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說,劉瑾用事後,每當向皇帝請示匯報時,必定先偵察一番,專挑小皇帝玩得上癮的時候。皇帝煩他打擾,火急火燎地揮手趕他走,說:我用你是幹什麽的?一件一件的老來麻煩我!從此,劉瑾便獨斷專決,不用向皇上匯報了。(注5)
劉瑾牌抽水機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廠的。
遙想劉瑾當年,手握重權,口含天憲,連戰連捷,心氣難免大壯。實際上,明眼人早把這種變化看在眼裏,主動向權力靠攏的聚集運動已像百川歸海一般濫觴了。
大約在正德元年歲末,右都禦史劉宇(近似監察部常務副部長)通過大學士焦芳的介紹拜見了劉瑾,劉宇的見麵禮是上萬兩銀子(約400萬人民幣)。據《明史·閹黨列傳》記載,這是劉瑾收的第一筆上萬兩銀子的賄賂。《明史》說,當時劉瑾“初通賄”,對賄賂的期望值不過幾百兩銀子,見了萬兩銀子不禁大喜,說:“劉先生何厚我。”劉宇的投資迅速獲得回報,正德二年正月,劉宇升為左都禦史(近似監察部部長)。
劉宇知恩圖報,成為“閹黨”的核心成員之一。他發現劉瑾特別恨禦史仗著諫官的職權說三道四,便請來一道聖旨,發布了管製禦史的新政策,有點小過失就打他們一頓屁股。劉瑾見劉宇能封住部下的嘴巴,有真本事,便給了這位禦史首領新的獎賞,讓他當上了兵部尚書(近似國防部部長),加太子太傅——僅次於太子太師的至尊頭銜。劉宇在兵部尚書的位置上“賄賂狼藉”,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以至當他再次高升,當上中央六部中地位最高的吏部尚書後,發現文職官員的賄賂不如武官出手大方,竟挹挹嘆曰:兵部自佳,何必吏部。”
劉瑾的勢力壯大了,政策選擇空間也大了,便把“等水政策”改為“抽水政策”。“抽水”並不排斥“等水”,主動流過來的照舊接納就是,但遇到缺乏自覺性的幹部,劉瑾可以直接過去抽,這就主動多了。顯然這是一項對劉瑾更有利的政策。政策頒布試行後,總的反應也是好的,隻有蔣欽等個別人跳出來反對。
蔣欽已經隨著眾多禦史跳出來一次,要求皇帝挽留劉健,結果全體挨打,各自三十廷杖,其中一位被打死了。挨廷杖的打是有生命危險的。按照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廷杖時可以穿棉裹氈,劉瑾改了規矩,廷杖要扒下褲子打。據說劉瑾訓練打手很有一套,做個皮人,裏邊塞入磚頭。練狠的,就要平平常常地打下去,打完後看那皮子依然完好,裏邊的磚頭卻要粉碎。練輕的,就在皮人外邊裹上一層紙,重重地打下去,打完後連紙都不許破。行刑時,隻要監刑太監的腳站成外八字,就輕打。如果站成內八字,就往死裏打——當然,這些都是難以得到確證的傳說,不過,設身處地替蔣欽等人想一想,誰有膽量去試試真假? 蔣欽第二次跳出來後,又被打了三十廷杖,打完後關入監獄。第二天,蔣欽又在獄中動筆寫上疏,大意如下: 昨天臣因為上疏受杖,血肉淋漓,伏在獄中的枕頭上,終於還是難以沉默不語。......請陛下將臣與劉瑾比較一下,是臣忠呢,還是劉瑾忠呢?忠不忠,天下人都看得明白,陛下也很清楚,為什麽如此仇恨臣,而信任那個逆賊呢?臣的骨肉都打爛了,涕泗交流,七十二歲的老父親也顧不上贍養了。但我死了並不足惜,陛下隨時可能遭到亡國喪家之禍,那才是最大的可惜!希望陛下殺掉劉瑾,懸首於午門,使天下都知道臣蔣欽直言敢諫,知道陛下英明誅賊。如果陛下不殺此賊,就請先殺了臣,使臣能夠與龍逢、比幹同遊於地下。臣不願與此賊同時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據《明史》和《明通鑑》共同記載,蔣欽在獄中起草上疏時,燈下微聞鬼聲。蔣欽猜測這是祖先之靈在警告自己,怕他上疏之後遭遇奇禍,於是整頓衣冠道:如果是我的先人,何不大聲告訴我。果然,牆壁中傳出更加悽愴的聲音。蔣欽嘆道:我已經獻身國家了,按照忠義的要求不得再顧私利。如果從此沉默不語,對不起國家,那才是對先人的羞辱,是更大的不孝!說完繼續奮筆上疏,說,死就死,這份稿子不可更改!於是鬼聲停息。
上疏遞了進去,又換來三十廷杖。三天後蔣欽死於獄中,終年四十九歲。(注6)實踐檢驗證明:抽水政策是行得通的,反不掉的。於是,這條低成本高效率的潛規則就在各種備用潛規則中脫穎而出,成為劉瑾的標誌性特徵。
其實我們也不好過分責備劉瑾。抽水機規則行得通行不通,並不是劉瑾這位太監所能決定的,劉瑾不過是在皇權不受製約的環境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已。他甚至不得不追求更大的權力,因為有人想要他的命。而權力一旦到手,那些巨大誘人的物質利益就顯得唾手可得,伸手即得,叫世間凡人如何按捺伸手之心呢?
換句話說,隻要帝國的權力格局不改,抽水機總是難免出現的。隻要存在個別思想沒有改造好的凡夫俗子,隻要他們將幾顆管用的官印混到手,劉瑾的徒子徒孫便難免繁衍開來。這種繁衍與性能力無關。生態學上有一個生態位的概念,譬如大地上的糞便資源未曾利用,就會進化出利用這種資源的屎殼郎之類的新物種。如果將屎殼郎趕盡殺絕了,就相當於空出一個生態位,那麽,用不了多久,還會進化出別的什麽殼郎,或者進化出喜歡吃屎的狗,以屎為家的蛆,等等。總要充分利用資源,填上這個生態位才肯罷休。劉瑾劉殼郎又不是什麽新物種,不過個頭大點罷了。
劉瑾牌抽水機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廠的。
遙想劉瑾當年,手握重權,口含天憲,連戰連捷,心氣難免大壯。實際上,明眼人早把這種變化看在眼裏,主動向權力靠攏的聚集運動已像百川歸海一般濫觴了。
大約在正德元年歲末,右都禦史劉宇(近似監察部常務副部長)通過大學士焦芳的介紹拜見了劉瑾,劉宇的見麵禮是上萬兩銀子(約400萬人民幣)。據《明史·閹黨列傳》記載,這是劉瑾收的第一筆上萬兩銀子的賄賂。《明史》說,當時劉瑾“初通賄”,對賄賂的期望值不過幾百兩銀子,見了萬兩銀子不禁大喜,說:“劉先生何厚我。”劉宇的投資迅速獲得回報,正德二年正月,劉宇升為左都禦史(近似監察部部長)。
劉宇知恩圖報,成為“閹黨”的核心成員之一。他發現劉瑾特別恨禦史仗著諫官的職權說三道四,便請來一道聖旨,發布了管製禦史的新政策,有點小過失就打他們一頓屁股。劉瑾見劉宇能封住部下的嘴巴,有真本事,便給了這位禦史首領新的獎賞,讓他當上了兵部尚書(近似國防部部長),加太子太傅——僅次於太子太師的至尊頭銜。劉宇在兵部尚書的位置上“賄賂狼藉”,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以至當他再次高升,當上中央六部中地位最高的吏部尚書後,發現文職官員的賄賂不如武官出手大方,竟挹挹嘆曰:兵部自佳,何必吏部。”
劉瑾的勢力壯大了,政策選擇空間也大了,便把“等水政策”改為“抽水政策”。“抽水”並不排斥“等水”,主動流過來的照舊接納就是,但遇到缺乏自覺性的幹部,劉瑾可以直接過去抽,這就主動多了。顯然這是一項對劉瑾更有利的政策。政策頒布試行後,總的反應也是好的,隻有蔣欽等個別人跳出來反對。
蔣欽已經隨著眾多禦史跳出來一次,要求皇帝挽留劉健,結果全體挨打,各自三十廷杖,其中一位被打死了。挨廷杖的打是有生命危險的。按照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廷杖時可以穿棉裹氈,劉瑾改了規矩,廷杖要扒下褲子打。據說劉瑾訓練打手很有一套,做個皮人,裏邊塞入磚頭。練狠的,就要平平常常地打下去,打完後看那皮子依然完好,裏邊的磚頭卻要粉碎。練輕的,就在皮人外邊裹上一層紙,重重地打下去,打完後連紙都不許破。行刑時,隻要監刑太監的腳站成外八字,就輕打。如果站成內八字,就往死裏打——當然,這些都是難以得到確證的傳說,不過,設身處地替蔣欽等人想一想,誰有膽量去試試真假? 蔣欽第二次跳出來後,又被打了三十廷杖,打完後關入監獄。第二天,蔣欽又在獄中動筆寫上疏,大意如下: 昨天臣因為上疏受杖,血肉淋漓,伏在獄中的枕頭上,終於還是難以沉默不語。......請陛下將臣與劉瑾比較一下,是臣忠呢,還是劉瑾忠呢?忠不忠,天下人都看得明白,陛下也很清楚,為什麽如此仇恨臣,而信任那個逆賊呢?臣的骨肉都打爛了,涕泗交流,七十二歲的老父親也顧不上贍養了。但我死了並不足惜,陛下隨時可能遭到亡國喪家之禍,那才是最大的可惜!希望陛下殺掉劉瑾,懸首於午門,使天下都知道臣蔣欽直言敢諫,知道陛下英明誅賊。如果陛下不殺此賊,就請先殺了臣,使臣能夠與龍逢、比幹同遊於地下。臣不願與此賊同時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據《明史》和《明通鑑》共同記載,蔣欽在獄中起草上疏時,燈下微聞鬼聲。蔣欽猜測這是祖先之靈在警告自己,怕他上疏之後遭遇奇禍,於是整頓衣冠道:如果是我的先人,何不大聲告訴我。果然,牆壁中傳出更加悽愴的聲音。蔣欽嘆道:我已經獻身國家了,按照忠義的要求不得再顧私利。如果從此沉默不語,對不起國家,那才是對先人的羞辱,是更大的不孝!說完繼續奮筆上疏,說,死就死,這份稿子不可更改!於是鬼聲停息。
上疏遞了進去,又換來三十廷杖。三天後蔣欽死於獄中,終年四十九歲。(注6)實踐檢驗證明:抽水政策是行得通的,反不掉的。於是,這條低成本高效率的潛規則就在各種備用潛規則中脫穎而出,成為劉瑾的標誌性特徵。
其實我們也不好過分責備劉瑾。抽水機規則行得通行不通,並不是劉瑾這位太監所能決定的,劉瑾不過是在皇權不受製約的環境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已。他甚至不得不追求更大的權力,因為有人想要他的命。而權力一旦到手,那些巨大誘人的物質利益就顯得唾手可得,伸手即得,叫世間凡人如何按捺伸手之心呢?
換句話說,隻要帝國的權力格局不改,抽水機總是難免出現的。隻要存在個別思想沒有改造好的凡夫俗子,隻要他們將幾顆管用的官印混到手,劉瑾的徒子徒孫便難免繁衍開來。這種繁衍與性能力無關。生態學上有一個生態位的概念,譬如大地上的糞便資源未曾利用,就會進化出利用這種資源的屎殼郎之類的新物種。如果將屎殼郎趕盡殺絕了,就相當於空出一個生態位,那麽,用不了多久,還會進化出別的什麽殼郎,或者進化出喜歡吃屎的狗,以屎為家的蛆,等等。總要充分利用資源,填上這個生態位才肯罷休。劉瑾劉殼郎又不是什麽新物種,不過個頭大點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