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2)
張佩綸是河北豐潤人。豐潤毗鄰開平,李鴻章成立開平礦務局,在胥各莊征地修鐵路,開始對外密不透風瞞得死死的,但卻沒有瞞過他,消息最早便是他先透露出來的。今天,郭嵩燾的日記由總理衙門刊刻又是他最先知道,他一看日記便明白又有好題目可做了,乃夾著幾本尚散發著油墨香的書來見老師。
鄧承修眼尖,一見忙打趣說:“幼樵惜寸陰,連走路也不忘用功。”
張佩綸把書揚了揚,笑著說:“奇文共欣賞,我又豈能擅專!”
這就是郭嵩燾的航海日記,上麵寫有使團一行於光緒二年十月十七日從上海西行,至十二月初八日抵達英國,歷時51天,行程三萬餘裏,沿途的所見所聞。
在刊印時,總理衙門才加了個書名曰《使西紀程》。
李鴻藻戴著近視眼鏡還將書湊到鼻尖上看.
“這個郭筠仙,才出國門便忘了自己姓甚名誰了!”何金壽狠狠地用手指頭戳著書,就像戳著郭嵩燾的鼻尖一樣,
“洋人政教修明,我中華反不如也。這難道是大清臣子和以孔、孟為宗師的讀書人該說的話嗎?我說大清無此臣子!”
鄧承修馬上附和說:“哼,中洋毒了,這是個吃洋菸的人在說鴉片煙話呢!”
他二人正氣咻咻地破口大罵時,於淩辰和王家璧也急匆匆看到這裏了,不由也頓足大罵起來。於淩辰說:
“洋人什麽民主,怎比我們皇上‘合天下而君之’?洋人之間禮敬有加,怎比我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王家璧說:“洋人的國度有何法度可言,豈不聞‘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這班後生晚輩大罵郭嵩燾,李鴻藻卻能沉得住氣,且仍從從容容地看下去,翁同龢則幹脆丟開幾段從到香港看起,見郭嵩燾果然是這麽說的不由連連嘆氣說:“唉,他怎麽也有一時犯渾的時候。”
說起來,翁同龢與郭嵩燾是好友。眼下翁同龢知郭嵩燾犯了眾怒,有心維護他,不想才開口便被李鴻藻截住了。他說:“叔平,他這麽寫你認為奇怪麽?依我看,他這是本性難移且變本加厲!”
身為軍機大臣,參與密勿,李鴻藻自然比翁同龢知道得多,他見翁同龢尚怔著,且出語溫和,便不屑地歷數郭嵩燾的過去——從上疏請建外國語言文字學館,到彈劾禦夷有功的岑毓英;從上書恭王主張民風政教為本、船堅炮利為末到今天盛讚洋人政教修明,一以貫之,此人中洋毒已深,已徹頭徹尾成了個漢奸二毛子。李鴻章辦洋務尚可認作“製夷”之舉,郭嵩燾此回發如此言論直可認作變心從賊、非用夷變夏不止。
李鴻藻一口氣數完這些,又用質問的口氣向翁同龢道:“叔平,剛才我們不還在講敬天法祖麽?不還在嘆息世風日下麽?我看李少荃修鐵路還在其次,怕的就是鼓吹異端邪說,從根本上動搖我們聖教的人,尤其是像郭筠仙這樣的讀書人,這以前頗負時望,說的話有人信。可以說他算是當今的少正卯!”
李鴻藻接下來便侃侃而談,從孟夫子批駁陳相的“用夷變夏”說起,再次提出“戎狄是膺,荊舒是懲”這個大題目,且罵湖南人凡事敢為天下先,魏源、曾國藩等人倡導洋務,已是始作俑者,郭嵩燾變本加厲,大放厥詞,若不迎頭痛駁,最終將為大清帶來無窮禍害……
“討郭”高潮
清流發動了對郭嵩燾的圍攻,彈章如雪片,可此時中樞的注意力卻放在新疆。西征楚軍在吐魯番的大捷,震撼了英俄兩國,英國人尤其不安。此時英國已承認了阿古柏政權,且已派沙敖作為“公使”進駐南疆,他們的本意是在南疆扶植一個親英的傀儡政權,屏障印度,遏製俄國勢力南下,不想楚軍進軍神速,擊阿古柏如摧枯拉朽,眼下正一步步粉碎著他們的美夢,為此,英國外交大臣德爾庇一邊在倫敦糾纏清國公使,一邊卻飭令英國駐北京臨時代辦傅磊士頻頻造訪總理衙門,要求朝廷下令停止進攻。
為此,兩宮太後集軍機大臣會議,商討一個應對之策。
“怎麽,英國人竟代那個阿古柏乞和?”
聽過恭親王的陳奏,慈安太後和慈禧太後都感到意外。慈安先開口問道:“我們在新疆用兵,乃是光復祖業,這也礙著英國人什麽事了嗎?”
恭王知慈安太後對政務一向懵然,對西域情形更不甚了了,隻好耐著性子把那裏的地理位置及英、俄在中亞爭霸的由來解說了一遍,慈安太後這才恍然大悟,不由氣憤地說:“這英國人也太霸道了一些,竟想用我們的國土作他們的藩籬,這怎麽可答應呢。”
“這當然不能答應。而且英國人扶持這個阿古柏,用意隻怕還不止這些,眼下東南已被他們攪得一塌糊塗了,他們莫非還想在西北也尋一塊立足之地?”
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3)
慈禧果然比慈安要精明,政務的嫻熟也遠不是忠厚而顢頇的慈安能比的。
恭王不由佩服地叩了一個頭,說:“聖母皇太後精明,據臣揣測,英國人確有此意。”
慈禧瞟了身邊的慈安一眼說:“不過,英國人既然起了這個意,我們總要好生回復他,不要又紮下仇結下怨才好。”
張佩綸是河北豐潤人。豐潤毗鄰開平,李鴻章成立開平礦務局,在胥各莊征地修鐵路,開始對外密不透風瞞得死死的,但卻沒有瞞過他,消息最早便是他先透露出來的。今天,郭嵩燾的日記由總理衙門刊刻又是他最先知道,他一看日記便明白又有好題目可做了,乃夾著幾本尚散發著油墨香的書來見老師。
鄧承修眼尖,一見忙打趣說:“幼樵惜寸陰,連走路也不忘用功。”
張佩綸把書揚了揚,笑著說:“奇文共欣賞,我又豈能擅專!”
這就是郭嵩燾的航海日記,上麵寫有使團一行於光緒二年十月十七日從上海西行,至十二月初八日抵達英國,歷時51天,行程三萬餘裏,沿途的所見所聞。
在刊印時,總理衙門才加了個書名曰《使西紀程》。
李鴻藻戴著近視眼鏡還將書湊到鼻尖上看.
“這個郭筠仙,才出國門便忘了自己姓甚名誰了!”何金壽狠狠地用手指頭戳著書,就像戳著郭嵩燾的鼻尖一樣,
“洋人政教修明,我中華反不如也。這難道是大清臣子和以孔、孟為宗師的讀書人該說的話嗎?我說大清無此臣子!”
鄧承修馬上附和說:“哼,中洋毒了,這是個吃洋菸的人在說鴉片煙話呢!”
他二人正氣咻咻地破口大罵時,於淩辰和王家璧也急匆匆看到這裏了,不由也頓足大罵起來。於淩辰說:
“洋人什麽民主,怎比我們皇上‘合天下而君之’?洋人之間禮敬有加,怎比我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王家璧說:“洋人的國度有何法度可言,豈不聞‘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這班後生晚輩大罵郭嵩燾,李鴻藻卻能沉得住氣,且仍從從容容地看下去,翁同龢則幹脆丟開幾段從到香港看起,見郭嵩燾果然是這麽說的不由連連嘆氣說:“唉,他怎麽也有一時犯渾的時候。”
說起來,翁同龢與郭嵩燾是好友。眼下翁同龢知郭嵩燾犯了眾怒,有心維護他,不想才開口便被李鴻藻截住了。他說:“叔平,他這麽寫你認為奇怪麽?依我看,他這是本性難移且變本加厲!”
身為軍機大臣,參與密勿,李鴻藻自然比翁同龢知道得多,他見翁同龢尚怔著,且出語溫和,便不屑地歷數郭嵩燾的過去——從上疏請建外國語言文字學館,到彈劾禦夷有功的岑毓英;從上書恭王主張民風政教為本、船堅炮利為末到今天盛讚洋人政教修明,一以貫之,此人中洋毒已深,已徹頭徹尾成了個漢奸二毛子。李鴻章辦洋務尚可認作“製夷”之舉,郭嵩燾此回發如此言論直可認作變心從賊、非用夷變夏不止。
李鴻藻一口氣數完這些,又用質問的口氣向翁同龢道:“叔平,剛才我們不還在講敬天法祖麽?不還在嘆息世風日下麽?我看李少荃修鐵路還在其次,怕的就是鼓吹異端邪說,從根本上動搖我們聖教的人,尤其是像郭筠仙這樣的讀書人,這以前頗負時望,說的話有人信。可以說他算是當今的少正卯!”
李鴻藻接下來便侃侃而談,從孟夫子批駁陳相的“用夷變夏”說起,再次提出“戎狄是膺,荊舒是懲”這個大題目,且罵湖南人凡事敢為天下先,魏源、曾國藩等人倡導洋務,已是始作俑者,郭嵩燾變本加厲,大放厥詞,若不迎頭痛駁,最終將為大清帶來無窮禍害……
“討郭”高潮
清流發動了對郭嵩燾的圍攻,彈章如雪片,可此時中樞的注意力卻放在新疆。西征楚軍在吐魯番的大捷,震撼了英俄兩國,英國人尤其不安。此時英國已承認了阿古柏政權,且已派沙敖作為“公使”進駐南疆,他們的本意是在南疆扶植一個親英的傀儡政權,屏障印度,遏製俄國勢力南下,不想楚軍進軍神速,擊阿古柏如摧枯拉朽,眼下正一步步粉碎著他們的美夢,為此,英國外交大臣德爾庇一邊在倫敦糾纏清國公使,一邊卻飭令英國駐北京臨時代辦傅磊士頻頻造訪總理衙門,要求朝廷下令停止進攻。
為此,兩宮太後集軍機大臣會議,商討一個應對之策。
“怎麽,英國人竟代那個阿古柏乞和?”
聽過恭親王的陳奏,慈安太後和慈禧太後都感到意外。慈安先開口問道:“我們在新疆用兵,乃是光復祖業,這也礙著英國人什麽事了嗎?”
恭王知慈安太後對政務一向懵然,對西域情形更不甚了了,隻好耐著性子把那裏的地理位置及英、俄在中亞爭霸的由來解說了一遍,慈安太後這才恍然大悟,不由氣憤地說:“這英國人也太霸道了一些,竟想用我們的國土作他們的藩籬,這怎麽可答應呢。”
“這當然不能答應。而且英國人扶持這個阿古柏,用意隻怕還不止這些,眼下東南已被他們攪得一塌糊塗了,他們莫非還想在西北也尋一塊立足之地?”
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3)
慈禧果然比慈安要精明,政務的嫻熟也遠不是忠厚而顢頇的慈安能比的。
恭王不由佩服地叩了一個頭,說:“聖母皇太後精明,據臣揣測,英國人確有此意。”
慈禧瞟了身邊的慈安一眼說:“不過,英國人既然起了這個意,我們總要好生回復他,不要又紮下仇結下怨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