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教堂建築在基督教的藝術之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位置,教堂既是上帝的居所,又是讚美上帝的聖地。自從基督教成為合法宗教,特別是在其國教化,乃至國家以來,人們便開始建造大型教堂,最初是依照羅馬長方形大會堂的型式,根據表彰殉教使徒的傳統,在使徒的墓地上修建教堂。在羅馬城中於公元320年建造了聖約翰教堂,隨後是聖彼得教堂等一係列使徒教堂。在君士坦丁堡,於公元333年建造了神聖使徒教堂;而在耶路撒冷,於公元340年又建造了聖墓教堂。這些教堂建築的外部一般都比較簡潔樸素,沒有進行刻意裝飾,而內部則富麗堂皇,極力進行藝術渲染,盡管在今天裏麵的彩繪《聖經》壁畫及幾何圖案早已坦蕩無存,但僅從教堂內部的牆壁與天花板上所保留下來的大量鑲嵌的《聖經》人物畫及各種圖案來看,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工藝水平。


    拜占庭教堂在早期教堂建築的基礎之上,融入東方宮廷建築的某些特點,顯示出基督教國家化以後教堂建造的發展,採用了圓形蒼穹屋頂,以象徵上帝君臨天下的絕對權威與無所不在的恩澤,而中心式封閉的內部結構,則給人一種環繞在上帝懷抱之中的溫馨感受。特別是在這些建築物內大量運用鑲嵌人物畫來進行宗教氛圍的強化,一方麵採用變形的藝術手段,拉長畫麵上的主要人物比例,大眼小口,表情嚴肅凝重,透露出君主式的威嚴神情;一方麵在畫麵中進行人物等級式排列,世人小而多地排在最底層,第二層是教士,第三層是天使,最上麵是基督,從而使人產生敬畏與虔誠的宗教情感。


    羅馬式教堂是在公元1054年東西教會大分裂以後,隨著教皇國的日益鼎盛而出現的。以石料建造的大教堂,具有紀念碑的厚重與宏偉,以傳達出羅馬教皇在神學與政治上的專製權威,同時完全排除拜占庭式教堂的宗教象徵的藝術表達,內部結構為縱長橫短的拉丁十字架形狀,整個教堂以圓拱為主,將門窗、走廊、屋頂連成一個渾然的整體,拱頂分為圓筒形與十字形,它那堅固的牆壁與細窄的窗戶,使教堂內部顯得幽深,產生出一種神秘與超越的宗教境界,以此來顯示天主教教會的不可動搖。同時,還使用寶石與金銀等材料來對教堂內部進行裝飾,以突出神秘之中的神聖,使教徒在情難自禁之中頂禮膜拜。


    在教皇國之外的大教堂的建造,則更多地顯現出在各個基督教國家之中,從國王到市民的宗教獨立意識的不斷高漲,因而在1140年前後,在巴黎附近出現了第一座具有哥德式教堂藝術特點的大教堂,而到了1190年以後,哥德式教堂的建築風格才完全形成:以立於修長柱子上的尖拱形成教堂內部似乎無限上升的空間感,與教堂外部高聳的尖塔相映成趣,牆壁上出現的巨大透光玻璃窗使教堂內外融為一體,玻璃窗上用閃光的藍紅顏色繪出的天使似乎在藍天上飛舞,使人覺得整座教堂將要向天國飛升,心中充滿一種聖潔而幸福的歡樂。無論是在法國的巴黎聖母院、義大利的米蘭大教堂,還是在德國的科隆大教堂、英國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這種歡樂的感受至今仍可感受到。


    隨著教堂建築風格從拜占庭式,經羅馬式到哥德式的變化,一方麵似乎在隱喻著基督教教會將在分離之中逐漸發展,顯示出東正教與天主教、教權與王權之間的消漲起伏;另一方麵則展現出營造宗教氛圍的藝術表達的不斷變化,具有了敬畏森嚴、神秘幽深、歡樂祥和的種種差異。這一點也同樣體現在基督教教堂的雕塑上麵——不僅浮雕因為使用石料來建造教堂而更多地出現在教堂內外的裝飾上,雕刻水平有了整體性的提高;而且立體雕塑也開始成為整個教堂建築不可分離的一個組成部分,為歐洲雕塑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動力。


    至少在公元13世紀以後,在哥德式教堂的雕塑之中,已可以看到無論是浮雕,還是立體雕塑,已經出現了某種程度上的生活化,體現出具有寫實色彩的自然風格:《聖經》人物雕像在教堂外部的壁龕裏以各種姿態站立著,栩栩如生地吸引著信徒崇敬的目光,而基督耶穌與聖母馬利亞的塑像,不僅形象高大修長,而且神態安詳和藹,格外引人注目,特別是基督耶穌與聖母馬利亞的雕像都顯得那麽年青而富有朝氣,不時綻露出一絲神秘的微笑,使人在崇拜之中倍感親切。


    所有這一切,無非是表明教堂作為上帝的居所,隻有通過綜合性的藝術表達,才能夠真正成為舉行宗教儀式的聖地,從而為因紀念基督耶穌的殉難而進行的彌撒營造出一個必不可少的宗教環境來。從這個意義上講,可以說教堂既是上帝的居所,也是藝術家的天堂。而事實上,在義大利文藝復興之中,號稱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無論是他們的繪畫,還是他們的雕塑,都與教堂所提供的藝術空間不可分離,甚至與教堂建築本身也不可分開。所以,一些歷史悠久的大教堂實際上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傑作。


    1506年,羅馬城中的聖彼得大教堂開始進行重建,一直到1626年才竣工,在這漫長的建造過程中,諸多著名的藝術大師,包括米開朗琪羅、拉斐爾在內,都先後參加了設計與施工,特別是眾多的藝術大師為聖彼得大教堂創作了大量的壁畫與雕塑,使聖彼得大教堂美侖美煥,精彩絕倫,成為天主教最大的一座教堂,可以容納25000人同時作彌撒。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在安葬著聖彼得遺體的地窖上麵,修造起了一座華麗的聖彼得寶座,而寶座的上方是高達數十米的巨大圓頂構成的穹窿,在兩層穹窿內部分為16格,每一格都有米開朗琪羅繪製的人物畫像,令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破譯聖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蘇拉米·莫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蘇拉米·莫萊並收藏破譯聖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