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與虛幻是有差別的。
虛幻是一勞永逸式的積累,現實的積累則是以負載的形式。虛幻裏,做完了就是做完了,升級了就不會再掉級了,亦或者說是解放了,畢業了。而現實裏,不帶負載,能力就會逐漸下降,帶負載能力就會慢慢上升,永遠沒有畢業一說。
我隻能帶一點點負載,並希望著能力的維護費用越來越低。自然能力越大,維護起來消耗越大,但能力本身就保護著能力,這還是比較人性化,即能力會導致維護能力變得更輕鬆些。
他的意思是,沒人看我我索性用英文寫好了。結果國人在50年後覺得他寫的東西有研究價值,就又找人來研究與分析,並不一定說誰辜負了誰,可能有些事情,隻有耗費時間釀造它,才會飄出醇香。
疼痛的呐喊,好過閑暇的呢喃,無病的呻吟,未必好過,可能,隻是能量打了一些,傳得稍微遠些,究竟能否解決實際問題,還是看運氣,運氣不好的話,好事也會變壞。
神與人交流,那會不會破壞神的神性?人不知道神,會不會更舒服而心安,知道了反而開始討價還價?可悲的人,唯一的出路是自己成為神,才能自由,不受拘束。
春秋戰國是百家爭鳴的時代,卻偏偏混亂,大漢是安定的年代,卻隻從一家之言,戰勝敵國與戰勝自己,需要不同的方法,可偏偏讓思想被禁錮了。
我想起西遊記裏的一句話,“小猴子,頭可砍不得,一砍呐,你就死了!”我們不是孫悟空,七十二顆頭顱,可以隨便砍隨便試。一顆頭,還是更多的,遵循過去的經驗,隻在不痛不癢的地方,或者緩慢地,變化,試錯,慢慢地平穩改變,每前進一步,都如在刀劍上跳舞,都如在薄冰上漫步。
於是文人們彼此心照不宣,隻在可撬動的地方下下功夫,也是可以彌補一些缺憾的,也是可以變好的,畢竟誰也保證不了,自己想得好好的策略會不會成為毀滅一切的潘多拉魔盒。
寒假看了大秦賦,糧食生產,煉鐵,練兵什麽的,有的饑餓來自災年,但是畢竟有豐年可以彌補。其它的饑餓來自鐵價上升,商人們存鐵呀!什麽什麽的我不明白,最後大家都去煉鐵了,就餓肚子裏,然後就跑去別的地方謀生。
我在想的是,我拋棄了祖輩留下來的土地,為機器賣命,生產的東西是機器的潤滑劑,會不會也將要餓肚子呢?
糧食是整個金字塔的最底端,滿足人的生理需求,人們才可以繼續向上發展,可是,別忘了一件重要的事,站在高處不能忘記低處的,更寬更實在的支撐,在上麵飄著,也如飄字本身,是有憑借的飛翔。
存下了這種想法,接下來就應該少知道少打聽,多幹活吧!該幹什麽幹什麽,別做好奇寶寶。合成蛋白質的就別管怎麽合成rna,把該切的地方切好,然後運輸好,接收好就得了。
什麽針砭時弊啊!什麽時候沒有呢?可是真正解決問題的人們很少抱怨,因為他知道自己在為解決問題貢獻著小小的力量,心裏就知足了起來,而天天叫來叫去的人,總感覺是在添亂呢?
也不是吧,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因為我說與不說,抱怨與不抱怨,即影響不了我自己,也影響不了別人。白費力氣的事不能再幹了。
然後就閉嘴了唄,被自己的無用打敗了,就閉嘴了。並不是說說話不好,是我不會說罷了。
閑談使文學得以發展,我想我還是得說話的,隻是不發表,慢慢醞釀著,發酵著。
大家對秦檜這樣的人唾棄得越激烈,說明人們對忠義或清明的渴望越強烈,是應該是好事情吧!於是這種人成為了談資,成為了一種不道德的典型人物,應該也挺好的吧!最怕的是,人們不知何為恥,何為不該,這樣就什麽事情都做得出來了,就完全沒有道德了。(語言十分混亂,隨筆就是這樣的效果,唉!)
但怕隻怕本無時弊,一些人閑著無聊沒事幹,瞎聊天本身就是一種時弊,而更大的時弊則在它們的口中不斷吐出來。
這裏麵的尺度,不好把握,不好評價。
就我自己來說吧,我每天活得都很慚愧,又不生產什麽,憑什麽活著呢?唉!
隻能說調節能力和適應能力都很強,不要太過於擔心了。
“仲達裝病”是三國時期文人們的主流操作,好玩好玩。
現在的話,一言以蔽之,“男人不喜歡女人”。就明白是怎麽一回事了。(個人的瞎牢騷罷了)
然後,其實這個就像是痛覺吧!不能過於敏感,也不能沒有。是吧。
越勤奮的人越多產,自然之理。一如感知死亡的人,會漸漸地去感知生。
每次起不來床,都要默念,此乃先祖受難之魂,然後就不想睡了,趕緊起來。
我把突然遇到的困難,描述成特定年齡特有的煩惱,並沒有任何特殊之處,去解決就好了。難事也不是一次就會被解決,通常一個條件隻能解一個未知量,於是應該先收集足夠條件,再來徹底解決問題。
我太笨了,很多遊戲都玩不好,不喜歡和別人玩,隻要需要動腦子的,就輸得一塌糊塗。可能孤僻真的來源於蠢笨吧!
很難受,但這未必不是我的福分,不玩也罷。
是受了點挫折,不過沒必要太沮喪,也不至於賭氣,遊戲而已。
虛幻是一勞永逸式的積累,現實的積累則是以負載的形式。虛幻裏,做完了就是做完了,升級了就不會再掉級了,亦或者說是解放了,畢業了。而現實裏,不帶負載,能力就會逐漸下降,帶負載能力就會慢慢上升,永遠沒有畢業一說。
我隻能帶一點點負載,並希望著能力的維護費用越來越低。自然能力越大,維護起來消耗越大,但能力本身就保護著能力,這還是比較人性化,即能力會導致維護能力變得更輕鬆些。
他的意思是,沒人看我我索性用英文寫好了。結果國人在50年後覺得他寫的東西有研究價值,就又找人來研究與分析,並不一定說誰辜負了誰,可能有些事情,隻有耗費時間釀造它,才會飄出醇香。
疼痛的呐喊,好過閑暇的呢喃,無病的呻吟,未必好過,可能,隻是能量打了一些,傳得稍微遠些,究竟能否解決實際問題,還是看運氣,運氣不好的話,好事也會變壞。
神與人交流,那會不會破壞神的神性?人不知道神,會不會更舒服而心安,知道了反而開始討價還價?可悲的人,唯一的出路是自己成為神,才能自由,不受拘束。
春秋戰國是百家爭鳴的時代,卻偏偏混亂,大漢是安定的年代,卻隻從一家之言,戰勝敵國與戰勝自己,需要不同的方法,可偏偏讓思想被禁錮了。
我想起西遊記裏的一句話,“小猴子,頭可砍不得,一砍呐,你就死了!”我們不是孫悟空,七十二顆頭顱,可以隨便砍隨便試。一顆頭,還是更多的,遵循過去的經驗,隻在不痛不癢的地方,或者緩慢地,變化,試錯,慢慢地平穩改變,每前進一步,都如在刀劍上跳舞,都如在薄冰上漫步。
於是文人們彼此心照不宣,隻在可撬動的地方下下功夫,也是可以彌補一些缺憾的,也是可以變好的,畢竟誰也保證不了,自己想得好好的策略會不會成為毀滅一切的潘多拉魔盒。
寒假看了大秦賦,糧食生產,煉鐵,練兵什麽的,有的饑餓來自災年,但是畢竟有豐年可以彌補。其它的饑餓來自鐵價上升,商人們存鐵呀!什麽什麽的我不明白,最後大家都去煉鐵了,就餓肚子裏,然後就跑去別的地方謀生。
我在想的是,我拋棄了祖輩留下來的土地,為機器賣命,生產的東西是機器的潤滑劑,會不會也將要餓肚子呢?
糧食是整個金字塔的最底端,滿足人的生理需求,人們才可以繼續向上發展,可是,別忘了一件重要的事,站在高處不能忘記低處的,更寬更實在的支撐,在上麵飄著,也如飄字本身,是有憑借的飛翔。
存下了這種想法,接下來就應該少知道少打聽,多幹活吧!該幹什麽幹什麽,別做好奇寶寶。合成蛋白質的就別管怎麽合成rna,把該切的地方切好,然後運輸好,接收好就得了。
什麽針砭時弊啊!什麽時候沒有呢?可是真正解決問題的人們很少抱怨,因為他知道自己在為解決問題貢獻著小小的力量,心裏就知足了起來,而天天叫來叫去的人,總感覺是在添亂呢?
也不是吧,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因為我說與不說,抱怨與不抱怨,即影響不了我自己,也影響不了別人。白費力氣的事不能再幹了。
然後就閉嘴了唄,被自己的無用打敗了,就閉嘴了。並不是說說話不好,是我不會說罷了。
閑談使文學得以發展,我想我還是得說話的,隻是不發表,慢慢醞釀著,發酵著。
大家對秦檜這樣的人唾棄得越激烈,說明人們對忠義或清明的渴望越強烈,是應該是好事情吧!於是這種人成為了談資,成為了一種不道德的典型人物,應該也挺好的吧!最怕的是,人們不知何為恥,何為不該,這樣就什麽事情都做得出來了,就完全沒有道德了。(語言十分混亂,隨筆就是這樣的效果,唉!)
但怕隻怕本無時弊,一些人閑著無聊沒事幹,瞎聊天本身就是一種時弊,而更大的時弊則在它們的口中不斷吐出來。
這裏麵的尺度,不好把握,不好評價。
就我自己來說吧,我每天活得都很慚愧,又不生產什麽,憑什麽活著呢?唉!
隻能說調節能力和適應能力都很強,不要太過於擔心了。
“仲達裝病”是三國時期文人們的主流操作,好玩好玩。
現在的話,一言以蔽之,“男人不喜歡女人”。就明白是怎麽一回事了。(個人的瞎牢騷罷了)
然後,其實這個就像是痛覺吧!不能過於敏感,也不能沒有。是吧。
越勤奮的人越多產,自然之理。一如感知死亡的人,會漸漸地去感知生。
每次起不來床,都要默念,此乃先祖受難之魂,然後就不想睡了,趕緊起來。
我把突然遇到的困難,描述成特定年齡特有的煩惱,並沒有任何特殊之處,去解決就好了。難事也不是一次就會被解決,通常一個條件隻能解一個未知量,於是應該先收集足夠條件,再來徹底解決問題。
我太笨了,很多遊戲都玩不好,不喜歡和別人玩,隻要需要動腦子的,就輸得一塌糊塗。可能孤僻真的來源於蠢笨吧!
很難受,但這未必不是我的福分,不玩也罷。
是受了點挫折,不過沒必要太沮喪,也不至於賭氣,遊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