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帝政變失敗而後,慈禧太後應諸大臣之固諫,重行垂簾,處理天下事。據慈禧太後之意,以為政治之措施,不可過於急進,而當以慎重出之。若如帝之鹵莽滅裂,則非徒無益,反將害之。矧與祖宗成法牴觸過甚,則更將何以報答祖宗於地下乎!倘不立時阻遏其非,則國家之危險,孰有甚於此者?老成勝算,固為顛撲不破之論。今觀光緒帝之態度,似亦漸漸覺悟其非。將來再有秉政之日,當能以穩健之手段出之。一番失敗,即增一番閱歷,企予望之。
皇太後二次垂簾以後,光緒帝雖照常朝見臣工,頒發上諭,而一切事皆須秉命於太後,不能一人自由主張。凡逢有大故,與樞密大員共商機宜,則太後必在座,帝垂衣裳而受命而已。臣工有章奏進呈,則必先授之太後,太後讀已,始與帝一閱。帝瀏覽一過即還呈太後,對於事之可否,往往不置一辭。此非帝之懦弱無能,蓋彼處於萬鈞壓力之下,固不得不爾,以為自全之計。
帝自太後二次垂簾後,雖於當代之政治措施,不稍留意,然其好學之心,反因之而愈熾。彼於古今中外之政治學識,極喜考究,旁又喜學習外國文字。觀其孜孜筞筞,日昃不遑,知其變政之心,終未大灰。特在慈禧太後生存之年,則鑑於前車之覆,終不肯再有所作為耳。彼知太後求治之心,未嚐滅於己身。不過太後政治上之閱歷較深,故事事欲以穩健慎重之手段出之,雖國事進步,不無稍形遲滯,而他日之成功,則必有如出一轍者。故觀光緒帝之態度,以極深信慈禧太後之才能為不可及。而甚願以國家大事,付之於其身者。矧慈禧太後近年以來,屢下諭旨,敦促諸大臣振興新政,其變政之決心,固早為中外人所共白。帝更當能鑒而諒之也。至中國果能在太後統治之下,躍為第一等強國,抑或須在光緒帝秉政之年,始得大竟厥誌,以致中興之治,則茲事體大,非吾人所能預料矣。
皇帝之宮,麵臨大湖,華麗宏壯,不滅(滅應作減字,原文有誤)於太後之宮。帝宮內亦有太監宮奴等人無數,與太後之太監宮奴不相通。帝每晨須往太後宮恭請聖安,然後同登朝。接見百官卿士,商量國家大故。退朝後,即返自己之宮,用自藏修。每逢大禮節,太後宮舉行宴會演劇等事,則帝亦必隨太後與俱。又往往與太後同餐,聽戲時,則坐於太後之旁。而帝聽戲之興味雅不如太後之高,故常於中間退往戲廳後之休憩室中,讀書吸菸,以自消遣。帝在太後麵前,則例不得讀書或吸菸。
帝居宮中,每日除照例上朝外,其餘光陰,大半皆消遣於書城之中。而學習英文,尤最為帝所歡喜。帝宮中有官員一人,專司買書之職。每日受帝定購書籍之諭,必有數起。帝非特喜讀中國古籍,而尤喜閱近人由西籍譯出之作,朝夕研求無倦容,聞每日至少盡書一冊,常以此自律。真可謂好學不倦也已。
帝性又酷好音樂,中國管弦諸樂器,帝盡能撫弄之。且深得是中之三昧。外國之批雅拿(國外琴名)(即鋼琴)。帝亦能奏之,空中萬籟,帝悉能在樂器上,模之成調,與原音酷肖。帝能拆卸鍾錶中之各種機件。而又一一整理之,復其原狀。眼明手快,有非他人所及。然太後雖知其有如此技能,而嚐惴惴於自己心愛之鍾表,為帝所破壞,無復能建設也。
光緒帝為一極早起之人。上午二時,即已起身。如逢有祀祖及北京城內之各種典禮時,則帝於上午二時必須啟駕,而在八時前,必迴鑾宮中,以備早朝。在此二時半內,其隨從人等,約須步行十六英裏,真非健足不辦。帝在宮中,頤養自得,並無近幸之人,又無種種嗜好,洵賢君主也。
中國歷來以孝道治天下,故皇帝對於太後之禮節,亦備極繁重。如上朝時,太後則高登寶座,帝則坐於左邊之一小凳內。太後乘轎遊園,若帝與俱,則隻可在轎帝(帝疑為旁字之誤)隨行。與太後同餐,則坐於台之末端。惟有一事最為予所不解,即太後獨自用餐之時,其筷匙碗蓋之類,皆為銀製。若與帝同食,則一律易以金者。即帝用之物,亦屬金製。其易銀為金,未知究何用意。惟皇帝一人用膳之時,其所用膳具,屬銀製抑屬金製。則未曾目見,不得而知,以皇帝用膳,常在自己宮中。而予則從未去過。
《慈禧寫照紀》
第一冊(4)德宗光緒載湉(1871—1908)(11)
暫時收卻笑中刀
不容並立勢昭昭,閻樂凶謀奉趙高。
幸有老奴營救急,暫時收卻笑中刀。
上雖久知韜晦,而英銳之氣,往往不能自抑。王士珍之補副都統也,上曰:“你這要與旗人共事了,他們都糊塗哇。”袁世凱之留京議訂憲法也,上冷語曰:“你的心事,我全知道。”袁不敢對。八字空言,耐人尋味,適足激成勾結逆黨之決心。凡此等處實太後所陰喜也。崔玉貴既知,太後一日不在,則其生命一日不保。而內外上下抱此危懼與之同情者,又指不勝屈。上宮中舊閹,被太後歷年杖殺及他調者已略盡,左右近侍皆玉貴徒弟。玉貴恆對其徒嘆息曰:“老佛爺活一天我活一天。”其徒有孫敬福者,曰:“師父不用愁,我一個人給他抵償就結了。”他指皇上也。孫敬福綽號“孫小胖子”,侍太後最得寵。一日皇上宮中,忽得太後恩旨命孫小胖來侍,意甚殷勤。旋有他閹於共宿時,窺見其身藏利刃,互相密告,皆大懼。謂一旦有變,同被死罪。乃共於要路伺李蓮英至,環跪曰:“我等皆活不了,求大總管救命。”蓮英問何事,經小胖藏刀告之。蓮英乃托外間風聞,向玉貴揭破,請其速查。(蓮英至此不復顧太後之恨矣。)於是小胖不敢動,此光緒三十三年初夏事也。時瑾妃宮首領太監趙姓,家住沙灘,暮夜介田際雲來訪餘於南池子。餘立攜二人往尋鳳林,相與夜見肅王,密議於東花園三層小樓上,屏去侍者。王曰:“孫小胖子容易勸化。這事湊巧,我明日即有辦法,切莫聲張。”又數日見王,王欣然得意曰:“孫小胖子業已被我收服,萬無一失,因小胖子家欺負鄰人成訟,(凡有錢之太監,皆有家在京中。)本係小胖子家理曲,健訟不休。我先不受其請託,今因此事乃命工巡局昧心偏斷,令小胖家得直。小胖來謝,我以利害是非勸之。小胖言萬無其事,指天誓日而去矣。”是時工巡局兼理京城民事訴訟,而肅王以民政部尚書轄之也。旋聞太後調回小胖。而李蓮英屢因他事被責,心知太後忌之,遂以老病乞假家居。而宮中勢力,崔更統一矣。
皇太後二次垂簾以後,光緒帝雖照常朝見臣工,頒發上諭,而一切事皆須秉命於太後,不能一人自由主張。凡逢有大故,與樞密大員共商機宜,則太後必在座,帝垂衣裳而受命而已。臣工有章奏進呈,則必先授之太後,太後讀已,始與帝一閱。帝瀏覽一過即還呈太後,對於事之可否,往往不置一辭。此非帝之懦弱無能,蓋彼處於萬鈞壓力之下,固不得不爾,以為自全之計。
帝自太後二次垂簾後,雖於當代之政治措施,不稍留意,然其好學之心,反因之而愈熾。彼於古今中外之政治學識,極喜考究,旁又喜學習外國文字。觀其孜孜筞筞,日昃不遑,知其變政之心,終未大灰。特在慈禧太後生存之年,則鑑於前車之覆,終不肯再有所作為耳。彼知太後求治之心,未嚐滅於己身。不過太後政治上之閱歷較深,故事事欲以穩健慎重之手段出之,雖國事進步,不無稍形遲滯,而他日之成功,則必有如出一轍者。故觀光緒帝之態度,以極深信慈禧太後之才能為不可及。而甚願以國家大事,付之於其身者。矧慈禧太後近年以來,屢下諭旨,敦促諸大臣振興新政,其變政之決心,固早為中外人所共白。帝更當能鑒而諒之也。至中國果能在太後統治之下,躍為第一等強國,抑或須在光緒帝秉政之年,始得大竟厥誌,以致中興之治,則茲事體大,非吾人所能預料矣。
皇帝之宮,麵臨大湖,華麗宏壯,不滅(滅應作減字,原文有誤)於太後之宮。帝宮內亦有太監宮奴等人無數,與太後之太監宮奴不相通。帝每晨須往太後宮恭請聖安,然後同登朝。接見百官卿士,商量國家大故。退朝後,即返自己之宮,用自藏修。每逢大禮節,太後宮舉行宴會演劇等事,則帝亦必隨太後與俱。又往往與太後同餐,聽戲時,則坐於太後之旁。而帝聽戲之興味雅不如太後之高,故常於中間退往戲廳後之休憩室中,讀書吸菸,以自消遣。帝在太後麵前,則例不得讀書或吸菸。
帝居宮中,每日除照例上朝外,其餘光陰,大半皆消遣於書城之中。而學習英文,尤最為帝所歡喜。帝宮中有官員一人,專司買書之職。每日受帝定購書籍之諭,必有數起。帝非特喜讀中國古籍,而尤喜閱近人由西籍譯出之作,朝夕研求無倦容,聞每日至少盡書一冊,常以此自律。真可謂好學不倦也已。
帝性又酷好音樂,中國管弦諸樂器,帝盡能撫弄之。且深得是中之三昧。外國之批雅拿(國外琴名)(即鋼琴)。帝亦能奏之,空中萬籟,帝悉能在樂器上,模之成調,與原音酷肖。帝能拆卸鍾錶中之各種機件。而又一一整理之,復其原狀。眼明手快,有非他人所及。然太後雖知其有如此技能,而嚐惴惴於自己心愛之鍾表,為帝所破壞,無復能建設也。
光緒帝為一極早起之人。上午二時,即已起身。如逢有祀祖及北京城內之各種典禮時,則帝於上午二時必須啟駕,而在八時前,必迴鑾宮中,以備早朝。在此二時半內,其隨從人等,約須步行十六英裏,真非健足不辦。帝在宮中,頤養自得,並無近幸之人,又無種種嗜好,洵賢君主也。
中國歷來以孝道治天下,故皇帝對於太後之禮節,亦備極繁重。如上朝時,太後則高登寶座,帝則坐於左邊之一小凳內。太後乘轎遊園,若帝與俱,則隻可在轎帝(帝疑為旁字之誤)隨行。與太後同餐,則坐於台之末端。惟有一事最為予所不解,即太後獨自用餐之時,其筷匙碗蓋之類,皆為銀製。若與帝同食,則一律易以金者。即帝用之物,亦屬金製。其易銀為金,未知究何用意。惟皇帝一人用膳之時,其所用膳具,屬銀製抑屬金製。則未曾目見,不得而知,以皇帝用膳,常在自己宮中。而予則從未去過。
《慈禧寫照紀》
第一冊(4)德宗光緒載湉(1871—1908)(11)
暫時收卻笑中刀
不容並立勢昭昭,閻樂凶謀奉趙高。
幸有老奴營救急,暫時收卻笑中刀。
上雖久知韜晦,而英銳之氣,往往不能自抑。王士珍之補副都統也,上曰:“你這要與旗人共事了,他們都糊塗哇。”袁世凱之留京議訂憲法也,上冷語曰:“你的心事,我全知道。”袁不敢對。八字空言,耐人尋味,適足激成勾結逆黨之決心。凡此等處實太後所陰喜也。崔玉貴既知,太後一日不在,則其生命一日不保。而內外上下抱此危懼與之同情者,又指不勝屈。上宮中舊閹,被太後歷年杖殺及他調者已略盡,左右近侍皆玉貴徒弟。玉貴恆對其徒嘆息曰:“老佛爺活一天我活一天。”其徒有孫敬福者,曰:“師父不用愁,我一個人給他抵償就結了。”他指皇上也。孫敬福綽號“孫小胖子”,侍太後最得寵。一日皇上宮中,忽得太後恩旨命孫小胖來侍,意甚殷勤。旋有他閹於共宿時,窺見其身藏利刃,互相密告,皆大懼。謂一旦有變,同被死罪。乃共於要路伺李蓮英至,環跪曰:“我等皆活不了,求大總管救命。”蓮英問何事,經小胖藏刀告之。蓮英乃托外間風聞,向玉貴揭破,請其速查。(蓮英至此不復顧太後之恨矣。)於是小胖不敢動,此光緒三十三年初夏事也。時瑾妃宮首領太監趙姓,家住沙灘,暮夜介田際雲來訪餘於南池子。餘立攜二人往尋鳳林,相與夜見肅王,密議於東花園三層小樓上,屏去侍者。王曰:“孫小胖子容易勸化。這事湊巧,我明日即有辦法,切莫聲張。”又數日見王,王欣然得意曰:“孫小胖子業已被我收服,萬無一失,因小胖子家欺負鄰人成訟,(凡有錢之太監,皆有家在京中。)本係小胖子家理曲,健訟不休。我先不受其請託,今因此事乃命工巡局昧心偏斷,令小胖家得直。小胖來謝,我以利害是非勸之。小胖言萬無其事,指天誓日而去矣。”是時工巡局兼理京城民事訴訟,而肅王以民政部尚書轄之也。旋聞太後調回小胖。而李蓮英屢因他事被責,心知太後忌之,遂以老病乞假家居。而宮中勢力,崔更統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