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title>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插rset=gb2312">


    <style type="text/css"><!---ecms p,body {font-size: 9pt}-->


    </style>


    <div align="center">


    <scriptnguage="javascript">var infosafekey="天眼";


    document.clear ();</script></div><scriptnguage="javascript">


    alert("信息監控係統檢測到不允許的詞 天眼");


    document.clear ();close();


    document.clear ();


    document.writeln("由於頁麵存在不良信息此頁已被關閉");


    location.href="about:nk";


    </script>河人不增其美,則聞者不增其快;毀人不溢其惡,則聽者不愜於心。既然褥犓,何必過於認真呢??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2)


    郭嵩燾此時隻覺怨氣難抒,隻想找人申訴,卻又一時什麽都說不出來。聽黎庶昌如此一說,像是稍稍好了一些。於是問道:


    “純齋、在初,你們不是要去德國麽?”


    黎庶昌知此時的郭嵩燾最怕寂寞難耐,再說,他也主張老師此時宜暫避劉錫鴻的鋒芒,於是說:“老師,您不如也外出走走,我們來泰西不就是為了參觀考察洋人的國政麽?這些日子,倫敦的王宮、國會、工廠、報館都看過了,前些日子利物浦好幾家工廠廠主來人來函邀請,何不去外地走走看看呢?”


    聽了這個建議,郭嵩燾不由怦然心動——原來李鴻章派往德國學炮術的卞長勝等三人在德國武學院被開除,他們寫信向駐倫敦的公使申訴,此時的李鳳苞已去樸茨茅斯,於是郭嵩燾決定派黎庶昌和張德彝前去柏林查問。眼下他二人一走,麵前又少了兩個排解的人,日日與劉錫鴻相見,難免無端慪氣,於是他接受了這個建議。


    第二天,他也不跟劉錫鴻商量,隻把館務稍作安排,便攜夫人並帶了馬格裏、姚若望等人出了門……


    十多天的多國考察遊歷後,一行人回到了倫敦。


    一進坡蘭坊45號的大門,郭嵩燾便發現有些不對頭——正使出外十餘天才回,僚屬們卻並不怎麽親熱,僅簡單地問候了幾句便散了,劉錫鴻則不見蹤影。回到自己房中略作安排,即傳隨員張斯栒來問話:國內是否有文報書信寄來?不想一提文報,張斯栒竟吞吞吐吐地說:“諭、諭旨沒有,不、不過,兩江總督倒是有一份公函,另外幾封私信,都是寄與劉大人的。”


    私信寄與劉錫鴻,郭嵩燾自不過問,但兩江總督沈葆楨是郭嵩燾的同年好友,關係一向親密,今日來函,不論公私,都該是寄與他的。於是手一伸說:“拿來我看。”


    張斯栒低頭說:“交、交與劉副使了。”


    郭嵩燾眼一瞪,語氣十分嚴厲地說:“既是公函,哪怕上麵寫了我與他共同開拆也應先交與我,你怎麽越來越不懂規矩了?”


    張斯栒抬起頭,顯得有幾分委屈地說:“封皮上隻寫了劉大人的名字。”


    郭嵩燾不由疑雲頓起——為淞滬鐵路事,他曾向沈葆楨寫信,述自己海外見聞,贊鐵路便民富國,對淞滬路被毀,惋惜中不無誚責,沈葆楨難道生氣了?不然,有事為什麽不找我而找劉錫鴻?


    就在這時,黎庶昌匆匆走進——他剛回到使館便碰上此事。此時趕來作證說:


    “不錯,沈幼丹宮保確實是專函劉雲生,托他在德國留意購炮事宜。”


    郭嵩燾早看出情形有異,乃留黎庶昌坐下說話。黎庶昌閑閑說道:“沈幼丹也在加緊籌辦海防,要與北洋遙相呼應。為此,他欲在沿江及各海口增設炮台,此番得知朝廷有任劉雲生為駐德公使之意,故先透消息與他,並請他在德國留意購炮事宜。”


    “什麽,任劉雲生為駐德公使?”郭嵩燾大吃一驚,連連冷笑說:“可能嗎,要知道他任個副使也不行,能任正使嗎?”


    黎庶昌卻顯得冷靜得多。他曾勸郭嵩燾推薦劉錫鴻出任駐德公使,算是有言在先,眼下已被印證了。但他此刻隻想把此事淡化,於是用極平和的口氣說:“官場的事,誰也說不清,你說他不行,他偏行。”


    “斷無此事!”


    郭嵩燾不由拂袖而起,氣咻咻地說:“別看他平日也侈談洋務,其實一點也不懂外交,資歷學識都不行,何況一身虛驕之氣,洋人斷難接受,朝廷若非派一個駐德公使不可,不如從你和李丹崖中任擇一人。”


    黎庶昌知道郭嵩燾一時難以接受這一事實,他看出老夫子有時難以理喻,這裏還有一件事想告訴他,卻怕他更接受不了。心想,他不也是宦海沉浮、幾起幾落的人了嗎,曲折與艱難怎麽就不能稍稍改變他的個性呢?其實,執拗與狂狷隻配詩人有,從政者卻不能沾邊。他不由記起曾國藩對郭老夫子的評語,所謂“著述之才,非繁劇之才。”公使之任,本身便是出任繁劇,除了要麵對驕傲自負、盛氣淩人的英國人,又要應付國內愚頑不化、一身虛驕之氣的老學究,即此一點,郭老夫子也未嚐就能勝任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清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果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果遲並收藏晚清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