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聽著,似有所悟,不住地點著頭。他怔怔地站立著,認真咀嚼著這番話的含義,不由自主地轉過臉去,傾聽著那遠去的車馬聲,陷入深沉的思索之中。
這少年叫李斯,字通古,來自上蔡鄉間。他門第低微,祖祖輩輩都是普普通通的百姓,他的祖父曾在上蔡城中一家私營的漆器作坊裏為人傭作,製造杯、卮、盒、盤等生活用具,掙點傭金養家餬口。李斯聽父親說過,祖父的手藝不錯,不僅擅長設計製作漆器、竹胎,而且有很高的漆繪本領,可以在漆器上繪製出許多精美的圖案和紋飾。當年他曾與其他工匠一起製作了一件漆衣箱,黑漆箱上朱繪著鳳、鹿、蛇、蛭等幾十個動物圖案,形象生動而逼真。這件漆器後來被送到官府,作坊主人因此得到重賞。但漆器的真正製作者卻沒有得到分文好處,祖父深感不平,一氣之下還歸鄉裏,發誓再不幹這種受氣的活計。
李斯的父親是個小商販,經營自家織的蓆子和麻鞋,小本小利,小出小進。李斯的父親和他祖父卻性格相反,他逆來順受,無凍餒之苦就心滿意足。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無怨無悔。在他看來,貧富都是命中注定,平民百姓吃苦受罪是上天和神靈的安排。人不能違背和改變自己的命運,命中一尺,難求一丈,有福的享福,有罪的受罪。
父親常常把這些看法講給李斯聽。他從不指望李斯能有什麽作為,以為平民子弟就像屋簷下的燕雀一樣永遠飛不高。他的最大願望就是讓李斯學會編席織履,學會像他那樣到市上去叫賣,以便將來能有口飯吃。
對於這些說教,李斯一點也聽不進去。他覺得,像父親這樣生活雖然沒有什麽風險,也不必過於操心費力,但也太平常、太卑下了。就這樣活一輩子,豈不是空擲了大好光陰,虛度了寶貴的年華?
相比之下,他倒很讚賞祖父那種耿直火暴的脾氣,甚至覺得父親有些窩囊愚鈍。但他又感到,祖父不甘受辱,也隻是激憤一時而已,拂袖而去的結果雖然出了一口悶氣,卻也因此丟了生計,吃虧的還是自己,作坊主沒有任何損失。李斯曾經想過,要是他,一定要採取與祖父相反的做法:盡力去親近、投靠作坊主,努力去爭取他的信任,條件成熟時便取而代之。然後,再製作出比那漆木箱精美十倍的漆器,獻給官府,甚至獻給宮廷,以博得更多的賞賜,求取更好的前程。
當然,李斯的這些想法沒有告訴他的祖父和父親,他怕二老生氣,罵他不自量力,違逆長輩。表麵上,他仍然言聽計從地追隨著他的父親,用心地向父親學習編席織履,也時常跟父親擔著蓆子和麻履到市上去叫賣。但是,每當他看到父親用近於乞求的口吻向行人推銷自己的產品,或受到管理市場的小吏厲聲訓斥的時候,心裏總有一種被刺痛的感覺。他發誓,等自己長大了,決不做這種低三下四、受人白眼、收入微薄的事,他要像市場小吏那樣專門管別人,決不忍氣吞聲地受別人管。他更幻想著離開鄉間,到城裏去闖蕩一番,見識見識那夢幻中的天地……
現在,李斯來到上蔡城中可算是如願以償。他是第一次來上蔡。他說服父親的理由是:看一看城裏市場行情,以便在適當的機會將蓆子和麻履運到城裏來賣,多賺些錢。父親起初不太放心,怕兒子走失了或出什麽差錯,後經李斯一再懇求,這才給他帶上一些銅貝和幹糧,讓他上路了。
李斯在上蔡城中舉目無親。但他卻不感到孤獨無援,倒像是出了籠的小鳥飛翔在廣闊的天空,心情豁然開朗。他被上蔡城的繁華深深吸引了,他貪婪地欣賞著城中的一切,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和嚮往。
在地廣人多的楚國,上蔡稱得上是一個較大的城邑。它是上蔡郡的郡城,而上蔡郡在諸郡中又是大郡。它雖不像舊都郢城那樣車轂擊、民肩摩,市路相排突,朝衣鮮而暮衣弊,但就建築規模和城內人口而言,當是一般郡城難以比擬的。它早已超過了"城無過三百丈,人無過三千家"的舊禮製規定,甚至比得上早年諸侯國的國都。
上蔡城的工商業也堪稱發達。和某些大城一樣,上蔡城內也設有固定的商業區"市"。市的四周有牆垣圍繞,將整個市場圍成方形。市場的圍牆開有市門以供出入,三方設門,每麵三開。市場內,眾多的商肆按出售商品的種類集中排列,整齊有序。市內設有稱作"廛"的倉庫,那是專供商賈們用的。他們為了等待良機出售貨物,謀取更大的利益,需要貯存大批貨物,廛的設立為他們提供了方便。當然,存貯貨物時他們必須繳納一定的費用。
市內的商品種類是比較豐富的。有木材、竹竿、皮革、銅、鐵等生產原料,也有農具等生產工具。更多的是日常用品,有絝、袍、衣、裘等衣物,有穀物、牛羊、果菜、水產、調料,還有很多熟食出售。陳列出售的商品都用標籤註明價格,以表明童叟無欺。據說,這是自古以來的老規矩了。
置身在繁華的城區,李斯有些眼花繚亂。他東看看,西瞅瞅,仿佛這裏的一切都那麽新奇有趣,前所未見。他甚至忘記了饑渴,忘記了睏乏。他心裏在想,將來若能住在城裏,就是露宿街頭也心甘情願。對於那些穿著整齊、策馬乘車的城中富人,他更是羨慕有加。心想,像人家這樣才算是沒白來到世上一遭,這才是人的生活!父輩們整日吃糙米,穿布衣,沒日沒夜地勞作,有什麽意思?
這少年叫李斯,字通古,來自上蔡鄉間。他門第低微,祖祖輩輩都是普普通通的百姓,他的祖父曾在上蔡城中一家私營的漆器作坊裏為人傭作,製造杯、卮、盒、盤等生活用具,掙點傭金養家餬口。李斯聽父親說過,祖父的手藝不錯,不僅擅長設計製作漆器、竹胎,而且有很高的漆繪本領,可以在漆器上繪製出許多精美的圖案和紋飾。當年他曾與其他工匠一起製作了一件漆衣箱,黑漆箱上朱繪著鳳、鹿、蛇、蛭等幾十個動物圖案,形象生動而逼真。這件漆器後來被送到官府,作坊主人因此得到重賞。但漆器的真正製作者卻沒有得到分文好處,祖父深感不平,一氣之下還歸鄉裏,發誓再不幹這種受氣的活計。
李斯的父親是個小商販,經營自家織的蓆子和麻鞋,小本小利,小出小進。李斯的父親和他祖父卻性格相反,他逆來順受,無凍餒之苦就心滿意足。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無怨無悔。在他看來,貧富都是命中注定,平民百姓吃苦受罪是上天和神靈的安排。人不能違背和改變自己的命運,命中一尺,難求一丈,有福的享福,有罪的受罪。
父親常常把這些看法講給李斯聽。他從不指望李斯能有什麽作為,以為平民子弟就像屋簷下的燕雀一樣永遠飛不高。他的最大願望就是讓李斯學會編席織履,學會像他那樣到市上去叫賣,以便將來能有口飯吃。
對於這些說教,李斯一點也聽不進去。他覺得,像父親這樣生活雖然沒有什麽風險,也不必過於操心費力,但也太平常、太卑下了。就這樣活一輩子,豈不是空擲了大好光陰,虛度了寶貴的年華?
相比之下,他倒很讚賞祖父那種耿直火暴的脾氣,甚至覺得父親有些窩囊愚鈍。但他又感到,祖父不甘受辱,也隻是激憤一時而已,拂袖而去的結果雖然出了一口悶氣,卻也因此丟了生計,吃虧的還是自己,作坊主沒有任何損失。李斯曾經想過,要是他,一定要採取與祖父相反的做法:盡力去親近、投靠作坊主,努力去爭取他的信任,條件成熟時便取而代之。然後,再製作出比那漆木箱精美十倍的漆器,獻給官府,甚至獻給宮廷,以博得更多的賞賜,求取更好的前程。
當然,李斯的這些想法沒有告訴他的祖父和父親,他怕二老生氣,罵他不自量力,違逆長輩。表麵上,他仍然言聽計從地追隨著他的父親,用心地向父親學習編席織履,也時常跟父親擔著蓆子和麻履到市上去叫賣。但是,每當他看到父親用近於乞求的口吻向行人推銷自己的產品,或受到管理市場的小吏厲聲訓斥的時候,心裏總有一種被刺痛的感覺。他發誓,等自己長大了,決不做這種低三下四、受人白眼、收入微薄的事,他要像市場小吏那樣專門管別人,決不忍氣吞聲地受別人管。他更幻想著離開鄉間,到城裏去闖蕩一番,見識見識那夢幻中的天地……
現在,李斯來到上蔡城中可算是如願以償。他是第一次來上蔡。他說服父親的理由是:看一看城裏市場行情,以便在適當的機會將蓆子和麻履運到城裏來賣,多賺些錢。父親起初不太放心,怕兒子走失了或出什麽差錯,後經李斯一再懇求,這才給他帶上一些銅貝和幹糧,讓他上路了。
李斯在上蔡城中舉目無親。但他卻不感到孤獨無援,倒像是出了籠的小鳥飛翔在廣闊的天空,心情豁然開朗。他被上蔡城的繁華深深吸引了,他貪婪地欣賞著城中的一切,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和嚮往。
在地廣人多的楚國,上蔡稱得上是一個較大的城邑。它是上蔡郡的郡城,而上蔡郡在諸郡中又是大郡。它雖不像舊都郢城那樣車轂擊、民肩摩,市路相排突,朝衣鮮而暮衣弊,但就建築規模和城內人口而言,當是一般郡城難以比擬的。它早已超過了"城無過三百丈,人無過三千家"的舊禮製規定,甚至比得上早年諸侯國的國都。
上蔡城的工商業也堪稱發達。和某些大城一樣,上蔡城內也設有固定的商業區"市"。市的四周有牆垣圍繞,將整個市場圍成方形。市場的圍牆開有市門以供出入,三方設門,每麵三開。市場內,眾多的商肆按出售商品的種類集中排列,整齊有序。市內設有稱作"廛"的倉庫,那是專供商賈們用的。他們為了等待良機出售貨物,謀取更大的利益,需要貯存大批貨物,廛的設立為他們提供了方便。當然,存貯貨物時他們必須繳納一定的費用。
市內的商品種類是比較豐富的。有木材、竹竿、皮革、銅、鐵等生產原料,也有農具等生產工具。更多的是日常用品,有絝、袍、衣、裘等衣物,有穀物、牛羊、果菜、水產、調料,還有很多熟食出售。陳列出售的商品都用標籤註明價格,以表明童叟無欺。據說,這是自古以來的老規矩了。
置身在繁華的城區,李斯有些眼花繚亂。他東看看,西瞅瞅,仿佛這裏的一切都那麽新奇有趣,前所未見。他甚至忘記了饑渴,忘記了睏乏。他心裏在想,將來若能住在城裏,就是露宿街頭也心甘情願。對於那些穿著整齊、策馬乘車的城中富人,他更是羨慕有加。心想,像人家這樣才算是沒白來到世上一遭,這才是人的生活!父輩們整日吃糙米,穿布衣,沒日沒夜地勞作,有什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