海外部隊回歸及台灣作戰,民間增加提供徵用船38艘,民間船隻合計101艘195,197噸。日清戰爭軍內外徵用汽船總數為,陸軍112艘212,636噸;海軍24艘45,750噸;另外徵用帆船7艘4,619噸,專門用於向國內運送繳獲的兵器、彈藥等戰利品。戰時軍事運輸結果顯示,日軍渡海作戰的船舶噸數明顯不足。在兵力、物資運輸緩慢的情況下,日軍仍然取得花園口、榮城灣登陸作戰的成功,主要應歸結於聯合艦隊取得製海權,確保了海上運輸通道的暢通。


    運輸通信支部


    戰地輸送任務,由兵站開設的運輸通信支部擔任,負責將戰鬥兵力和物資送至指定作戰地域。1894年6月8日,宇品開設運輸通信支部,輸送先頭部隊混成第九旅團。6月15日下關的兵站兼停泊場,接受運輸通信支部的任務。第九旅團在朝鮮登陸後,兵站監部開設“現地臨時運輸通信支部”,運送部隊前往朝鮮京城,臨時運輸通信支部的任務一直持續到第一軍登陸。10月4日,第一軍開設現地運輸通信支部,掌管向大同江方麵的輸送業務。27日,南部兵站監部在漁隱洞開設運輸通信支部,負責耳湖浦、大東溝、大孤山方麵軍用物資的登陸運輸。11月13日,第二軍兵站監部在花園口柳樹屯設立運輸通信支部,負責人馬、軍需品的登陸及患者的送還業務。1895年,運輸通信支部在旅順口設立出張所(派出所),執行旅順半島作戰軍前往山東的運送任務,並隨軍在登陸地龍睡澳設置出張所。3月1日運輸通信支部從威海衛返回旅順口,會同柳樹屯運輸通信支部籌備直隸決戰。4月初,旅順口運輸通信支部分別在耳湖浦、大孤山、營口設出張所,為遼河平原作戰提供支援。近衛師團台灣作戰時,在基隆設立運輸通信支部,逐次在淡水、澎湖島、安平、打狗等處設置出張所。1896年3月31日,運輸通信長官部宣布關閉這一支部,剩餘業務移交台灣臨時陸軍運輸通信部繼續完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日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宗澤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宗澤亞並收藏清日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