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信長的飛躍(2)
逐走追北,斬首一萬三千級,擠餘兵於川,獲其宗族將領二十餘人,勝賴僅以身免。
就這樣結束了武田勝賴的野心,武田氏的滅亡也不遠了。長筱之戰,信長救了德川家康之危,家康感激之餘,傾心相倚,成為最親密的戰友。信長有了家康為屏藩,對東北方麵的強鄰便不虞侵擾,可以高枕無憂,從此二人之間的友誼更增一層。日本朝廷對這位屢戰屢勝的戰將,更是刮目相待,由參議而大納言,再轉官為內大臣。名位已在征夷大將軍之上了。義昭不再有人理他,隻好銷聲匿跡,不敢再發那誘惑人的禦內書。長筱之戰中,信長所使用的戰術,是他新由洋人學來的。步槍,當時這新發明的武器,雖然還很笨拙,不但子彈裝發費時,並且發射後,還要休息,讓槍管冷卻之後,才能再用。但是它的威力要比弓箭強得多,而且聲響有驚駭馬匹之用。信長的三千槍手分三批發射,每批一千人,第一千批發射後便去休息裝配,由第二千批去發射,如此循環不絕,成為炮火彌天彈下如雨的場麵,從來沒有這種經驗的馬匹,焉能不驚亂。這就是他大捷的主因。時代變更,科技有了很大的躍進,槍彈代替了弓矢,威力不僅勝過了弓矢,並且驚嚇了駿馬。而槍彈是洋人引進來的,好新奇的信長,對洋人能不另眼相看!時為公曆一五七五年。十六世紀的西歐有了很大的轉變。脫離了黑暗的封建時代,新大陸的發現更刺激了冒險家前去尋找樂園。帝國主義思想有了胚胎,狂熱的教徒們也跟著企圖向外發展,為了供獻上帝,拯救那些沒有受過洗禮的未開化人是他們的目的。一位虔誠的神父羅耀拉(loy),發起組織了耶穌教會,派遣會員遠征世界各地,傳達福音。與羅耀拉同是法、西邊區的小國,“那伐黑”國人“薩維埃兒”到了日本,於是開始傳教,除了教義之外,也傳授了些科技,初期很受到民間的歡迎,但佛教信仰濃厚的日本,經過一段時間後,對於異教還是難以容忍,天主教終於被禁。這是一五四九年間事,經過二十年後信長初得勢,第一件大事便是對天主教的開禁。無疑的,他知道這種外來的知識對日本絕無禍害的可能,隻會有好處,最使他傾心的,就是他得到的“種子島”槍。火器,是中國人的發明,明太祖朱元璋在太平路(現在的蕪湖)大戰元軍的時候,忽然有個姓焦名玉的人呈獻了一挺“天龍槍”。元璋大喜:“朕得此槍,取天下如反掌,功成之後,當封汝為無敵大將軍!”元璋大破元軍固然由於常遇春的勇敢,但“天龍槍”的功也不可沒。種子島槍,是天龍槍二百多年後的產物,西洋人經過多次改良,傳到了日本種子島。種子島的島主時堯驚為稀世之珍,仿效製造,不過當時冶鐵的科技十分落後,品質惡劣,不堪使用。唯獨信長不肯放棄研究,令人不斷的改良,終於有了成效。不能不說這是日本西化的肇始。信長的據點岐阜,離京都嫌遠,他現在已經不是一名普通的藩將,而是朝廷的重臣。很多大政要賴他來做最後的決定,局處在偏遠的一隅,絕非可能。但是如果仿效足利氏的榜樣,設總部於京都,亦非領軍作戰的統帥所宜居。他早就看中了“近江”。“近江”鄰接琵琶湖上有一片土地,廣闊平坦、交通便利,不論水陸,馳往京都一日必到。他於是大興土木,在近江建了一座堡壘式的大城,名之為安土城。他命人將附近的觀音寺山、長命寺山、長光寺山等等地方的巨石都搬運了來,作為城基,費了四年時間,完成了一座七層樓的高堡,是一金字塔形的建築。底層完全由石造,作為巨大的兵器庫,二層有大廳十七間,三層由他私人居住共十間,四層七間,五層兩間,六層是個六角亭的佛堂,七層是個朱漆高欄屋頂下的閣樓,取名天守閣。至於內部裝修,金碧輝煌,極為奪目,四壁所繪的畫像則全部都是中國人物,三皇五帝、孔門十哲、商山四皓、竹林七賢等。盡管信長對洋人槍炮科技有興趣,但在精神方麵,無疑的還是受孔孟的教訓。安土堡的氣魄遠比以前他替足利將軍所興建的二條城,要壯麗百倍。如果是輦轂之下的京都,一切設施都免不了要受拘束,所以他選定了這一處女地,為所願為地來展布他的宏才壯圖,顯然他有囊括日本的準備和信心,重新建立一個比京都更壯偉、更璀巍的中心。在他的西鄰還有毛利氏一族,擁有十國以上的疆域,雄霸一方。毛利氏本為大內義興的屬下,義興在日本南北朝時代十分顯赫,不過好景不常,數代以後,一切基業俱由毛利氏所承襲。在信長正如旭日東升,由畿內崛起的時候,毛利氏的強人“毛利元就”以七十四歲的高齡西歸了。孫“輝元”也頗有祖風,雖然年未弱冠,繼位之後,依然東征西討,開疆拓地,聲勢幾乎與信長相埒。被信長免了職的將軍義昭,軟禁在若江,居然逃脫,便去投靠輝元。輝元拿他當活寶看待,想擁戴他,和信長爭個高下。信長和佛教淨土真宗本願寺的住持顯如長老從幾年前就有很深的齟齬,雙方竟至兵戎相向。顯如在大阪石山動員了他的僧兵,這時又向輝元請求援助。輝元便乘機率領大軍,正式和信長對壘。義昭當然也不能袖手旁觀,發起他的法寶禦內書來,飛檄上杉謙信、武田勝賴,起兵夾擊信長。毛利氏的大軍以破竹之勢一路衝到了京都附近。畿內人心大震,信長親自趕去打了一次勝仗,局勢才算穩定了下來。而就在這時急報傳來,上杉謙信已經領兵趨向“能登”而來。信長對謙信一向麵似尊敬,暗中卻在扯他的後腿,勾結他麾下的部將,不料被謙信發覺,親自前往懲罰。那部將連忙向信長求救,信長於是派他最得力的大將柴田勝家、木下秀吉等領兵四萬餘去接應,他自己也在後麵隨時準備趕來。這時京中又有了突變,義昭的舊盟友鬆永久秀,自從降了信長以後,鬱鬱不得誌,雖然他竭盡諂媚之能事,但信長還是不肯假以顏色。有一次德川家康來晉見信長時,見有個老頭兒恭恭敬敬地隨侍在側,免不了要問:“這位是誰?”信長笑道:“這傢夥幹過三件任何人不敢幹的事,一、弒了將軍,二、叛了他的盟友,三、燒了大佛殿。”久秀聽了嚇得俯伏在地,汗流浹背。在陌生人麵前暴露他的罪行,怎麽能忍受得了,誓雪此辱,不過一時沒有機會。他風聞到毛利輝元又擁立了義昭,逼近京畿,焉能不興奮萬狀,此時不叛,更待何時!他乘信長忙與本願寺糾纏不休的當口,占據了誌貴城,反了。信長一時無法分身去對付這老奸滑,命他的兒子信忠去攻誌貴。久秀以為他昔日的恩人盟友此刻還會同情他,慣於出賣朋友的人,終於也被出賣了。他所約定為內應的人,並沒有來內應,反而去通報了信忠,信忠將計就計,攻破他的城,久秀弄巧成拙,抱著他心愛的茶壺,登上城樓最高層,自焚而死。上杉謙信沖入到越中之後,倏如飆風,連拔三城,進至石動橋,距離信長的大軍隻有十裏。信長本人這時也在軍中,謙信知道他來了,特地派遣使者,約他明天清晨會戰。信長看到謙信軍容、氣勢銳不可當,他便傳令連夜拔營而遁。謙信大笑說道:“信長真是會逃!”“倘若他不逃,我一定把他踢進河裏去!”謙信一路追趕 ,一直追到長濱。這時隆冬已到,大雪霏霏,天寒地凍不便行軍。謙信又聽到鬆永久秀失敗的消息,已來不及救援,他便班師回到他故裏休息,留了一封信給信長:“……公數與畿內樂戰,未觀北人伎倆耳,請期明春三月十五日,將舉八州之卒,西上。與公相見,公勿視謙信同皮履都人士。”那時京都裏人已經時髦得穿皮鞋,但是不會打仗!到了三月,謙信將八州兵調齊,正要出發,忽得急病,翌日猝逝,一代名將與世長辭了,得年四十九歲。他留有漢詩一首:
逐走追北,斬首一萬三千級,擠餘兵於川,獲其宗族將領二十餘人,勝賴僅以身免。
就這樣結束了武田勝賴的野心,武田氏的滅亡也不遠了。長筱之戰,信長救了德川家康之危,家康感激之餘,傾心相倚,成為最親密的戰友。信長有了家康為屏藩,對東北方麵的強鄰便不虞侵擾,可以高枕無憂,從此二人之間的友誼更增一層。日本朝廷對這位屢戰屢勝的戰將,更是刮目相待,由參議而大納言,再轉官為內大臣。名位已在征夷大將軍之上了。義昭不再有人理他,隻好銷聲匿跡,不敢再發那誘惑人的禦內書。長筱之戰中,信長所使用的戰術,是他新由洋人學來的。步槍,當時這新發明的武器,雖然還很笨拙,不但子彈裝發費時,並且發射後,還要休息,讓槍管冷卻之後,才能再用。但是它的威力要比弓箭強得多,而且聲響有驚駭馬匹之用。信長的三千槍手分三批發射,每批一千人,第一千批發射後便去休息裝配,由第二千批去發射,如此循環不絕,成為炮火彌天彈下如雨的場麵,從來沒有這種經驗的馬匹,焉能不驚亂。這就是他大捷的主因。時代變更,科技有了很大的躍進,槍彈代替了弓矢,威力不僅勝過了弓矢,並且驚嚇了駿馬。而槍彈是洋人引進來的,好新奇的信長,對洋人能不另眼相看!時為公曆一五七五年。十六世紀的西歐有了很大的轉變。脫離了黑暗的封建時代,新大陸的發現更刺激了冒險家前去尋找樂園。帝國主義思想有了胚胎,狂熱的教徒們也跟著企圖向外發展,為了供獻上帝,拯救那些沒有受過洗禮的未開化人是他們的目的。一位虔誠的神父羅耀拉(loy),發起組織了耶穌教會,派遣會員遠征世界各地,傳達福音。與羅耀拉同是法、西邊區的小國,“那伐黑”國人“薩維埃兒”到了日本,於是開始傳教,除了教義之外,也傳授了些科技,初期很受到民間的歡迎,但佛教信仰濃厚的日本,經過一段時間後,對於異教還是難以容忍,天主教終於被禁。這是一五四九年間事,經過二十年後信長初得勢,第一件大事便是對天主教的開禁。無疑的,他知道這種外來的知識對日本絕無禍害的可能,隻會有好處,最使他傾心的,就是他得到的“種子島”槍。火器,是中國人的發明,明太祖朱元璋在太平路(現在的蕪湖)大戰元軍的時候,忽然有個姓焦名玉的人呈獻了一挺“天龍槍”。元璋大喜:“朕得此槍,取天下如反掌,功成之後,當封汝為無敵大將軍!”元璋大破元軍固然由於常遇春的勇敢,但“天龍槍”的功也不可沒。種子島槍,是天龍槍二百多年後的產物,西洋人經過多次改良,傳到了日本種子島。種子島的島主時堯驚為稀世之珍,仿效製造,不過當時冶鐵的科技十分落後,品質惡劣,不堪使用。唯獨信長不肯放棄研究,令人不斷的改良,終於有了成效。不能不說這是日本西化的肇始。信長的據點岐阜,離京都嫌遠,他現在已經不是一名普通的藩將,而是朝廷的重臣。很多大政要賴他來做最後的決定,局處在偏遠的一隅,絕非可能。但是如果仿效足利氏的榜樣,設總部於京都,亦非領軍作戰的統帥所宜居。他早就看中了“近江”。“近江”鄰接琵琶湖上有一片土地,廣闊平坦、交通便利,不論水陸,馳往京都一日必到。他於是大興土木,在近江建了一座堡壘式的大城,名之為安土城。他命人將附近的觀音寺山、長命寺山、長光寺山等等地方的巨石都搬運了來,作為城基,費了四年時間,完成了一座七層樓的高堡,是一金字塔形的建築。底層完全由石造,作為巨大的兵器庫,二層有大廳十七間,三層由他私人居住共十間,四層七間,五層兩間,六層是個六角亭的佛堂,七層是個朱漆高欄屋頂下的閣樓,取名天守閣。至於內部裝修,金碧輝煌,極為奪目,四壁所繪的畫像則全部都是中國人物,三皇五帝、孔門十哲、商山四皓、竹林七賢等。盡管信長對洋人槍炮科技有興趣,但在精神方麵,無疑的還是受孔孟的教訓。安土堡的氣魄遠比以前他替足利將軍所興建的二條城,要壯麗百倍。如果是輦轂之下的京都,一切設施都免不了要受拘束,所以他選定了這一處女地,為所願為地來展布他的宏才壯圖,顯然他有囊括日本的準備和信心,重新建立一個比京都更壯偉、更璀巍的中心。在他的西鄰還有毛利氏一族,擁有十國以上的疆域,雄霸一方。毛利氏本為大內義興的屬下,義興在日本南北朝時代十分顯赫,不過好景不常,數代以後,一切基業俱由毛利氏所承襲。在信長正如旭日東升,由畿內崛起的時候,毛利氏的強人“毛利元就”以七十四歲的高齡西歸了。孫“輝元”也頗有祖風,雖然年未弱冠,繼位之後,依然東征西討,開疆拓地,聲勢幾乎與信長相埒。被信長免了職的將軍義昭,軟禁在若江,居然逃脫,便去投靠輝元。輝元拿他當活寶看待,想擁戴他,和信長爭個高下。信長和佛教淨土真宗本願寺的住持顯如長老從幾年前就有很深的齟齬,雙方竟至兵戎相向。顯如在大阪石山動員了他的僧兵,這時又向輝元請求援助。輝元便乘機率領大軍,正式和信長對壘。義昭當然也不能袖手旁觀,發起他的法寶禦內書來,飛檄上杉謙信、武田勝賴,起兵夾擊信長。毛利氏的大軍以破竹之勢一路衝到了京都附近。畿內人心大震,信長親自趕去打了一次勝仗,局勢才算穩定了下來。而就在這時急報傳來,上杉謙信已經領兵趨向“能登”而來。信長對謙信一向麵似尊敬,暗中卻在扯他的後腿,勾結他麾下的部將,不料被謙信發覺,親自前往懲罰。那部將連忙向信長求救,信長於是派他最得力的大將柴田勝家、木下秀吉等領兵四萬餘去接應,他自己也在後麵隨時準備趕來。這時京中又有了突變,義昭的舊盟友鬆永久秀,自從降了信長以後,鬱鬱不得誌,雖然他竭盡諂媚之能事,但信長還是不肯假以顏色。有一次德川家康來晉見信長時,見有個老頭兒恭恭敬敬地隨侍在側,免不了要問:“這位是誰?”信長笑道:“這傢夥幹過三件任何人不敢幹的事,一、弒了將軍,二、叛了他的盟友,三、燒了大佛殿。”久秀聽了嚇得俯伏在地,汗流浹背。在陌生人麵前暴露他的罪行,怎麽能忍受得了,誓雪此辱,不過一時沒有機會。他風聞到毛利輝元又擁立了義昭,逼近京畿,焉能不興奮萬狀,此時不叛,更待何時!他乘信長忙與本願寺糾纏不休的當口,占據了誌貴城,反了。信長一時無法分身去對付這老奸滑,命他的兒子信忠去攻誌貴。久秀以為他昔日的恩人盟友此刻還會同情他,慣於出賣朋友的人,終於也被出賣了。他所約定為內應的人,並沒有來內應,反而去通報了信忠,信忠將計就計,攻破他的城,久秀弄巧成拙,抱著他心愛的茶壺,登上城樓最高層,自焚而死。上杉謙信沖入到越中之後,倏如飆風,連拔三城,進至石動橋,距離信長的大軍隻有十裏。信長本人這時也在軍中,謙信知道他來了,特地派遣使者,約他明天清晨會戰。信長看到謙信軍容、氣勢銳不可當,他便傳令連夜拔營而遁。謙信大笑說道:“信長真是會逃!”“倘若他不逃,我一定把他踢進河裏去!”謙信一路追趕 ,一直追到長濱。這時隆冬已到,大雪霏霏,天寒地凍不便行軍。謙信又聽到鬆永久秀失敗的消息,已來不及救援,他便班師回到他故裏休息,留了一封信給信長:“……公數與畿內樂戰,未觀北人伎倆耳,請期明春三月十五日,將舉八州之卒,西上。與公相見,公勿視謙信同皮履都人士。”那時京都裏人已經時髦得穿皮鞋,但是不會打仗!到了三月,謙信將八州兵調齊,正要出發,忽得急病,翌日猝逝,一代名將與世長辭了,得年四十九歲。他留有漢詩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