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祺祥政變”擊敗了對手肅順之後,15年來,恭王的地位一直如日中天,中間雖有過兩次不小的跌宕,但誤解消除後,兩宮太後又一如既往,對恭王信任有加,他那領袖百僚的地位,一時誰也替代不了。
恭王明白,自己這成就實賴左右臂膀的得力相助有關,這“臂膀”就是文祥和寶鋆。然而,比較起來,文祥見識宏遠,知人善任,且作事十分果斷,寶鋆又不能與文祥比,可惜文祥壽算不昌,去年六月竟一病不起,那些日子,恭王那“折臂”之痛,簡直無法形容。好在世事像老天爺有意安排好了似的,文祥病故不久,另一軍機大臣李鴻藻也丁憂去職。在中樞,但凡與洋務有關的事,李鴻藻必與恭王齮齕相爭,此人一走,恭王耳根清靜不少。軍機五大臣一下少了兩個,原烏魯木齊都統景廉和湖南巡撫王文韶奉旨入直,這等於中樞一次小小的改組,新進凡事必然遷就逢迎,看恭王眼色行事,但恭王又覺得協商國家大事,首尾不知情,新手又何如老手好?
這天,海關總稅務司赫德來謁,閑談中,說起了朝廷財政支絀、寅吃卯糧之事,恭王不由嘆苦經。赫德卻微笑著說:“六爺嘆息財政入不敷出,可在我們看來,實在是守著金山銀海餓肚子呢。”
恭王苦笑著說:“鷺賓,你又要與我談洋務啦?”
良謀畏清議洋務忌流言(2)
赫德說:“不是嗎,論自然條件,貴國勝我們大英帝國多多,可我們卻稱雄全球,有日不落帝國之美譽。綜合國力足十倍於大清。其實,隻要倒退幾十年,我們也和大清相差無幾,何以憑幾十年時間便驟富?財寶可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上帝也並不獨愛英倫……”
恭王不耐煩地打斷赫德的話說:“鷺賓,這些你已不知說過多少遍了,我也十分清楚,富國之道非辦洋務不可,以商富國。可是你不知道,我們東方人與你們西方人畢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民族,人種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國情也就各異,就如各自崇奉的,你們是耶穌,我們卻是孔子;你們口不離摩西十戒,我們卻時刻不忘三綱五常;有如此差異,又如何一下轉得過彎來呢?”
接著,為了說明問題,恭王就跟赫德打比方,並說了一個土得掉碴的故事——一家三代十口人,一口鍋裏摸勺子,和和美美過日子,從來不曾紅過臉。俗話說,人多無好食。他們的飲食自然十分粗劣,肉食更是少得可憐,逢初一十五才能打一個“牙祭”,也不過半斤肉而已。十口之家才半斤肉,每人不到一兩,塞牙縫也不夠,但餐桌上這碗肉往往吃不完,先是家長挾給孫子,孫子又轉敬父母,父母又互敬妯娌,如此循環,周而復始。家長知道兒孫們其實並未吃夠,有天發了個利市,乃下狠心一次買下五斤肉,煮熟上桌,大家都明白人平均有半斤,夠開懷大嚼的,於是竟一下把五斤肉吃光了。
說完這個半斤肉吃不完,五斤肉卻吃光了的故事,恭王默然不加評語,赫德卻立刻哈哈大笑起來,他說:“六爺,您這故事很耐人尋味的。的確說明你們清國人有相互關照的傳統美德,但也說明你們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在我們泰西,幾代人聚族而居不分家析產的很少,我們確實提倡競爭,十口之家為什麽要半個月才能吃上半斤肉呢?為什麽不想天天吃上五斤肉呢?陶醉於貧窮的禮讓卻恥於富貴的競爭,的確是你們的國民性。不過,你們現在已處在競爭的潮流中,就不能改嗎?”
“怎麽改呢?”恭王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就如鐵路,有識之士都明白,不治交通,不能貨暢其流,也無從致富,可一條淞滬路長不到三十裏,朝野上下卻從不曾出現如此的齊心,一個勁地斥罵。沈幼丹頂不住了,終於打算拆了。李少荃還在談大修鐵路,這不是癡人說夢嗎?”
說起來赫德正是奔鐵路來的。淞滬路雖被買斷,聽由大清朝廷處治,但英國人還是關心它的命運。按怡和洋行的本意,是修一條鐵路作示範,隻要清國人嚐到了鐵路的甜頭,他們就有文章可做了。想不到眼下沈葆楨卻要將鐵軌拆了扔到海裏去。赫德深感震驚,乃借事謁恭王,一心想說服恭王。
“六爺,你們不是有現身說法一說嗎?說穿了,怡和公司修這條鐵路就是要現身說法,作一個示範,讓你們的官員和百姓看看火車,並不是怪物。有了它,人員往來貨物發送方便多多。為什麽連一個示範也不允許呢?”
赫德這話仍有為怡和洋行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開脫之意,恭王不便駁他,隻就事論事說:
“關鍵就在這示範上,因為開了先例。眼下士大夫咬牙切齒痛恨的便因此,說淞滬路不拆,學樣的便會接踵而至,於是,拆墓毀廬、蹂田堙井、壞人風水、祖宗不安、民怨沸騰、國將不國,更有甚者,鐵路一旦為長毛、撚匪一類盜賊所控製,便所向披靡,無法可製了。”
其實,士大夫反對鐵路的“六大害”、“十不宜”中,最不宜的還是“門戶洞開,關隘不復存在,洋人會長驅直入”一條,因赫德是洋人,恭王才沒有說出口。
不過,恭王不說,赫德都知道,就是恭王沒說出口的赫德也清楚,所以他連連搖頭說:
恭王明白,自己這成就實賴左右臂膀的得力相助有關,這“臂膀”就是文祥和寶鋆。然而,比較起來,文祥見識宏遠,知人善任,且作事十分果斷,寶鋆又不能與文祥比,可惜文祥壽算不昌,去年六月竟一病不起,那些日子,恭王那“折臂”之痛,簡直無法形容。好在世事像老天爺有意安排好了似的,文祥病故不久,另一軍機大臣李鴻藻也丁憂去職。在中樞,但凡與洋務有關的事,李鴻藻必與恭王齮齕相爭,此人一走,恭王耳根清靜不少。軍機五大臣一下少了兩個,原烏魯木齊都統景廉和湖南巡撫王文韶奉旨入直,這等於中樞一次小小的改組,新進凡事必然遷就逢迎,看恭王眼色行事,但恭王又覺得協商國家大事,首尾不知情,新手又何如老手好?
這天,海關總稅務司赫德來謁,閑談中,說起了朝廷財政支絀、寅吃卯糧之事,恭王不由嘆苦經。赫德卻微笑著說:“六爺嘆息財政入不敷出,可在我們看來,實在是守著金山銀海餓肚子呢。”
恭王苦笑著說:“鷺賓,你又要與我談洋務啦?”
良謀畏清議洋務忌流言(2)
赫德說:“不是嗎,論自然條件,貴國勝我們大英帝國多多,可我們卻稱雄全球,有日不落帝國之美譽。綜合國力足十倍於大清。其實,隻要倒退幾十年,我們也和大清相差無幾,何以憑幾十年時間便驟富?財寶可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上帝也並不獨愛英倫……”
恭王不耐煩地打斷赫德的話說:“鷺賓,這些你已不知說過多少遍了,我也十分清楚,富國之道非辦洋務不可,以商富國。可是你不知道,我們東方人與你們西方人畢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民族,人種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國情也就各異,就如各自崇奉的,你們是耶穌,我們卻是孔子;你們口不離摩西十戒,我們卻時刻不忘三綱五常;有如此差異,又如何一下轉得過彎來呢?”
接著,為了說明問題,恭王就跟赫德打比方,並說了一個土得掉碴的故事——一家三代十口人,一口鍋裏摸勺子,和和美美過日子,從來不曾紅過臉。俗話說,人多無好食。他們的飲食自然十分粗劣,肉食更是少得可憐,逢初一十五才能打一個“牙祭”,也不過半斤肉而已。十口之家才半斤肉,每人不到一兩,塞牙縫也不夠,但餐桌上這碗肉往往吃不完,先是家長挾給孫子,孫子又轉敬父母,父母又互敬妯娌,如此循環,周而復始。家長知道兒孫們其實並未吃夠,有天發了個利市,乃下狠心一次買下五斤肉,煮熟上桌,大家都明白人平均有半斤,夠開懷大嚼的,於是竟一下把五斤肉吃光了。
說完這個半斤肉吃不完,五斤肉卻吃光了的故事,恭王默然不加評語,赫德卻立刻哈哈大笑起來,他說:“六爺,您這故事很耐人尋味的。的確說明你們清國人有相互關照的傳統美德,但也說明你們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在我們泰西,幾代人聚族而居不分家析產的很少,我們確實提倡競爭,十口之家為什麽要半個月才能吃上半斤肉呢?為什麽不想天天吃上五斤肉呢?陶醉於貧窮的禮讓卻恥於富貴的競爭,的確是你們的國民性。不過,你們現在已處在競爭的潮流中,就不能改嗎?”
“怎麽改呢?”恭王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就如鐵路,有識之士都明白,不治交通,不能貨暢其流,也無從致富,可一條淞滬路長不到三十裏,朝野上下卻從不曾出現如此的齊心,一個勁地斥罵。沈幼丹頂不住了,終於打算拆了。李少荃還在談大修鐵路,這不是癡人說夢嗎?”
說起來赫德正是奔鐵路來的。淞滬路雖被買斷,聽由大清朝廷處治,但英國人還是關心它的命運。按怡和洋行的本意,是修一條鐵路作示範,隻要清國人嚐到了鐵路的甜頭,他們就有文章可做了。想不到眼下沈葆楨卻要將鐵軌拆了扔到海裏去。赫德深感震驚,乃借事謁恭王,一心想說服恭王。
“六爺,你們不是有現身說法一說嗎?說穿了,怡和公司修這條鐵路就是要現身說法,作一個示範,讓你們的官員和百姓看看火車,並不是怪物。有了它,人員往來貨物發送方便多多。為什麽連一個示範也不允許呢?”
赫德這話仍有為怡和洋行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開脫之意,恭王不便駁他,隻就事論事說:
“關鍵就在這示範上,因為開了先例。眼下士大夫咬牙切齒痛恨的便因此,說淞滬路不拆,學樣的便會接踵而至,於是,拆墓毀廬、蹂田堙井、壞人風水、祖宗不安、民怨沸騰、國將不國,更有甚者,鐵路一旦為長毛、撚匪一類盜賊所控製,便所向披靡,無法可製了。”
其實,士大夫反對鐵路的“六大害”、“十不宜”中,最不宜的還是“門戶洞開,關隘不復存在,洋人會長驅直入”一條,因赫德是洋人,恭王才沒有說出口。
不過,恭王不說,赫德都知道,就是恭王沒說出口的赫德也清楚,所以他連連搖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