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久之亂(2)
上皇大悅。
源賴茂死後,幕府又遴派了大江廣元的兒子親廣、義時的妻弟伊賀光季駐屯在京都。這兩人等於是鎌倉的代表也是眼線,皇室的舉動瞞不過他們,盡管機密,秀康的軍事布置,幕府還是清楚得很。承久三年五月上皇認為時機成熟,他先發動,將朝裏的親鎌倉分子一個個拘禁起來,把幕府的兩個代表召了來,伊賀光季知道不妙,不肯來,上皇就命令秀康把他全家殺了。上皇一不作二不休,下詔給五畿七道討伐幕府了。上皇大會眾將,問道:“究竟關東人有多少是北條義時的死黨?”投靠過來的三浦胤義說:“頂多不過千餘人!”上皇於是就請他寫信給他的大哥,讓他為內應,答應事成之日給以重賞,找到一個神行太保,跑得很快名叫“狎鬆”的,差他把信送給三浦義村,義村接到狎鬆遞來的信之後,立刻呈獻給義時,兩人一同去晉見政子夫人,一麵大索鎌倉,居然很快便將“狎鬆”捉到,在他身上又搜出了上皇的詔書,呼籲關東豪傑共同討幕。政子夫子於是大會諸將,垂簾諭道:“吾今日將訣於諸君也,先將軍被堅執銳,辟草萊以創大業,諸君所知也,今讒諛之徒詿誤人主,欲傾危關東之業,諸君苟不忘先將軍之恩,則協心戮力,誅除讒人,以全舊圖。即欲應詔而上者,今決之。”她這篇簡短的演辭,動人心脾,沒有一個人有異議。開軍事會議時,很多人都以為應該阨守險要,以逸待勞,靜等官軍來攻,唯獨老謀士大江廣元說:“不可,守險曠日,人心內變,是自敗之道,宜直進兵,攻京師,聽成敗於天耳。”政子夫人也以為然。於是就命令義時的長子泰時為將,率領他武藏郡的部隊出發西上,但是要聚集武藏郡的武力至少要五天,有人且認為懸軍遠進,太過危險。隻有大江廣元堅持說:“兵貴神速,久則生變,所以就在今天夜裏,公子就應該單身揚鞭,東國兵將聞風而起,猶雲從龍矣。”政子夫人採用了老謀臣的意見,令泰時即夜啟程。黎明泰時率領了十八騎出發,他的叔叔時房跟著帶來部將多人,然後三浦義村也趕到,他的隊伍邊走邊膨脹,三天之後,已經聚集了十萬騎,蜂擁地卷向西而去了。義時得到大軍雲集的消息之後,就把神行太保“狎鬆”放了,叫他回奏上皇說:“臣無罪,被討,不敢逃避,聞陛下好戰,謹獻臣長男泰時,二男朝時以下十餘萬人,使之為戰,陛下觀焉,不厭於心,則猶有二十萬人在,臣將自將以繼之!”上皇還樂觀,他總以為幕府內部會生變,“東人必有乘虛誅義時者”,他一廂情願的說法,可惜沒有能兌現。六月朔,雙方部署都定,一接戰,官軍就敗走,上皇最信任的藤原秀康首先跑了,官軍裏雖然也還有忠勇將士,但是主帥已去,士氣當然大傷,免不了節節退守,京師震駭,上皇馬上到比叡山訪請山上幾座大寺的僧兵來助陣,但是碰了一鼻子灰,這時鎌倉方麵的大軍已經迫近京都了,官軍方麵隻好集中兵力守住“宇治”和“勢多”兩處要衝。官軍裏總算有員勇將山田重忠,他率領了幾千山僧守住“勢多”,居然將來犯的幕府軍擊退了。但是由泰時自己帶領的精銳,麕集到了“宇治”。“宇治”是到京都的咽喉之地,上皇以重兵扼守一條急流,有如天塹,所有的橋樑舟船全毀,但是幕府軍依然在箭雨之下,奮不顧身地涉水而過,這場硬戰裏幕府軍傷亡極重,主將泰時都幾乎為急湍所噬,結果“宇治”還是不守,大軍這時如飛蝗一樣擁進了京都,沿途搶劫殺戮,京都在有史以來從未遭遇到這樣的浩劫。山田重忠和三浦胤義脫圍,逃到了皇城,叩謁上皇,不料上皇竟閉門不納,重忠急了用勁敲門罵道:“懦主誤我!”的確這懦主不但自誤,並且誤了他不少忠臣,重忠敲了一陣門,還是不開,走到嵯山自殺了。泰時在進到京都路上,遇到了上皇的侍臣,捧到禦旨,泰時十分恭敬,下馬聽宣,詔書開示:“近日之事,非出朕意,皆臣僚所為,唯汝論其罪,莫使兵士擾輦下。”上皇把責任推得幹幹淨淨。日本沒有弒君的前例,義時當然也不敢冒大不韙,戰況初定,上皇既然說“非出朕意,皆臣僚所為”,那就請指出哪些人是首謀者,脅從者不論,採取著寬大的處置。三浦胤義知道逃不掉,在亂軍之中他先躲進一間小廟裏藏身,不料竟遇見了一個熟識的僧人。那僧人勸他自殺算了,他於是央求僧人在自裁之後,將他的首級送給他太太看過,再送給他哥哥,並且請傳一句話:“阿哥自剪手足,看到這個頭,該滿意了吧!”受上皇特別青睞的北麵又兼西麵武士的藤原秀康,已如喪家之狗,無處藏身,雖然躲過了幾個月,終於被捕,殺了頭。眾公卿裏,上皇所指出的六個首謀裏,有一人是坊門忠信,是實朝的妻兄,因為親戚關係免死,此外五人都斬首。其實上皇所列舉的首謀都是替死鬼,最冤枉的是葉室光親,他曾經力諫不可用兵,等他那本諫書被發現出來之後,他早已身首異處了。幕府對皇室的處分:後鳥羽上皇充軍“隱岐島”。順德上皇(後鳥羽子)充軍“佐渡島”。土禦門上皇(後鳥羽子)不知情,但自願流放到“土佐”。雅成親王(後鳥羽子)充軍“但馬”。賴仁親王(後鳥羽子)充軍“備前”。剛即位(才七十餘日)為天皇的仲恭也被廢,由幕府另立行助法親王的兒子為天皇,是為後堀河天皇。承久之亂告一段落,後鳥羽上皇弄巧成拙討幕不成,反被幕討,被流放了十餘年後,卒。剛好六十歲。
上皇大悅。
源賴茂死後,幕府又遴派了大江廣元的兒子親廣、義時的妻弟伊賀光季駐屯在京都。這兩人等於是鎌倉的代表也是眼線,皇室的舉動瞞不過他們,盡管機密,秀康的軍事布置,幕府還是清楚得很。承久三年五月上皇認為時機成熟,他先發動,將朝裏的親鎌倉分子一個個拘禁起來,把幕府的兩個代表召了來,伊賀光季知道不妙,不肯來,上皇就命令秀康把他全家殺了。上皇一不作二不休,下詔給五畿七道討伐幕府了。上皇大會眾將,問道:“究竟關東人有多少是北條義時的死黨?”投靠過來的三浦胤義說:“頂多不過千餘人!”上皇於是就請他寫信給他的大哥,讓他為內應,答應事成之日給以重賞,找到一個神行太保,跑得很快名叫“狎鬆”的,差他把信送給三浦義村,義村接到狎鬆遞來的信之後,立刻呈獻給義時,兩人一同去晉見政子夫人,一麵大索鎌倉,居然很快便將“狎鬆”捉到,在他身上又搜出了上皇的詔書,呼籲關東豪傑共同討幕。政子夫子於是大會諸將,垂簾諭道:“吾今日將訣於諸君也,先將軍被堅執銳,辟草萊以創大業,諸君所知也,今讒諛之徒詿誤人主,欲傾危關東之業,諸君苟不忘先將軍之恩,則協心戮力,誅除讒人,以全舊圖。即欲應詔而上者,今決之。”她這篇簡短的演辭,動人心脾,沒有一個人有異議。開軍事會議時,很多人都以為應該阨守險要,以逸待勞,靜等官軍來攻,唯獨老謀士大江廣元說:“不可,守險曠日,人心內變,是自敗之道,宜直進兵,攻京師,聽成敗於天耳。”政子夫人也以為然。於是就命令義時的長子泰時為將,率領他武藏郡的部隊出發西上,但是要聚集武藏郡的武力至少要五天,有人且認為懸軍遠進,太過危險。隻有大江廣元堅持說:“兵貴神速,久則生變,所以就在今天夜裏,公子就應該單身揚鞭,東國兵將聞風而起,猶雲從龍矣。”政子夫人採用了老謀臣的意見,令泰時即夜啟程。黎明泰時率領了十八騎出發,他的叔叔時房跟著帶來部將多人,然後三浦義村也趕到,他的隊伍邊走邊膨脹,三天之後,已經聚集了十萬騎,蜂擁地卷向西而去了。義時得到大軍雲集的消息之後,就把神行太保“狎鬆”放了,叫他回奏上皇說:“臣無罪,被討,不敢逃避,聞陛下好戰,謹獻臣長男泰時,二男朝時以下十餘萬人,使之為戰,陛下觀焉,不厭於心,則猶有二十萬人在,臣將自將以繼之!”上皇還樂觀,他總以為幕府內部會生變,“東人必有乘虛誅義時者”,他一廂情願的說法,可惜沒有能兌現。六月朔,雙方部署都定,一接戰,官軍就敗走,上皇最信任的藤原秀康首先跑了,官軍裏雖然也還有忠勇將士,但是主帥已去,士氣當然大傷,免不了節節退守,京師震駭,上皇馬上到比叡山訪請山上幾座大寺的僧兵來助陣,但是碰了一鼻子灰,這時鎌倉方麵的大軍已經迫近京都了,官軍方麵隻好集中兵力守住“宇治”和“勢多”兩處要衝。官軍裏總算有員勇將山田重忠,他率領了幾千山僧守住“勢多”,居然將來犯的幕府軍擊退了。但是由泰時自己帶領的精銳,麕集到了“宇治”。“宇治”是到京都的咽喉之地,上皇以重兵扼守一條急流,有如天塹,所有的橋樑舟船全毀,但是幕府軍依然在箭雨之下,奮不顧身地涉水而過,這場硬戰裏幕府軍傷亡極重,主將泰時都幾乎為急湍所噬,結果“宇治”還是不守,大軍這時如飛蝗一樣擁進了京都,沿途搶劫殺戮,京都在有史以來從未遭遇到這樣的浩劫。山田重忠和三浦胤義脫圍,逃到了皇城,叩謁上皇,不料上皇竟閉門不納,重忠急了用勁敲門罵道:“懦主誤我!”的確這懦主不但自誤,並且誤了他不少忠臣,重忠敲了一陣門,還是不開,走到嵯山自殺了。泰時在進到京都路上,遇到了上皇的侍臣,捧到禦旨,泰時十分恭敬,下馬聽宣,詔書開示:“近日之事,非出朕意,皆臣僚所為,唯汝論其罪,莫使兵士擾輦下。”上皇把責任推得幹幹淨淨。日本沒有弒君的前例,義時當然也不敢冒大不韙,戰況初定,上皇既然說“非出朕意,皆臣僚所為”,那就請指出哪些人是首謀者,脅從者不論,採取著寬大的處置。三浦胤義知道逃不掉,在亂軍之中他先躲進一間小廟裏藏身,不料竟遇見了一個熟識的僧人。那僧人勸他自殺算了,他於是央求僧人在自裁之後,將他的首級送給他太太看過,再送給他哥哥,並且請傳一句話:“阿哥自剪手足,看到這個頭,該滿意了吧!”受上皇特別青睞的北麵又兼西麵武士的藤原秀康,已如喪家之狗,無處藏身,雖然躲過了幾個月,終於被捕,殺了頭。眾公卿裏,上皇所指出的六個首謀裏,有一人是坊門忠信,是實朝的妻兄,因為親戚關係免死,此外五人都斬首。其實上皇所列舉的首謀都是替死鬼,最冤枉的是葉室光親,他曾經力諫不可用兵,等他那本諫書被發現出來之後,他早已身首異處了。幕府對皇室的處分:後鳥羽上皇充軍“隱岐島”。順德上皇(後鳥羽子)充軍“佐渡島”。土禦門上皇(後鳥羽子)不知情,但自願流放到“土佐”。雅成親王(後鳥羽子)充軍“但馬”。賴仁親王(後鳥羽子)充軍“備前”。剛即位(才七十餘日)為天皇的仲恭也被廢,由幕府另立行助法親王的兒子為天皇,是為後堀河天皇。承久之亂告一段落,後鳥羽上皇弄巧成拙討幕不成,反被幕討,被流放了十餘年後,卒。剛好六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