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駕浩浩蕩蕩地由鹹陽出發後,沿渭水南岸的所謂"華陰平舒道"前行,出函穀關,經洛陽縣,至滎陽。在滎陽小憩二日,又向北進發。


    時間正是春季。春風送暖,大地復甦,楊柳吐綠,嫩草青青,一派明媚景色。剛剛築畢的馳道平坦堅實,省去了顛簸之苦,兩旁栽植的青鬆方經春風春露,饒有生意。秦始皇坐在車上,不時掀開車帷向外張望,他仿佛在欣賞一幅長長的畫卷。他覺得,他便是這畫卷的繪製者,是他帶給了這大地以生機,是他帶來了這一派平和的陽春。他為自己的傑作而驕傲,深覺趣味無窮,美不勝收。


    這日,車駕進入薛郡鄒縣,隻見前麵層巒疊嶂,巨石嵯峨,鬆柏蒼鬱,便向左右問道:"此是何山?"


    左右答道:"此山名嶧山,處於齊魯故地,鄒人以此山高聳,靈秀所在,常前往拜祭。"


    秦始皇聽罷,令車駕停下,吩咐李斯說:"朕至鄒嶧山,不能無言,可刻石以記之。"


    "遵旨。"李斯應諾,遂以小篆手書一文,令人立時鐫刻,碑文是:


    皇帝立國,維初在昔。嗣世稱王,討伐亂逆,威動四極,武義直方,戎臣奉詔。經時不久,滅六暴強,廿有六年,上薦高號,孝道顯明。既獻泰成,乃降專惠,親巡遠方,登於嶧山。群臣從者,鹹思悠長,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功戰日作,流血於野,自泰古始。世無萬數,陀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令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復起,溜害滅除,黔首康定,利澤長久。群臣擁略,刻此樂石,以著經紀。


    這是一篇頌揚秦始皇威武聖德的文字,為始皇刻石之始,也是最早的一塊書法碑刻。此前的碑石是立在宗廟之前係牲口用的,以紀事表功為內容,作為永久性紀念還是第一次。此碑的大意是:皇帝當初繼位承王以後,振耀威武,討伐亂逆,並滅了六國,建立了統一國家。今親自巡視遠方,群臣追思往事,以為皇帝的功德三皇五帝都不能比擬。如今皇帝統一了天下,戰禍平息了,百姓安定了,特刻石以記之。


    此刻石辭藻華麗,字體肅穆方整,筆畫剛勁有力,被視為小篆的規範字體。據說,此石刻成後,因其書法精絕,前來拓本的人絡繹不絕,村民們疲於接待,便堆上柴把石碑燒毀了。然而盡管石碑殘缺不全,達官貴人仍不斷索求拓本,難於應付。後來有一任縣令想了一個辦法:在縣衙上設置了一塊根據古拓本翻刻的石碑,村民和衙役這才鬆了口氣。唐代大詩人杜甫在其詩中記述此事道:"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即是說,因反覆傳拓,字體因"肥"而失去了本來麵目。北宋時有一個叫鄭文寶的人依照摹本重新刻石於長安,後來又有人分六次進行摹刻,唯有宋人據原拓的精刻更多地保留了李斯書法原作的風貌。此碑已斷為三截,現存陝西西安碑林。


    嶧山刻石是李斯為秦始皇獻上的第一曲石刻的頌歌。其刻文為小篆之鼻祖、書體之珍品,但刻文對秦始皇不遺餘力的歌頌卻使李斯本不高尚的個人品格又向著陰暗和卑劣滑落。


    二


    秦始皇的巡遊車隊離開薛郡鄒嶧山以後便一路向北前往濟北郡。這裏仍屬齊魯故地,當年七強並立之時,東方齊國便是憑藉著這一片富饒的土地和堪稱強大的國力與秦國比肩而立,並稱二帝的。今天,秦始皇巡行至此,不禁想到:齊之先王齊桓公堪稱一代雄主,但曾幾何時桓公的霸業灰飛煙滅,東方大國也一落千丈,這難道不是天意嗎?我今受命於天,鎮服四海,實應答謝上天的授命之恩,向天地神祇祈福,以求延祚益壽,帝業永繼。


    秦始皇還想到,齊國曾是秦國的東方勁敵,在六國中最後一個被滅,原齊諸地是否真心歸附還很難預料,封禪泰山,顯示武功的煊赫,可以鎮服齊地臣民,此外,秦始皇非常怕死,以為費盡千辛萬苦才統一了天下,當上了皇帝,應多享受幾年皇帝的威福,最好是長生不老。至泰山祭祀可得上天護佑,聖壽無疆。


    基於告天、祈壽、鎮服的多重目的,秦始皇決定前往位於濟北郡境內的東嶽泰山,舉行一次鄭重其事的封禪大禮。


    封禪是一種古老的祭祀天地的儀式。在泰山上築壇祭天,報天之功,稱為"封";在泰山腳下的梁父山辟場祭地,報地之功,稱為"禪"。封禪之所以在泰山舉行,是因泰山被認為是萬物滋生、陰陽交代的靈山寶地,是大地的主宰,登泰山可以上通於天。此外,泰山雄踞東方,峻極於天,奇峰峭拔,風光綺麗,不僅"神秀",而且"靈異"。據說,泰山能夠神奇地預知朝代更替。夏桀將要滅亡時,泰山山走石泣,一片悲涼。


    因為泰山的靈、神、奇、秀,故被稱為岱宗。"岱"是"始"之意,"宗"為"長"之意,即萬物之始,五嶽之首,古來天子多前往朝拜。秦始皇曾聽博士官們講過,至泰山舉行封禪大禮的有七十二君,確切知道的有禹、湯、周成王等十二位。五霸之首齊桓公曾自以為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也準備舉行封禪大典,但管仲認為他功業不高,東海的比目魚、西海的比翼鳥、鄗上之黍、北裏之禾等祥瑞還未出現,不宜封禪,齊桓公這才作罷。


    秦始皇覺得他今天舉行封禪卻正是時候。其功業之高姑且不論,祥瑞也已現於國中。去年,有人就向他奏報:臨兆縣有十二個天神一樣的高大的人出現。他們身高五丈,腳長六尺,穿著夷狄的服裝,站立在臨兆的曠野中,後有祥雲落地,高人才飄然而去。秦人本夷狄,這十二個高大的天神又是一身秦人打扮,這難道不是祥瑞之兆嗎?秦始皇遂下令收繳天下兵器,銷毀熔化後仿照天神模樣鑄成十二個銅人,每個重二十四噸,立於宮殿門口,稱之為"金狄"。祥瑞既現,"金狄"已鑄,再行封禪,這不是順理成章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倉鼠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常萬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常萬生並收藏倉鼠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