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餘方訪君寓,對坐榻上,有所擘畫,而抄捕南海館之報忽至,旋聞垂簾之諭。君從容語餘曰:“昔欲救皇上既無可救,今欲救先生,亦無可救,吾已無事可辦,惟待死期耳!雖然,天下事知其不可而為之,足下試入日本使館謁伊藤氏,請致電上海領事而救先生焉。”餘是夕宿於日本使館。君竟日不出門以待捕者。捕者既不至,則於其明日入日本使館,與餘相見,勸東遊,且攜所著書及詩文辭稿本數冊,家書一篋托焉。曰:“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聖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嬰杵臼,月照西鄉,吾與足下分任之。”遂相與一抱而別。初七、八、九三日,君復與俠士謀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誌士數輩苦勸君東遊,君不聽,再四強之,君曰:“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於難。君既係獄,題一詩於獄壁曰:“望門投宿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蓋念南海也。
《飲冰室文集》卷4
其二
譚嗣同以袁世凱可屬大事,謀使以兵劫頤和園,先行廢弒,乃臨朝堂大誅拒命者。林旭以詩止之曰:“本初健者莫輕言。”嗣同不聽,往見袁世凱,私授以侍郎,既乃告其密謀,世凱許諾。嗣同即遣王照齎詔往誅直隸總督榮祿。袁世凱先至天津,白其事,榮祿乘夜至頤和園告變。未明,孝欽已入宮,宣德宗至,禁之。收譚嗣同、林旭、楊銳、楊深秀、劉光第及康有為之弟康廣仁付詔獄。康有為、梁啓超逃日本,王照在道聞事泄亦逃,譚嗣同等六人伏誅,張蔭桓遣新疆,李端┦軍台,餘黨皆赦不問。
《魏氏全書》
其三
時世凱以臬司內擢侍郎,嗣同所密薦也。恃推轂恩,自以為緩急可恃,遂獨造之。世凱延入上坐,執禮甚恭,嗣同曰:“新政將成,而滿員內外阻壓,明公苟出而圖吾君,北洋之位,可取而代也。”世凱曰:“唯朝廷所命,敢不盡死。”嗣同曰:“榮祿、剛毅,實播弄口舌,挾母後以臨天子,今將借明公刀,取二人頭以謝天下。”因出手詔示之,且告以兵諫密謀取。世凱許諾,請回天津,簡軍實,戒將士,先誘誅總督榮祿,疾驅入都,聽命闕下。嗣同頷之,戒勿泄。
《戊戌履霜錄》卷2
獄中絕筆詩
譚瀏陽之有得於佛學,知瀏陽者皆能言之,然瀏陽之學佛,實自金陵楊仁山居士。其遺詩有金陵聽說法一章,即居士所說也。詩雲:“而為上首普觀察,承佛威神說偈言。一任法田賣人子,獨從性海救靈魂。綱倫慘以喀私德,法令盛於巴力門。大地山河今領取,庵摩羅果掌中論。”此詩無刻本。見麥孺博諲端,瀏陽手書也。
譚瀏陽獄中絕筆詩,各報多登之,日本人至譜為樂歌,海宇傳誦,不待述矣。但其詩中所指之人,或未能知之,今錄原文,略加案語。詩曰:“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所謂兩崑崙者,其一指南海,其一乃俠客大刀王五。瀏陽作吳鐵樵傳中所稱王正誼者是也。王五為幽燕大俠,以保鏢為業,其勢力範圍,北及山海關,南及清江浦,生平專以鋤強扶弱為事。瀏陽少年嚐從之受劍術,以道義相期許。戊戌之變,瀏陽與謀奪門迎辟,事未就而瀏陽被逮,王五懷此誌不衰。庚子八月,有所布畫,忽為義和團所戕,齎誌以沒,嗚呼!王五真男兒,不負瀏陽矣。
《飲冰室詩話》
唐才常哭譚嗣同
瀏陽二傑以義俠並稱於時,譚嗣同、唐才常也。光緒戊戌之變,唐哭之慟,欲航海復仇不果。庚子漢口之役,蓋素誌也。其與譚訂交,生死不渝,足愧當世,挽譚七十二字,一字一淚,實一字一恨也。聯雲:“與我公別幾許時,忽驚電飛來,恨不攜二十年刎頸交,同赴泉台,滿贏將去楚孤臣,簫聲鳴咽;近至尊剛十數日,被群陰構死,忍拋棄四百兆為奴種,長埋地獄,隻剩得扶桑英傑,劍氣摩空。”
《清稗類鈔?義俠類》
其詩獨辟新界
譚瀏陽誌節學行思想,為我中國二十世紀開幕第一人,不待言矣。其詩亦獨辟新界而淵含古聲。丙申在金陵所刻《莽蒼蒼齋詩》,自題為“三十以前舊學第二種”,蓋非其所自癟者也。瀏陽殉國時,年僅三十二,故所謂新學之詩,寥寥極希。餘所見惟題麥孺博扇有感舊四首之三,其一曰:“無端過去生中事,兜上朦朧業眼來。燈下髑髏誰一劍,尊前屍塚夢三槐。金裘噴血和天鬥,雲竹聞歌匝地哀。徐甲儻容心懺悔,願身成骨骨成灰。”其二曰:“死生流轉不相值,天地翻時忽一逢。且喜無情成解脫,欲追前事已冥印M┗ㄔ郝湮諭釩祝芳草汀洲雁淚紅。再世金鈽彈指過,結空為色又俄空。”其三曰:“柳花夙有何冤業,萍末相遭乃爾奇?直到化泥方是聚,祗今墮水尚成離。焉能忍此而終古?亦與之為無町畦。我佛天親魔眷屬,一時撒手劫僧祗。”其言沈鬱哀艷,蓋瀏陽集中所罕見者,不知其何所指也。然遣情之中,字字皆學道有得語,亦瀏陽之所以為瀏陽,新學之所以為新學歟。
《飲冰室文集》卷4
其二
譚嗣同以袁世凱可屬大事,謀使以兵劫頤和園,先行廢弒,乃臨朝堂大誅拒命者。林旭以詩止之曰:“本初健者莫輕言。”嗣同不聽,往見袁世凱,私授以侍郎,既乃告其密謀,世凱許諾。嗣同即遣王照齎詔往誅直隸總督榮祿。袁世凱先至天津,白其事,榮祿乘夜至頤和園告變。未明,孝欽已入宮,宣德宗至,禁之。收譚嗣同、林旭、楊銳、楊深秀、劉光第及康有為之弟康廣仁付詔獄。康有為、梁啓超逃日本,王照在道聞事泄亦逃,譚嗣同等六人伏誅,張蔭桓遣新疆,李端┦軍台,餘黨皆赦不問。
《魏氏全書》
其三
時世凱以臬司內擢侍郎,嗣同所密薦也。恃推轂恩,自以為緩急可恃,遂獨造之。世凱延入上坐,執禮甚恭,嗣同曰:“新政將成,而滿員內外阻壓,明公苟出而圖吾君,北洋之位,可取而代也。”世凱曰:“唯朝廷所命,敢不盡死。”嗣同曰:“榮祿、剛毅,實播弄口舌,挾母後以臨天子,今將借明公刀,取二人頭以謝天下。”因出手詔示之,且告以兵諫密謀取。世凱許諾,請回天津,簡軍實,戒將士,先誘誅總督榮祿,疾驅入都,聽命闕下。嗣同頷之,戒勿泄。
《戊戌履霜錄》卷2
獄中絕筆詩
譚瀏陽之有得於佛學,知瀏陽者皆能言之,然瀏陽之學佛,實自金陵楊仁山居士。其遺詩有金陵聽說法一章,即居士所說也。詩雲:“而為上首普觀察,承佛威神說偈言。一任法田賣人子,獨從性海救靈魂。綱倫慘以喀私德,法令盛於巴力門。大地山河今領取,庵摩羅果掌中論。”此詩無刻本。見麥孺博諲端,瀏陽手書也。
譚瀏陽獄中絕筆詩,各報多登之,日本人至譜為樂歌,海宇傳誦,不待述矣。但其詩中所指之人,或未能知之,今錄原文,略加案語。詩曰:“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所謂兩崑崙者,其一指南海,其一乃俠客大刀王五。瀏陽作吳鐵樵傳中所稱王正誼者是也。王五為幽燕大俠,以保鏢為業,其勢力範圍,北及山海關,南及清江浦,生平專以鋤強扶弱為事。瀏陽少年嚐從之受劍術,以道義相期許。戊戌之變,瀏陽與謀奪門迎辟,事未就而瀏陽被逮,王五懷此誌不衰。庚子八月,有所布畫,忽為義和團所戕,齎誌以沒,嗚呼!王五真男兒,不負瀏陽矣。
《飲冰室詩話》
唐才常哭譚嗣同
瀏陽二傑以義俠並稱於時,譚嗣同、唐才常也。光緒戊戌之變,唐哭之慟,欲航海復仇不果。庚子漢口之役,蓋素誌也。其與譚訂交,生死不渝,足愧當世,挽譚七十二字,一字一淚,實一字一恨也。聯雲:“與我公別幾許時,忽驚電飛來,恨不攜二十年刎頸交,同赴泉台,滿贏將去楚孤臣,簫聲鳴咽;近至尊剛十數日,被群陰構死,忍拋棄四百兆為奴種,長埋地獄,隻剩得扶桑英傑,劍氣摩空。”
《清稗類鈔?義俠類》
其詩獨辟新界
譚瀏陽誌節學行思想,為我中國二十世紀開幕第一人,不待言矣。其詩亦獨辟新界而淵含古聲。丙申在金陵所刻《莽蒼蒼齋詩》,自題為“三十以前舊學第二種”,蓋非其所自癟者也。瀏陽殉國時,年僅三十二,故所謂新學之詩,寥寥極希。餘所見惟題麥孺博扇有感舊四首之三,其一曰:“無端過去生中事,兜上朦朧業眼來。燈下髑髏誰一劍,尊前屍塚夢三槐。金裘噴血和天鬥,雲竹聞歌匝地哀。徐甲儻容心懺悔,願身成骨骨成灰。”其二曰:“死生流轉不相值,天地翻時忽一逢。且喜無情成解脫,欲追前事已冥印M┗ㄔ郝湮諭釩祝芳草汀洲雁淚紅。再世金鈽彈指過,結空為色又俄空。”其三曰:“柳花夙有何冤業,萍末相遭乃爾奇?直到化泥方是聚,祗今墮水尚成離。焉能忍此而終古?亦與之為無町畦。我佛天親魔眷屬,一時撒手劫僧祗。”其言沈鬱哀艷,蓋瀏陽集中所罕見者,不知其何所指也。然遣情之中,字字皆學道有得語,亦瀏陽之所以為瀏陽,新學之所以為新學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