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錫鴻忙問笑什麽?張德彝說:
“劉大人未免膠柱鼓瑟——單不用洋貨也不是富國的辦法。更何況菸草本身就是舶來品。自古歷來我們的老祖宗隻有茶酒的嗜好,哪有什麽煙?所謂淡巴菰(菸絲)還不是從南洋呂宋一帶傳過來的?至於菸具,我們中國人倒是越做越精巧,這是洋人遠遠比不上的,未見得隻有你們廣東的破竹筒子才是國粹!”
張德彝說話時笑嘻嘻,卻分明有揶揄之意。劉錫鴻頓覺話不投機,不由恨恨地盯了他一眼。
與火車較勁
劉錫鴻一走,幾個品級較低的隨員都鬆了一口氣。
年輕氣盛的劉孚翊朝劉錫鴻的背影癟了癟嘴,轉身對張德彝說:
“還是老兄見多識廣,一句話便把這老古董給駁回去了。”
參贊黎庶昌在他們爭論時還在碼行李,此時已閑下來,乃插言說:
“不要稱他老古董,他畢竟還肯出洋,眼下見洋字就罵的人還不少呢!”
隨員姚若望說:“不過,眼下滬上反對鐵路的那班仕紳,卻和劉大人不謀而合。”
一聽姚若望提到鐵路,眾人的興趣又來了,他們擠在二等艙門口,紛紛要姚若望談上海紳民反對修築淞滬路的新聞。
姚若望是上海人,在京受職為使團隨員後,受正使郭嵩燾委派,提前兩個月便回了上海,因此對滬上鐵路之爭知之甚詳。四年前,英國人以修馬路為名,在吳淞買了一段直至閘北的地皮,今年初開始動工,滬上紳民見修馬路也未在意,直到六月中旬“馬路”從吳淞口修到了江灣,且鋪上了鐵軌,運來了火車頭及車廂,揚言六月底正式通車,大家這才大吃一驚,明白洋人用的是瞞天過海之計。
在眾人紛紛反對之下,上海道馮焌光以侵犯中國主權為由向英國駐滬領事提出交涉,但英國人不予理睬;馮焌光乃提出收回路權,英國人卻說須待十年之後。雙方交涉未了,洋人卻不顧一切地舉行通車典禮了。
西行奇遇(3)
那天,成千上萬的人湧向吳淞和閘北看熱鬧,因洋人免票三天,便也有乘車去“過洋癮”、“開洋葷”的;但多數人卻是來抗議並試圖阻止通車的。他們中有衣冠楚楚的紳士,也有布衣短褐甚至赤膊短褲的苦力。
紳士們反對的理由是鐵路穿山打洞、火車風馳電掣,若讓它在中國推廣,勢必蹂田堙井,破壞風水,更不堪的則是毀墓掘墳,使祖先骸骨暴露。
苦力們卻隻看到目前——洋貨從吳淞口上岸,無論水路旱路,少不得由他們肩扛車運、駕船背纖運往內地,好多失業的農戶和小市民以此為生。火車一通,他們的飯碗全砸了。
大家難得如此齊心合力詛咒鐵路。但洋人對眾人的咒罵不加理會,忙著開車的準備,升火後便吆喝著招呼眾人去坐免費火車。
旁邊有心計的士紳便支使一班苦力,用一根粗麻繩子拴在火車最後一節車廂的橫槓上,當火車啟動時,眾人發聲喊,想拉住已啟動的火車,但拉大繩的人雖多卻不是火車的對手,火車才啟動,眾人便拖不住;待司機加大馬力,黑煙一冒,汽笛一吼,後麵的人便紛紛丟手,排頭的幾個力氣大、脾氣強的大漢仍不肯鬆手,結果被拖了幾十步,人跌倒了才不得不罵著娘撂手。
從後麵拖不住火車,眾人便成千上萬地在前麵攔。洋人不得不停下來與之論理,攔火車的人說火車一開,煙筒火星迸冒,會引燃路邊房屋。洋人說保證不會,若引燃了房屋願予賠償。
但眾人仍是不依。
就這樣吵吵嚷嚷,火車時停時開,到七月中旬的一天,終於有不肯讓路的市民被火車軋死的事發生了。
於是滬上轟動了,大家紛紛罷市並湧上路基靜坐抗議。英國人也不得不讓火車暫且停開。
此事震動朝野,總理衙門為平息事態,接受李鴻章的建議,派直隸候補道盛宣懷協助兩江總督沈葆楨與英國駐滬領事談判。至於能否收回路權,則尚不知也。
姚若望一口氣說完了經過,劉孚翊馬上補充,他也是最早到達上海的,也有幸目睹火車通行的情景,他說:
“狗日的火車真神奇。據坐過的人說,從吳淞口到江灣二十幾裏路隻一袋煙久便到了,要說,‘不翼而飛’四字安在火車上是再切貼不過了!”
張德彝說:“二十幾裏路算什麽?那年我從法國巴黎到德國的柏林也才幾個鍾頭呢!眼下歐洲的鐵路已四通八達,出門真方便,什麽山高路遠、風濤之險的顧慮都沒有了!”
坐探國政
槿兒已上床休息,他卻了無睡意,於是來二等艙看望同僚們,在大餐間拐角處,聽眾人議論,覺得很有意思。
此時槿兒已在床上發出了輕微的鼾聲,他卻坐到了書案前,想把跨出國門頭一天的經過和感受寫進日記。不料翻開日記簿,十多天前寫的一首詩赫然出現在眼前:
大地迴環一水涵,乘槎歷鬥助清談。
塵中世界原同趣,天外波濤定飽諳。
碧海秋深風正穩,黃花別晚酒初酣。
君歸皓首吾方出,此意憑誰一笑參。
他不由翹首窗外——冬日苦短,眼下海上雖黑漆一團,但時鍾才指著8點半,外麵甲板上,在幽幽的燈光下,仍有人影在晃動,船尾傳來一洋人水手的歌聲,是那麽淒切,像是在思念遠方的親人,他不由也想到了自己的命運……
“劉大人未免膠柱鼓瑟——單不用洋貨也不是富國的辦法。更何況菸草本身就是舶來品。自古歷來我們的老祖宗隻有茶酒的嗜好,哪有什麽煙?所謂淡巴菰(菸絲)還不是從南洋呂宋一帶傳過來的?至於菸具,我們中國人倒是越做越精巧,這是洋人遠遠比不上的,未見得隻有你們廣東的破竹筒子才是國粹!”
張德彝說話時笑嘻嘻,卻分明有揶揄之意。劉錫鴻頓覺話不投機,不由恨恨地盯了他一眼。
與火車較勁
劉錫鴻一走,幾個品級較低的隨員都鬆了一口氣。
年輕氣盛的劉孚翊朝劉錫鴻的背影癟了癟嘴,轉身對張德彝說:
“還是老兄見多識廣,一句話便把這老古董給駁回去了。”
參贊黎庶昌在他們爭論時還在碼行李,此時已閑下來,乃插言說:
“不要稱他老古董,他畢竟還肯出洋,眼下見洋字就罵的人還不少呢!”
隨員姚若望說:“不過,眼下滬上反對鐵路的那班仕紳,卻和劉大人不謀而合。”
一聽姚若望提到鐵路,眾人的興趣又來了,他們擠在二等艙門口,紛紛要姚若望談上海紳民反對修築淞滬路的新聞。
姚若望是上海人,在京受職為使團隨員後,受正使郭嵩燾委派,提前兩個月便回了上海,因此對滬上鐵路之爭知之甚詳。四年前,英國人以修馬路為名,在吳淞買了一段直至閘北的地皮,今年初開始動工,滬上紳民見修馬路也未在意,直到六月中旬“馬路”從吳淞口修到了江灣,且鋪上了鐵軌,運來了火車頭及車廂,揚言六月底正式通車,大家這才大吃一驚,明白洋人用的是瞞天過海之計。
在眾人紛紛反對之下,上海道馮焌光以侵犯中國主權為由向英國駐滬領事提出交涉,但英國人不予理睬;馮焌光乃提出收回路權,英國人卻說須待十年之後。雙方交涉未了,洋人卻不顧一切地舉行通車典禮了。
西行奇遇(3)
那天,成千上萬的人湧向吳淞和閘北看熱鬧,因洋人免票三天,便也有乘車去“過洋癮”、“開洋葷”的;但多數人卻是來抗議並試圖阻止通車的。他們中有衣冠楚楚的紳士,也有布衣短褐甚至赤膊短褲的苦力。
紳士們反對的理由是鐵路穿山打洞、火車風馳電掣,若讓它在中國推廣,勢必蹂田堙井,破壞風水,更不堪的則是毀墓掘墳,使祖先骸骨暴露。
苦力們卻隻看到目前——洋貨從吳淞口上岸,無論水路旱路,少不得由他們肩扛車運、駕船背纖運往內地,好多失業的農戶和小市民以此為生。火車一通,他們的飯碗全砸了。
大家難得如此齊心合力詛咒鐵路。但洋人對眾人的咒罵不加理會,忙著開車的準備,升火後便吆喝著招呼眾人去坐免費火車。
旁邊有心計的士紳便支使一班苦力,用一根粗麻繩子拴在火車最後一節車廂的橫槓上,當火車啟動時,眾人發聲喊,想拉住已啟動的火車,但拉大繩的人雖多卻不是火車的對手,火車才啟動,眾人便拖不住;待司機加大馬力,黑煙一冒,汽笛一吼,後麵的人便紛紛丟手,排頭的幾個力氣大、脾氣強的大漢仍不肯鬆手,結果被拖了幾十步,人跌倒了才不得不罵著娘撂手。
從後麵拖不住火車,眾人便成千上萬地在前麵攔。洋人不得不停下來與之論理,攔火車的人說火車一開,煙筒火星迸冒,會引燃路邊房屋。洋人說保證不會,若引燃了房屋願予賠償。
但眾人仍是不依。
就這樣吵吵嚷嚷,火車時停時開,到七月中旬的一天,終於有不肯讓路的市民被火車軋死的事發生了。
於是滬上轟動了,大家紛紛罷市並湧上路基靜坐抗議。英國人也不得不讓火車暫且停開。
此事震動朝野,總理衙門為平息事態,接受李鴻章的建議,派直隸候補道盛宣懷協助兩江總督沈葆楨與英國駐滬領事談判。至於能否收回路權,則尚不知也。
姚若望一口氣說完了經過,劉孚翊馬上補充,他也是最早到達上海的,也有幸目睹火車通行的情景,他說:
“狗日的火車真神奇。據坐過的人說,從吳淞口到江灣二十幾裏路隻一袋煙久便到了,要說,‘不翼而飛’四字安在火車上是再切貼不過了!”
張德彝說:“二十幾裏路算什麽?那年我從法國巴黎到德國的柏林也才幾個鍾頭呢!眼下歐洲的鐵路已四通八達,出門真方便,什麽山高路遠、風濤之險的顧慮都沒有了!”
坐探國政
槿兒已上床休息,他卻了無睡意,於是來二等艙看望同僚們,在大餐間拐角處,聽眾人議論,覺得很有意思。
此時槿兒已在床上發出了輕微的鼾聲,他卻坐到了書案前,想把跨出國門頭一天的經過和感受寫進日記。不料翻開日記簿,十多天前寫的一首詩赫然出現在眼前:
大地迴環一水涵,乘槎歷鬥助清談。
塵中世界原同趣,天外波濤定飽諳。
碧海秋深風正穩,黃花別晚酒初酣。
君歸皓首吾方出,此意憑誰一笑參。
他不由翹首窗外——冬日苦短,眼下海上雖黑漆一團,但時鍾才指著8點半,外麵甲板上,在幽幽的燈光下,仍有人影在晃動,船尾傳來一洋人水手的歌聲,是那麽淒切,像是在思念遠方的親人,他不由也想到了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