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夠認為自己總是能夠選擇一條萬全的途徑。相反,它倒是應當預料自己隻能採取完全可疑的途徑,因為事情通常是:人們在避免一種不利的同時,難免遭到另一種不利。但是,謹慎在於能夠認識各種不利的性質,進而選擇害處最少的作為最佳的途徑。


    一位君主必須表明自己是一個珍愛才能的人,引用有才藝的人們,對各個行業中傑出的人物給予榮譽。此外,他必須激勵他的公民在商業、農業以及其他一切職業上,能夠安心地從事他們的業務,使得張三不致因為害怕他的財產被拿走而不願意有所增益,使得李四不致因為害怕賦稅而不願開辦一項行業。相反,君主對於願意從事這些事情的人,以及試圖以任何方法發展他的城市或國家的人都應該提供獎勵。


    除此之外,應當在每年適當的時日,使人民歡度節日和賽會。同時,由於每個城市都分為各種行會或者部族集團[7],因此君主必須重視這些社會集團,有時會見他們,自己做出謙虛有禮和寬厚博濟的範例,但是總是保持著他的至尊地位的威嚴,因為這一點在任何事情上都是不允許削弱的。


    [1]原題拉丁文:“ouod principem deceat ut egregius habeatur”。case等幾個意文本均譯作“…為了受人尊敬…”(“…perchò sia stimato…”),但有的意文本譯作“…要贏得聲譽…”(“per acquistarsi reputazione”)。


    [2]費爾迪南多〔二世〕(ferdinando di aragona,1452—1516),西班牙王國的創建者。原為阿拉岡的國王,後與卡斯蒂利亞的伊薩貝拉(isabe di castiglia)結婚,又成為卡斯蒂利亞的統治者。在義大利,他占有半島的南部全部和西西裏島。經過十年戰爭,格拉納達於1492年被費爾迪南多征服,於是全部統一西班牙。


    [3]對穆斯林和改信基督教的西班牙的希伯來人,稱為馬拉尼人(marrani),這是帶有侮辱性的外號。他們在1501—1502年被驅逐出西班牙,以後並多次被趕逐,對西班牙王國的繁榮造成嚴重的損害。


    [4]在對北非的遠征中,1509年費爾迪南多曾占領其沿岸;如前所述,他為了同法國路易十二瓜分那波利王國而入侵義大利。後又重新轉向非洲以取得倫巴底(1501—1504;1511—1512)。


    [5]貝爾納博(messer bernabò viscounti,1354—1385),米蘭公爵。此人以殘暴和行為怪異出名,他在政治上的能力和敏銳性也是突出的。據故事家講,貝爾納博奇行甚多。例如,公爵曾遇見鄉人掘墓;問之,據告,因旅行者已死,無遺產,教父及教堂掘墓人以不獲報酬拒不處理遺體。公爵即傳訊,二人聲稱:“本人應取得所值。”公爵即說:“誰人能付汝所值?死者無錢何能付汝所值?”二人答道:“不論何人付給,吾人應得所值?”於是公爵說:“我付給你們,你們所值即死亡。該死者在何處,即取來,埋於墓中;捕教父投諸墓內。掘墓人何在?投諸墓中,掩埋之。”於是公爵使教父及掘墓人與死者同葬後,揚長而去。


    [6]此處見李維著《羅馬史》第35卷第48節。原文拉丁文:“quod autem isti dicunt non interponendi vòs bello,nihil magis alienuin rebus vestris est;sine gratia ,sine digmtate,premium victoris eritis”(原著與馬基雅維裏引語略有出入)。


    [7]各種行會和部族集團(in arti o in tribu),前者指手工藝、商業、貿易等依宣誓結成的行業組織;後者則指依血統和婚姻關係結成的部族集團。


    第二十二章 論君主的大臣


    通選大臣,對於君主說來實在是一件重大的事情;他們是否良臣,取決於君主的明智。人們對於一位君主及其能力的第一個印象,就是通過對他左右的人們的觀察得來的,如果左右的人們是有能力的而且是忠誠的,他就常常能夠被認為是明智的,因為他已經知道怎樣認識他們的能力並且使他們忠貞不渝。但是如果他們不是這樣的人,人們就往往會對他作出不好的判斷,因為他所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出在此項選擇上。


    凡是知道安托尼奧·達·韋納弗羅[1]是錫耶納君主潘多爾福·佩特魯奇的大臣的人,無不認定潘多爾福是一位最卓越的人,因為他把此人作為自己的大臣。因為人的頭腦有三類:一類是靠自己就能夠理解,另一類是它能夠辨別別人所說明的事情,第三類是既不能自己理解,也不能理解別人的說明。第一類是最優秀的,第二類也是優秀的,第三類則是無用的。因此,這樣說必然是合適的:如果潘多爾福不屬於第一類,他就屬於第二類,因為任何人盡管自己缺乏創見,但是如果對於他人的言行是好是壞具有鑑別力,他就能夠識別他的大臣的作為的善惡;他激勵後者,矯正前者;大臣就不敢指望矇騙他,而保持良善。


    但是一位君主怎樣能夠識別一位大臣,這裏有一條歷試不爽的方法:如果你察覺該大臣想著自己甚於想及你,並且在他的一切行動中追求他自己的利益,那末這樣一個人就絕不是一個好的大臣,你絕不能信賴他;因為國家操在他的手中,他就不應該想著他自己,而應該隻想著君主,並且決不想及同君主無關的事情。另一方麵,為了使大臣保持忠貞不渝,君主必須常常想著大臣,尊敬他,使他富貴,使他感恩戴德,讓他分享榮譽,分擔職責;使得他知道如果沒有自己,他就站不住,而且他已有許多榮譽使他更無所求,他已有許多財富使他不想更有所得,而且他已負重任使他害怕更迭。因此,當大臣們以及君主和大臣們的關係是處於這樣一種情況的時候,他們彼此之間就能夠誠信相孚;如果不如此,其結果對此對彼都總是有損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君王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意]馬基雅維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意]馬基雅維利並收藏君王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