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別,目送久之,曰、籲乎,美濃一國,吾終不得不為之贄幣也。


    老齋藤果然預料得一點也沒有錯,為了招這個女婿,整個美濃會像妝奩一樣,賠了過去。老齋藤防他的女婿,不能算不緊,他有兩員大將替他保衛疆土,信長奈何他們不得,不過信長卻另有辦法,他是慣用反間計的人。於是每夜偷偷起床,天曙再悄悄回來,濃姬(他夫人)焉有不起疑而加以查詢的。最初他支吾其詞,被追迫得緊時,才好像不得已地吐露真言,並且再三囑咐他妻不得泄漏,說是老齋藤部下那兩員大將已向他投誠,並且預備殺了她爹之後,舉火為號,因此他必須每夜起來觀看有沒有火光。濃姬聽罷大驚,但怎麽能不去暗暗通知她爹!結果本已多疑的齋藤,上了當,把這兩員大將殺了。老齋藤除了不該殺他的大將,更不該溺愛他的少子。長子吃了醋,居然弒父殺弟,不久自己也得了癩病而亡。美濃就這樣輕輕易易地真成了濃姬的嫁妝,到了信長手裏。美濃入了信長懷抱之後,他西進的願望又跨進了一大步。永祿十年出乎他意料之外,京都向他伸出一隻手來。貧窮的皇室,這時真是無以為炊了。幕府早已自身難保,誰還能照顧皇室的死活。毫無收入的皇室隻能向好心的英豪求些施捨,上杉謙信曾經屢次慨然接濟過,但他領地遼遠交通不便,無從源源供應。皇室的窮困日甚一日了。天皇的左右聽到信長勇武,“能以少摧眾”,“是個絕世之才”,於是向天皇進言,密頒綸音,囑咐信長撥亂反正。天皇躊躇再三,終於派了特使到尾張,傳達聖意。信長那天正罷獵歸來,意外地接到欽使,令他驚喜萬狀,他立刻召集了心腹將領,共議西上勤王。諸將之中有個其貌不揚、像個猢猻的年輕人,名木下秀吉。從此秀吉就飛躍了起來。


    趨向統一之路(1)


    木下藤吉郎在天文六年(公曆一五三七年)生。父彌右衛門,在織田家當一名足輕(走卒),負傷而死。母親在他七歲時,由於衣食無著,改嫁同村人竹阿彌,也是一名走卒,一家過著窮苦的日子。竹阿彌對這拖油瓶的兒子,看得十分不順眼,尤其當他自己有了親生子之後,對於藤吉郎更加厭惡,將藤吉郎送到附近的光明寺裏去當小和尚。藤吉郎卻不是個修行的材料,僧佛生活對他無緣,年餘之後退還回家,甘願受後父的打罵度日。好不容易熬到了十五歲,算是成人,更名秀吉,他娘給了他一串永樂錢,是他生父留下的唯一遺產,讓他自己去闖天下。那時日本沒有鑄錢,流通的小貨幣,是明朝永樂年間有孔的銅製錢,在實行物物交換的日本鄉間,已經算是寶貝。他有了錢之後,一路往東而行,希望逢到奇遇。走到了清洲,當時的一個熱鬧大鎮,看到女紅用的針,想起是他娘最珍視的東西,他便把這一串永樂錢全部買了容易攜帶的針,然後沿途兜售,做起行商,藉以餬口。一日到了駿河地界,今川家門下的武士名叫鬆下之綱的,看到他走過,見他形狀古怪,像是猴子,卻明明是人,是人又極像個猴子,就收留了他,當一名下役。他為人機巧,懂得看人眼色,很快得到了之綱的歡心,由下役一路竄升,當了貼身的侍從,他這樣幹了三年,得到了主人的寵信,就免不了得罪他的夥伴們,於是群起而攻,栽贓後誣他偷了公物。主人之綱雖然明知他冤枉,但沒有肯出頭替他主持公道。他隻有辭工回鄉了。這時他已十八歲。由他的父執舉薦,到織田信長帳下當了下役。那時信長正當招兵買馬的時候,故舊之子,自然收留,而秀吉有了過去的經驗之後,更加小心。除了伺候主公之外,對於僚友也不敢怠慢,成為一個十分圓滑並且勇於負責的人。信長性急暴躁,但能從善如流。秀吉不但能忍,並且智慧甚高,有見解,有辦法,因此主從之間相當融洽。秀吉在信長麾下,十年之間言聽計從,屢立戰功,連連擢升,到了永祿十年,欽使由京都頒降天皇詔旨來的時候,秀吉已經位為大將,是信長心腹幹部之一,可參與密勿了。信長奉到詔旨,大喜過望,便積極準備進軍京都,忽然將軍之弟足利義昭也來投靠。兩年前第十三代征夷大將軍足利義輝受不了屬下的壓迫,暗通上杉謙信,請他西上除奸,不料謀泄,被他的逆臣三好義繼、鬆永久秀等圍攻他在京都的邸宅二條城,義輝不敵自焚而死。義昭原來出了家,在奈良的一乘院當和尚,聞訊逃到近江,還了俗,企圖動員各地藩閥的武力,去討伐弒主逆賊,重振將軍的威望。他連發了很多“禦內書”(將軍頒發的詔令),但是毫無反應,他這一廂情願的作為早已落伍,誰還肯替這扶不起的阿鬥出力!義昭經過兩年的流浪生活,輾轉到了越前。越前的藩主朝倉收留了他,卻無意進一步幫他的忙。他於是寄望在越後的上杉謙信,謙信雖然曾經兩度上京,並曾經拜謁過被弒的將軍義輝,不過那時他輕車簡從,是太平時期的朝拜行為。如今要希望他率領大軍,迢迢長征,撥運輜重,前去作戰,則情況完全不同,談何容易,焉能不猶豫!而在窮途末路之餘,度日如年的義昭卻等不及,他在朝倉帳下認識了一位武士,名叫明智光秀,是細川家的後裔,兩人一見如故,十分投機,成為好友。不幸明智光秀犯了小人,蒙受讒言,被朝倉免了職,光秀不得已隻好投奔到鄰藩織田信長陣營裏去當差,仍然與義昭保持聯絡,時通音訊。遇織田後不久,他盛稱信長英武有大誌。義昭心動也想去投靠,求教於當時的一位名卜者問休咎,卜到了《易經》裏的“臨”卦(??兌下坤上),文曰:知臨,大君之宜,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本史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汪公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汪公紀並收藏日本史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