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在橫濱,“奧普頓·諾特號”被改裝,油漆成白色,增加了一個煙囪,還有一個巨大的“綠十字”,更名為“天野丸號”。3個月後,即1943年,它又被更名,冒名為“日川丸號”。真正的“日川丸
”是一艘噸位為1.1萬噸的快速客輪,1929年建造,並正式註冊為醫療船。真正的“日川丸號”停泊在橫濱,被作為旅館和旅遊景點。冒名的“日川丸號”也就是“奧普頓·諾特號”被駛往新加坡載運武器和重要人物的家庭成員。之後的戰爭歲月中,它行駛於新加坡和馬尼拉之間,運送金百合行動的財寶。1944年10月7日,荷蘭潛艇“劍魚號”看到它在爪哇海航行,但潛艇的船長讓它過去,把它當做了一艘日本醫療船。同年11月1日,該船的名字又被改為“天野丸號”。
就在戰爭結束前的幾個星期,它滿載財寶,又來到橫濱。這次沒卸貨,而是被帶到位於日本西海岸的舞鶴海軍基地,在那裏又裝上了更多的黃金和白金,還有大量的鑽石和紅寶石。據日本資料估計,這批貨價值為3兆日元。{12}在日本宣布投降前兩天,在夜裏,該船被帶進舞鶴灣,日本船長和船員被槍殺,通海閥被打開,該船沉沒海底。日本政府給荷蘭政府的通知中稱“奧普頓·諾特號”在戰爭期間觸雷沉沒(在第十三章,我們將講述打撈它的故事)。
金百合計劃搞來的、由這些冒名的醫療船運回的財寶,其下落是一個複雜的謎,直到今天還是秘密。這個謎的一些線索散落在環太平洋地區,要把這些線索拚湊在一起,需要極大的耐心。下麵是我們所拚湊的一些線索:一旦這些貨物運到日本,戰略物資如礬土、鎢等被送到軍工廠,或藏到軍事地堡,幾年後,這些戰略物資再被取出。在舞鶴海軍基地,有許多這樣的地堡。對於從這麽多國家搶來的硬幣,日本還有一個技術上如何處理的問題。金幣、銀幣保留下來,青銅和紫銅貨幣熔化用於軍工生產。在荷屬東印度群島,{13}日本後來承認其得到價值為1.96億荷蘭盾的硬幣,它們之中有許多是剛剛在美國鑄造的。1940年,當荷蘭被納粹占領時,在爪哇的荷蘭殖民地政府無法從荷蘭得到硬幣,不得不讓位於舊金山、丹佛和華盛頓特區的造幣廠製造新的硬幣。日本入侵時,這些硬幣剛好在這些島嶼上發行,結果全部落到日本人手裏。
1946年,美國方麵告訴荷蘭軍事代表團,這些硬幣有110箱被從橫須賀的海軍基地運到了日本銀行。1947年9月,荷蘭駐東京代表團的席林(schilling)中將向其政府報告有30噸荷蘭的銀子(5637塊)在東京灣被打撈出來。這些銀子是日本駐爪哇的第16軍所沒收的,並由冒名的醫療船運到大阪造幣廠。其他的荷蘭銀塊被從艾村吉那(etchugina音譯)灣打撈出來。由於戰後荷蘭海軍盧易簡(a.
a.
looijen音譯)中尉的調查工作,187噸來自爪哇後來流入日本銀行的銀塊被歸還給了荷蘭。盧易簡作為戰俘勞工在日本度過了戰爭歲月,他說,荷蘭、印度、英國、菲律賓、中國和印度支那的硬幣是裝在油桶裏運到一個名為國證(kokusho)的公司的。它的地點在東京南麵川崎和橫濱之間的亞寸島(asundori音譯),這裏是前標準石油公司煉油廠,這個公司的經理是陸軍上尉山崎。那個公司用戰俘勞工,其中一位荷蘭戰俘c.
h. l.
布魯克赫伊曾(broekhuizen)曾經幫著給這些硬幣分類。日本工頭告訴他說,政府意圖將這些金子和銀子一直藏到戰後,所以要將它們熔化並重新澆鑄成塊。有其他戰俘說1946年,他們在東京以北100英裏日立的一家工廠裏看見銅幣被重新熔化。
被拘留在東京地區川崎市2號戰俘營的美國戰俘艾德·傑克福特(ed
jackfert音譯)告訴我們:“我曾經在一個勞工營幹過一段時間。這是一個煉油廠,在戰前是屬於標準石油公司的。我們看見那裏麵到處都是標準石油公司的標記,還有數個巨大的倉庫,好幾次,我們被派到這些倉庫裏幹活。我們發現倉庫裏放著很多日本輪船從東南亞運來的掠奪物,很吃驚。我們看到數百袋裝著幾乎所有東南亞國家的銀幣,這些硬幣一定有好多噸。還有其他戰利品,但我們沒有特別注意。”{14}
這些戰利品裏就有存放在油桶裏的大量散裝的鑽石。最後,這些鑽石和其他的寶石被分類分等:質量最好的被留在一邊,最小的被用作工業原料,其餘的放回桶內存入倉庫和私人的保險箱。在東南亞,兒玉海軍上將和其他日本軍官以及黑手黨人在東南亞把最大、最好的鑽石、藍寶石和紅寶石弄到手。兒玉用軍用飛機將它們運回日本,但大多數軍官把他們搜集到的珠寶藏在所謂的“軍官藏物處”,等到戰後再來取走和出售。在本書的附錄中的有關文件揭示了在菲律賓的“軍官藏物處”發現的非常大的鑽石以及私下銷售的情況。這麽大粒的鑽石多半是從華僑大班或者是爪哇的酋長那裏搶來的。
通過陸路或是海上從中國運到日本的金塊和白金塊,或者存放在私人的保險箱裏,或者放在日本一座山的隧道和地堡裏。這些地下掩體造得非常堅固,可以抵禦轟炸和地震。所有的跡象都表明隻有很少一部分財寶被直接存入日本的各個銀行,日本統治層並不打算與低層共同分享這些財富。傳統上,日本一直是由相互對立的番主所統治,他們不願意與人分享他們的財富或將其用以提高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即使在明治維新後,日本實現了工業化,這一點也沒有改變。因為在那個時期建立起來的許多大工業財閥,都與明治統治集團裏的某位重要人物的集團有密切關係。出現在日本國內的任何財富都會被相互競爭的集團所占有。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金百合計劃才得以出台,以保證大批的財富進入到天皇家族———日本最有權勢的集團。
”是一艘噸位為1.1萬噸的快速客輪,1929年建造,並正式註冊為醫療船。真正的“日川丸號”停泊在橫濱,被作為旅館和旅遊景點。冒名的“日川丸號”也就是“奧普頓·諾特號”被駛往新加坡載運武器和重要人物的家庭成員。之後的戰爭歲月中,它行駛於新加坡和馬尼拉之間,運送金百合行動的財寶。1944年10月7日,荷蘭潛艇“劍魚號”看到它在爪哇海航行,但潛艇的船長讓它過去,把它當做了一艘日本醫療船。同年11月1日,該船的名字又被改為“天野丸號”。
就在戰爭結束前的幾個星期,它滿載財寶,又來到橫濱。這次沒卸貨,而是被帶到位於日本西海岸的舞鶴海軍基地,在那裏又裝上了更多的黃金和白金,還有大量的鑽石和紅寶石。據日本資料估計,這批貨價值為3兆日元。{12}在日本宣布投降前兩天,在夜裏,該船被帶進舞鶴灣,日本船長和船員被槍殺,通海閥被打開,該船沉沒海底。日本政府給荷蘭政府的通知中稱“奧普頓·諾特號”在戰爭期間觸雷沉沒(在第十三章,我們將講述打撈它的故事)。
金百合計劃搞來的、由這些冒名的醫療船運回的財寶,其下落是一個複雜的謎,直到今天還是秘密。這個謎的一些線索散落在環太平洋地區,要把這些線索拚湊在一起,需要極大的耐心。下麵是我們所拚湊的一些線索:一旦這些貨物運到日本,戰略物資如礬土、鎢等被送到軍工廠,或藏到軍事地堡,幾年後,這些戰略物資再被取出。在舞鶴海軍基地,有許多這樣的地堡。對於從這麽多國家搶來的硬幣,日本還有一個技術上如何處理的問題。金幣、銀幣保留下來,青銅和紫銅貨幣熔化用於軍工生產。在荷屬東印度群島,{13}日本後來承認其得到價值為1.96億荷蘭盾的硬幣,它們之中有許多是剛剛在美國鑄造的。1940年,當荷蘭被納粹占領時,在爪哇的荷蘭殖民地政府無法從荷蘭得到硬幣,不得不讓位於舊金山、丹佛和華盛頓特區的造幣廠製造新的硬幣。日本入侵時,這些硬幣剛好在這些島嶼上發行,結果全部落到日本人手裏。
1946年,美國方麵告訴荷蘭軍事代表團,這些硬幣有110箱被從橫須賀的海軍基地運到了日本銀行。1947年9月,荷蘭駐東京代表團的席林(schilling)中將向其政府報告有30噸荷蘭的銀子(5637塊)在東京灣被打撈出來。這些銀子是日本駐爪哇的第16軍所沒收的,並由冒名的醫療船運到大阪造幣廠。其他的荷蘭銀塊被從艾村吉那(etchugina音譯)灣打撈出來。由於戰後荷蘭海軍盧易簡(a.
a.
looijen音譯)中尉的調查工作,187噸來自爪哇後來流入日本銀行的銀塊被歸還給了荷蘭。盧易簡作為戰俘勞工在日本度過了戰爭歲月,他說,荷蘭、印度、英國、菲律賓、中國和印度支那的硬幣是裝在油桶裏運到一個名為國證(kokusho)的公司的。它的地點在東京南麵川崎和橫濱之間的亞寸島(asundori音譯),這裏是前標準石油公司煉油廠,這個公司的經理是陸軍上尉山崎。那個公司用戰俘勞工,其中一位荷蘭戰俘c.
h. l.
布魯克赫伊曾(broekhuizen)曾經幫著給這些硬幣分類。日本工頭告訴他說,政府意圖將這些金子和銀子一直藏到戰後,所以要將它們熔化並重新澆鑄成塊。有其他戰俘說1946年,他們在東京以北100英裏日立的一家工廠裏看見銅幣被重新熔化。
被拘留在東京地區川崎市2號戰俘營的美國戰俘艾德·傑克福特(ed
jackfert音譯)告訴我們:“我曾經在一個勞工營幹過一段時間。這是一個煉油廠,在戰前是屬於標準石油公司的。我們看見那裏麵到處都是標準石油公司的標記,還有數個巨大的倉庫,好幾次,我們被派到這些倉庫裏幹活。我們發現倉庫裏放著很多日本輪船從東南亞運來的掠奪物,很吃驚。我們看到數百袋裝著幾乎所有東南亞國家的銀幣,這些硬幣一定有好多噸。還有其他戰利品,但我們沒有特別注意。”{14}
這些戰利品裏就有存放在油桶裏的大量散裝的鑽石。最後,這些鑽石和其他的寶石被分類分等:質量最好的被留在一邊,最小的被用作工業原料,其餘的放回桶內存入倉庫和私人的保險箱。在東南亞,兒玉海軍上將和其他日本軍官以及黑手黨人在東南亞把最大、最好的鑽石、藍寶石和紅寶石弄到手。兒玉用軍用飛機將它們運回日本,但大多數軍官把他們搜集到的珠寶藏在所謂的“軍官藏物處”,等到戰後再來取走和出售。在本書的附錄中的有關文件揭示了在菲律賓的“軍官藏物處”發現的非常大的鑽石以及私下銷售的情況。這麽大粒的鑽石多半是從華僑大班或者是爪哇的酋長那裏搶來的。
通過陸路或是海上從中國運到日本的金塊和白金塊,或者存放在私人的保險箱裏,或者放在日本一座山的隧道和地堡裏。這些地下掩體造得非常堅固,可以抵禦轟炸和地震。所有的跡象都表明隻有很少一部分財寶被直接存入日本的各個銀行,日本統治層並不打算與低層共同分享這些財富。傳統上,日本一直是由相互對立的番主所統治,他們不願意與人分享他們的財富或將其用以提高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即使在明治維新後,日本實現了工業化,這一點也沒有改變。因為在那個時期建立起來的許多大工業財閥,都與明治統治集團裏的某位重要人物的集團有密切關係。出現在日本國內的任何財富都會被相互競爭的集團所占有。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金百合計劃才得以出台,以保證大批的財富進入到天皇家族———日本最有權勢的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