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鄧力群自述:十二個春秋 作者:鄧力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了轉信以外,也翻了下報紙,六七月收集“四人幫”借批經驗主義影射周總理的文章。也收了一些報紙上對軍委擴大會議反映的文章。這些都轉給鄧小平了。鄧看後說,他們的意思是清楚的。
我們還到版本圖書館,查了一下“文革”期間出版的書籍。詳細情況,記不清楚了,記得連各種小冊子在內,共出一、兩萬種。真正有學術價值的(包括重版書)不到20種。搞學問的不讓寫文章,寫了也不讓出。學術領域確實是一片沙漠。
“四人幫”這時老實了一段。主要是鄧小平主特工作,不是說批了他們幾個月嗎,姚文元到上海去了,王洪文也到上海去了。臨離開北京時甩下一句話,說十年以後再見。過引起鄧小平高度警惕。鄧小平說,是啊,按年齡來說,他們有優勢。王洪文那時才四十幾歲,鄧已七十多了。鄧小平後來說,老同誌中在醞釀,怎麽樣從中青年中間培養幾個人。華國鋒到大寨作報告,這恐怕也是步驟之一。
(7)圍繞評《水滸》的鬥爭
到8月中旬,"四人幫"借評《水滸》又發起攻勢了:
8月13日,主席作了評《水滸》的談話。當時,主席兩隻眼睛都是白內障,在他身邊讀書的北大中文係數員蘆荻向他請教關於《水滸》評論的問題,主席就發了些議論。蘆荻作了記錄整理。8月14日,主席批示正式印發。經整理正式印發的這篇談話全文如下:
《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麵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水滸》隻反貪官,不反皇帝。屏晁蓋於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義,把晁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讓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鬥爭,是地主階級內部這一派反對那一派的鬥爭。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
這支農民起義隊伍的領袖不好,投降。李逵、吳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願意投降。
魯迅評《水滸》評得好,他說“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三閑集·流氓的變遷》)。
金聖歎把《水滸》砍掉了二十多回。砍掉了,不真實。魯迅非常不滿意金聖歎,專寫了一篇評論金聖歎的文章《談金聖歎》(見《南腔北調集》)。
《水滸》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三種都要出。把魯迅的那段評語印在前麵。
主席同意魯迅的話。這些議論就是把魯迅說過的話的意思說得更明確點就是了。把魯迅的話同毛主席的指示相對照,可以看出毛主席確實是就書論書,發表感想,不是針對什麽具體的東西借題發揮。當時把這個指示利用成那個樣子,很微妙。
據鄧小平同誌給我們說,他看了這個指示以後,曾經向毛主席建議,印發政治局討論一下吧?主席說,這是文藝問題,是對古典文藝的看法問題,用不著議論了,用不著傳達了。鄧就沒有在政治局傳達。他給我們講,也是就他的理解,說話時順便講了這個問題。無非是講明現實意義,對國外來講,反對現代修正主義,國內來講是反修防修,因為都講投降,無產階級向資產階級投降。毛主席發這樣一段議論,"四人幫"就如獲至寶。據後來揭發的材料,姚文元收到這篇談話以後連夜與信(中間隻隔三個鍾電),說這段指示如何如何重要,要進行宣傳,並提出了怎麽樣在《人民日報》等報刊上宣傳的打算。主席很快批示同意,首先在《人民日報》發文章,然後在其它報刊發文草。"四人幫"就利用主席關於《水滸》的議論,說要害是宋江架空晁蓋,篡奪領導權,然後把聚義廳變成忠義堂。用此來影射周總理、鄧小平。
8月中旬,評《水滸》的文章陸續出來。9月中旬,開第一次農業學大寨會議。先在山西昔陽開,小平同誌去了,在開幕式上有一篇講話。結束時在北京開,華國鋒作了總結報告,報告稿子是胡喬木幫助修改定稿的。這邊開學大寨會議,那邊(也在大寨)江青反攻倒算,一個內容就是大講評《水滸》要害是宋江架空晁蓋。一個內容是為他們壓製、扼殺《創業》、《海霞》翻案,大罵張天民,"你告了老娘的刁狀"。完全是潑婦的口吻。而且要求把她的講話錄音,發給大寨會議和全國。華國鋒比較堅定,但他也不好辦,就把江青的要求報告了主席,請毛主席指示。主席指示,稿子不要發,錄音不要放,報告不要印。鄧小平把江青在大寨講《水滸》的要害是"架空晁蓋"向毛主席匯報。主席聽了很生氣,說:放屁!文不對題。那是學大寨,她搞評《水滸》。這個人不懂事,上邊沒有多少人信她的。這是對鄧小平、華國鋒的一種支持,對江青來講,起了一種抑製的作用吧。
後來,江青講,她去大寨之前報告了毛主席,主席還把南宋一個姓張的人離開杭州的一首詞,叫人抄給她。意思好像是要鼓起你的勁頭來堅持你的愛國立場。記得有這個說法,不知是不是江青自己編的,我記不清。蘆荻到主席那裏,好像有個任務,到那裏講解毛主席圈的幾首詞。
從《水滸》的批示和學大寨會議來看,主席對江青的支持比原來減弱,天平有些傾斜。姚文元摸到什麽氣候,大做文章,做得過分以後,老人家又不滿意。從過一段可以看出這麽一點苗頭。江青在那時能和鄧小平麵對麵的爭,她總是還帶一點“秘本”去吧,要不她也不敢那麽樣,她那時一肚子氣,後來不是講鬥爭她好幾個月嗎!
我們還到版本圖書館,查了一下“文革”期間出版的書籍。詳細情況,記不清楚了,記得連各種小冊子在內,共出一、兩萬種。真正有學術價值的(包括重版書)不到20種。搞學問的不讓寫文章,寫了也不讓出。學術領域確實是一片沙漠。
“四人幫”這時老實了一段。主要是鄧小平主特工作,不是說批了他們幾個月嗎,姚文元到上海去了,王洪文也到上海去了。臨離開北京時甩下一句話,說十年以後再見。過引起鄧小平高度警惕。鄧小平說,是啊,按年齡來說,他們有優勢。王洪文那時才四十幾歲,鄧已七十多了。鄧小平後來說,老同誌中在醞釀,怎麽樣從中青年中間培養幾個人。華國鋒到大寨作報告,這恐怕也是步驟之一。
(7)圍繞評《水滸》的鬥爭
到8月中旬,"四人幫"借評《水滸》又發起攻勢了:
8月13日,主席作了評《水滸》的談話。當時,主席兩隻眼睛都是白內障,在他身邊讀書的北大中文係數員蘆荻向他請教關於《水滸》評論的問題,主席就發了些議論。蘆荻作了記錄整理。8月14日,主席批示正式印發。經整理正式印發的這篇談話全文如下:
《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麵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水滸》隻反貪官,不反皇帝。屏晁蓋於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義,把晁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讓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鬥爭,是地主階級內部這一派反對那一派的鬥爭。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
這支農民起義隊伍的領袖不好,投降。李逵、吳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願意投降。
魯迅評《水滸》評得好,他說“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三閑集·流氓的變遷》)。
金聖歎把《水滸》砍掉了二十多回。砍掉了,不真實。魯迅非常不滿意金聖歎,專寫了一篇評論金聖歎的文章《談金聖歎》(見《南腔北調集》)。
《水滸》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三種都要出。把魯迅的那段評語印在前麵。
主席同意魯迅的話。這些議論就是把魯迅說過的話的意思說得更明確點就是了。把魯迅的話同毛主席的指示相對照,可以看出毛主席確實是就書論書,發表感想,不是針對什麽具體的東西借題發揮。當時把這個指示利用成那個樣子,很微妙。
據鄧小平同誌給我們說,他看了這個指示以後,曾經向毛主席建議,印發政治局討論一下吧?主席說,這是文藝問題,是對古典文藝的看法問題,用不著議論了,用不著傳達了。鄧就沒有在政治局傳達。他給我們講,也是就他的理解,說話時順便講了這個問題。無非是講明現實意義,對國外來講,反對現代修正主義,國內來講是反修防修,因為都講投降,無產階級向資產階級投降。毛主席發這樣一段議論,"四人幫"就如獲至寶。據後來揭發的材料,姚文元收到這篇談話以後連夜與信(中間隻隔三個鍾電),說這段指示如何如何重要,要進行宣傳,並提出了怎麽樣在《人民日報》等報刊上宣傳的打算。主席很快批示同意,首先在《人民日報》發文章,然後在其它報刊發文草。"四人幫"就利用主席關於《水滸》的議論,說要害是宋江架空晁蓋,篡奪領導權,然後把聚義廳變成忠義堂。用此來影射周總理、鄧小平。
8月中旬,評《水滸》的文章陸續出來。9月中旬,開第一次農業學大寨會議。先在山西昔陽開,小平同誌去了,在開幕式上有一篇講話。結束時在北京開,華國鋒作了總結報告,報告稿子是胡喬木幫助修改定稿的。這邊開學大寨會議,那邊(也在大寨)江青反攻倒算,一個內容就是大講評《水滸》要害是宋江架空晁蓋。一個內容是為他們壓製、扼殺《創業》、《海霞》翻案,大罵張天民,"你告了老娘的刁狀"。完全是潑婦的口吻。而且要求把她的講話錄音,發給大寨會議和全國。華國鋒比較堅定,但他也不好辦,就把江青的要求報告了主席,請毛主席指示。主席指示,稿子不要發,錄音不要放,報告不要印。鄧小平把江青在大寨講《水滸》的要害是"架空晁蓋"向毛主席匯報。主席聽了很生氣,說:放屁!文不對題。那是學大寨,她搞評《水滸》。這個人不懂事,上邊沒有多少人信她的。這是對鄧小平、華國鋒的一種支持,對江青來講,起了一種抑製的作用吧。
後來,江青講,她去大寨之前報告了毛主席,主席還把南宋一個姓張的人離開杭州的一首詞,叫人抄給她。意思好像是要鼓起你的勁頭來堅持你的愛國立場。記得有這個說法,不知是不是江青自己編的,我記不清。蘆荻到主席那裏,好像有個任務,到那裏講解毛主席圈的幾首詞。
從《水滸》的批示和學大寨會議來看,主席對江青的支持比原來減弱,天平有些傾斜。姚文元摸到什麽氣候,大做文章,做得過分以後,老人家又不滿意。從過一段可以看出這麽一點苗頭。江青在那時能和鄧小平麵對麵的爭,她總是還帶一點“秘本”去吧,要不她也不敢那麽樣,她那時一肚子氣,後來不是講鬥爭她好幾個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