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彭年犧牲後,王德標還在與敵拚戰,他“身被數創,望敵兵
堅立不退,麾軍截擊不少挫。而回顧八卦山火起,炮聲如雷,探哨報彰化失矣,左右強挾之行。”注11王德標可以稱得上黑旗軍勇將中的一位代表。
日軍既占八卦山,遂分兵從東、南、北三門入城。日軍進城後,即滿城搜索,“路逢人則殺之”。注12日人自己承認:“彰化城內,屍體到處可見。”據日本憲兵隊調查,僅在街麵上,即發現“屍體二百五十餘具”。注13當然,這隻是被殺者的一部分,是一個被大大縮小了的數字。
上午十時,北白川能久親登八卦山炮台,俯瞰台灣府城,遙望尚在劉永福黑旗軍守衛下的台南,不禁得意洋洋,決心乘勝南進。並賦《帥師將向台南有作》詩,有“旭光將被台南地,殲彼渠魁安萬生”注14之句。他當即在炮台上發布命令,以川村景明率右翼隊迅速占領鹿港,騎兵大隊長澀穀在明大佐率騎兵向嘉義前進,由剛晉級為步兵少佐的千田貞幹率步兵第一聯隊第二大隊為之後援。但是,經過整整三個月的作戰,近衛師團傷亡及患病者人數迅增,據九月份統計,僅患霍亂、痢疾、腳氣等病的官兵即達四千二百七十四人注15, 占近衛師團作戰人員編製一萬四千五百六十九名的三分之一弱。有文獻記載;“彰城設野戰醫院,初止患者二百餘人,後數日疫症流行,忽千餘人。患者(多在)市內鋪戶,病人呻吟。至九月中旬,病勢益烈,師團中健者約五分之一。山根少將、中岡大佐、緒方參謀及其他將校多入鬼籍。行軍困難,於此可見一斑。”注16日人為之作誄文曰:“出征不歸,客死千裏。待彼門者,煢煢無倚,涉彼岵者,瞻望長跂。痛恨深憾,哀莫窮已!”注17詞意纏綿悽愴,怨天恨地,殊不知這正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而造成的人間悲劇。
注釋:
注1 吳德功:《瑞桃齋文稿》下卷,《吳統領彭年傳》。
注2 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見《中日戰爭》(1),第102頁。
注3 連橫:《台灣通史》下冊,第726頁。
注4 吳德功:《讓台記》,見《割台三記》,第60頁。
注5 吳德功:《讓台記》,見《割台三記》,第59頁。
注6 《日清戰爭實記》第40編,第7頁。
注7 《日清戰爭實記》第40編,第9頁。
注8 《日清戰爭實記》第40編,第10頁。
注9 吳劍清:《台灣民族英雄吳湯興傳》,見《民族英雄吳湯興文獻》,第18頁。
注10 吳德功:《讓台記》,見《割台三記》,第61--62頁。
注11 洪棄父:《台灣戰紀》,見《中日戰爭》(6),第343頁。
注12 洪棄父:《台灣戰紀》,見《中日戰爭》(6),第343頁。
注13 《日清戰爭實記》第40編,第11頁。
注14 《日清戰爭實記》第43編,第29頁。
注15 《日清戰爭實記》第43編,第5頁。
注16 吳德功:《讓台記》,見《近代史資料》1981年第1期。
注17 《日清戰爭實記》第43編,第8頁。
第四節 台南府保衛戰
一 劉永福力撐危局與黑旗軍反攻台中
日軍近衛師團占領彰化後,即分三路出動:一出西門至鹿港;一出南門至社頭;另分一支至雲林街,越日至北鬥街。八月二十九日,日軍陷雲林縣。三十日,其前鋒抵大莆林,薄嘉義縣。台中諸城皆失,台南形勢十分危急。
當時,黑旗軍的處境極其困難。“局儲軍械,惟雲者士得槍二千數百支、毛瑟槍數十支、林明敦槍數百支,餘土槍土藥半遭濕蒸,不堪用。”注1能戰之兵不足十營,而且糧餉匱乏。據日本方麵得到的情報:“劉永福內無糧餉,外無援兵,僅用功牌送功名,以係將士之心而已。”並且有李維義營中文案名高慧者密告日人:“劉永福缺乏軍餉,是其敗之一端”;“兵力不足,是其敗之二端”。注2所以,日軍對台南黑旗軍的情況了如指掌。若不是有劉永福在台南坐鎮指揮,恐怕台南府在幾天之內就會陷入敵手的。
劉永福(一八三七——一九一七年),又名義,字淵亭,廣東欽州人。先世居廣西博白,世代務農。父劉以來遷欽州,因定居焉。劉永福早年參加天地會。失敗後,避入中越邊境一帶,並正式創建了黑旗軍。在抗擊法國侵略的戰爭中,他屢建奇功,名揚中外。戰後,回國任廣東南澳鎮總兵。甲午戰爭爆發後,奉旨幫同台灣巡撫邵友濂辦理防務。於是,調所駐燕塘三營,選壯汰弱,補充缺額,共足四營,又遣三子成良新招兩營,為統帶。隨即乘輪赴台。九月二日有電旨:“劉永福著即赴台南,會同鎮、道籌商布置,務臻周密。”注3四日,劉永福行抵台南,刊“幫辦台灣防務閩粵南澳鎮總兵關防”。台南本有台灣道陳永騄、台灣鎮總兵萬國本駐守,劉永福到職後,與他們同居一城,名為幫辦,實則無法號令,隻好南移鳳山之旗後海口,“於該處起築泥營、炮壘駐紮”。十二日,向朝廷建議:“查台灣勢處孤懸,四麵受敵,必南北聯絡一氣,臨時堵禦,呼應方靈。”注4此乃有所感而發,但並未受到重視。十月間,邵友濂調署湖南巡撫,旨諭前台灣布政使唐景崧署理台灣巡撫。唐雖在中法戰爭期間與劉在越南共事,然“疑劉有異誌,頗相猜忌,不肯假以事權”。劉曾親至台北,與唐會商全台防務,並提出留駐台北以協助 處理軍務,而被一口回絕。劉永福以此頗不安於位,產生離台內調的念頭。每與人談及唐“排擠傾陷狀,幾痛哭流涕”。注5對此,丘逢甲有言:“景崧雖號知兵,而防敵禦寇遠不逮永福。全台形勢盡集於台北……景崧一人守台北,無永福以佐之,恐守之非易。台北一破,台南將孤守無能為矣。”注6這是很有見地的。不久,唐景崧又令劉永福往台灣島最南端的恆春紮守。恆春至台南有八日路程,唐出此令,其意可知。時人為之嘆曰:“唐欲舉大事,正宜引為臂助,乃不能推心置腹,以至如此!有一良將不能用,而所用將佐專擇逢迎巧滑貪鄙嗜利之小人,欲不敗其可得乎?”
堅立不退,麾軍截擊不少挫。而回顧八卦山火起,炮聲如雷,探哨報彰化失矣,左右強挾之行。”注11王德標可以稱得上黑旗軍勇將中的一位代表。
日軍既占八卦山,遂分兵從東、南、北三門入城。日軍進城後,即滿城搜索,“路逢人則殺之”。注12日人自己承認:“彰化城內,屍體到處可見。”據日本憲兵隊調查,僅在街麵上,即發現“屍體二百五十餘具”。注13當然,這隻是被殺者的一部分,是一個被大大縮小了的數字。
上午十時,北白川能久親登八卦山炮台,俯瞰台灣府城,遙望尚在劉永福黑旗軍守衛下的台南,不禁得意洋洋,決心乘勝南進。並賦《帥師將向台南有作》詩,有“旭光將被台南地,殲彼渠魁安萬生”注14之句。他當即在炮台上發布命令,以川村景明率右翼隊迅速占領鹿港,騎兵大隊長澀穀在明大佐率騎兵向嘉義前進,由剛晉級為步兵少佐的千田貞幹率步兵第一聯隊第二大隊為之後援。但是,經過整整三個月的作戰,近衛師團傷亡及患病者人數迅增,據九月份統計,僅患霍亂、痢疾、腳氣等病的官兵即達四千二百七十四人注15, 占近衛師團作戰人員編製一萬四千五百六十九名的三分之一弱。有文獻記載;“彰城設野戰醫院,初止患者二百餘人,後數日疫症流行,忽千餘人。患者(多在)市內鋪戶,病人呻吟。至九月中旬,病勢益烈,師團中健者約五分之一。山根少將、中岡大佐、緒方參謀及其他將校多入鬼籍。行軍困難,於此可見一斑。”注16日人為之作誄文曰:“出征不歸,客死千裏。待彼門者,煢煢無倚,涉彼岵者,瞻望長跂。痛恨深憾,哀莫窮已!”注17詞意纏綿悽愴,怨天恨地,殊不知這正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而造成的人間悲劇。
注釋:
注1 吳德功:《瑞桃齋文稿》下卷,《吳統領彭年傳》。
注2 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見《中日戰爭》(1),第102頁。
注3 連橫:《台灣通史》下冊,第726頁。
注4 吳德功:《讓台記》,見《割台三記》,第60頁。
注5 吳德功:《讓台記》,見《割台三記》,第59頁。
注6 《日清戰爭實記》第40編,第7頁。
注7 《日清戰爭實記》第40編,第9頁。
注8 《日清戰爭實記》第40編,第10頁。
注9 吳劍清:《台灣民族英雄吳湯興傳》,見《民族英雄吳湯興文獻》,第18頁。
注10 吳德功:《讓台記》,見《割台三記》,第61--62頁。
注11 洪棄父:《台灣戰紀》,見《中日戰爭》(6),第343頁。
注12 洪棄父:《台灣戰紀》,見《中日戰爭》(6),第343頁。
注13 《日清戰爭實記》第40編,第11頁。
注14 《日清戰爭實記》第43編,第29頁。
注15 《日清戰爭實記》第43編,第5頁。
注16 吳德功:《讓台記》,見《近代史資料》1981年第1期。
注17 《日清戰爭實記》第43編,第8頁。
第四節 台南府保衛戰
一 劉永福力撐危局與黑旗軍反攻台中
日軍近衛師團占領彰化後,即分三路出動:一出西門至鹿港;一出南門至社頭;另分一支至雲林街,越日至北鬥街。八月二十九日,日軍陷雲林縣。三十日,其前鋒抵大莆林,薄嘉義縣。台中諸城皆失,台南形勢十分危急。
當時,黑旗軍的處境極其困難。“局儲軍械,惟雲者士得槍二千數百支、毛瑟槍數十支、林明敦槍數百支,餘土槍土藥半遭濕蒸,不堪用。”注1能戰之兵不足十營,而且糧餉匱乏。據日本方麵得到的情報:“劉永福內無糧餉,外無援兵,僅用功牌送功名,以係將士之心而已。”並且有李維義營中文案名高慧者密告日人:“劉永福缺乏軍餉,是其敗之一端”;“兵力不足,是其敗之二端”。注2所以,日軍對台南黑旗軍的情況了如指掌。若不是有劉永福在台南坐鎮指揮,恐怕台南府在幾天之內就會陷入敵手的。
劉永福(一八三七——一九一七年),又名義,字淵亭,廣東欽州人。先世居廣西博白,世代務農。父劉以來遷欽州,因定居焉。劉永福早年參加天地會。失敗後,避入中越邊境一帶,並正式創建了黑旗軍。在抗擊法國侵略的戰爭中,他屢建奇功,名揚中外。戰後,回國任廣東南澳鎮總兵。甲午戰爭爆發後,奉旨幫同台灣巡撫邵友濂辦理防務。於是,調所駐燕塘三營,選壯汰弱,補充缺額,共足四營,又遣三子成良新招兩營,為統帶。隨即乘輪赴台。九月二日有電旨:“劉永福著即赴台南,會同鎮、道籌商布置,務臻周密。”注3四日,劉永福行抵台南,刊“幫辦台灣防務閩粵南澳鎮總兵關防”。台南本有台灣道陳永騄、台灣鎮總兵萬國本駐守,劉永福到職後,與他們同居一城,名為幫辦,實則無法號令,隻好南移鳳山之旗後海口,“於該處起築泥營、炮壘駐紮”。十二日,向朝廷建議:“查台灣勢處孤懸,四麵受敵,必南北聯絡一氣,臨時堵禦,呼應方靈。”注4此乃有所感而發,但並未受到重視。十月間,邵友濂調署湖南巡撫,旨諭前台灣布政使唐景崧署理台灣巡撫。唐雖在中法戰爭期間與劉在越南共事,然“疑劉有異誌,頗相猜忌,不肯假以事權”。劉曾親至台北,與唐會商全台防務,並提出留駐台北以協助 處理軍務,而被一口回絕。劉永福以此頗不安於位,產生離台內調的念頭。每與人談及唐“排擠傾陷狀,幾痛哭流涕”。注5對此,丘逢甲有言:“景崧雖號知兵,而防敵禦寇遠不逮永福。全台形勢盡集於台北……景崧一人守台北,無永福以佐之,恐守之非易。台北一破,台南將孤守無能為矣。”注6這是很有見地的。不久,唐景崧又令劉永福往台灣島最南端的恆春紮守。恆春至台南有八日路程,唐出此令,其意可知。時人為之嘆曰:“唐欲舉大事,正宜引為臂助,乃不能推心置腹,以至如此!有一良將不能用,而所用將佐專擇逢迎巧滑貪鄙嗜利之小人,欲不敗其可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