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領土的欲望確實是很自然的人之常情。人們在他們的能力允許的範圍內這樣做時,總會為此受到讚揚而不會受到非難。但是,如果他們的能力有所不及,卻千方百計硬是要這樣幹的話,那麽,這就是錯誤而且要受到非難。因此,如果法國能夠依靠自己的軍隊進攻那波利的話,它就不應該把那波利瓜分。如果說,法國所以同威尼斯人分割倫巴第,是因為法國藉此在義大利贏得插足之地,因而做得對,那麽,另一次的瓜分就應該受到非難,因為後一次瓜分並沒有那種必要性為其辯解。
因此,路易十二世犯有這樣五個錯誤:他滅掉弱小的國家;擴大了在義大利的一個強國的勢力;把最強有力的外國人[27]引入義大利;他既不駐節那裏;又不遣送殖民到那裏去。
假使路易十二世不是由於奪取威尼斯人的領土從而犯了第六個錯誤的話,那麽當他在世的時候,那些錯誤是不足以損害他的威望的。因為假如他不曾使教廷的勢力擴大,不曾把西班牙人引入義大利,那麽他使威尼斯人屈服是理所當然和勢所必然的。可是由於他已經採取了那些辦法,他就決不應該同意讓威尼斯滅亡:因為如果威尼斯人強大的話,他們就不會讓他人對倫巴第打主意;因為威尼斯人除非使自己成為那裏的主宰之外決不會同意這種企圖的:還因為,別國絕不會願意從法國手中奪取倫巴第以便把它送給威尼斯人,而且不會有同兩者為敵的勇氣。
如果有人說,法國國王路易是為了避免戰爭才把羅馬尼阿讓給教皇亞歷山大六世,把那波利王國讓給西班牙的。根據上述的理由,我回答說:人們決不應當為了逃避一場戰爭而聽任發生混亂,因為戰爭不是這樣逃避得了的,延宕時日隻是對自己不利而已。如果又有人引證說:法國國王答應了教皇,他援助教皇的事業就是以〔教皇同意〕解除他的婚姻關係和讓羅阿諾擔任樞機主教作為交換條件[28]。關於這一點,以後論述君主的信義和應該怎樣守信時,我將給以回答。
因此,法國國王路易喪失了倫巴第就是由於沒有遵守那些占有領土並且保持領土的人們所應當遵守的條件。這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而隻是理所當然和勢所必至的。關於這件事情,當瓦倫蒂諾(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之子,切薩雷·博爾賈[29]在老百姓中的通稱)占領羅馬尼阿的時候,我在南特(nante)曾經同羅阿諾樞機主教談及[30]。他對我說:義大利人不懂得戰爭;我就回答他說,法國人不懂得政治,因為如果他們懂得政治的話,就不會讓教廷的勢力這樣擴大。經驗表明:教廷和西班牙在義大利的強大勢力是由法國造成的,而法國的崩潰是由它們造成的。由此可以得出一條永遠沒錯或者罕有錯誤的一般規律:誰是促使他人強大的因,誰就自取滅亡。因為這種強大是由於他用盡心機否則就是使用武力促成的,而那個變成強大的人對於這兩者都是猜疑的。
[1]洛多維科(lodovico sforza,1476—1500),米蘭公爵;1499年2月法國國王路易十二世(在位:1498—1515)同威尼斯人結盟,9月11日法軍攻占米蘭,洛多維科逃亡德國。威尼斯人亦分占米蘭公國的三分之一。次年2月在反法國軍隊的米蘭了,因為原先給法國國王打開城門的人民,後來察覺到他們的見解和他們曾經期待將來獲得的利益都是上當受騙的,他們不能夠忍受新君主的折磨了。
[2]1511年教皇朱利奧二世和西班牙、威尼斯結成神聖聯盟以驅逐在義大利的法軍。1512年4月11日在拉文納(ravenna)的決定性勝利的戰役中,盡管法軍是勝利者,但由於主帥加斯通·德·富瓦(gaston de fois)之死和瑞士人為支持神聖同盟而突襲米蘭,使勝利者受到挫折。瑞士人在教皇朱利奧二世的慫恿下征服了米蘭,立洛多維科的兒子馬西米利亞諾(massimiliano sforza)為其傀儡公爵。在朱利奧二世於1513年2月去世後,法國人再度被驅逐出義大利,斯福爾紮家族的一個成員回到了米蘭。
[3]以上各地歸併於法國的時期:布爾戈尼為1477年(路易十一世)、布列塔尼為1491年(查理八世)、加斯科涅為1453年(查理七世)、諾曼第為1204年(菲利普二世)。
[4]此處所稱希臘,實指土耳其人在十五世紀征服巴爾幹半島。先是穆拉德二世(murad 2,1421—1451)開始遠征匈牙利、希臘、阿爾巴尼亞等國,其後穆罕默德二世(1451—1481)繼續擴張:於1453年滅拜占庭帝國,並將奧斯曼帝國的首都移至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堡,從而確立了土耳其在歐洲的勢力。
[5]“要害”:原文為拉丁文&ldquopedes”,關鍵或重要據點(cppi)。
[6]強大的外國人(uno forestiere potente),意指強大的外國君主。
[7]公元前的二世紀,希臘的埃托利亞人及其他希臘城邦,為了反對與加太基結盟的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五世,因此與羅馬人結盟,讓羅馬人進入希臘。其直接目的是為了打敗菲利普五世對希臘各城邦的野心。
[8]此處指公元前二世紀前後羅馬人介入希臘各城邦與馬其頓王國鬥爭的史實。
[9]公元前214年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五世(philipo 5,公元前231—179)與迦太基漢尼拔結盟,對付羅馬及希臘各城邦。因此羅馬與希臘各城邦結盟。公元前197年羅馬人打敗菲利普。由是羅馬人控製了馬其頓和希臘。在希臘中部的埃托利亞聯盟的請求下,公元前192年敘利亞國王安蒂奧科三世(antioco 3,公元前223—187)出兵支援希臘,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則請求羅馬人幫助。公元前190年,安蒂奧科被羅馬人打敗,於是年媾和被迫放棄全部小亞細亞土地。 其後馬其頓復甦,但在公元前186年再度被羅馬人消滅,曾幫助馬其頓的希臘人亦受到鎮壓。
因此,路易十二世犯有這樣五個錯誤:他滅掉弱小的國家;擴大了在義大利的一個強國的勢力;把最強有力的外國人[27]引入義大利;他既不駐節那裏;又不遣送殖民到那裏去。
假使路易十二世不是由於奪取威尼斯人的領土從而犯了第六個錯誤的話,那麽當他在世的時候,那些錯誤是不足以損害他的威望的。因為假如他不曾使教廷的勢力擴大,不曾把西班牙人引入義大利,那麽他使威尼斯人屈服是理所當然和勢所必然的。可是由於他已經採取了那些辦法,他就決不應該同意讓威尼斯滅亡:因為如果威尼斯人強大的話,他們就不會讓他人對倫巴第打主意;因為威尼斯人除非使自己成為那裏的主宰之外決不會同意這種企圖的:還因為,別國絕不會願意從法國手中奪取倫巴第以便把它送給威尼斯人,而且不會有同兩者為敵的勇氣。
如果有人說,法國國王路易是為了避免戰爭才把羅馬尼阿讓給教皇亞歷山大六世,把那波利王國讓給西班牙的。根據上述的理由,我回答說:人們決不應當為了逃避一場戰爭而聽任發生混亂,因為戰爭不是這樣逃避得了的,延宕時日隻是對自己不利而已。如果又有人引證說:法國國王答應了教皇,他援助教皇的事業就是以〔教皇同意〕解除他的婚姻關係和讓羅阿諾擔任樞機主教作為交換條件[28]。關於這一點,以後論述君主的信義和應該怎樣守信時,我將給以回答。
因此,法國國王路易喪失了倫巴第就是由於沒有遵守那些占有領土並且保持領土的人們所應當遵守的條件。這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而隻是理所當然和勢所必至的。關於這件事情,當瓦倫蒂諾(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之子,切薩雷·博爾賈[29]在老百姓中的通稱)占領羅馬尼阿的時候,我在南特(nante)曾經同羅阿諾樞機主教談及[30]。他對我說:義大利人不懂得戰爭;我就回答他說,法國人不懂得政治,因為如果他們懂得政治的話,就不會讓教廷的勢力這樣擴大。經驗表明:教廷和西班牙在義大利的強大勢力是由法國造成的,而法國的崩潰是由它們造成的。由此可以得出一條永遠沒錯或者罕有錯誤的一般規律:誰是促使他人強大的因,誰就自取滅亡。因為這種強大是由於他用盡心機否則就是使用武力促成的,而那個變成強大的人對於這兩者都是猜疑的。
[1]洛多維科(lodovico sforza,1476—1500),米蘭公爵;1499年2月法國國王路易十二世(在位:1498—1515)同威尼斯人結盟,9月11日法軍攻占米蘭,洛多維科逃亡德國。威尼斯人亦分占米蘭公國的三分之一。次年2月在反法國軍隊的米蘭了,因為原先給法國國王打開城門的人民,後來察覺到他們的見解和他們曾經期待將來獲得的利益都是上當受騙的,他們不能夠忍受新君主的折磨了。
[2]1511年教皇朱利奧二世和西班牙、威尼斯結成神聖聯盟以驅逐在義大利的法軍。1512年4月11日在拉文納(ravenna)的決定性勝利的戰役中,盡管法軍是勝利者,但由於主帥加斯通·德·富瓦(gaston de fois)之死和瑞士人為支持神聖同盟而突襲米蘭,使勝利者受到挫折。瑞士人在教皇朱利奧二世的慫恿下征服了米蘭,立洛多維科的兒子馬西米利亞諾(massimiliano sforza)為其傀儡公爵。在朱利奧二世於1513年2月去世後,法國人再度被驅逐出義大利,斯福爾紮家族的一個成員回到了米蘭。
[3]以上各地歸併於法國的時期:布爾戈尼為1477年(路易十一世)、布列塔尼為1491年(查理八世)、加斯科涅為1453年(查理七世)、諾曼第為1204年(菲利普二世)。
[4]此處所稱希臘,實指土耳其人在十五世紀征服巴爾幹半島。先是穆拉德二世(murad 2,1421—1451)開始遠征匈牙利、希臘、阿爾巴尼亞等國,其後穆罕默德二世(1451—1481)繼續擴張:於1453年滅拜占庭帝國,並將奧斯曼帝國的首都移至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堡,從而確立了土耳其在歐洲的勢力。
[5]“要害”:原文為拉丁文&ldquopedes”,關鍵或重要據點(cppi)。
[6]強大的外國人(uno forestiere potente),意指強大的外國君主。
[7]公元前的二世紀,希臘的埃托利亞人及其他希臘城邦,為了反對與加太基結盟的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五世,因此與羅馬人結盟,讓羅馬人進入希臘。其直接目的是為了打敗菲利普五世對希臘各城邦的野心。
[8]此處指公元前二世紀前後羅馬人介入希臘各城邦與馬其頓王國鬥爭的史實。
[9]公元前214年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五世(philipo 5,公元前231—179)與迦太基漢尼拔結盟,對付羅馬及希臘各城邦。因此羅馬與希臘各城邦結盟。公元前197年羅馬人打敗菲利普。由是羅馬人控製了馬其頓和希臘。在希臘中部的埃托利亞聯盟的請求下,公元前192年敘利亞國王安蒂奧科三世(antioco 3,公元前223—187)出兵支援希臘,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則請求羅馬人幫助。公元前190年,安蒂奧科被羅馬人打敗,於是年媾和被迫放棄全部小亞細亞土地。 其後馬其頓復甦,但在公元前186年再度被羅馬人消滅,曾幫助馬其頓的希臘人亦受到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