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錫鴻見正使不作聲,更加肆無忌憚。直把火車罵得一文不值,大家都不做聲。
一直到在大餐間用餐時,馬格裏終於忍不住了,乃說:
“劉大人,你說那麽多人反對火車隻能說他們在瞎說,因為中國從未有過火車,他們也從未坐過火車,怎麽就知這也不宜那也不宜呢?”
劉錫鴻一麵用自帶的筷子,十分費力地把盆子裏的牛肉和麵包屑往口裏扒,一麵白了馬格裏一眼,說:“你一個外國人,懂什麽經濟?我們大清的臣民過慣了田園的寧靜生活,除了完糧納稅,田地收成多自產自銷,略有盈餘,用牛車、帆船運到集市上便足可以了,要火車幹什麽?就是舉子進京,大員外放,也一律公車驛館,款款而行,從容食宿,優哉遊哉,要那麽快幹什麽?”
馬格裏說:“牛車、帆船隻是短途販運,產於本地銷於本地賣不上好價錢,隻有銷於外縣外省才有利可圖。這火車不正好派上用場嗎?”
馬格裏果真是個外國人,對中國情形不熟悉,所以,能說理卻不能舉例,一邊的劉孚翊年紀輕,腦子活,又愛和劉錫鴻抬槓,馬上說:“對的,長途販運,火車最方便。比方說我們廣東產荔枝,京師隻有太後皇上才能吃上,親王大臣要想吃也隻有太後皇上開恩才能賞幾顆。為了這貢果,一年不知要跑死多少驛馬,累死幾個差人。如果通了火車,一次運來一火車,不但太後、皇上可敞開懷大嚼,普通老百姓,也可學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又有什麽不好呢?”
劉錫鴻又剜了劉孚翊一眼說:“胡說,勞民傷財動如此工程,就為了吃幾顆荔枝,那隋楊廣還要跟你學!”
馬格裏忙說:“他這是僅舉一例嘛,你們不是常說大清地大物博嗎?南來北往,須交流的物資多著呢!”
劉錫鴻終於吃完了飯。他用餐巾揩過嘴和手,一邊剔牙一邊用頗為輕蔑的口吻說:
“馬清臣,我說你雖能當翻譯卻未見得能完全理解我們為人處世的宗旨。你知道我們讀書人追求的是什麽境界?你知道什麽叫淡泊明誌,什麽叫寧靜致遠?告訴你,我們崇尚的是清靜無為、適其自然,除了為皇上辦事的官員,為國家防邊的士卒,其餘則漁樵耕讀,棲息山林,其樂也融融;追逐利潤的商賈既辛苦又為世人所輕視。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誰坐你的火輪車?你要在中國修鐵路不嫌多事嗎?”
馬格裏在大清幾十年,知道中國有重農輕商的傳統,但也明白中國人並不全都鄙視商人,於是又和劉錫鴻爭了起來……
此時在大餐間用餐的還有不少船員和乘客,他們平日就留意中國官員,有能說幾句華語的也愛和中國人交談。此時他們見劉錫鴻和馬格裏在爭辯,就把身子轉過來,饒有興趣地問馬格裏爭什麽?
馬格裏乃用英語把爭辯的內容複述了一遍。
眾洋人立刻來了興趣,一個蓄捲髮的老年洋人立刻嘰哩咕嚕發言。馬格裏翻譯說:
“埃文斯先生說,火車最初在歐洲出現時,許多人也是這麽說的,可事實是鐵路一通,南來北往,物暢其流,帶動了鄉間和城鎮的發展,工廠、加工場、貨棧、商店都建起來了,一些原本荒涼的地方變成了城鎮,一些小城鎮更加壯大,成了都市,稅收一下成倍增長呢。”
埃文斯開了頭,其他洋人也跟著說,比比劃劃,都說火車的好處。
馬格裏高興了,忙把洋人的話一一翻譯過來,使團之人聽了,都覺得洋人說的對。
劉錫鴻火了,他掃了眾洋人一眼冷笑道:“哼,泰西是泰西,遠東是遠東,彼此地域不同,如何照搬得?就說你們英國,因為住在地球的反麵,所以處處和我中華唱反調——論時序,我們是白天,艷陽高照,你們卻在過夜晚,冷月嗖嗖;論政治,我們是皇上君臨天下,聖躬獨斷,你們則偏要講什麽民主,臣子說了算;就連稱謂也是反的,我們是姓劉則叫劉先生,你們則要叫先生劉;連一本書你們也要反裝起,我們訂右你們訂左,我們豎著排你們橫著排,看你們的書則要從後麵看起,如此顛之倒之,叫我們如何學得?”
劉錫鴻自恃舌戰群夷,妙語連珠。誰知馬格裏把這一通妙論翻譯過去後,旁邊的洋人一個個無不笑得岔了氣。埃文斯一邊笑一邊向他豎起了大拇指,連連說劉錫鴻幽默,馬格裏一時找不出相對應的詞兒,也就沒有為他譯。
劉錫鴻見洋人都在向他豎大拇指誇獎他,不無得意地瞥了旁邊一直未作聲的黎庶昌和張德彝一眼,頭一昂手一甩走了出去……
西行奇遇(11)
公使夫人
劉錫鴻舌戰群夷之際,郭嵩燾已用過餐回到自己房中。
槿兒正憑窗遠眺大海,因背對著門,船上的機器聲蓋住了他的腳步聲,所以直到他走近了槿兒都未發現。他重重地咳嗽一聲,槿兒吃了一驚,猛地回過頭來這才發現是老爺,不由莞然一笑,但這一笑卻十分勉強,且讓他看到了臉上的斑斑淚痕。
“怎麽,你哭啦?”
槿兒知道瞞不住了,乃取手絹將眼淚擦幹,然後咕嚕著說:“我心裏好堵的。”
他坐下來,徐徐問道:“想家啦?”
槿兒一邊為他點上紙媒子一邊說:“整天呆在船上,十天半月也沾不到地氣,好人也會生病的。”
一直到在大餐間用餐時,馬格裏終於忍不住了,乃說:
“劉大人,你說那麽多人反對火車隻能說他們在瞎說,因為中國從未有過火車,他們也從未坐過火車,怎麽就知這也不宜那也不宜呢?”
劉錫鴻一麵用自帶的筷子,十分費力地把盆子裏的牛肉和麵包屑往口裏扒,一麵白了馬格裏一眼,說:“你一個外國人,懂什麽經濟?我們大清的臣民過慣了田園的寧靜生活,除了完糧納稅,田地收成多自產自銷,略有盈餘,用牛車、帆船運到集市上便足可以了,要火車幹什麽?就是舉子進京,大員外放,也一律公車驛館,款款而行,從容食宿,優哉遊哉,要那麽快幹什麽?”
馬格裏說:“牛車、帆船隻是短途販運,產於本地銷於本地賣不上好價錢,隻有銷於外縣外省才有利可圖。這火車不正好派上用場嗎?”
馬格裏果真是個外國人,對中國情形不熟悉,所以,能說理卻不能舉例,一邊的劉孚翊年紀輕,腦子活,又愛和劉錫鴻抬槓,馬上說:“對的,長途販運,火車最方便。比方說我們廣東產荔枝,京師隻有太後皇上才能吃上,親王大臣要想吃也隻有太後皇上開恩才能賞幾顆。為了這貢果,一年不知要跑死多少驛馬,累死幾個差人。如果通了火車,一次運來一火車,不但太後、皇上可敞開懷大嚼,普通老百姓,也可學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又有什麽不好呢?”
劉錫鴻又剜了劉孚翊一眼說:“胡說,勞民傷財動如此工程,就為了吃幾顆荔枝,那隋楊廣還要跟你學!”
馬格裏忙說:“他這是僅舉一例嘛,你們不是常說大清地大物博嗎?南來北往,須交流的物資多著呢!”
劉錫鴻終於吃完了飯。他用餐巾揩過嘴和手,一邊剔牙一邊用頗為輕蔑的口吻說:
“馬清臣,我說你雖能當翻譯卻未見得能完全理解我們為人處世的宗旨。你知道我們讀書人追求的是什麽境界?你知道什麽叫淡泊明誌,什麽叫寧靜致遠?告訴你,我們崇尚的是清靜無為、適其自然,除了為皇上辦事的官員,為國家防邊的士卒,其餘則漁樵耕讀,棲息山林,其樂也融融;追逐利潤的商賈既辛苦又為世人所輕視。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誰坐你的火輪車?你要在中國修鐵路不嫌多事嗎?”
馬格裏在大清幾十年,知道中國有重農輕商的傳統,但也明白中國人並不全都鄙視商人,於是又和劉錫鴻爭了起來……
此時在大餐間用餐的還有不少船員和乘客,他們平日就留意中國官員,有能說幾句華語的也愛和中國人交談。此時他們見劉錫鴻和馬格裏在爭辯,就把身子轉過來,饒有興趣地問馬格裏爭什麽?
馬格裏乃用英語把爭辯的內容複述了一遍。
眾洋人立刻來了興趣,一個蓄捲髮的老年洋人立刻嘰哩咕嚕發言。馬格裏翻譯說:
“埃文斯先生說,火車最初在歐洲出現時,許多人也是這麽說的,可事實是鐵路一通,南來北往,物暢其流,帶動了鄉間和城鎮的發展,工廠、加工場、貨棧、商店都建起來了,一些原本荒涼的地方變成了城鎮,一些小城鎮更加壯大,成了都市,稅收一下成倍增長呢。”
埃文斯開了頭,其他洋人也跟著說,比比劃劃,都說火車的好處。
馬格裏高興了,忙把洋人的話一一翻譯過來,使團之人聽了,都覺得洋人說的對。
劉錫鴻火了,他掃了眾洋人一眼冷笑道:“哼,泰西是泰西,遠東是遠東,彼此地域不同,如何照搬得?就說你們英國,因為住在地球的反麵,所以處處和我中華唱反調——論時序,我們是白天,艷陽高照,你們卻在過夜晚,冷月嗖嗖;論政治,我們是皇上君臨天下,聖躬獨斷,你們則偏要講什麽民主,臣子說了算;就連稱謂也是反的,我們是姓劉則叫劉先生,你們則要叫先生劉;連一本書你們也要反裝起,我們訂右你們訂左,我們豎著排你們橫著排,看你們的書則要從後麵看起,如此顛之倒之,叫我們如何學得?”
劉錫鴻自恃舌戰群夷,妙語連珠。誰知馬格裏把這一通妙論翻譯過去後,旁邊的洋人一個個無不笑得岔了氣。埃文斯一邊笑一邊向他豎起了大拇指,連連說劉錫鴻幽默,馬格裏一時找不出相對應的詞兒,也就沒有為他譯。
劉錫鴻見洋人都在向他豎大拇指誇獎他,不無得意地瞥了旁邊一直未作聲的黎庶昌和張德彝一眼,頭一昂手一甩走了出去……
西行奇遇(11)
公使夫人
劉錫鴻舌戰群夷之際,郭嵩燾已用過餐回到自己房中。
槿兒正憑窗遠眺大海,因背對著門,船上的機器聲蓋住了他的腳步聲,所以直到他走近了槿兒都未發現。他重重地咳嗽一聲,槿兒吃了一驚,猛地回過頭來這才發現是老爺,不由莞然一笑,但這一笑卻十分勉強,且讓他看到了臉上的斑斑淚痕。
“怎麽,你哭啦?”
槿兒知道瞞不住了,乃取手絹將眼淚擦幹,然後咕嚕著說:“我心裏好堵的。”
他坐下來,徐徐問道:“想家啦?”
槿兒一邊為他點上紙媒子一邊說:“整天呆在船上,十天半月也沾不到地氣,好人也會生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