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驕陽高懸在天空,像團火一樣地炙烤著大地。地上熱得發燙,車馬一過,騰起陣陣白煙。沒有風,時或有一點風也是幹燥的熱風,使人覺得憋悶得喘不過氣來。樹上的知了在叫,那沉沉的長聲像是一聲聲無奈的嘆息。
因為天氣太熱,秦始皇的轀輬車也難以涼爽適宜,加之那車窗始終是關閉著的,這就失去了它調節溫度的作用。秦始皇的屍體開始腐爛,發出了越來越濃的臭味兒,這輛華貴無比的帝王之車成了惡臭刺鼻的腐屍之車。
李斯深感憂慮。因為到鹹陽還有一段路程,如果皇帝的死訊泄露出去,很可能會發生禍亂。李斯覺得那些沿途圍觀百姓的目光中像燃著火,若大風驟起,很快就會燃成遍地烈焰。
為了嚴守秘密,李斯派人弄了一些鮑魚,每輛車上放上一石,用魚臭掩蓋屍臭。這樣,大秦王朝的第一支車隊便成了散發著熏天臭氣的車隊,人們隻聞其臭,卻分不清是屍臭還是魚臭。
李斯這個"載鮑亂臭"的主意可謂獨出心裁,也堪稱高明,它成為後人談論的話題、文人騷客吟詠的對象。唐朝詩人韋楚老有句雲:"腐肉偷生二千裏","胡亥空隨鮑魚轍"。與韋楚老同朝的詩人胡曾則吟道:"年年遊覽不曾停,天下山川欲遍經。堪笑沙丘才過處,鑾輿風過鮑魚腥。"
這一亙古未有的"腐肉行"在繼續著,這個普天之下的頭號秘密在嚴守著,一場巨大的變故也在醞釀著。
奸詐多謀的趙高在盤算:當今太子未立,皇帝遺詔扶蘇來鹹陽會葬,這顯然是把皇位交給了他。這樣的事實趙高是斷然不願接受的!這是因為,在二十多個皇子中,扶蘇是最有才能的,扶蘇與蒙氏兄弟關係密切,而掌握著國家兵權的蒙氏兄弟則與趙高有不共戴天之仇!早年,趙高因行賄受賄犯有大罪,秦始皇讓蒙毅依法處置,蒙毅一絲不苟地進行了查案,並依照律令判處趙高死罪,除其官爵。秦始皇念及趙高教導胡亥很盡心,赦免了他,恢復了他的官爵,使他死裏逃生。從此以後,趙高便與蒙氏兄弟結下仇怨。若是扶蘇繼位,蒙氏當權,趙高豈會有好果子吃?
按照趙高的意願,自然是胡亥繼承王位最好。但胡亥既沒有太子名分,又不居長,皇帝遺詔中也沒提到他,立他困難很大。唯一的辦法是偽造遺詔,用查無對證的文字造成既成事實……
一路上,李斯也是心事重重。作為左丞相,他不能不為今後的事情焦慮。李斯對扶蘇的才能是比較欽佩的,感到其他皇子無人能比,繼承大業非他莫屬,可他又有些不大讚同扶蘇繼位。說來話長:李斯有子女數人,為了加固祿位,他極力把女兒嫁給皇子,讓兒子娶公主為妻。李斯看到扶蘇居長,又有才能,他日極有可能繼承帝位,便欲將長女嫁給他。但扶蘇卻鍾情於蒙氏女,使李斯的攀附之願落了空,這樣李斯便與扶蘇產生了一層隔閡。李斯是很計較個人私利的,同時他又忠君敬主,對皇帝之命不敢有所違迕。這種心態使他既不願立扶蘇,又覺得皇帝的遺詔是鐵的命令,不可改變,因此矛盾重重,左右為難。
胡亥並不像這兩位權臣這樣想得這麽多。他隻是很悲痛,像是一下子失去了靠山。他也在擔心,但他擔心的不是國家大事,而是他是否能夠還像過去那樣享樂人生。
正當胡亥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趙高借車隊夜晚停留的機會來見胡亥,說:"皇帝駕崩,未留詔書封諸皇子為王,而單單給你兄扶蘇留下一封書信,待其回到鹹陽,即立為皇帝,你無尺寸之封地,將怎奈何?"
胡亥兩手一攤,說:"此乃天命,有何辦法?我聽說,明君最知臣,明父最知子。如今父皇駕崩,未封諸子,恐怕是自有道理,還有什麽可說的?"
趙高見胡亥如此胸無大誌,很是生氣,挑唆道:"皇子所言差矣。皇帝駕崩,諸皇子又不在此地。皇帝死訊及遺詔事,蒙毅也毫無所知,大權全握在你我及李丞相手中,一切皆可由我們三人定奪。我曾為汝師,實願幫汝。主宰人臣或為人臣、製人或為人製好比天壤之別,不可同日而語,切不可等閑視之!"
胡亥仍不覺悟,道:"廢兄自立不仁,不遵父命不孝,力薄才淺卻貪別人之功是無能。此三者都是逆德之事,不僅難服天下,我自己將遇危險,連宗廟社稷恐怕也難以長久!"
趙高見胡亥顧慮重重,笑道:"皇子之憂不足道也。我聽說,商湯王、周武王殺死主君,建立王朝,天下人卻說他們是仁義的,未言其不忠;衛國的國君輒殺死了他的父王蒯聵,衛國人卻景仰他,孔子將此事載入《春秋》一書,沒有把他當成不孝之徒。大行不拘細謹,德高不必謙讓多慮。光注意小節而誤了大事,將會給自己帶來不利,日後必定後悔。隻有不失時機,敢作敢為,方能取得成功,請萬勿遲疑,速下決心!"
胡亥有些心動,又為難地說道:"父皇駕崩的消息還未公布,喪事還未辦理,怎可用此事去麻煩丞相?"
趙高道:"這無妨,臣請替你與丞相商議!"
胡亥終於被趙高說服了。接著,趙高又去見李斯。
趙高在決定攻克李斯這一個堡壘時動了好一番腦筋。他想到,李斯私心最重,最擔心祿位喪失,若抓住這一點發起進攻,必定攻而破之。打定主意之後,他對李斯說:"天子駕崩,賜長子扶蘇遺詔,令其會葬鹹陽而立為嗣,此詔及皇帝符璽我都交給了胡亥。決定立誰為太子一事全在丞相和我,丞相看怎樣辦才好?"
因為天氣太熱,秦始皇的轀輬車也難以涼爽適宜,加之那車窗始終是關閉著的,這就失去了它調節溫度的作用。秦始皇的屍體開始腐爛,發出了越來越濃的臭味兒,這輛華貴無比的帝王之車成了惡臭刺鼻的腐屍之車。
李斯深感憂慮。因為到鹹陽還有一段路程,如果皇帝的死訊泄露出去,很可能會發生禍亂。李斯覺得那些沿途圍觀百姓的目光中像燃著火,若大風驟起,很快就會燃成遍地烈焰。
為了嚴守秘密,李斯派人弄了一些鮑魚,每輛車上放上一石,用魚臭掩蓋屍臭。這樣,大秦王朝的第一支車隊便成了散發著熏天臭氣的車隊,人們隻聞其臭,卻分不清是屍臭還是魚臭。
李斯這個"載鮑亂臭"的主意可謂獨出心裁,也堪稱高明,它成為後人談論的話題、文人騷客吟詠的對象。唐朝詩人韋楚老有句雲:"腐肉偷生二千裏","胡亥空隨鮑魚轍"。與韋楚老同朝的詩人胡曾則吟道:"年年遊覽不曾停,天下山川欲遍經。堪笑沙丘才過處,鑾輿風過鮑魚腥。"
這一亙古未有的"腐肉行"在繼續著,這個普天之下的頭號秘密在嚴守著,一場巨大的變故也在醞釀著。
奸詐多謀的趙高在盤算:當今太子未立,皇帝遺詔扶蘇來鹹陽會葬,這顯然是把皇位交給了他。這樣的事實趙高是斷然不願接受的!這是因為,在二十多個皇子中,扶蘇是最有才能的,扶蘇與蒙氏兄弟關係密切,而掌握著國家兵權的蒙氏兄弟則與趙高有不共戴天之仇!早年,趙高因行賄受賄犯有大罪,秦始皇讓蒙毅依法處置,蒙毅一絲不苟地進行了查案,並依照律令判處趙高死罪,除其官爵。秦始皇念及趙高教導胡亥很盡心,赦免了他,恢復了他的官爵,使他死裏逃生。從此以後,趙高便與蒙氏兄弟結下仇怨。若是扶蘇繼位,蒙氏當權,趙高豈會有好果子吃?
按照趙高的意願,自然是胡亥繼承王位最好。但胡亥既沒有太子名分,又不居長,皇帝遺詔中也沒提到他,立他困難很大。唯一的辦法是偽造遺詔,用查無對證的文字造成既成事實……
一路上,李斯也是心事重重。作為左丞相,他不能不為今後的事情焦慮。李斯對扶蘇的才能是比較欽佩的,感到其他皇子無人能比,繼承大業非他莫屬,可他又有些不大讚同扶蘇繼位。說來話長:李斯有子女數人,為了加固祿位,他極力把女兒嫁給皇子,讓兒子娶公主為妻。李斯看到扶蘇居長,又有才能,他日極有可能繼承帝位,便欲將長女嫁給他。但扶蘇卻鍾情於蒙氏女,使李斯的攀附之願落了空,這樣李斯便與扶蘇產生了一層隔閡。李斯是很計較個人私利的,同時他又忠君敬主,對皇帝之命不敢有所違迕。這種心態使他既不願立扶蘇,又覺得皇帝的遺詔是鐵的命令,不可改變,因此矛盾重重,左右為難。
胡亥並不像這兩位權臣這樣想得這麽多。他隻是很悲痛,像是一下子失去了靠山。他也在擔心,但他擔心的不是國家大事,而是他是否能夠還像過去那樣享樂人生。
正當胡亥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趙高借車隊夜晚停留的機會來見胡亥,說:"皇帝駕崩,未留詔書封諸皇子為王,而單單給你兄扶蘇留下一封書信,待其回到鹹陽,即立為皇帝,你無尺寸之封地,將怎奈何?"
胡亥兩手一攤,說:"此乃天命,有何辦法?我聽說,明君最知臣,明父最知子。如今父皇駕崩,未封諸子,恐怕是自有道理,還有什麽可說的?"
趙高見胡亥如此胸無大誌,很是生氣,挑唆道:"皇子所言差矣。皇帝駕崩,諸皇子又不在此地。皇帝死訊及遺詔事,蒙毅也毫無所知,大權全握在你我及李丞相手中,一切皆可由我們三人定奪。我曾為汝師,實願幫汝。主宰人臣或為人臣、製人或為人製好比天壤之別,不可同日而語,切不可等閑視之!"
胡亥仍不覺悟,道:"廢兄自立不仁,不遵父命不孝,力薄才淺卻貪別人之功是無能。此三者都是逆德之事,不僅難服天下,我自己將遇危險,連宗廟社稷恐怕也難以長久!"
趙高見胡亥顧慮重重,笑道:"皇子之憂不足道也。我聽說,商湯王、周武王殺死主君,建立王朝,天下人卻說他們是仁義的,未言其不忠;衛國的國君輒殺死了他的父王蒯聵,衛國人卻景仰他,孔子將此事載入《春秋》一書,沒有把他當成不孝之徒。大行不拘細謹,德高不必謙讓多慮。光注意小節而誤了大事,將會給自己帶來不利,日後必定後悔。隻有不失時機,敢作敢為,方能取得成功,請萬勿遲疑,速下決心!"
胡亥有些心動,又為難地說道:"父皇駕崩的消息還未公布,喪事還未辦理,怎可用此事去麻煩丞相?"
趙高道:"這無妨,臣請替你與丞相商議!"
胡亥終於被趙高說服了。接著,趙高又去見李斯。
趙高在決定攻克李斯這一個堡壘時動了好一番腦筋。他想到,李斯私心最重,最擔心祿位喪失,若抓住這一點發起進攻,必定攻而破之。打定主意之後,他對李斯說:"天子駕崩,賜長子扶蘇遺詔,令其會葬鹹陽而立為嗣,此詔及皇帝符璽我都交給了胡亥。決定立誰為太子一事全在丞相和我,丞相看怎樣辦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