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說:“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大前年為洋務,朝堂上好一場大辯論,我和丁禹生(日昌)才提出要變更舊章,不能拘泥成法,就被清流那班人罵得狗血淋頭,丁禹生還被罵成丁鬼奴,置此情形之下,我再也不想當出頭檁子了。”


    薛福成見中堂也提到要變法,一句話到了嘴邊卻又咽了回去,隻好說:“依學生看,士大夫泥古不化,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在道光末年,龔定庵(自珍)就在大聲疾呼,還說‘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可這麽多年來,滿朝公卿,仍了無生氣,究其原因,乃是像中堂這類有識見的人太少了,單憑一二人的抗爭,無法改變這局麵。”


    就在這時,唐廷樞求見。


    皇陵鐵路竟成畫虎(6)


    唐廷樞還是為胥各莊的鐵路來的。眼下礦山用機器採煤,產量十分可觀,路基工程已接近完成,鐵軌、火車頭也在倫敦等待發運,但朝廷關於鐵路的爭議也傳到了他的耳中,他一時不明就裏,生恐中堂頂不住來自上頭的壓力,改變主意,於是特地趕來見中堂。


    “中堂大人,聽說胥各莊的消息還是傳出去啦?”唐廷樞尚未落座,立馬就問此事。又說:“如果沒有鐵路,那麽多的煤挖出來,堆在露天讓山洪沖走,那就真可惜了。”


    李鴻章不由苦笑著說:“景星,你的耳報神也真快,你看,我們正在議論此事呢。”


    說著,就把剛才的話題向他重複了一遍。唐廷樞一聽,不由想起了容閎,容閎歸國入覲,原想說動朝廷增派留學生去美國,不想此議不但被擱置,且連本年應派的30名學生也由李鴻藻奏請取消了,容閎乃是懷著十分失望的心情鬱鬱返美的。眼下李鴻章說起士大夫的因循守舊,他不由說:


    “依卑職看,薛大人的話是不錯的,一二個有識之士改變不了這死氣沉沉的局麵。因為滿朝公卿,腦子裏隻裝了個孔夫子,隻知道嚴夷夏之大防,卻很少有人知道中國以外的事,和他們談聲光化電之學,他們認作左道旁門,談國會、談立憲,更是目為大逆不道。所以,和這班人談洋務,無異於對牛彈琴。要改變這局麵,當務之急是多派人出國見識,容純甫建議增派幼童出洋學習,這是一個好辦法,設想一下,如果全國上下,有很多頭腦清醒的人,形成一股子,那還有那班啃八股的書呆子說話的地方嗎?”


    李鴻章一聽這話,麵色不由凝重起來——剛才薛福成欲言又止,他明白薛福成要說什麽,因為一扯開,自然牽扯到朝廷的選士,自然又要扯上政體和製度,不改變製度出不了人才,沒有人才又打不破這死氣沉沉的局麵,自從郭嵩燾提出“民風政教不如洋人”後,李鴻章圍繞這個題目想了很久。眼下,唐廷樞又提出同一個話題,他於是說:


    “郭筠仙幾次來信都提到了向泰西派留學生的事,說小日本向泰西派出的留學生是我們大清的十幾倍,從憲政、警政、法律、稅務到軍事、教育、醫學都有人在學,可我們呢,除了向英國派了幾十個人操習船炮,就隻有容純甫帶出去的120名幼童,未免相形見絀。他和容純甫唱的是一個調子,恨不得像日本一樣,事事都跟泰西學。可我不是這樣看的,話說回來,我中華畢竟非小日本可比,我們的儒學源遠流長,且也盡善盡美,四維八德,更是不二法門。像郭筠仙主張的,凡事都要向泰西去學倒大可不必。”


    唐廷樞一聽中堂老調重彈,不由想起了容閎對中堂的評價,他也是從小就接受西方教育的人,可不像薛福成那樣,腦子裏有那麽多的溝壑,馬上說:“卑職可不這麽看。”


    李鴻章一見唐廷樞當麵反駁他,心中未免不高興,乃提高語調說:“景星,我知道,你和容純甫一樣,是從小就啃洋麵包長大的,自然凡事都是洋人的好。可知道,我們是生活在有五千年文明的中華大地上,四維八德是做人的根本哩!”


    一邊的薛福成見中堂用教訓的口吻和唐廷樞說話,不覺好笑:其實他一直生活在中堂身邊,看得最清楚,每逢中堂為洋務的事被人攻擊、洋務的主張被駁回時,他便對朝廷那一班書呆子恨得牙癢癢的,恨不得脫胎換骨地改變這局麵才好,可一想到自己的功名、頭上的花翎頂戴,卻又是另一副麵孔了。眼下也是,唐廷樞才開口便遭駁斥,他倒要看看唐廷樞如何收場。不想唐廷樞不以為意地笑了笑說:


    “中堂大人,卑職尚未說完哩。”


    李鴻章沒好氣地說:“你說,你說。”


    唐廷樞說:“這以前的泰西尚不如中華,眼下稱雄世界的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其祖先也一樣的茹毛飲血,與夷狄毫無二致,如今他們驟然富強,可不是上帝的厚愛,而是大有原因的,概而括之,利炮堅船源於學問,源於政教和製度,須知政教和製度才是根本,才是精華。中堂欲興辦洋務,必先著意培育人才,造成聲勢,然後從改革製度入手,從移風易俗上作文章。”


    李鴻章一聽,不由連連搖手說:“嘿嘿,又是一個郭筠仙,得了吧,我也不和你說多了,胥各莊的那條路,你放心去修,鐵軌來了也隻管放心地去鋪,我可不是沈幼丹,修成的鐵路又拆掉,至於要費唇舌,要和那班人打筆墨官司,由我一人擔待好了,你隻要不像郭筠仙一樣與我捅漏子就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清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果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果遲並收藏晚清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