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聯合艦隊從佐世保出口後,當天下午五點便進入戰鬥準備狀態。為了及時截住北洋艦隊的護航艦,連夜兼程航進。夜間航行時,各艦皆配備哨兵分四班輪流警戒,並除嚮導艦和旗艦外,都熄燈滅火。二十四日下午五時二十分,繞過朝鮮豐島的西南端,
抵達黑山島附近時,伊東祐亨命令第一遊擊隊前進偵察。二十五日早晨四時半,第一遊擊隊到達安眠島,三艦又以十二節速力成單縱陣向豐島附近搜索。此時,本隊和第二遊擊隊等則分道隨後繼進,於同日下午二時在群山灣會合,遂以此為臨時錨地。
豐島是牙山灣外群島中的一個島嶼,地當牙山灣之沖。此島最長處一千三百八十八公尺,高一百七十四公尺。島北水深,可航巨輪,為進出牙山灣的必經之路。上午六時半左右,吉野、秋津洲、浪速三艘日艦行抵豐島西南的長安堆附近。是日,晴朗無雲,海上能見度甚好。日艦遙見豐島方向有兩艘輪船噴煙而來,隨後即判斷為軍艦。坪井航三命令各艦準備戰鬥,以每小時十五海裏速力前進,向目標接近。七時二十二分,日艦看清迎麵而來的中國兩艘軍艦濟遠和廣乙。於是,坪井航三“即時下戰鬥命令”。注6隨後,日艦吉野便對北洋艦隊發射了揭開甲午戰爭帷幕的第一炮。
本來,二十四日第一遊擊隊接受偵察任務時,聯合艦隊司令官下達命令說:“如果在牙山灣附近的中國艦隊力量弱小,則不必一戰;如果中國艦隊力量強大,則加以攻擊。”當時,中日雙方參戰軍艦的情況如下表:(表略)
從主要火器看,日本軍艦有二十六公分口徑克虜伯大炮兩門和十五公分口徑克虜伯大炮六門,還配備有十五公分口徑速射炮八門、十二公分口徑速射炮十四門;而中國軍艦僅有二十一公分口徑克虜伯大炮二門、十五公分口徑克虜伯大炮一門及十二公分口徑克虜伯大炮三門。顯而易見,日本方麵占有壓倒優勢。但是,坪井航三採納艦隊參謀釜穀忠道海軍大尉的意見,認為:“究竟是強還是弱,都必須通過戰爭來判斷。總之,無論如何也要進擊。這就是執行命令的主旨。”注7於是,日本方麵終於採用突然襲擊的手段,發射了豐島海戰第一炮。
在日本第一遊擊隊的進攻下,濟遠、廣乙二艦完全處於被動的地位。開始增援牙山時,中國海軍將士業已預感到形勢日趨嚴重,戰爭有隨時爆發的可能。臨行前,廣乙管帶林國祥請示丁汝昌說:“若遇倭船首先開炮,我等當如何應敵?”丁汝昌便按李鴻章命令“如倭先開炮,我不得不應”的調子,回答說:“兩國既未言明開戰,豈有冒昧從事之理?若果倭船首先開炮,爾等亦豈有束手待斃之理?縱兵回擊可也。”注8這表明中國護航艦的方針是:決不首先開炮,但若日本艦隊襲擊,則進行自衛性的還擊。濟遠,廣乙等艦抵達牙山後,由於消息隔絕,完全得不到日本艦隊的確實情報。直到二十四日傍晚,威遠艦才從仁川帶來了“倭大隊兵船明日即來”的消息,但此消息是否確實,濟遠、廣乙二艦的將領們還是將信將疑的。
二十五日淩晨四時,濟遠、廣乙起碇,魚貫出口,依山而行。七點鍾,看見吉野、秋津洲、浪速三日艦駛來。當發現日艦之初,中國將領推斷“倭船必欲請戰”注9,因此命令“站炮位,預備禦敵”。注10不料忽見日艦先向東拐了一個彎子,又轉舵西駛,於是“又疑其不欲戰”。注11及見日本三艦“旋轉取勢而來”注12,欲攔阻中國軍艦的去路,這才斷定“其來意不善,遂嚴陣以待”。注13原來,日本第一遊擊隊發覺自己處於狹窄水路,不宜作戰,所以向西駛至廣闊海麵,又轉頭向北,對著濟遠,廣乙駛去。七點四十五分注14,雙方相距三千公尺時,日本第一遊擊隊旗艦吉野突然向中國軍艦發起炮擊,濟遠、廣乙二艦被迫進行自衛還擊。豐島海戰的帷幕就這樣拉開了。
豐島海戰發生後,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在致各國公使的照會中聲稱,“中國軍艦在牙山附近轟擊日軍。”注15竟把挑起戰爭的禍首裝扮成為自衛者。日本的官方著作寫道:“七時五十二分,彼我相距約三千米之距離,濟遠首先向我發炮。旗艦吉野立即應戰,以左舷炮向濟遠轟擊。”注16《日清戰爭實記》,更把日本寫成為受害的一方:
“當時我艦尚不知朝鮮漢城發生事變,對清國雖暗中敵視,但表麵上仍是友好鄰邦,因此決定對清艦做海軍普通的敬禮。我軍旗艦升起將旗,對方軍艦接近時本應做相應的敬禮。然清艦不僅不還禮,反而做戰鬥準備,對我軍表示敵意。我因海域狹窄,不便向前航行,未進而咎其無禮,轉向西南駛入外海。須臾間,彼我距離漸近時,對方突然開炮。既對方已挑起戰端,我艦豈能遲疑,遂立即開炮應戰。”注17
其實,這都是自欺欺人之談。當事人日本常備艦隊參謀釜屋忠道海軍大尉後來證實:當伊東祐亨命令第一遊擊隊前去牙山灣偵察時,“且賦與內命,謂牙山灣附近如有優勢的清國軍艦駐泊,可由我方進攻擊”。注18日本浪速艦長東鄉平八郎海軍大佐在日記中也明確地寫道:“午前七點二十分,在豐島海上遠遠望見清國軍艦濟遠號和廣乙號,即時下戰鬥命令。”注19可知日本第一遊擊隊在襲擊前二十五分鍾,即在發現中國軍艦之時,便下達了戰鬥命令。所謂被迫“應戰”雲雲,不過是侵略者所慣用的賊喊捉賊的伎倆罷了。
抵達黑山島附近時,伊東祐亨命令第一遊擊隊前進偵察。二十五日早晨四時半,第一遊擊隊到達安眠島,三艦又以十二節速力成單縱陣向豐島附近搜索。此時,本隊和第二遊擊隊等則分道隨後繼進,於同日下午二時在群山灣會合,遂以此為臨時錨地。
豐島是牙山灣外群島中的一個島嶼,地當牙山灣之沖。此島最長處一千三百八十八公尺,高一百七十四公尺。島北水深,可航巨輪,為進出牙山灣的必經之路。上午六時半左右,吉野、秋津洲、浪速三艘日艦行抵豐島西南的長安堆附近。是日,晴朗無雲,海上能見度甚好。日艦遙見豐島方向有兩艘輪船噴煙而來,隨後即判斷為軍艦。坪井航三命令各艦準備戰鬥,以每小時十五海裏速力前進,向目標接近。七時二十二分,日艦看清迎麵而來的中國兩艘軍艦濟遠和廣乙。於是,坪井航三“即時下戰鬥命令”。注6隨後,日艦吉野便對北洋艦隊發射了揭開甲午戰爭帷幕的第一炮。
本來,二十四日第一遊擊隊接受偵察任務時,聯合艦隊司令官下達命令說:“如果在牙山灣附近的中國艦隊力量弱小,則不必一戰;如果中國艦隊力量強大,則加以攻擊。”當時,中日雙方參戰軍艦的情況如下表:(表略)
從主要火器看,日本軍艦有二十六公分口徑克虜伯大炮兩門和十五公分口徑克虜伯大炮六門,還配備有十五公分口徑速射炮八門、十二公分口徑速射炮十四門;而中國軍艦僅有二十一公分口徑克虜伯大炮二門、十五公分口徑克虜伯大炮一門及十二公分口徑克虜伯大炮三門。顯而易見,日本方麵占有壓倒優勢。但是,坪井航三採納艦隊參謀釜穀忠道海軍大尉的意見,認為:“究竟是強還是弱,都必須通過戰爭來判斷。總之,無論如何也要進擊。這就是執行命令的主旨。”注7於是,日本方麵終於採用突然襲擊的手段,發射了豐島海戰第一炮。
在日本第一遊擊隊的進攻下,濟遠、廣乙二艦完全處於被動的地位。開始增援牙山時,中國海軍將士業已預感到形勢日趨嚴重,戰爭有隨時爆發的可能。臨行前,廣乙管帶林國祥請示丁汝昌說:“若遇倭船首先開炮,我等當如何應敵?”丁汝昌便按李鴻章命令“如倭先開炮,我不得不應”的調子,回答說:“兩國既未言明開戰,豈有冒昧從事之理?若果倭船首先開炮,爾等亦豈有束手待斃之理?縱兵回擊可也。”注8這表明中國護航艦的方針是:決不首先開炮,但若日本艦隊襲擊,則進行自衛性的還擊。濟遠,廣乙等艦抵達牙山後,由於消息隔絕,完全得不到日本艦隊的確實情報。直到二十四日傍晚,威遠艦才從仁川帶來了“倭大隊兵船明日即來”的消息,但此消息是否確實,濟遠、廣乙二艦的將領們還是將信將疑的。
二十五日淩晨四時,濟遠、廣乙起碇,魚貫出口,依山而行。七點鍾,看見吉野、秋津洲、浪速三日艦駛來。當發現日艦之初,中國將領推斷“倭船必欲請戰”注9,因此命令“站炮位,預備禦敵”。注10不料忽見日艦先向東拐了一個彎子,又轉舵西駛,於是“又疑其不欲戰”。注11及見日本三艦“旋轉取勢而來”注12,欲攔阻中國軍艦的去路,這才斷定“其來意不善,遂嚴陣以待”。注13原來,日本第一遊擊隊發覺自己處於狹窄水路,不宜作戰,所以向西駛至廣闊海麵,又轉頭向北,對著濟遠,廣乙駛去。七點四十五分注14,雙方相距三千公尺時,日本第一遊擊隊旗艦吉野突然向中國軍艦發起炮擊,濟遠、廣乙二艦被迫進行自衛還擊。豐島海戰的帷幕就這樣拉開了。
豐島海戰發生後,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在致各國公使的照會中聲稱,“中國軍艦在牙山附近轟擊日軍。”注15竟把挑起戰爭的禍首裝扮成為自衛者。日本的官方著作寫道:“七時五十二分,彼我相距約三千米之距離,濟遠首先向我發炮。旗艦吉野立即應戰,以左舷炮向濟遠轟擊。”注16《日清戰爭實記》,更把日本寫成為受害的一方:
“當時我艦尚不知朝鮮漢城發生事變,對清國雖暗中敵視,但表麵上仍是友好鄰邦,因此決定對清艦做海軍普通的敬禮。我軍旗艦升起將旗,對方軍艦接近時本應做相應的敬禮。然清艦不僅不還禮,反而做戰鬥準備,對我軍表示敵意。我因海域狹窄,不便向前航行,未進而咎其無禮,轉向西南駛入外海。須臾間,彼我距離漸近時,對方突然開炮。既對方已挑起戰端,我艦豈能遲疑,遂立即開炮應戰。”注17
其實,這都是自欺欺人之談。當事人日本常備艦隊參謀釜屋忠道海軍大尉後來證實:當伊東祐亨命令第一遊擊隊前去牙山灣偵察時,“且賦與內命,謂牙山灣附近如有優勢的清國軍艦駐泊,可由我方進攻擊”。注18日本浪速艦長東鄉平八郎海軍大佐在日記中也明確地寫道:“午前七點二十分,在豐島海上遠遠望見清國軍艦濟遠號和廣乙號,即時下戰鬥命令。”注19可知日本第一遊擊隊在襲擊前二十五分鍾,即在發現中國軍艦之時,便下達了戰鬥命令。所謂被迫“應戰”雲雲,不過是侵略者所慣用的賊喊捉賊的伎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