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論劍:新視野下的中國大戰略 作者:賈立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版vs盜版:一場“持久戰”(1)
魏愛雲
據報導,在推廣使用正版軟體方麵,目前,全國已有36個省市級政府及其各個部門完成了正版軟體採購和安裝更換工作。全國330個地市級政府已經落實了正版軟體採購的資金,正在逐步推進正版化工作,從2006年開始,大型企業正版化工作也已開始逐步進行。可以說,一場席捲全國的正版風暴正全麵展開。圍繞正版與盜版,智慧財產權保護不足與智慧財產權保護過度的爭論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一、“盜版有理”為何“無理”
對盜版產品既愛且恨可以說是中國老百姓的普遍心理。有調查顯示,導致消費者對正版敬而遠之的原因主要在於:一是相對昂貴的價格和我們一般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之間有一定矛盾。而現在的盜版技術高超,使盜版的成本降低的同時,質量有了進一步提高;二是盜版相對便捷的銷售渠道,消費者購買盜版產品大有唾手可得的便利。
於是,對盜版、正版社會長期存在較為激烈的爭論,維護盜版極端者大勢叫嚷“盜版有理”,甚至有學者直言不諱地對之加以宣揚,支持此論調的也是大有人在。那麽,我們該如何看待“盜版有理”論呢?
“關於‘盜版有理’的說法肯定是錯誤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智慧財產權專家李順德說,“如果我們縱容了盜版,對國家、對產業發展、對社會公眾的長遠利益都是非常不利的。如果真正‘盜版有理’,也就是盜版都是合法的,我們不加限製那麽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將來沒有人再去開發研究新的軟體,也沒有人去創作新的影視節目,因為開發軟體、創作新的影視節目,都需要大量的投入,投入以後得不到應有的回報。講‘盜版有理’,就打擊了軟體的開發者、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者,包括影視節目的製作者,使他們失去了創作的動力和積極性。”
如果我們有一個比較好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法律環境,盜版占的比重很小了,那麽正版能夠得到合理保護,其價格就自然回歸到合理的程度。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但是,智慧財產權保護究竟是保護誰的利益,這個問題是要首先搞清楚的。以加強計算機軟體保護為例,我們是保護外國的軟體公司,還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公司?
李順德介紹,外國軟體公司如微軟、ibm等其市場遍布世界各地,絕不僅僅是個中國市場。如果在中國市場上得不到足夠的保護,那麽頂多在中國市場上獲得不了多少利益,甚至造成一些虧損,但是不會影響到它的生存,也不至於破產。但是就國內的軟體企業即所謂的民族軟體企業而言,開發的軟體大部分都是用於國內市場。如果在國內市場上我們不能給予它們足夠的保護,使得盜版非常猖獗,國內軟體公司麵對的就不僅僅是虧損的問題,甚至是破產的問題。而如果沒有本國自己的軟體,將意味著我國國防、經濟命脈都將麵臨著巨大的威脅和隱憂。因為在很多要害部門,特別是國防部門,都是採用國內開發的軟體。出於安全的考慮,各國都是如此。李順德進一步指出,“當然,對跨國公司濫用智慧財產權問題,我們應該從法律上給予製約和規範。我們保護其智慧財產權,但不保護他們濫用智慧財產權。在這一點上,應該分清楚。現在我們有《反不正當競爭法》,還要加緊製定《反壟斷法》”。
二、盜版為何常持不懈
北京中關村被稱為“中國的矽穀”。自然碼發明人周誌農曾坦言,“上個世紀的中關村是一個培育的階段:消費者、技術、資本先後被培育了出來。我們回首這個階段的時候,不得不承認,最大的功臣是盜版。”今日,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打擊地下生產線,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盜版”遂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盜版究竟是一顆美人痣還是一枚毒瘤,也許任何非此即彼的極端看法都有失偏頗。1662年,英國出台了世界上第一個建立登記圖書許可證的印刷法令;1710年,世界上第一個解決盜版問題的版權法《安妮法令》生效。自17世紀開始,盜版與反盜版問題就緊隨人類知識與技術創新的腳步,如影隨形,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難題。
自2001年以來,全國文化市場行政執法機構每年收繳的盜版音像製品基本上都在1億張(盤)左右。國內盜版泛濫可見一斑。盜版現象的廣泛存在,其癥結究竟何在?
問題當然是由多方麵因素造成的。李順德認為,其一,盜版是個世界性的問題,其根源不一定都在國內,有些是國際上的盜版集團組織,有些是國際和國內盜版集團勾結在一起。比如有些美國大片,在中國還沒有上演,但是盜版的光碟已經出來了。有些盜版問題是帶有國際性質的,對於盜版問題的解決需要世界各國聯手。其二,現在生產和販賣盜版商品利潤是相當豐厚的,使得一些犯罪分子鋌而走險,從事違法活動。實際上,製作盜版的源頭是我們查處的重點,但查處有相當的難度。其三,我國正處在市場經濟起步的階段,地區之間的發展也是相當不平衡的,有的地區經濟發展快一些,有的地區經濟發展得慢一些。生產這些盜版商品,對地方的利稅可能還有所貢獻。所以在有些地方,盜版集團成為利稅大戶,得到了一些地方的保護,這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
魏愛雲
據報導,在推廣使用正版軟體方麵,目前,全國已有36個省市級政府及其各個部門完成了正版軟體採購和安裝更換工作。全國330個地市級政府已經落實了正版軟體採購的資金,正在逐步推進正版化工作,從2006年開始,大型企業正版化工作也已開始逐步進行。可以說,一場席捲全國的正版風暴正全麵展開。圍繞正版與盜版,智慧財產權保護不足與智慧財產權保護過度的爭論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一、“盜版有理”為何“無理”
對盜版產品既愛且恨可以說是中國老百姓的普遍心理。有調查顯示,導致消費者對正版敬而遠之的原因主要在於:一是相對昂貴的價格和我們一般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之間有一定矛盾。而現在的盜版技術高超,使盜版的成本降低的同時,質量有了進一步提高;二是盜版相對便捷的銷售渠道,消費者購買盜版產品大有唾手可得的便利。
於是,對盜版、正版社會長期存在較為激烈的爭論,維護盜版極端者大勢叫嚷“盜版有理”,甚至有學者直言不諱地對之加以宣揚,支持此論調的也是大有人在。那麽,我們該如何看待“盜版有理”論呢?
“關於‘盜版有理’的說法肯定是錯誤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智慧財產權專家李順德說,“如果我們縱容了盜版,對國家、對產業發展、對社會公眾的長遠利益都是非常不利的。如果真正‘盜版有理’,也就是盜版都是合法的,我們不加限製那麽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將來沒有人再去開發研究新的軟體,也沒有人去創作新的影視節目,因為開發軟體、創作新的影視節目,都需要大量的投入,投入以後得不到應有的回報。講‘盜版有理’,就打擊了軟體的開發者、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者,包括影視節目的製作者,使他們失去了創作的動力和積極性。”
如果我們有一個比較好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法律環境,盜版占的比重很小了,那麽正版能夠得到合理保護,其價格就自然回歸到合理的程度。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但是,智慧財產權保護究竟是保護誰的利益,這個問題是要首先搞清楚的。以加強計算機軟體保護為例,我們是保護外國的軟體公司,還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公司?
李順德介紹,外國軟體公司如微軟、ibm等其市場遍布世界各地,絕不僅僅是個中國市場。如果在中國市場上得不到足夠的保護,那麽頂多在中國市場上獲得不了多少利益,甚至造成一些虧損,但是不會影響到它的生存,也不至於破產。但是就國內的軟體企業即所謂的民族軟體企業而言,開發的軟體大部分都是用於國內市場。如果在國內市場上我們不能給予它們足夠的保護,使得盜版非常猖獗,國內軟體公司麵對的就不僅僅是虧損的問題,甚至是破產的問題。而如果沒有本國自己的軟體,將意味著我國國防、經濟命脈都將麵臨著巨大的威脅和隱憂。因為在很多要害部門,特別是國防部門,都是採用國內開發的軟體。出於安全的考慮,各國都是如此。李順德進一步指出,“當然,對跨國公司濫用智慧財產權問題,我們應該從法律上給予製約和規範。我們保護其智慧財產權,但不保護他們濫用智慧財產權。在這一點上,應該分清楚。現在我們有《反不正當競爭法》,還要加緊製定《反壟斷法》”。
二、盜版為何常持不懈
北京中關村被稱為“中國的矽穀”。自然碼發明人周誌農曾坦言,“上個世紀的中關村是一個培育的階段:消費者、技術、資本先後被培育了出來。我們回首這個階段的時候,不得不承認,最大的功臣是盜版。”今日,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打擊地下生產線,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盜版”遂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盜版究竟是一顆美人痣還是一枚毒瘤,也許任何非此即彼的極端看法都有失偏頗。1662年,英國出台了世界上第一個建立登記圖書許可證的印刷法令;1710年,世界上第一個解決盜版問題的版權法《安妮法令》生效。自17世紀開始,盜版與反盜版問題就緊隨人類知識與技術創新的腳步,如影隨形,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難題。
自2001年以來,全國文化市場行政執法機構每年收繳的盜版音像製品基本上都在1億張(盤)左右。國內盜版泛濫可見一斑。盜版現象的廣泛存在,其癥結究竟何在?
問題當然是由多方麵因素造成的。李順德認為,其一,盜版是個世界性的問題,其根源不一定都在國內,有些是國際上的盜版集團組織,有些是國際和國內盜版集團勾結在一起。比如有些美國大片,在中國還沒有上演,但是盜版的光碟已經出來了。有些盜版問題是帶有國際性質的,對於盜版問題的解決需要世界各國聯手。其二,現在生產和販賣盜版商品利潤是相當豐厚的,使得一些犯罪分子鋌而走險,從事違法活動。實際上,製作盜版的源頭是我們查處的重點,但查處有相當的難度。其三,我國正處在市場經濟起步的階段,地區之間的發展也是相當不平衡的,有的地區經濟發展快一些,有的地區經濟發展得慢一些。生產這些盜版商品,對地方的利稅可能還有所貢獻。所以在有些地方,盜版集團成為利稅大戶,得到了一些地方的保護,這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