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小說對歷史事件的官方定論提出質疑。在多數情況下,這些小說裏的主人公們似乎在尋找他們生活裏和行動中正失去的連貫性。這些小說家多數對他們曾經推波助瀾過的歷史事件與自己的關係所持的立場與觀點正加以修正,以他們自己小說裏敘述者兼主人公的雙重身份進行內省或反思。1費德曼把馮內古特列入60年代嶄露頭角的內省小說或反思小說家群,或後現代派小說家群。馬爾科姆·布雷德伯裏(malcolm bradbury)則在他的《新現實主義小說》(neorealist fiction)一文裏稱馮內古特為新現實王義小說家,他說:像那時(60年代)的文學批評和哲學一樣,小說發現自己己露衰敗的徵兆,背著下滑、詞語危機、能指與所指錯位感的重負。有一度這似乎表明嚴肅文學現實主義的終結,雖然整個“後現代”階段依然存在著現實主義與超小說悖論的矛盾,其矛盾不僅存在於後現代小說和較為傳統的形式之間,而且也存在於巴思、馮內古特、品欽、霍克斯、庫弗的超文本的本身之中。2布雷德伯裏用新現實主義去界定馮內古特及與其相似的作家,用超小說概括這批作家的小說藝術特色,說白了,就是:他們關注現實社會,但他們審視社會的視角,表現社會生活的手法,均迥異於傳統的現實主義怍家。新現實主義作家所反映的現實,好比哈哈鏡裏所反映的現實。你從哈哈鏡裏所看到的一切,難道不使你感到能指與所指大大地錯位嗎?所謂後現代小說,其最大的特色也在於此。馮內古特的藝術創新也在於此。綜觀馮內古特的整個小說創作生涯,從褒義上講,他保持了鮮明的藝術特色;從貶義上講,他在90年代藝術探索上無新的進展,而是重複他在60年代建立起來的藝術手法。
不過,即使在90年代的今天,若從內省、新現實主義、黑色幽默等角度來研讀他的《五號屠場》、《上帝保佑你,羅斯瓦特先生》和其他小說,我們的讀者依然能獲得審美喻悅,我們的作家更能從中獲得藝術創新的啟迪,領悟馮內古特為何能“通過文學改變了整整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道理。現在可以斷言,馮內古特作為60年代湧現出來的一位後現代派經典作家,一位黑色幽默大師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而今很少會有人對此質疑了。
紫芹
南京南秀村陋齋
1998年6月10日
第一章
牲口哞哞叫,
聖嬰驚醒了。
但小主基督,
不哭也不鬧。1
【1 傳說基督降生在馬槽裏。】
下麵的這一切基本上是實情。至少有關戰爭的部分是頗為真實的。我認識的一個人因為拿了別人的茶壺而真的在德勒斯登被槍斃了。我熟悉的另一個傢夥確實發過誓,說戰爭結束後他要雇一批人來幹掉他的仇人。如此等等。不過這裏我沒有使用他們的真實姓名。
我確實於一九六七年用古根海姆基金給我的錢(真呱呱叫)再次去過德勒斯登。這地方很像俄亥俄州的戴頓城,比戴頓城還空曠。那兒地下埋藏的屍骨一定有好多噸。
我是與我的老戰友伯納德·弗·奧黑爾一起重返德勒斯登的。
我們與出租汽車司機交上了朋友,他驅車送我們去屠場,我們當戰俘時就被關在那裏。司機名叫格哈特·繆勒爾。他說他一度作過美國人的俘虜。我們問他在共產黨領導下生活怎麽樣,他說開始時可怕,因為每個人都得努力工作,而且衣、食、住都不夠。但目前情況好得多了。他有了一套舒適的公寓房間,他的女兒也受到很好的教育,他的母親已在德勒斯登大火中化為灰燼。
就這麽回事。
繆勒爾於聖誕節寄紿奧黑爾一張明信片,上麵寫著:“祝你的家人和朋友聖誕節愉快,新年快樂,並希望有朝一日碰上機會,能在和平、自由世界裏的出租汽車中再見。”
我很喜歡“有朝一日碰上機會”的說法。
我真不想告訴你們這本小說花費了我多少金錢,多少心血和時間。二十三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我回到家裏,當時我認為寫德勒斯登的毀滅是輕而易舉的事兒,隻需報導我目睹的那些情況就行了;而且我還認為這部作品一定會成為名著,或者至少可以撈一大筆錢,因為這書的題目很大。
不過當時我腦子裏關於德勒斯登並沒有多少話要講——橫豎不夠寫一本書。就是現在,兒子已經成人,我已是一個飽經風霜,縈懷往事.愛抽帕瑪牌香菸的老頭兒了,卻依然沒有多少話要講。
雖然我感到回憶德勒斯登的往事毫無用處,但它卻引誘著我非把它寫出來不可,這使我想起了那有名的打油詩:
一個青年來自斯坦波爾,
對著他的工具自言自語:
“你花去了我所有的錢財,
又把我的健康毀壞,
如今你屁用沒有,你這個老蠢才。”
而且它還使我想起了一首歌,歌詞是這樣的:
在下名叫雍永森,
工作地點在威斯康星,
工作單位是木材廠。
有時走在路上撞見了人,
他們問我:“請問尊姓大名?”
我回答說:
“在下名叫雍承森,
不過,即使在90年代的今天,若從內省、新現實主義、黑色幽默等角度來研讀他的《五號屠場》、《上帝保佑你,羅斯瓦特先生》和其他小說,我們的讀者依然能獲得審美喻悅,我們的作家更能從中獲得藝術創新的啟迪,領悟馮內古特為何能“通過文學改變了整整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道理。現在可以斷言,馮內古特作為60年代湧現出來的一位後現代派經典作家,一位黑色幽默大師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而今很少會有人對此質疑了。
紫芹
南京南秀村陋齋
1998年6月10日
第一章
牲口哞哞叫,
聖嬰驚醒了。
但小主基督,
不哭也不鬧。1
【1 傳說基督降生在馬槽裏。】
下麵的這一切基本上是實情。至少有關戰爭的部分是頗為真實的。我認識的一個人因為拿了別人的茶壺而真的在德勒斯登被槍斃了。我熟悉的另一個傢夥確實發過誓,說戰爭結束後他要雇一批人來幹掉他的仇人。如此等等。不過這裏我沒有使用他們的真實姓名。
我確實於一九六七年用古根海姆基金給我的錢(真呱呱叫)再次去過德勒斯登。這地方很像俄亥俄州的戴頓城,比戴頓城還空曠。那兒地下埋藏的屍骨一定有好多噸。
我是與我的老戰友伯納德·弗·奧黑爾一起重返德勒斯登的。
我們與出租汽車司機交上了朋友,他驅車送我們去屠場,我們當戰俘時就被關在那裏。司機名叫格哈特·繆勒爾。他說他一度作過美國人的俘虜。我們問他在共產黨領導下生活怎麽樣,他說開始時可怕,因為每個人都得努力工作,而且衣、食、住都不夠。但目前情況好得多了。他有了一套舒適的公寓房間,他的女兒也受到很好的教育,他的母親已在德勒斯登大火中化為灰燼。
就這麽回事。
繆勒爾於聖誕節寄紿奧黑爾一張明信片,上麵寫著:“祝你的家人和朋友聖誕節愉快,新年快樂,並希望有朝一日碰上機會,能在和平、自由世界裏的出租汽車中再見。”
我很喜歡“有朝一日碰上機會”的說法。
我真不想告訴你們這本小說花費了我多少金錢,多少心血和時間。二十三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我回到家裏,當時我認為寫德勒斯登的毀滅是輕而易舉的事兒,隻需報導我目睹的那些情況就行了;而且我還認為這部作品一定會成為名著,或者至少可以撈一大筆錢,因為這書的題目很大。
不過當時我腦子裏關於德勒斯登並沒有多少話要講——橫豎不夠寫一本書。就是現在,兒子已經成人,我已是一個飽經風霜,縈懷往事.愛抽帕瑪牌香菸的老頭兒了,卻依然沒有多少話要講。
雖然我感到回憶德勒斯登的往事毫無用處,但它卻引誘著我非把它寫出來不可,這使我想起了那有名的打油詩:
一個青年來自斯坦波爾,
對著他的工具自言自語:
“你花去了我所有的錢財,
又把我的健康毀壞,
如今你屁用沒有,你這個老蠢才。”
而且它還使我想起了一首歌,歌詞是這樣的:
在下名叫雍永森,
工作地點在威斯康星,
工作單位是木材廠。
有時走在路上撞見了人,
他們問我:“請問尊姓大名?”
我回答說:
“在下名叫雍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