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為了挽救上帝父親權威性的逐漸喪失,不僅上帝的父親形象在轉變,就是各個世界宗教中的天使們,也在不斷地改變自身的形象:從基督教到佛教,這些天使們逐漸從男性形象向著女性形象過渡。在天使們的女性化過程中,基督教的天使們女性化比較徹底,無論是教堂的壁畫與雕塑,還是家庭的油畫與裝飾,美麗優雅而天真純潔的女性形象,鼓動著潔白而輕盈的雙翼,飄飛在神聖的蒼穹之中,漫遊在溫馨的房間之內,從而使上帝父親在瀰漫著柔美聖潔的女性氛圍之間,在人們的心中顯得格外的莊嚴與肅穆,從而達到神聖的崇高境界。
佛教繪畫與浮雕之中的飛天形象,也同樣具有渲染佛法無邊的人間色彩。人們可以試著想一想,在神聖的殿堂裏麵,彩帶逶迤、體態妙曼、容貌端莊、表情生動的少女身影,將人間的溫馨充溢於秩序森嚴的空間,使神明的威嚴轉化為神性的祥靄,從而引發人們來自心底的崇敬。可惜的是,這樣誘人心動的美好情景,這樣促人信仰的美好情愫,卻被封閉在中國敦煌的荒漠之中!這究竟是滿天漫捲的黃沙所造成的災難,導致人們不得不失去了親眼目睹的多少次機會?還是傾城傾國的禍水會釀成恐懼,促使人們不得不在人為壓製之中來故意地忘卻?
這也許更多的是出於故意的忘卻。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父權社會之中,男尊女卑的始終存在,註定了男人與女人之間,將永遠處於敵視的狀態,對於這一點,連上帝也不予否認。這就在於,男人需要維護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勢地位,因而也就必須堅持對於女人的那種非人的歧視,將女人視為延續男人生命的具有生殖功能的器具,在根本上無視女人作為人的起碼權利,對其任意進行處置,僅僅當做一件玩意兒玩弄於男人的掌股之上。
當男人貧賤的時候,女人可以被男人當做東西來換取錢財,於是出現了買賣妻子,甚至出租妻子的交易現象;當男人富貴的時候,女人可以被男人當做禮物來換取權勢,於是出現了轉送侍女,甚至獻上妓女的行賄現象;當男人失敗的時候,女人可以被當做禍害的根源,於是出現了淫婦毀家,甚至蕩婦禍國的禍水現象;當男人成功的時候,女人可以被當做榮耀的勳章,於是出現了妻妾成群,甚至後宮三千的獨夫現象。
然而,所有這些現象在父權社會之中,並不是孤立地發生在男人與女人之間的,實際上,男人與女人之間的不平等關係,也同樣地出現在家庭中的父母與子女之間。在由家而國的擴展之中,在官員與平民之間,在君王與臣屬之間,也照樣會出現類似的現象。難道父母沒有把子女當過錢財、禮物、禍害、勳章嗎?難道官員沒有把平民當過錢財、禮物、禍害、勳章嗎?難道君王沒有把臣屬當過錢財、禮物、禍害、勳章嗎?
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所有那些從賣兒鬻女到望子成龍、從為民父母到為民請命、從奴才該死到齊呼聖明的現象,統統都在陳述著一個古老而尚未消失的文化命題:男人、父母、官員、君王都不過是父權的表象,而父親則是父權這一絕對權威的總體象徵。於是,既可以用皇權來對這種絕對權威加以社會性的命名,也可以用夫權來對這種絕對權威進行男女間的言說,從而形成以男性為中心的父權社會裏所獨具的絕對權威張力:人們在承受父母之命中來確認夫權,人們在跪拜父母青天之中來確認皇權。總而言之,從男人到父母,從官員到君王,一切的不平等關係,都通過歷史的神化,來進入民族的神話,來滲入民族的宗教,來化入世界的宗教。
所以,在人的歷史之中,隻有男人的譜係。在中國的祠堂裏,祖先的族譜是如此,沒有兒子便無法承接香火;在各地的朝庭裏,君主的王譜也是如此,沒有嫡傳便無法延續皇統。同樣,在神的歷史之中,也隻有男神的譜係,在希臘神話裏,宙斯的神譜是如此,老子之後是兒子登上寶座;在基督教裏,上帝的聖譜還是如此,摩西過後是耶穌的再次出現。就這樣,男人的世界幻化為男神的所在,因而也就難怪世界宗教的神們,總是給人們內心深處留下難以擺脫的父親形象,同時又總是盼望父權的表象不要過於男人化,以免莫名的恐懼始終縈繞於心。
故意的忘卻恰恰是不能忘卻,除了緊鎖在敦煌洞窟裏的飛天被深埋在中國人的腦海之中,等待破門而出的那一天以外,人們在四處可見的廟宇之中,亦找到了忘卻不了的具有女性化傾向的菩薩。而其中的集大成者,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俗稱的觀音菩薩。中國人眼中所見的觀音菩薩,不僅慈眉善目,體態豐潤,寶像端莊嫵媚,而且慈航普渡,施恩眾生,德行澤被四海,儼然一光明正大與和藹可親之女神。難怪人們在遭遇厄難之時,隻要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便會來進行拯救解脫,因而菩薩被中國人稱作觀世音。
到了中國的唐代,因為要避諱當時的皇帝李世民之名,聰明的中國人去掉一個世字,幹脆叫做觀音菩薩,畢竟一字之差,並不妨礙菩薩的慈悲為懷與解救苦難。無獨有偶,也是在唐代的中國,來自印度的觀世音菩薩,雖本是男神卻逐漸呈現女相,這也許是中國人為菩薩不如皇帝的遭遇而感到內疚,從而做出的情感反應和補償吧!當然,在中國的廟宇中,觀音菩薩被塑為女相,並不是開始於唐代,早在他們的南北朝時候就已經開始,隻不過到了唐代,觀音菩薩的塑像就大多為女相,偶爾也有一些嘴巴上長出鬍鬚的觀音菩薩。至於在唐代以後,觀音菩薩則被完全塑為女相,而觀音大士圖也進入了尋常百姓家,因而中國人心中對於觀音菩薩的崇敬與鍾愛,一點也不亞於、甚至簡直已超過基督徒眼中的美麗天使。
佛教繪畫與浮雕之中的飛天形象,也同樣具有渲染佛法無邊的人間色彩。人們可以試著想一想,在神聖的殿堂裏麵,彩帶逶迤、體態妙曼、容貌端莊、表情生動的少女身影,將人間的溫馨充溢於秩序森嚴的空間,使神明的威嚴轉化為神性的祥靄,從而引發人們來自心底的崇敬。可惜的是,這樣誘人心動的美好情景,這樣促人信仰的美好情愫,卻被封閉在中國敦煌的荒漠之中!這究竟是滿天漫捲的黃沙所造成的災難,導致人們不得不失去了親眼目睹的多少次機會?還是傾城傾國的禍水會釀成恐懼,促使人們不得不在人為壓製之中來故意地忘卻?
這也許更多的是出於故意的忘卻。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父權社會之中,男尊女卑的始終存在,註定了男人與女人之間,將永遠處於敵視的狀態,對於這一點,連上帝也不予否認。這就在於,男人需要維護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勢地位,因而也就必須堅持對於女人的那種非人的歧視,將女人視為延續男人生命的具有生殖功能的器具,在根本上無視女人作為人的起碼權利,對其任意進行處置,僅僅當做一件玩意兒玩弄於男人的掌股之上。
當男人貧賤的時候,女人可以被男人當做東西來換取錢財,於是出現了買賣妻子,甚至出租妻子的交易現象;當男人富貴的時候,女人可以被男人當做禮物來換取權勢,於是出現了轉送侍女,甚至獻上妓女的行賄現象;當男人失敗的時候,女人可以被當做禍害的根源,於是出現了淫婦毀家,甚至蕩婦禍國的禍水現象;當男人成功的時候,女人可以被當做榮耀的勳章,於是出現了妻妾成群,甚至後宮三千的獨夫現象。
然而,所有這些現象在父權社會之中,並不是孤立地發生在男人與女人之間的,實際上,男人與女人之間的不平等關係,也同樣地出現在家庭中的父母與子女之間。在由家而國的擴展之中,在官員與平民之間,在君王與臣屬之間,也照樣會出現類似的現象。難道父母沒有把子女當過錢財、禮物、禍害、勳章嗎?難道官員沒有把平民當過錢財、禮物、禍害、勳章嗎?難道君王沒有把臣屬當過錢財、禮物、禍害、勳章嗎?
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所有那些從賣兒鬻女到望子成龍、從為民父母到為民請命、從奴才該死到齊呼聖明的現象,統統都在陳述著一個古老而尚未消失的文化命題:男人、父母、官員、君王都不過是父權的表象,而父親則是父權這一絕對權威的總體象徵。於是,既可以用皇權來對這種絕對權威加以社會性的命名,也可以用夫權來對這種絕對權威進行男女間的言說,從而形成以男性為中心的父權社會裏所獨具的絕對權威張力:人們在承受父母之命中來確認夫權,人們在跪拜父母青天之中來確認皇權。總而言之,從男人到父母,從官員到君王,一切的不平等關係,都通過歷史的神化,來進入民族的神話,來滲入民族的宗教,來化入世界的宗教。
所以,在人的歷史之中,隻有男人的譜係。在中國的祠堂裏,祖先的族譜是如此,沒有兒子便無法承接香火;在各地的朝庭裏,君主的王譜也是如此,沒有嫡傳便無法延續皇統。同樣,在神的歷史之中,也隻有男神的譜係,在希臘神話裏,宙斯的神譜是如此,老子之後是兒子登上寶座;在基督教裏,上帝的聖譜還是如此,摩西過後是耶穌的再次出現。就這樣,男人的世界幻化為男神的所在,因而也就難怪世界宗教的神們,總是給人們內心深處留下難以擺脫的父親形象,同時又總是盼望父權的表象不要過於男人化,以免莫名的恐懼始終縈繞於心。
故意的忘卻恰恰是不能忘卻,除了緊鎖在敦煌洞窟裏的飛天被深埋在中國人的腦海之中,等待破門而出的那一天以外,人們在四處可見的廟宇之中,亦找到了忘卻不了的具有女性化傾向的菩薩。而其中的集大成者,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俗稱的觀音菩薩。中國人眼中所見的觀音菩薩,不僅慈眉善目,體態豐潤,寶像端莊嫵媚,而且慈航普渡,施恩眾生,德行澤被四海,儼然一光明正大與和藹可親之女神。難怪人們在遭遇厄難之時,隻要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便會來進行拯救解脫,因而菩薩被中國人稱作觀世音。
到了中國的唐代,因為要避諱當時的皇帝李世民之名,聰明的中國人去掉一個世字,幹脆叫做觀音菩薩,畢竟一字之差,並不妨礙菩薩的慈悲為懷與解救苦難。無獨有偶,也是在唐代的中國,來自印度的觀世音菩薩,雖本是男神卻逐漸呈現女相,這也許是中國人為菩薩不如皇帝的遭遇而感到內疚,從而做出的情感反應和補償吧!當然,在中國的廟宇中,觀音菩薩被塑為女相,並不是開始於唐代,早在他們的南北朝時候就已經開始,隻不過到了唐代,觀音菩薩的塑像就大多為女相,偶爾也有一些嘴巴上長出鬍鬚的觀音菩薩。至於在唐代以後,觀音菩薩則被完全塑為女相,而觀音大士圖也進入了尋常百姓家,因而中國人心中對於觀音菩薩的崇敬與鍾愛,一點也不亞於、甚至簡直已超過基督徒眼中的美麗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