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村江之戰與壬申之亂(1)


    歷史上,中日之間第一次的戰爭,是在公曆663年,起因如下:在第七世紀中葉,朝鮮半島有三個國家,鼎足而立,百濟、高麗和新羅,互爭雄長,而新羅是最被欺侮的一個。《通鑑紀事本末·唐平遼東》一章裏記道:高宗永徽六年,高麗與百濟靺鞨,連兵侵新羅北境,取三十三城,新羅王春秋遣使求援。


    於是唐高宗就開始對高麗、百濟用兵了。《舊唐書》裏寫道:五年(顯慶)三月辛亥,發神丘道軍伐百濟……八月庚辰蘇定方等討平百濟,麵縛其王扶餘義慈……十一月戊戌朔,邢國公蘇定方獻百濟王扶餘義慈太子隆等五十八人,俘於則天門,責而宥之。


    在《蘇定方列傳》裏,《舊唐書》更寫得生動:顯慶五年,(定方)從幸太原,製授熊津道大總管(《新唐書》作神丘道大總管),率師討百濟。定方自城(《通鑑紀事本末》作成)山濟海至熊津江口,賊屯兵據江,定方升東岸,乘山而陣,與之大戰,揚帆蓋海相續而至,賊師敗績,死者數千人,自餘奔散。遇潮且上,連舳入江,定方於岸上擁陣,水陸齊進,飛楫鼓譟,直趣真都,去城二十許裏,賊傾國來拒,大戰,破之,殺虜萬餘人,追奔入郭,其王義慈及太子隆奔於北境,定方進圍其城,義慈次子泰自立為王。嫡孫文思曰:“王與太子雖並出城而身見在,叔總兵馬即擅為王,假令漢兵退,我父子當不全矣。”遂率其左右,投城而下,百姓從之,泰不能止。定方命卒登城建幟,於是泰開門頓顙。其大將禰植又將義慈來降,太子隆並與諸城主皆同送款,百濟悉平。百濟之戰,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但是並未能真正的“悉平”。百濟都城泗泚陷落之後,情況非常悽慘,到處斷井頹垣殘破不堪。蘇定方奉詔凱旋,帶了重要的俘虜領軍歸國,留下了郎將劉仁願守泗泚,並以左衛中郎將王文度任熊津都督,撫納殘黨,總共兵力不足萬人。王文度沒有能達成使命,病死了,隻剩下了劉仁願孤懸異域,坐鎮荒城,這當然給百濟一個復國的機會。百濟的故將鬼室福信,一肚子的鬼主意,會同了百濟的和尚,《唐書》裏作“浮屠道琛”,《日本書紀》裏作“僧覺從”,組織了起來,聚眾占據了周留城,並且不斷偷襲劉仁願的部隊,居然打起遊擊戰,也被他們討到了若幹便宜。他們於是遣使日本。百濟和日本之間,本來早有關係。日本佛教文化,大都傳自百濟,日本的飛鳥川的一個支流取名百濟川,百濟川邊有百濟寺,百濟寺旁有百濟村,專門安置由百濟來的技工,而百濟的王子豐璋,那時方在日本為人質。鬼室福信遣使獻上了虜來的百名中國俘虜,同時要求把豐璋由日本接回去,擁立為王,並且請日本出兵相助。當年的日本,皇太子中大兄掌政,母親是他擁戴出來的齊明天皇,已經六十餘歲的老太太。他計取了政敵有間皇子之後,更紅得發紫,為所欲為。一方麵他運氣也好,所派遣的部將阿倍比羅夫,東征北討,所向必克,自以為武力強大,可以西向開疆拓土了。並且對任那府的橋頭堡,始終未能忘懷,現在乘百濟來乞援,正是規復的絕好藉口,又以為唐兵好惹,連鬼室福信都能捉到百十個來,日本大軍一去必然可以殺得痛快。廟議的時候,那些武將都摩拳擦掌個個躍躍欲試,很快決定了,毅然慨諾做豐璋的後盾,加入了這一次的國際戰爭。鬼室福信更是高興,他索性引兵圍劉仁願於府城了。唐高宗聞警,於是“詔起劉仁軌檢校帶方州刺史,將王文度之眾”,來救仁願。劉仁軌是個文武雙全的將才,曾經因為督糧,而糧船翻了,受了處分,倒過一陣子楣。這時東山再起,他果然連戰皆捷,福信不得已釋了圍,兩劉匯聚之後,雖然膽壯了很多,但究竟兵少,不能採取攻勢,暫時僵持,密雲不雨,等待大風暴的來臨。日本廟議既定,中大兄開始動員,他計劃得十分周密,有藤原鐮足相佐,做得非常徹底,首先請他母後齊明天皇禦駕親征,以增加聲勢,調遣了全國各路軍馬,集中了所有大小船隻,浩浩蕩蕩地兵發難波,直驅築紫。在禦船上,除了天皇之外,皇太子中大兄、皇子大海人、眾妃嬪、宮人、侍從、巫女,一起都出征。巫女一路上禱告神隻,祛禍降福,各種儀式舉行得好不熱鬧,真是使盡了吃奶的勁,以博取這次的勝利。但是大概巫女不夠虔誠,福未降而禍亦未祛,神未到,鬼反先來,這次出師不但不利,幾乎招致了大難,中大兄的命運從此逆轉了。齊明天皇已是六十八歲的老婆婆,禁不起舟車的勞頓和對戰爭的恐怖,早就奄奄一息。況且那時的旅行,受了大軍的拖累,一切都是牛步化。正月初六由難波解纜西征,穿過一平如鏡的瀨戶內海,到達福岡,駐紮在朝倉山下的行宮時,竟是五月了。南方天氣已經很熱,不幸的是瘟疫也跟著大軍兇猛而來,營中不斷有人死亡,終於老天皇也感染上了,一交七月便薨於行轅了。據說朝倉山上本來就有鬼,專攝天皇的靈魂,古時仲哀天皇就是被這大鬼吃了,這時碰巧齊明又死,軍心震恐,認為是鬼來作祟,謠言四起,嚇得皇太子中大兄不敢即位。但是出征的大事已如箭在弦,不得不發,隻好暫時稱製,硬著頭皮,繼續指揮下去。他最大的任務是把各處調來的兵勇,再加以訓練,然後一批一批、一船一船地冒著對馬海峽的大風浪,送到對岸去。除了兵員之外,糧秣武器也都不能缺,據紀錄,隨軍前去的第一批箭,就有十萬支。先鋒部隊,前軍五千人護送了百濟王子豐璋到了鬼室福信的據點周留城。百濟的氣勢大振,然後中軍和後軍也都陸續渡海,總數三萬二千人殺奔百濟,後將軍的阿倍比羅夫,就是所向無敵,日本第一勇將,這是空前第一次的大規模動員。在這當口,唐高宗也詔孫仁師去馳援,日本方麵的記載孫仁師增援的軍隊是七千人。連同原有的駐軍約有兩萬之眾。兩方麵軍力,唐軍略遜於日本,於是決戰開始,史稱白江口之戰,日本則稱為白村江之戰,《通鑑紀事本末》記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本史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汪公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汪公紀並收藏日本史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