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朗認為:“富貴不習武,如一個孩子抱了金磚在大街上走,早晚都要被人搶”,所以率先提出在學校開武科。得到了武安國的支持。後來又開了商、虞、冶等科。那商科老師竟是十三郎從商隊裏拉來的一個大食人,叫穆罕默德,會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學校規模至此已經是去年的一倍,一些無意功名的讀書人和名落孫山者為了賺些錢養家,也選擇來這裏學習。通常是學上幾個月,就能在各家商行裏謀上一份不錯的差使。儒林中對此頗有微詞,但手裏拿著的武安國送的水晶琉璃杯,屋裏放著武安國送的家具,家裏用著武安國低價給安的自來水,女人穿著懷柔縣新出的彩緞,每隔一段時間在武安國的產業裏的投資,還能收到不少分紅,反對的聲音也就小了,漸漸的變成了讚揚。“這些雕蟲小技雖然比不上春秋大義,但總得有人做吧,否則我們用什麽”,儒林宿老們這麽想。
薑燁和那幾個山西的孤兒在學院裏都安頓了下來,張正心按武安國的要求,請了個好心的婦人照顧他們的起居。薑燁的父親本來就是個秀才,所以給他們兄妹打的基礎很好,他在這學校裏進步很快,十三朗對此子青眼有加,每天親自教他讀書練武。沒爹娘的孩子成熟得早,這孩子不過十二、三歲,居然做事很有大人之風。他妹妹薑敏也到了纏足的年齡,照顧她的婦人要給他纏足,薑敏哭著不讓纏,作哥哥的薑燁居然命令薑敏必須遵守婦道。那天正巧武安國來到學校看望他們,見此,就問薑燁為什麽要妹妹必須纏足。薑燁很成熟的說:“這樣將來她才能嫁個好人家,我這做哥哥的才能放心,也給父母一個交代”。武安國摸著他的小腦袋瓜,溫和的問他“如果一個男人不看你妹妹的各種好處,隻在乎她是否纏足,把你妹妹交給這樣的男人,你放心嗎?”
薑燁歪著腦袋想想,說:“這樣有眼無珠的瞎子,我當然不會把妹妹嫁給她”。話剛說完,已經明白武安國的用心,抱拳道:“謝謝先生指點”。轉身跑開向妹妹賠不是去了,纏足之事,就此作罷。懷柔縣女兒不纏足之風,也從此開端,最後蔓延開去,讓老夫子們痛心疾首,那是後話,在此不提。
十三郎和武安國私下切磋過武藝,對武安國在二十一世紀在工人業餘體育隊學得那些刀術,大加嘲諷,認為武安國如果不是力氣大得驚人,根本不是自己十招之敵。但憑了這把子力氣,一般武師在武安國刀前,隻有逃命的份。對武安國的空手道,他又大為讚嘆,認為:大開大合,自成一脈,乃武學奇葩。相識久了,十三郎就丟給武安國一本刀法,說最適合武安國這樣的天生蠻力的,武安國打開一看,竟是“春秋刀法”。春秋刀法乃是唐代以來軍隊中最流行的馬上刀法,講究的是腰部發力,人馬合一。武安國是好武之人,閑時就經常練習,進境甚快,輪起刀來,漸漸的十三年郎已不是他的對手。對他的悟性十分佩服,“可惜你沒遇過名師,否則絕對可開山立派”。十三郎在和武安國一次較量過後這樣說。
洪武十一年春末,懷柔知縣募各地無業流民四千餘人,把懷柔縣和省城相連的馬路及縣裏的幾條街道修葺一新,鋪了混凝土,從此客商風雨無阻,每天運貨的馬車幾乎首尾相連地從北平排過來。 “錢不要放到庫裏爛了,要用之於民”,郭璞對武安國的建議,向來是言聽計從,他認為與其多繳銀兩邀功,不如藏富於民,於是把錢大把的花在市政建設上。市井這樣一來更加繁榮,水晶琉璃(玻璃)器皿、鋼材、鐵器、木器、瓷器,染料紛紛從這裏流出。很多產業已經不必武安國親自去管理,匠戶營出來的年青人們都可以獨擋一麵了。那些五顏六色的染料則是義學的學生在武安國的指導下從煉焦的廢物——煤焦油中用白酒提煉出來的(註:阿尼林紫,原來是1856年英國人潘琴無意中從煤焦油中提出,這次直接被武安國的學生盜版)。一些本地士紳也在郭璞的勸說下放下了架子,親自擔任一些部門的經理。這樣武安國就輕鬆了許多,可以抽出更多時間來辦他的學校,搞他的發明(其實是對後世的剽竊)。所有新鮮東西也不再是武安國親自布置生產,而是在縣衙前貼了告示竟拍,價高者得之。各地來的商人見了,膽大的就買下其中一項,就近開了自己的產業,居然賺了個盆滿缽圓。很快,縣裏邊各種商行如同雨後麥苗一樣破土而出。這其中很多與武安國沒有太多關係,比如徐州人徐誌辰的徐記當鋪,居然一口氣由省城到縣城開了個五家連號,端的是大手筆。
不出五年,本縣人口估計要到二十萬,馬上就可以升為中縣了,衙役們這麽想。升成了中縣,賺得未必多,但讓人覺得有麵子。
夏末的時候,正當郭璞核計著把從縣裏到各鄉的小路也拓成馬路,以便百姓行走時,王浩前來通報,魏國公徐達派人下書來了。
魏國公徐達,是當今聖上的布衣兄弟,位列三公之首,總管北平、大同諸省軍民,平日在朝,戰時才來北平。郭璞這芝麻大的小官,從來就沒指望能得到這當世人傑的垂青。不敢怠慢,匆忙請下書人進來。
那下書之人穿著旗主(十夫長)服色,眉宇間透著些英氣,言談十分有禮,讓郭璞甚有好感。接了書信,更為吃驚,這大將軍徐達居然邀請縣令和典史大人到軍中一敘。郭璞連忙應了,取出銀子贈了下書人,提筆修書,告訴徐達明日到軍中拜見。然後派人請武安國、李善平回來商議。
薑燁和那幾個山西的孤兒在學院裏都安頓了下來,張正心按武安國的要求,請了個好心的婦人照顧他們的起居。薑燁的父親本來就是個秀才,所以給他們兄妹打的基礎很好,他在這學校裏進步很快,十三朗對此子青眼有加,每天親自教他讀書練武。沒爹娘的孩子成熟得早,這孩子不過十二、三歲,居然做事很有大人之風。他妹妹薑敏也到了纏足的年齡,照顧她的婦人要給他纏足,薑敏哭著不讓纏,作哥哥的薑燁居然命令薑敏必須遵守婦道。那天正巧武安國來到學校看望他們,見此,就問薑燁為什麽要妹妹必須纏足。薑燁很成熟的說:“這樣將來她才能嫁個好人家,我這做哥哥的才能放心,也給父母一個交代”。武安國摸著他的小腦袋瓜,溫和的問他“如果一個男人不看你妹妹的各種好處,隻在乎她是否纏足,把你妹妹交給這樣的男人,你放心嗎?”
薑燁歪著腦袋想想,說:“這樣有眼無珠的瞎子,我當然不會把妹妹嫁給她”。話剛說完,已經明白武安國的用心,抱拳道:“謝謝先生指點”。轉身跑開向妹妹賠不是去了,纏足之事,就此作罷。懷柔縣女兒不纏足之風,也從此開端,最後蔓延開去,讓老夫子們痛心疾首,那是後話,在此不提。
十三郎和武安國私下切磋過武藝,對武安國在二十一世紀在工人業餘體育隊學得那些刀術,大加嘲諷,認為武安國如果不是力氣大得驚人,根本不是自己十招之敵。但憑了這把子力氣,一般武師在武安國刀前,隻有逃命的份。對武安國的空手道,他又大為讚嘆,認為:大開大合,自成一脈,乃武學奇葩。相識久了,十三郎就丟給武安國一本刀法,說最適合武安國這樣的天生蠻力的,武安國打開一看,竟是“春秋刀法”。春秋刀法乃是唐代以來軍隊中最流行的馬上刀法,講究的是腰部發力,人馬合一。武安國是好武之人,閑時就經常練習,進境甚快,輪起刀來,漸漸的十三年郎已不是他的對手。對他的悟性十分佩服,“可惜你沒遇過名師,否則絕對可開山立派”。十三郎在和武安國一次較量過後這樣說。
洪武十一年春末,懷柔知縣募各地無業流民四千餘人,把懷柔縣和省城相連的馬路及縣裏的幾條街道修葺一新,鋪了混凝土,從此客商風雨無阻,每天運貨的馬車幾乎首尾相連地從北平排過來。 “錢不要放到庫裏爛了,要用之於民”,郭璞對武安國的建議,向來是言聽計從,他認為與其多繳銀兩邀功,不如藏富於民,於是把錢大把的花在市政建設上。市井這樣一來更加繁榮,水晶琉璃(玻璃)器皿、鋼材、鐵器、木器、瓷器,染料紛紛從這裏流出。很多產業已經不必武安國親自去管理,匠戶營出來的年青人們都可以獨擋一麵了。那些五顏六色的染料則是義學的學生在武安國的指導下從煉焦的廢物——煤焦油中用白酒提煉出來的(註:阿尼林紫,原來是1856年英國人潘琴無意中從煤焦油中提出,這次直接被武安國的學生盜版)。一些本地士紳也在郭璞的勸說下放下了架子,親自擔任一些部門的經理。這樣武安國就輕鬆了許多,可以抽出更多時間來辦他的學校,搞他的發明(其實是對後世的剽竊)。所有新鮮東西也不再是武安國親自布置生產,而是在縣衙前貼了告示竟拍,價高者得之。各地來的商人見了,膽大的就買下其中一項,就近開了自己的產業,居然賺了個盆滿缽圓。很快,縣裏邊各種商行如同雨後麥苗一樣破土而出。這其中很多與武安國沒有太多關係,比如徐州人徐誌辰的徐記當鋪,居然一口氣由省城到縣城開了個五家連號,端的是大手筆。
不出五年,本縣人口估計要到二十萬,馬上就可以升為中縣了,衙役們這麽想。升成了中縣,賺得未必多,但讓人覺得有麵子。
夏末的時候,正當郭璞核計著把從縣裏到各鄉的小路也拓成馬路,以便百姓行走時,王浩前來通報,魏國公徐達派人下書來了。
魏國公徐達,是當今聖上的布衣兄弟,位列三公之首,總管北平、大同諸省軍民,平日在朝,戰時才來北平。郭璞這芝麻大的小官,從來就沒指望能得到這當世人傑的垂青。不敢怠慢,匆忙請下書人進來。
那下書之人穿著旗主(十夫長)服色,眉宇間透著些英氣,言談十分有禮,讓郭璞甚有好感。接了書信,更為吃驚,這大將軍徐達居然邀請縣令和典史大人到軍中一敘。郭璞連忙應了,取出銀子贈了下書人,提筆修書,告訴徐達明日到軍中拜見。然後派人請武安國、李善平回來商議。