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總以解兵息爭為宜。”
上野景範則直言不諱,說土國內政不修卻又橫挑強鄰,兵連禍接實在是不智之舉。郭嵩燾細問其故,據上野景範說,這以前土爾其稱奧斯曼帝國,創立時間約在中國的元世祖末年,其時國力強盛,軍隊所向無敵,乃滅東羅馬帝國,占領敘利亞及巴爾幹半島等大片土地,大約到明朝初年,其疆域橫跨歐、亞、非三洲,為世界第一大強國。可接下來因國王——蘇丹好大喜功,內政不修,連年征戰,國力虛耗,至明正德十一年(1571年),其艦隊為西班牙與威尼斯聯合艦隊所敗,此後便一蹶不振,但繼位的國王一個比一個好戰,不知休息,外與俄羅斯等國爭鬥不息,內又貪汙賄賂公行,文恬武嬉,值此世界各國紛紛改革國政、鹹與維新之際,卻仍一如其舊,視新政為異端,目下國力更趨衰落,以致國土分裂,降為一三等小國,不得不依附英法,苟延殘喘……
上野景範知道得真多,說起來有根有據,比馬格裏的介紹更為詳盡。郭嵩燾聽後不由感慨不已:土國的情形又與眼下寢處積薪卻仍固步自封的大清國何其相似!上野景範此說是否在影射呢?他裝作不在意地說:
“土國地處地中海要衝,乃兵家必爭之地,為抗衡俄國,不得不與英法結盟,這也是不得已之舉,為結好英法,想必要給諸多好處。”
上野景範冷笑著說:“不是嗎,英法與土國所訂條約就像與貴國及敝國所訂條約一樣,都是利己不利人的不平等條約。”
郭嵩燾不意上野自己提到了條約之事,於是一邊點頭一邊試探道:“聽說上野大人慾與英國外相商討改約,讓他們放棄領事裁判權等許多特權,他們何來理由不足一說?”
上野景範嘆了一口氣說:“這不過是託詞罷了。其實論其本意,在他們心目中,乃是到口的肥肉不願吐出而已。”
郭嵩燾說:“我們有一句俗話叫做‘拳打理不動。’若果真於理不合,自應該吐就吐。”
上野景範說:“是的,這以前敝國不諳外交,不知有國際公法,且迫於武力,隻好和他們訂了條約,但凡事都要合理合法,不然,何所謂平等相處呢?”
郭嵩燾覺得日使說的正是自己要說的。他見威爾遜親王正回頭望他們,雖明知親王不懂華語,卻仍故意大聲說:
“英吉利眼下正標榜自由與平等,國使入覲也不分大小強弱,何以抱住不合理條約不肯改正呢?”
上野景範也大聲說:“此事並未了結,我們是必爭到底的。”
從聖詹姆士宮出來後,郭嵩燾約上野景範往訪師丹裏世爵,說他是英國人中反對不平等條約且敢於仗義執言的人。上野景範也讀過那篇文章,乃欣然應允。他用英語吩咐了馬車夫幾句,於是由日本使館的車子引路,一行人直奔師丹裏侯爵府。
原來師丹裏已退休在家,上野和他熟稔,見麵後先介紹清國的正副公使郭大人和劉大人,師丹裏立刻笑盈盈地上來與客人握手,並將客人引入寬敞豪華的大廳,主賓落座後,上野代表郭嵩燾說起來意:感謝師丹裏爵爺在報上撰寫同情亞洲人的文章。
師丹裏不由興致勃勃地談起了他的個人所見,認為英國人在大清有四件事做得極不光彩:第一是不該傾銷鴉片;第二是不該擁有領事裁判權;第三是傳教士不遵守法度;第四是馬嘉理一案錯在英國,不該反賴大清賠償並開放口岸。
其實,英國人用堅船利炮叩開大清的大門後,硬是五凶十惡,又豈止這四端呢?但郭嵩燾和劉錫鴻聽了仍如醍醐灌頂般快意,口中連連稱善,並和師丹裏談了打算,師丹裏認為找外交部交涉是對的,並口口聲聲保證,有機會一定要代為遊說國會。
修改條約
回到使館,郭嵩燾等人對改約一事更有了信心,想到第一步——國內交辦的兩件交涉案尚無回信,正準備派人去催問,不想就在此時,郵差送來當日報紙,《泰晤士報》第四版上發表了兩篇文章,一篇報導了“禁止鴉片協會”開會並上書國會的消息,其中有清國公使的即席發言一節,另外卻在左上角用醒目的字體發了一條消息,謂清國公使自己即是一個鴉片吸食者,每日在使館吞雲吐霧、一榻橫陳雲雲。
使館之人聽鳳儀念出後不由大嘩,郭嵩燾更是氣得繞室徘徊——平日認《泰晤士報》立論公允,不偏不倚且常發表同情大清的文章,不料今日竟如此黑白顛倒、信口雌黃,洋人的反覆無常,與市井小兒何異?
填海補天也枉然(4)
這中間劉錫鴻表現尤為激烈,他立刻把馬格裏找來,將報紙往他麵前一扔說:
馬清臣,你們英國人怎麽血口噴人呢?”
馬格裏不知劉錫鴻氣從何來,也不明白大廳裏的人為何個個對他豎眉瞪眼,像審案一般,乃撿起報紙仔細瀏覽一遍,終於看到那篇文章,不由淡淡地一笑說:
“原來是這麽回事,這沒有什麽大不了的。”
黎庶昌說:“我們使館上下無不潔身自好,才到此地便約法五章,其中之一便是禁食鴉片煙。這是你所看到且也應該遵守的,正使大人對鴉片更是深惡痛絕,這也是你天天看到的,可報紙居然如此顛倒黑白,這可不是一般的汙人清白,而是別有用心呢!”
上野景範則直言不諱,說土國內政不修卻又橫挑強鄰,兵連禍接實在是不智之舉。郭嵩燾細問其故,據上野景範說,這以前土爾其稱奧斯曼帝國,創立時間約在中國的元世祖末年,其時國力強盛,軍隊所向無敵,乃滅東羅馬帝國,占領敘利亞及巴爾幹半島等大片土地,大約到明朝初年,其疆域橫跨歐、亞、非三洲,為世界第一大強國。可接下來因國王——蘇丹好大喜功,內政不修,連年征戰,國力虛耗,至明正德十一年(1571年),其艦隊為西班牙與威尼斯聯合艦隊所敗,此後便一蹶不振,但繼位的國王一個比一個好戰,不知休息,外與俄羅斯等國爭鬥不息,內又貪汙賄賂公行,文恬武嬉,值此世界各國紛紛改革國政、鹹與維新之際,卻仍一如其舊,視新政為異端,目下國力更趨衰落,以致國土分裂,降為一三等小國,不得不依附英法,苟延殘喘……
上野景範知道得真多,說起來有根有據,比馬格裏的介紹更為詳盡。郭嵩燾聽後不由感慨不已:土國的情形又與眼下寢處積薪卻仍固步自封的大清國何其相似!上野景範此說是否在影射呢?他裝作不在意地說:
“土國地處地中海要衝,乃兵家必爭之地,為抗衡俄國,不得不與英法結盟,這也是不得已之舉,為結好英法,想必要給諸多好處。”
上野景範冷笑著說:“不是嗎,英法與土國所訂條約就像與貴國及敝國所訂條約一樣,都是利己不利人的不平等條約。”
郭嵩燾不意上野自己提到了條約之事,於是一邊點頭一邊試探道:“聽說上野大人慾與英國外相商討改約,讓他們放棄領事裁判權等許多特權,他們何來理由不足一說?”
上野景範嘆了一口氣說:“這不過是託詞罷了。其實論其本意,在他們心目中,乃是到口的肥肉不願吐出而已。”
郭嵩燾說:“我們有一句俗話叫做‘拳打理不動。’若果真於理不合,自應該吐就吐。”
上野景範說:“是的,這以前敝國不諳外交,不知有國際公法,且迫於武力,隻好和他們訂了條約,但凡事都要合理合法,不然,何所謂平等相處呢?”
郭嵩燾覺得日使說的正是自己要說的。他見威爾遜親王正回頭望他們,雖明知親王不懂華語,卻仍故意大聲說:
“英吉利眼下正標榜自由與平等,國使入覲也不分大小強弱,何以抱住不合理條約不肯改正呢?”
上野景範也大聲說:“此事並未了結,我們是必爭到底的。”
從聖詹姆士宮出來後,郭嵩燾約上野景範往訪師丹裏世爵,說他是英國人中反對不平等條約且敢於仗義執言的人。上野景範也讀過那篇文章,乃欣然應允。他用英語吩咐了馬車夫幾句,於是由日本使館的車子引路,一行人直奔師丹裏侯爵府。
原來師丹裏已退休在家,上野和他熟稔,見麵後先介紹清國的正副公使郭大人和劉大人,師丹裏立刻笑盈盈地上來與客人握手,並將客人引入寬敞豪華的大廳,主賓落座後,上野代表郭嵩燾說起來意:感謝師丹裏爵爺在報上撰寫同情亞洲人的文章。
師丹裏不由興致勃勃地談起了他的個人所見,認為英國人在大清有四件事做得極不光彩:第一是不該傾銷鴉片;第二是不該擁有領事裁判權;第三是傳教士不遵守法度;第四是馬嘉理一案錯在英國,不該反賴大清賠償並開放口岸。
其實,英國人用堅船利炮叩開大清的大門後,硬是五凶十惡,又豈止這四端呢?但郭嵩燾和劉錫鴻聽了仍如醍醐灌頂般快意,口中連連稱善,並和師丹裏談了打算,師丹裏認為找外交部交涉是對的,並口口聲聲保證,有機會一定要代為遊說國會。
修改條約
回到使館,郭嵩燾等人對改約一事更有了信心,想到第一步——國內交辦的兩件交涉案尚無回信,正準備派人去催問,不想就在此時,郵差送來當日報紙,《泰晤士報》第四版上發表了兩篇文章,一篇報導了“禁止鴉片協會”開會並上書國會的消息,其中有清國公使的即席發言一節,另外卻在左上角用醒目的字體發了一條消息,謂清國公使自己即是一個鴉片吸食者,每日在使館吞雲吐霧、一榻橫陳雲雲。
使館之人聽鳳儀念出後不由大嘩,郭嵩燾更是氣得繞室徘徊——平日認《泰晤士報》立論公允,不偏不倚且常發表同情大清的文章,不料今日竟如此黑白顛倒、信口雌黃,洋人的反覆無常,與市井小兒何異?
填海補天也枉然(4)
這中間劉錫鴻表現尤為激烈,他立刻把馬格裏找來,將報紙往他麵前一扔說:
馬清臣,你們英國人怎麽血口噴人呢?”
馬格裏不知劉錫鴻氣從何來,也不明白大廳裏的人為何個個對他豎眉瞪眼,像審案一般,乃撿起報紙仔細瀏覽一遍,終於看到那篇文章,不由淡淡地一笑說:
“原來是這麽回事,這沒有什麽大不了的。”
黎庶昌說:“我們使館上下無不潔身自好,才到此地便約法五章,其中之一便是禁食鴉片煙。這是你所看到且也應該遵守的,正使大人對鴉片更是深惡痛絕,這也是你天天看到的,可報紙居然如此顛倒黑白,這可不是一般的汙人清白,而是別有用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